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20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以文体为载体,确定教学内容。
   面对一篇陌生的课文,备课前必须回答“学生在这篇课文中最该学习什么”的问题。《香菱学诗》,是一篇经典小说的节选,小说教学涉及的内容包括情节、人物和主题等,另外该节选文段的诗歌鉴赏、情景刻画和艺术技巧都可谓浓墨重彩。这些内容不需要,也不可能融合进一课里。确立核心内容继而围绕其展开分析,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我们于是就紧扣小说的文体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为:通过人物赏析,丰富情感体验,获得审美享受。围绕人物形象剖析,按照“初识香菱——走近香菱——深读香菱——香菱悲歌——香菱颂歌”五个板块,由表及里,依托文本又跳出文本,通过形象赏析达成情感体验、审美享受的教学目的。专注人物有助于我们讲深讲透,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主动参与到探究名著中,这是面面俱到式教学无法实现的。
   二、以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为切入点,确定教学内容。
   《赫尔墨斯与雕像者》是七年级的一篇寓言,从教学角度看,大部分老师都拿它没办法。余映潮老师对这篇课文进行过十种不同角度的研读:请为这则寓言再立一个标题;用朗读传达出作品中人物的神采;划分这个寓言的层次并概括故事情节;用四字短语评价人物形象;提取能够表现课文全息的五个关键词;赏析文中三问三答的表达作用;想象续写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概括文章主旨,品析深刻寓意;给这个寓言换一个议论;论析这个寓意中的语言知识。
   以问题牵动思维,走进文本。读出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从中受到什么启示”。通过对文本的多元解读,确定一个或几个方向,作为本课的教学内容。
   三、以单元目标为先导,确定教学内容。
   《月亮上的足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是一篇记叙文。基于单元导读提示——“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还要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这一总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内容:(1)指导学生通过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完整、简洁地概括全文;(2)交给学生长文简读的方法——化繁为简,抓住文中关键词和线索,梳理文章的脉络,明确文章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3)赏析文章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怀;(4)通过播放登月视频等一系列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进而在内心产生崇敬、向往之情。
   四、以学定教,确定教学内容。
   《罗布泊,消失的仙湖》是一篇情与理交融的报告文学作品。根据“只教不懂的,不教已经懂了的”的原则,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构建教学内容,布局教学环节,这是一种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根据学生的质疑来构建新的教学内容呢?我就围绕“消逝”与“消失”这个核心问题,将学生质疑的其他问题围绕这个核心问题进行整合。
   五、以“四个意识”为出发点,确定教学内容。
   人教社中学语文室王本华老师提出的使用课标教材应注意四个意识:单元意识、文本意识、整体意识和学生意识。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风雨》一文,在解读文本时应形成了四点认识:第一、《风雨》作为该单元的略读课文,有其独特的选文价值和教学指向。第二、《风雨》由八个场景组成,其内容特质将决定教学内容的取舍。第三、文章作为一个整体由各个局部组成——局部从属于整体,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第四、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本课教学内容可确定为:感受、体验作者笔下的风雨场景。
   因此,面对一篇蕴含着丰富的语文信息的课文,作为执教者,我们必须大胆取舍,找准切入点,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
其他文献
词语是构成句子的语言单位,是文章的组织细胞,理解把握词义是进入阅读殿堂的第一个台阶。学习词语,掌握词语,是跨进作文王国的重要阶梯。可是,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很怕学习词语,一学习词语就觉得枯燥无味,越学越没劲。为此,必须改进词语学习的方法,彻底解决词语教学这个老大难问题。   学习词语要认识词语解释的本质,正确对待词语解释,避免死记硬背词语解释。教学中,词语解释其实就是换一种说法。日常生活中,当一个
期刊
一、要培养学生锤炼语言的意识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对一等的文章的语言表达要求为: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语言又分为华丽和朴实的风格。究竟语言的形式要求华美还是朴实?其实,这并不重要。但是,有一点必须要强调,那就是语言要讲究锤炼。   二、要引导学生习惯于积累语言   苏轼有一句关于读书作文的名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句话显然强调了“积”的重要性。
期刊
见过一位特别的执事,是一个标本式的农民。当他接过话筒时,我心底超乎寻常的不以为意——恐怕连千篇一律也克隆不来啊。一开口,大不寻常。声如洪钟,热情洋溢:“今天,婚庆公司在搭台时,让东家用一颗40瓦的节能灯替换了100瓦的电灯泡。正是这份贴心,让这个起步不久的小公司小几年的功夫成为竞争十分激烈的主持界的大牌,我们一起赞一个!今天的东道主自入赘本地以来,用枝江人的聪明、长阳人的勤劳、自身的朴实,立德、立
期刊
日月如梭,时光如箭,转眼之间我已经正式投入教育行列17年了。学习了习主席的讲话,回顾过去的17年,重新审视自己,觉得其实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追求,新的理想,那就是:当一名好老师,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呢?   首先,要爱生。一位教育家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因为别人的孩子跟自己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要做到从心底来爱护他们,那是真的很不容易的
期刊
梦想是花,播下种子,需要用汗水去浇灌;梦想是树,种下小苗,需要用耐心去呵护,总有一天,花会绽放,树会成长。   梦想,潜移默化在每个人的生命中,不曾疲惫,不曾停下。   追逐梦想的路在哪里?并不知道,但是却在不知不觉中已踏上这条漫长的路。人生路上,注定会为自己的梦想去拼搏,去奋斗。喜欢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小时代》,喜欢韩寒的《三重门》《零下一度》,这些作品也是朋友的挚爱,郭敬明和韩寒是
期刊
高尚的审美情趣是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高雅的审美情趣要靠有效的美育来培养,而美育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学校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场所。语文学科具有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学语文教材以其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和热情洋溢的抒情色彩集中体现了它的美。但是现实中我们的教学却常常忘却了“美”,远离了“美”,而以单纯“告诉”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于是缺乏美感的教
期刊
名著是文学的精华,是经历史的筛选沉淀下来的人类最优秀、最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作为中学生,要提高文化素养,就一定要阅读名著,而且要读世界公认的经典名著。   一、以影视资源为出发点。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对文学的兴趣远远比不上动感较强的视屏。有的学生可能不喜欢读名著,但对由名著演绎成的电视剧或电影会感兴趣。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适当地引入有关名著内容的视频片断,刺激学生的兴奋神经,使学生对视频
期刊
语文,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无论是小学,还是初高中的语文课,谁都很难在短时间内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如何才能做好语文积累这篇大文章?从作文教学层面来看,可从积累思想、积累生活以及积累作文素材等方面进行操作。   1.积累思想观点。大家都知道,写作最头疼的是肚中无物、无话可说,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就是说作文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或者也就是经常有专家说的,写什么永远比怎么写重要。要想写
期刊
思维品质是一个人的核心素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丰富生活,培养学生思维的客观性   众所周知,生活空间越大,学生想象力必然越丰富。而语文涵盖着生活,生活中也有语文,要使学生具备想象力,就必须使学生走进生活,丰富生活。为此,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五彩缤纷的生活,写好观察日记,大量积累感知材料,根据认知规律,到一定阶段必然引发丰富的想象。如,走进柳叶吐翠的春天
期刊
教育不单单是知识传授,还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心理沟通、情感交流、思维碰撞,具有鲜明的艺术性。而教育的艺术性不仅体现在情感性、形象性、创造性等方面,还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机智上。乌申斯基说过,无论教育者怎样研究理论,若没有教学机智,他就不会是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一、教师教学机智的重要性   1.有利于改变教学现状。   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但许多教师仍被传统教育观念所禁锢,热衷于填鸭式教学,以题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