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四种意识 促成问题解决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f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决问题”无疑是当前数学教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它最为突出的一点是以问题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数学教学的根本在于数学能力的养成。那么,如何利用解决问题的教学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呢?我在教学过程中着力通过培养四种意识,促成问题的解决,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兴趣之源
  [案例1]“复杂的平均数”的教学片段。
  师:昨天,我们一家7个人(4个大人,3个小孩)到上海野生动物园去玩,一看到门票的价格我有些犯愁了,售票窗口写着“成人票:120元/人、儿童票:60元/人、团体票(6人以上):80元/人”,大家想想看,我有几种买票的方法?
  生:有两种。一种是买团体票,一种是大人买大人的票,小孩子买儿童票。
  生:还有一种,就是全部要买大人的票,因为小孩子不一定是儿童,身高超过1.5米就必须要买成人票。
  师:说得好,不过我家孩子才上幼儿园,身高是1.32米。那你们算一算,哪种买票的方法最经济实惠呢?
  (学生计算。)
  虽然是很简单的一道题,但教师还是着力让学生形成遇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化解问题的数学意识,并充分调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加以解决,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交流意识:解决问题的便捷之径
  提出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是学生能够自觉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表达意识,让学生即时说出内心的想法,让师与生在互动中共同推进教学的进程,也让学生在交流中把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案例2]“画线段图”的教学片段。
  投影问题:(1)动物园里有30只猴子,猴子的数量是猩猩的5倍。猩猩有多少只?(2)动物园里有36只猴子和猩猩,其中猴子的数量是猩猩的5倍。两种动物各是多少只?(3)动物园里猴子比猩猩多24只,其中猴子的数量是猩猩的5倍。两种动物各是多少只?
  师:大家先来算一算,这三道题的答案是多少?
  (学生练习。)
  师:谁来说说答案?
  生1:第一道题的答案是猩猩的数量是6只,第二、三两道题的答案相同,猴子是30只,猩猩是6只。
  师:那大家再想一想,这三道题有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生2:好像条件都是猴子、猩猩什么的,差不多。
  生3:三道题的数量好像一样。
  师:从数量关系的角度说说看。
  生4:好像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
  生5:好像就是比较它们间的数量关系的。
  师:非常好,这就是量倍关系的题目。其实,如果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入关系图,即线段图,那解决起来就一目了然。
  (教师画线段图。)
  可见,师生间的交流是促成问题解决的便捷之径。
  三、探究意识:解决问题的长久之策
  当学生已经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后,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和技巧,主动探究问题解决的策略。并由此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
  [案例3]投影:甲乙两车停在距离20km的A、B两地,甲车的速度是75km/h,乙车的速度是25km/h,如果两辆车同时出发,经过多长时间才能相距100km?
  师:这是一道很有挑战性的题目,希望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借助线段图来加强理解,看谁做出来的答案又多又对?
  (师问生答。)
  对于学生探究方式的指导,教师不应强求学生用个体探究的方法,有时利用数学学习小组来集体探究,也是培养学生探究习惯、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四、生活意识:解决问题的应用之道
  将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应用于数学学习始终,让数学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也用得着,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也在于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充分发挥数学固有的生活性和应用性。
  [案例4]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圆的一些属性,老师有个问题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下水道的盖子都是圆形的,而不是正方形的呢?
  生1:一定是因为圆形漂亮,老师您说过圆是最美丽的图形。
  生2:我觉得是因为圆形好拿,拿不动的时候可以滚一滚。
  生3:我觉得圆的用的材料比方的少。
  师:大家说得都很有意思,可老师发现大家很少用到今天学习的知识。
  生4:我明白了,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盖子想盖好,得对准四个角,而圆形的直径一样长,只要一推就下去了。
  师:说得真好,其实下水道的盖子做成圆形的还可以防止盖子掉进下水道里。因为圆形无论怎么动,直径都一样,掉不下去,而正方形就不是这样了。同学们,只要你们联系生活实际,学好数学,你们会有许多惊奇的发现。
  综上所述,意识决定行动,只要真正树立了这四种意识,解决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责编 黄春香)
其他文献
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的有效手段。如何充分挖掘习题的功能,通过习题的解答来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下面就几个教学片断,谈谈我在教学中对习题再开发的一些思考。  一、增添厚度  案例:  (出示第一张纸条,把这张纸条全部涂色用“1”来表示,再出示把这个纸条平均分成两份,涂出其中的一份)  师:涂色部分用哪个分数表示?  生1:1/2。  师(接着
随着教育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的使用促进了课堂的有效教学。然而,正是由于现代教学媒体的大量引入,教师们越来越忽视使用教学的另一重要辅助工具——教具。实实在在的教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更为具体、直观。教具的演示有时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会更深刻,更能将知识的探究过程展露无遗。但遗憾的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具的使用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做到物尽其用。  一、教具使用的片面性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听到“数学家“这三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生:数学家是天生就非常聪明吗?  生:数学家有着什么不同寻常的经历?  生: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数学家?  师: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走近数学家”,讨论与数学家有关的一些数学问题、说说数学家的一些故事,并开展“中外数学家知多少”的知识抢答赛,评选出我们班的“数学阅读之星”。    二、数学问题与数学家    (一)最优化问题:煎饼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心理学家盖耶指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放弃错误,也就意味着放弃经历复杂性;远离错误,实际上就是远离创造性。在数学课堂上,天天都有学生在出错。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实践证明,错误是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的真实存在。错误能暴露学生的真实思维,如果教师能有效利用错误信息,正确看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巧妙点拨,
对于人民币,一年级学生已有一些生活经验,但是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并能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于是,“付款方式的多样性”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那么,怎样让学生经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人人都
“方程”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初次经历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发展的一个过程,是从认识方程开始,到要学会用方程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我在教学这一单元时,面对学生出现的诸多问题颇感困惑和疑虑,通过观摩吴正宪老师执教“认识方程”一课,使我豁然开朗,顿悟不少。  问题一:会辨认方程的样子就是认识方程了吗?  学生心声:方程嘛,不就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吗?学习方程,有什么用?  我的困惑:教学方程,只要学生辨别方程的
一、适时板书:让课堂拥有流畅  【片段1】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师生做数手指的游戏)  师:同学们真聪明,像这样一根手指,一个指缝,一根手指,一个指缝……的排列,叫做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排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一间隔的物体有哪些规律。(板书:找规律)  师:生活中,像手指和指缝这样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还有很多(出示例题情景图),你能从图中找出几组这样一一间隔排列
[摘 要]通过对一道题解题方法的探索,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习题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使习题发挥自身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助推学生的思维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 拓展延伸 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1-040  最近,看了2014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题,其中第21题十分有趣,虽然不难,却考查了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数学思想方
[摘 要]吴正宪是一位全国著名的数学特级教师,“平均数”是她最为著名的公开课之一。通过对吴老师课堂对话类型的统计和归类,总结出有效对话的功能及特点,使广大教师对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对话进一步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对话 类型 有效 功能 机会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3-029  “课堂对话表现有师生对话
[摘 要]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由浅入深地安排学习任务,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图形 旋转 基础 目标 度角 经验 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2-024  数学教材中,有一部分教学内容看上去非常简单,所以很多教师教学这样的内容时认为没有必要深入研究教材。然而,正是由于没有深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