浅议语文教师应如何实现“发展人”的教育追求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8886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年,对于学校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为办学理念,我有了越来越强烈的认同感。该让学生在哪些方面发展、如何发展、发展的起点在哪里、发展到哪种程度,如何才能在一线教学中具体贯彻落实“为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而教,为社会未来发展所需而育”,我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应是每一位教师教书育人最重要的工作与最根本的追求。我以为,践行学校办学理念,尽好教师天职,我们语文教师在具体的一线工作中当有如此坚定的认识:
   一、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学科的课堂应是于学生参加高考适用、于学生应对人生问题适用的,追求实效、讲求落实但也给师生以快乐感、幸福感、成就感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语文学科绝非枯燥乏味、僵硬死板、姓氏不详、缺乏风格的封闭学科,语文课堂不该是“苦学”的科目之一。
   二、语文课程是以阅读与表达(即“文”和“语”)为主要方式的言语实践,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建构其人文精神的教书育人的课堂。只要从“育人”的视角关照并建构语文,语文教学的一切领域就不仅拥有价值,还会拥有快乐与活力。
   三、语文教学应有多元的价值取向和多元多向的教学评价。语文知识的落实、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提升固然应成为语文教学重要的价值取向,但学会学习,学会交际,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有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有主动做事的意识和创造的精神,有文化意识与表达意识,有全球视野与当代意识,寻求人生的价值也寻求生活的快乐,讲求生命的尊严也讲求做人的豁达,讲做人的诚信也讲责任感,能理解关爱也能包容善待其他生命,讲珍爱生命也讲为生命负责、热爱生命、享受生命,这些也都应该成为语文教学重要的价值取向。
   四、应当构建语文知识教学的新思维。语文知识教学重在积累的建构,而建构的目的不应该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用知识支持阅读与表达实践,在于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五、整个高中阶段教材编排设计、每篇文本(含“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与“名著导读”内容的解读)解读、学生当前学情、学生毕业出口要达到的设定目标,这些应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考虑教学程度、教学策略与方向、教学过程的基础环节,也是教师的基本功。
   六、每节语文课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程度的把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定、教学策略与方式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都要指向“发展人”这一基础的教学理念,都要在有利于人的发展这一根本点上得到解释。语文教师要坚持有利于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升、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符合课程性质和遵循教学规律四个维度上合乎情理地解释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并逐步走向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发展人”的理性与自觉。
   七、要牢固建立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统一的意识,要重视过程的研究,要把重视学生学的过程的研究设计看得比教师教的过程的思考设计重要一百倍。要研究好过程设计的主线和几个主要的学生活动。要以五个以内流畅衔接的问题设计串起整堂课的过程。要以一个个真实有效的过程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维持并持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要创设朴素、真实、快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进入鲜活的情境,切身体验,在发展应用、探究能力的同时获得审美感受,生发美丽梦想。
   八、语文课程的实施也当成为语文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只要语文老师始终记得“发展人”是自己最重要最根本的工作,语文教师是半个“文化人”,有知识分子的自学与尊严,有文人的情怀与学者的视野、诗人的气质、哲人的思想,始终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与时俱进,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教师角色的本分,那么他就永远不会在各式芜杂的教育改革中迷乱,他就会在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同时,也通过每一个学生“让自己得到发展”,他将永远走在时代的前沿。
其他文献
名著是文学的精华,是经历史的筛选沉淀下来的人类最优秀、最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作为中学生,要提高文化素养,就一定要阅读名著,而且要读世界公认的经典名著。   一、以影视资源为出发点。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对文学的兴趣远远比不上动感较强的视屏。有的学生可能不喜欢读名著,但对由名著演绎成的电视剧或电影会感兴趣。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适当地引入有关名著内容的视频片断,刺激学生的兴奋神经,使学生对视频
期刊
语文,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无论是小学,还是初高中的语文课,谁都很难在短时间内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如何才能做好语文积累这篇大文章?从作文教学层面来看,可从积累思想、积累生活以及积累作文素材等方面进行操作。   1.积累思想观点。大家都知道,写作最头疼的是肚中无物、无话可说,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就是说作文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或者也就是经常有专家说的,写什么永远比怎么写重要。要想写
期刊
思维品质是一个人的核心素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丰富生活,培养学生思维的客观性   众所周知,生活空间越大,学生想象力必然越丰富。而语文涵盖着生活,生活中也有语文,要使学生具备想象力,就必须使学生走进生活,丰富生活。为此,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五彩缤纷的生活,写好观察日记,大量积累感知材料,根据认知规律,到一定阶段必然引发丰富的想象。如,走进柳叶吐翠的春天
期刊
教育不单单是知识传授,还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心理沟通、情感交流、思维碰撞,具有鲜明的艺术性。而教育的艺术性不仅体现在情感性、形象性、创造性等方面,还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机智上。乌申斯基说过,无论教育者怎样研究理论,若没有教学机智,他就不会是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一、教师教学机智的重要性   1.有利于改变教学现状。   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但许多教师仍被传统教育观念所禁锢,热衷于填鸭式教学,以题海
期刊
一、以文体为载体,确定教学内容。   面对一篇陌生的课文,备课前必须回答“学生在这篇课文中最该学习什么”的问题。《香菱学诗》,是一篇经典小说的节选,小说教学涉及的内容包括情节、人物和主题等,另外该节选文段的诗歌鉴赏、情景刻画和艺术技巧都可谓浓墨重彩。这些内容不需要,也不可能融合进一课里。确立核心内容继而围绕其展开分析,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我们于是就紧扣小说的文体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为:通过
期刊
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自主参与”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指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   “自主参与”阅读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点,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模式的构建不单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更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
期刊
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的认识活动,正所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陆机《文赋》)。学生由于阅历浅,知识又有限,对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社会生活缺乏认识,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很重要。   一、审美情感和生活情感   文学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对生活的艺术的真实反映。生活中丑的事物常常不能引起人的喜爱和美感,而进入文学中的丑的事物却能让人产生愉悦感。这是因为,作家经过特殊的反映方式来处理生活
期刊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教育所关注的是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写,有的说不懂怎么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学生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而非自己表达需要;写的文章材料来源于作文选,而不是自己的生活经历;有了观点,也不知道如何表达。缺乏主动、
期刊
中国小学语文教育学会会长、著名语文教育家崔峦最近指出:母语教育责任如山,必须强化母语教育。因为,母语是民族的根、国家的魂,是每个孩子、每个公民的精神家园。孩子的成长基础在教育,而教育的基点则在学语言。他特别指出:语言这个目标应该分解为学本民族语、学民族共同语和学外国语,具有轻重缓急的层次,但作为中国孩子、中国公民首先必须学好并逐步达到精通的无疑应该是民族共同语的汉语,即汉民族的母语。   著名语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着许多弊端,如,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讲授轻探究,等等。显而易见,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果,造成目前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少、慢、差、费”,使某些语文教学走入误区,其结果是学生叫苦,教师叫累,事倍而功半。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其根本出路在于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创造出一种新的、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