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型活动设计及实践意义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anfranc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活动教学可以有效地实现“以活动促发展”的教育教学目的。主题型活动设计须“围绕主题”“切合内容”“立足三界”“问题引领”。主题型活动设计有利于构建简约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培养专注探究的精神,有助于师生深度的互动交流,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关键词:主题型活动;设计;实践意义
  所谓活动教学,简言之,就是以主体活动为基础而展开的教学。[1]当下,活动教学被提升到重要的地位,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活动教学是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载体;二是促进深度学习的真正发生,活动教学是重要的途径;三是高中活动课程的设置,给我们传递了重要的信息,成为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主题型活动教学是目前较为流行的活动教学模式的一种样态。所谓主题型活动是指在学科教学中依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某一个主题背景为线索,来整体设计活动过程和设置问题情境,师生围绕活动和问题情境来展开探讨和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相对于一般意义的“主题活动”,学科教学中的主题型活动设计的内涵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围绕一定的主题线索而进行的“课程内容活动化”和“活动设计内容化”[2],将教学的任务巧妙地置于“主题型”的活动之中,通过活动体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主题型活动的设计
  (一)主题型活动设计须“围绕主题”
  活动教学法已经被广大教师所采用,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选取发生在身边的、生动的、鲜活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材料,创设形式多样的“活动”来丰富思品课堂教学,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从而提高认知水平,培养学习能力,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核心素养。同时,我们也发现在不少教师的课堂中,由于选择的情境材料过多,且缺少逻辑,导致活动环节被材料所困,让学生在教师所设置的“活动”间跳来跳去,容易产生思维的混乱,教学探讨难以深入。为了避免因情境材料的“过于丰富”而产生的这些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尝试创设“主题型活动”的做法,收到较好的实践效果。
  主题型活动设计中的“主题背景”选择,往往会紧扣时代脉搏。例如,笔者执教的“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就是以“新广告法”的产生、实施作为主题情境的,围绕“广告法”这个“主题”,将教学内容设计为几个活动环节。新课的导入是选用新广告法出台前的一则步步高点读机的宣传广告;教学过程中选用了新广告法修订出台后被国家工商局曝光的虚假名人广告的新闻视频材料,以此设置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基本特征;结尾升华选用了岳磊的网络歌曲《法律心声》,把课堂推向高潮,让学生体悟到法律的特殊性、权威性和深入人心。
  主题型活动设计必须“围绕主题”进行,即“围绕主题”背景设计几个活动环节,活动环节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活动的主题”必须与“课程的主题”相切合,就是要根据课程主题选择主题活动背景材料,设计活动环节。活动环节间的逻辑演绎,要与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相吻合,活动过程的演绎推动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知与理解、情感与价值观的生成、能力素养的提升,从而实现三维目标。如图1所示:
  [活动主题设计][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学 生][课程主题][课程
  内容一][课程
  内容一][课程
  内容二][课程
  内容二][课程
  内容三][学习目标
  (实现)][教学目标
  (预设)]
  图1 主题型活动(课程)设计结构模型示意图
  主题型活动的呈现方式能够让教学活动更紧凑、更精练、更深入、更具操作性;紧紧围绕一个“大主题”,学生的认知感受不凌乱,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升华认识。
  (二)主题型活动设计须“切合内容”
  主题型活动要与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切合,形成“水乳交融”。在教学设计中,往往呈现出明暗线两条线索,明线表现为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暗线则表现为情景创设和问题设置的演绎顺序,这两条线索相互交织,引领着课堂的走向,引导着学生的参与和思维发展。
  还以“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为例,教材内容是围绕着法律的特殊性来编写的,分别是: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这在教学中是明线。课程标准对这个内容是要求学生识记这些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是枯燥的,难以理解的,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们以“新广告法”的产生、实施为背景设计了主题型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法律的特殊性。这在教学中是暗线,是针对教学内容而精心选择和设计的。我们设计了两个具体活动步骤。
  第一步:选取了以下材料:“2015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广告法,该法于2015年9月1日起施行。新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问题设置为:这则材料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请说说你的理由。提出问题后组织、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教师可以在“立法机关”与“立法程序”上加以点拨。如果学生能够把问题说清楚,则说明理解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第二步:播放一段“国家工商局曝光的虚假名人广告的新闻”微视频。问题设置为:分组讨论,名人代言虚假广告要不要罚?为什么?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要抓住名人也要受罚,这体现了法律對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二是抓住名人的社会影响力及社会危害性来分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进展情况适时加以引导、点拨。   上述活动步骤围绕广告法的产生和实施这个“主题”来设计,设问是围绕教材中的“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和“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来设置的,通过这样的设计,实现了“主题”与“教材”的有机切合。
  (三)主题型活动设计须“立足三界”
  主题型活动立足于学生的真实水平和生活实际,才能建立学生世界、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有效联络。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活动设计的立足点,书本世界是活动设计的依据点,丰富、鲜活的生活世界是活动设计的生长点。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新课导入,选用新广告法出台前的一则步步高点读机的宣传广告,广告开播正是现在学生的小学生时光,学生对“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这句广告语非常熟悉,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进而设置问题:这则广告有问题吗?引出新广告法对10岁以下儿童的禁止性规定,从而引入新课“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并创设了以“新广告法为背景”的主题教学情景。这样的引入不仅新颖,更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巧妙地把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与教材和学生三者联系了起来。
  (四)主题型活動设计须“问题引领”
  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问题是学生思考、合作、探究、交流的重要“纽带”,“问题引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例如,图2是我们选择和设计的“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这节课的主题情景活动和与之相对应的“问题串”。
  [以新广告法为主题背景的活动][以主题材料为背景的问题串]
  图2
  教学设计中,我们选择了“步步高点读机广告”“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广告法”“名人做虚假广告”三则材料构成主题情景,围绕这些情景材料设计了密切联系的四个问题,构成围绕主题的“问题串”,这些问题是依据教材内在逻辑精心设计编制的,有着内在联系,成为推进课堂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引领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
  二、主题型活动设计的实践意义
  (一)有利于构建简约的学习情境
  主题型活动设计能使我们的课堂更简约。只有在简约的课堂中我们才能给孩子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3]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学过程进行整体构建,或以一个故事作为红线牵连始末,或以一个游戏贯穿课堂,或以某一背景作为主题情景,把教学过程设计为环环相扣的探究过程,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结构。简约不等于简单,简约更需要匠心独运,更需要精心策划。
  (二)有利于培养专注探究的精神
  主题型活动设计中,对活动材料的选择、挖掘,活动过程的安排,问题的设置等要求教师具有科学、严谨的态度,这有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来说,主题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全面、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就某一问题专注、探究的精神。
  (三)有助于师生深度的互动交流
  内容繁多、环节繁杂的课堂,师生的交流可能会出现浅尝辄止的现象,互动就会缺少“深度”,有必要对这样的课进行“洗课”,去掉多余的、可有可无的环节和内容。主题型活动设计可以让课堂“瘦身”一点,有了时间和空间的课堂才会更有活力,才可能有深度的交流,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四)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主题型活动要求教师对主题的设计更加精心,材料的选择具有严密的逻辑和一定信息含量,问题的设计与材料的有机结合应有利于提升问题的思维含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主题型活动给课堂留下“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碰撞,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莉娟.活动教学关于教育基本问题的几个观点[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6.
  [2]韩震.核心素养与活动型课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3):7.
  [3]周成平.中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魅力经典解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43.
其他文献
一、关于“人工智能”  热词解读:所谓人工智能,是指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有可能超过人的智能。目前,人工智能已经在搜索、广告、电商、金融、物流和媒体等行业上显示出过人之处。然而,对于人工智能的力量,它是否会接管世界,我们还不能不切实际地去想象。  素材链接:2017年5月,阿尔法狗(AlphaGO)与实时排名第一的棋手柯洁对决,最终连胜三盘。
摘 要:本文通过对课程、教材、教法、学生的客观分析,讨论了笔者在学习和实践新课程过程中,对教育方向、教学方法与策略、手段与技巧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心得    作者简介:刘爱斌(1983—),男,甘肃天水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职研究生,甘肃省景泰县第五中学教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孔夫子与其弟子们提出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学习和工作主张,这一主张阐述了
摘 要: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构建政治新课堂指明了方向。在教学实践中,要体现“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务必将“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要素与教材内容统一起来,与我们的生活结合起来。在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中,重视核心知识的学习、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体验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关键词:核心素养;核心知识;思维训练;体验学习 
2019年3月下旬,笔者有幸参加了在宁波市举办的“三江名师”经典优质课教学艺术展活动。山东省淄博市第五中学陈骞老师执教的统编教材“在品味情感中成长”一课,在趣味中入课,在往事里寻味,在生活中回味,在余味中悠长。多味共存,味味独特的课堂教学,让行走在新课程改革道路上的我,似在迷雾中看到了一束光,渐悟轻松课堂的真谛,初译名师成功的密码。  一、趣味入课,寻找破冰暖场的钥匙  陈老师的课堂教学从一道据说
作者简介:冯 迎(1985—),女,汉族,湖南益阳人,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罗 婧(1985—),女,汉族,湖南望城人,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易 欢(1986—),女,汉族,湖南长沙人,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摘 要:本文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出发,结合学生社团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以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如何构建基于学生社团的高
摘 要:通过开展当下区域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调查,发现思政课在新高考的研究、新课标的解读以及新教材的使用准备上,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开展探究,提出建议,以期促进一线政治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研究。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区域现状调查  随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新课标的实施以及新教材的使用,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已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课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
江苏高考数学《考试说明》中共有8个C级考点,直线的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是其中的两个考点.直线与圆中的存在性问题是考查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具体的例题浅谈直线与圆中存在性问题的解题策略,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结合图形,充分利用几何性质及图形的特征  例1 (2014年北京卷(文科)第7题)已知圆C:(x-3)2 (y-4)2=1和两点A(-m,0),B(m,0)(m>0),若圆C上存在
一  “江苏好人”朱能养:坚守“孤岛”教学58年  1952年,朱能养考入江苏省太仓师范学校,身为班长的他立下了“立志教育、教书育人、报效国家”的志向。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一个只有1.8平方公里的小岛——三山岛教书。今年77岁的朱能养19岁登上这座小岛,从此便在岛上教书、安家,扎下了根。朱能养坚守孤岛58年,目前岛上80%的人都是朱能养的学生。他获得了“感动东山”、“最美苏州人”、“江苏好人”等荣誉。
摘 要:目前高中生思政教材文本阅读能力普遍低下,而这一能力却是学生学好高中思想政治的极其重要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明晰文本阅读要领、掌握文本阅读方法、梳理文本逻辑关系等策略来提升高中生思政教材文本阅读能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文本阅读能力;策略  教材文本阅读能力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本文就如何培养高中生思政教材文本阅读能力的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点知识之一,长期以来都是高中数学非常稳定的考查内容,也是各省市高考考查的必考点,而數列求和由于其本身的适度综合性深受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高中师生有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同学们稍有不慎就会求解失误,后果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