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人工智能”、“工具与思维”解读与写作运思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lo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关于“人工智能”
  热词解读:所谓人工智能,是指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有可能超过人的智能。目前,人工智能已经在搜索、广告、电商、金融、物流和媒体等行业上显示出过人之处。然而,对于人工智能的力量,它是否会接管世界,我们还不能不切实际地去想象。
  素材链接:2017年5月,阿尔法狗(AlphaGO)与实时排名第一的棋手柯洁对决,最终连胜三盘。40天后,新一代AlphaGo Zero诞生,并以100∶0的成绩完败前代版本。10月,在沙特阿拉伯举行的“未来投资倡议”大会上,美女机器人Sofia被授予沙特公民身份,标志着她成为历史上首个获得公民身份的机器人。
  [时文范本]
  人工智能不是复制人类,而是另一个物种
  文/罗振宇
  过去,我们总以为人工智能是在复制人的思维方式。但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
  机器和人类的最大区别是什么?是机器不会疲倦。
  2016年3月,AlphaGo和李世石下围棋,五局输了一局。它输的那天,李世石在接受采访和吃饭睡觉。而AlphaGo在干什么?它又独自下了一百万盘棋。
  这又一次完美地诠释了这个时代最悲情、最无奈的那句话: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勤奋。
  这是机器思维和人类思维的一个重大区别。
  人因为能力有限,思维方式尽量简化。所以,就有那个重要的“奥卡姆剃刀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样可以更方便地理解和传递知识。
  但是机器不需要这个“奥卡姆剃刀原理”。它的能力足够强,它不需要把世界简化之后再去理解。人工智能其实是让世界恢复了原本的复杂性。
  在机器的思维里,没有什么牛顿三大定律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区别。那都是对世界简化理解的产物。人工智能会把这个世界按照不同的速度,分成几千种,然后总结出三千万个定律。
  我们原来文明的所有的基础对它来说都不存在,它用最复杂的方式——它一出手我们就没法儿理解的方式,在构建它自己的逻辑。
  人工智能为什么在2016年爆发?就是因为驾驭这个复杂的因素出现了。业界公认2016年人工智能爆发的三大原因是:算法的进步、硬件的进步和大数据的进步。
  算法。说了你也不懂,当然,我也不懂。
  硬件其实指的就是GPU。啥是GPU,你也别为难我这个文科生了。总之一句话,它就是人工智能运行的硬件基础。
  第三个词,大数据。这是重点。
  来看一个例子。怎样让电脑认出一只猫?
  第一代人工智能的方法是,给出无数条件,然后试图得出结论。也就是告诉电脑一大堆“如果,那么”。如果它有花纹、有爪、有胡子,等等,它就是一只猫。
  可是深度学习不这么干。他输入一百万张甚至更多猫的图片,告诉机器:这里面有猫,你去认吧;你自己去定规则,自己去找规律。数据每大一个数量级,就越逼近于正确。
  就像有人问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波特·斯图尔特:“你们法官断案子,总说什么是色情作品。那请问,什么是色情呢?”斯图尔特说:“我说不出什么是色情。但是我看了之后,就能知道。”这就是典型的人工智能逻辑。它不关心人类对一件事情的定义,但是它可以输出你要的结果。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数据。
  医疗用的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医疗数据。越多的数据灌进去,诊断就越准确。
  强悍的硬件带来的计算能力,强悍的算法在飞速更替,再加上强悍的数据,造就了这一波人工智能的浪潮。
  看见了吗?人工智能和人完全不是一回事,它用完全不同的思路,但是达到了同样的结果。所以人工智能不是在模仿人,而是抄了一条它自己熟悉的近道,然后赶上了人而已。
  深度解读:人工智能不是对人的思维方式的简单复制,而是通过更便捷的方式构建自己的思维逻辑,在某种程度上或某些方面,远远超过了人类。作者在开篇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接着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AlphaGo和李世石下围棋的事例和如何让电脑认出猫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人工智能和人的思维的区别。此外,作者大量运用设问手法,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与此同时也更好地论证了文章的论点。
  二、关于“工具与思维”
  热词解读:技术在变化,我们使用的各种工具也在不断升级。工具的使用,的确让我们的生活内容越来越精彩,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但过度依赖工具,也使我们丧失了诸多应有的乐趣和能力。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摆脱工具的控制,时常温习那些原始的本领。
  素材链接:2016年11月,西南大学在中心图书馆开设“脱机自习室”,学生进入此自习室须将手机交给工作人员代为保管。自习室开设近一周,有学生坚持530分钟不使用手机,但也有学生10分钟之后就熬不住了。
  [時文范本]
  你会问毕加索用什么画笔画画吗
  文/人神共奋
  上个世纪,会电脑的有两种人,一种是用五笔输入法的,另一种是用其他输入法的人,就像现在的世界是由用苹果和不用苹果两种人构成的一样。用五笔是那个时候的电脑牛人的标志。
  刚学电脑时,我有两个班可以选,一个是编程,一个是汉字输入,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因为觉得打字是一项看上去很牛又比较实用的本领。
  这是一种典型的错误思维,叫“工具幻觉”——很多人以为只要掌握了难度高的工具,我们自己也能变得很牛。
  外语算是一种,不但因为高薪机会多,也不仅是比别人先看《权力的游戏》,有剧透的优越感,更重要的原因是,外语太难了。这在逻辑上有一个大漏洞,因为牛的并不是你,而是外语。
  技术难度造成的稀缺性,既有可能让你成为奇货可居的人才,也可能加速此技术的被淘汰,反而让你变得更危险。假设有一天,电脑翻译的水平达到人工翻译的程度,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就可能下降。   当然,外语确实和五笔不太一样,因为它不但是一种工具,还是一种思维方式,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用外语思考的能力。作为工具的外语是可以替代的,但作为思维方式的外语却无法替代。而五笔不幸是一种纯粹的输入工具,与人的思维方式无关,再精妙也有被替代的一天。
  当然,大部分行业都或多或少依赖工具,我们又如何在职业发展中摆脱这种“工具幻觉”呢?
  有个摄影师,博客上总有人问他什么摄影器材拍出来的照片更专业,大概这种问题太多了,有一回他反问了一个问题让大家思考:“你会问毕加索用什么画笔画画吗?”工具就是工具,就算给你一支毕加索用过的笔,你还是不会画画。
  从事那些对工具依赖性强的工作,你的价值越依附于工具,越要警惕自己的思考能力被工具剥夺。
  按武侠小说的说法,武术的最低层次是“手中有剑,心中有剑”,拿着一柄名剑就觉得自己是武林高手的感觉,算是一种完全依赖工具的工作方式。我们大部分人的理想工作状态都在两者之间,叫“手中有剑,心中无剑”——虽然我利用工具工作,但始终要保持脱离工具生存的能力。
  当摄影借助器材,实现了精妙效果时,人们很容易迷失在对“装备”无止境的追求中,而忽略了那些真正的摄影作品,出自你的大脑,而非相机。当我们收藏了一堆PPT模板、动效,我们常常是为了掩饰自己思维上的贫瘠。为什么不尝试一下,不用任何视觉效果,只用文字,迫使你的核心思考直接暴露,让你的逻辑直接被审视,去打量一下自己的大脑里,还剩下多少干货?
  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那些今天最有用的工具,可能一觉醒来就变成明天最没有用的东西,而最有用的东西,一直在你的大脑中。
  深度解读:手中有剑,心中无剑。作者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我们要摆脱对工具的依赖。文章以“你会问毕加索用什么画笔画画吗”作为标题,以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新颖生动。接着,作者又分别以电脑打字、学习外语和摄影为例,进行具体阐述,论据充实,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结尾引用乔布斯的名言,使论证得到进一步加强。
  对于这些话题,我们该如何写作呢?
  是的,我们可以选取身边或者在各种新闻媒体上看到、听到的关于过分依赖于工具而禁锢了思维的例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述。比如,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大学生由于经常使用电脑打字,而连一些最常用的字都写不好,更有甚者,有的人则是提笔忘字。还有,很多人过多地依赖手机、电脑,大量地阅读电子书籍,导致文化品位下降。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举不胜举。
  请看下文:
  在古代等一封快递
  文/李小米
  天青色里,佳木葱茏,花繁叶茂的古长安城,远处马蹄声急,卷起的尘灰,都浮现在天幕里了。一个丰腴的女子,在皇帝眼里是倾国倾城,她正等待着唐朝的快递哥送快递来。(环境描写,以景衬情,烘托出人物急切的心情。)
  这个女子,就是杨玉环,她要等的快递,是岭南的荔枝。“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有个叫杜牧的唐朝诗人,正往长安城赶路,在路上恰好见到这情景,便写下了一首流传至今的诗,也为当时皇家的快递业务,打了一个绝好的广告。
  长安到岭南,关山万重。为了让杨贵妃吃到新鲜的荔枝,一路上风尘仆仆的快递哥,有的与马匹一同累死在路上。时光的过山车,滑落到一千多年以后,每逢我吃荔枝时,就会想起古代这些快递哥的身影。(由千里送荔枝的事例引起下文,自然贴切。)
  古代的那些快递员,那时他们有这样一些名字:健步、邮人、驿足、递夫、驿夫。在古代做一个快递员,没有相当好的体力,可吃不了这碗饭。这些被称为“健步”的古代快递员,有“日行五百里,走及奔马”的功夫。
  古代快递的历史,从上古周代时便已出现。据《周礼·秋官》记载,当时周王朝的官职中,便设置了主管邮驿、物流的官员。还可以上溯到更早,实际上在商朝已有近似于快递的驿传制度,这已在殷墟甲骨文中得到了证实。“五里一亭,十里一邮”便是古代官方的配置之一。每个亭都有它的执行长官,叫做“亭长”,工作便是执掌当地的治安、警务、民事、兵役以及快递。(追溯和概述古代快递的历史,表现了古代快递员的艰辛和不易,抒写了作者内心深切的感动和感慨。)
  唐朝的“边塞诗人”岑参有感于这些快递员的速度,写下了这样的诗:“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我常常冥想,在古代的那些快递员里,那些日夜匆匆奔赴在驿站的“飞毛腿”当中,如果按今天的标准来看,一定有着当时打破世界田径记录的运动员。
  更让我感叹的是,这些快马加鞭的古代快递员们,他们在沿途驿站上的历尽艰辛,当李白在床前明月光中失眠时,这些快递员们,甚至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便上路了,那些十万火急的皇家快递,是耽搁不得的。
  不过这些古代快递哥们承揽的,大多是皇家军事政事业务,远没有今天的快递业务这样紧贴地气。比如李白送别汪伦以后投送的信函,还没有纳入快递哥们的业务范畴,孟浩然收到朋友的信也是靠别人代送,收到时已是在半年以后。现代邮路从事民间大量的普通业务,也不过是一百多年的事。(以李白和孟浩然的事例,表明古代快递大多是为皇家军政业务的。)
  难怪,在古代浩瀚的文学史里,描写浓郁友情的詩词,足以奔腾成海,是久别的思念让灵魂煎熬,化作了文字显影。因为一封今天看来很普通的信件,要经过迢迢之路的奔波颠簸才能读到。想一想今天,连给一个人写一封信用邮寄的方式,也濒临消失的境地了,在网络时代,这已是很奢侈的事情。所以最浓烈的友情,古代君子之风的交往,在这样的时代,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了。
  我有时隐身于古代,等一封快递(旅人代劳的信函也可)送来,在古代的城市,我把城门打开,在乡下,山门咿呀一声被风掀开,大雪把茅屋压得好低……我在等这样一封快递送来,哪怕是朋友的寥寥几行字,也足以抵挡一个季节的风寒。有时我干脆就想,自己就做一个古代的快递哥,我不为妃子送荔枝,不为权贵送信函,我就为那些思念成疾的古代君子们,送上一封鸡毛信吧。(由古到今,抒发当今书信濒临消失的感叹,进而表达自己做一个古代快递哥的美好愿望。)
  [总评]
  文章用散文化的笔法,在大量描述古代快递的基础上,抒发了内心对现在书信难见的感慨。文章最大的亮点就是选材典型又丰富。行文中,作者以翔实的材料,信手拈来的诗词名句,描述了快递发展的历史,从而抒发内心的感悟和认识,表达自己甘愿做一名古代快递员的美好愿望。
其他文献
课题来源: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jk08cjj038]。    “共同体”一词源自1887年德国现代社会学大师斐迪南滕尼斯的《共同体与社会》。他认为共同体是一种真正的共同生活,目标一致、共同理解、共同参与和享受为一体,个体生活于共同体中并通过共同体实现自身的存在。即 “共同的文化历史传统,包括共同的目标、协商的意义、实践;互相依赖的系统;再生产循环;通过循环,谋求共同
摘 要:太原市“时代新人”思政课建设历时两年多,全市各中小学主动参与,积极实践,涌现出一批在教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优秀教师,探索出一些將育人功能落实在学科教学、课程建设中的有效路径。在此过程中,广大教师提升了政治站位、增强了教育使命,课堂教学成了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主渠道;广大学生在获得知识、养成能力、发展素养的同时,也增强了家国情怀、民族自信,弘扬了时代精神。  关键词:思政课建设;
摘 要:初中历史与社会拓展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从历史到现实、从乡土到家国、从认同到传承、从学习到实践等维度进行,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生对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兴趣,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切实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拓展性课程;学习资源开发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要积极探索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共享机制,
一、点燃童趣,树立写作信心,让学生乐于表达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特殊的享受,是一种精神的需要。中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学生由低年级的说话、写话训练过渡到中年级写一个片断,再由写片段上升为写一整篇文章,很多学生都不太适应这一跨越,写出来的文章总显得不具体,不生动,达不到习作的目的和要求。因此,中年级习
摘 要:运用案例情境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丰富传统教学形式,还可以使学生在贴近教学内容的鲜活案例情境中深刻地感知教学内容,从而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鉴于此,从案例情境的选择、案例情境的呈现、案例情境的探析三个视角出发,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关爱他人”一课教学为例,来探讨案例情境教学的相关策略或做法。  关键词:案例情境;教学策略;初中道德与法治  案例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
【摘 要】 科研院所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不可替代的专业科技队伍,研究所内外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科研事业的发展。本文探讨在研究所建立和谐的领导关系、干群关系、工作作风、部门关系、群众关系、家庭关系、党派关系、劳动关系、竞合关系和周边关系,从而为研究所创新文化建设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提供内在动力。  【关键词】 科研院所;创新发展;竞合关系;创新文化  中图分类号: F324.3 文献识别
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和最值是函数的三大性质,对于解析式明确的函数,运用导数处理不是难点,但是当函数中引入参数后,问题就显得复杂,很多同学就难以下手.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以案例的形式对导数在处理含参数函数性质中的运用进行分类剖析,总结出对参数处理的常见规律,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利用导数研究含参函数的单调性  例1已知函数g(x)=lnx ax2 bx,函数g(x)的图象在点(1,g(1))
摘?要:信息技术是当今家喻户晓的一种高科技、综合性的技术手段。学校体育教学中也开始逐步采用这一现代技术进行各种教辅活动。为了对这一技术在体育课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解和梳理,本研究对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归类,以此阐述当前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情况,为日后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深入应用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应用;信息技术;体育课  一、前言  20世纪90年代
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感到缺乏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所著的《教育方法学》可以为大家提供帮助。这是一本难得的教育学入门教科书,已重印27次,被称为是概括了近30年来教育学研究范式转变的航海图,又是提出新的研究方向的罗盘针。  本书共十个章节,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方法学的概要和发展历史。作者以“古希腊的哲学家们”“中世纪的教会与大学的教育”“宗教革命与印刷术的发明”为题
一、考情总览:    就近几年江苏省高考的实际情况来看,2006年和2007年的文学类文本考查的都是散文(2006年为汤世杰的《一副烟雨牛鹭图》,2007年为雷抒雁的《麦天》,2008年考查的汪曾祺的小说《侯银奖》。)总的来说,文学类文本考查的体裁以散文为主,兼及小说。2009年的《考试说明》在2008年的基础上上稍作改动,主要表现在考查要求方面:1、增加了“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