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全球化的未来:中国崛起的政治经济学》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q5166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格泽高滋·W·科勒德克(Grzegorz W. Kolodko),著名经济学教授,曾于2002至2003年担任波兰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波兰经济改革的主要设计师。在书中作者從多角度研究探讨了中国为全球化做出的贡献。
  西方国家在全球化中出现政治分化。作者认为,全球化在经济上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但西方国家在此过程中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进而导致政治上愈加分化。因此,排外和民族主义有抬头之势。21世纪是亚洲国家的世纪,中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作者分析称,同样成长于全球化过程中的中国之所以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源于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发展范式。中国领导人政策更具远见和包容性,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倡导全球化,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化进程,这有助于世界经济的长期发展,且令全球化更具包容性。美国总统特朗普奉行经济民族主义,其行动可能在短期内有助于重振美国经济,但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带一路”有助于全球化发展。作者指出,相较于西方国家主导打造的全球化,“一带一路”倡议将为参与国带来社会效益,更有助于全球化发展。因此,很多非西方国家对其寄予厚望,而西方国家则感到担忧。西方认为“一带一路”只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游戏,其目标和规则模糊不清。不过,很多国家参与的积极性依然很高,他们认为加入该倡议不需任何成本,而且参与其中会分享很多经济效益。当今世界,只有经济发展迅速、外汇储备规模庞大的中国能够启动这样大规模的项目。
  中国通往欧洲市场中东欧不可或缺。作者认为,中国对扩大通往发达欧洲市场的必要基础设施建设非常感兴趣,中东欧国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在其战略利益的指引下,哪怕为改善和建设中东欧国家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做出一点贡献,都将有利于推动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中国借助全球化促进本国发展。作者指出,中国并不希望主宰世界,只是想借助全球化谋求本国发展,这不会牺牲他国利益。相反,中国会帮助他国共同发展。尽管有人指责中国计划对外输出意识形态,进行政治影响力的扩张,但这显然不是为了说服他国走中国道路,甚至不是为了强加中国的经济和政治模式,而是为了实现本国经济发展目标。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令世界受益。作者认为,中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世界共同塑造理想的未来面貌,遏制与日俱增的全球威胁。中国如果能够成功保护自由贸易不受经济民族主义势力的影响,如果可以拯救应对全球变暖的巴黎协议,如果能够通过投资带动非洲、中东地区经济发展和民生水平提升,从而避免大量移民涌入欧洲,如果可以帮助解决朝核问题引发的冲突,那么我们都将从中受益。
其他文献
贫困问题不仅是中国正经历的重要问题,也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与发展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扶贫脱贫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在改善了贫困地区百姓生活的同时,也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重大贡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致2017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贺信中,高度评价中国精准扶贫成就,称赞“中国已实现数亿人脱贫,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然而,仍有一些西方媒体并不能够如实客观地报道中国在扶
期刊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的全国两会报道可谓非同寻常——时间推迟、会期缩短、采访名额削减、与会人员全程无接触闭环管理……对媒体人来说,这无异于一场“大考”。  得益于“三位一体”的精准传播策略——创新时政新闻报道、打造原创精品矩阵、深耕评论视频化,将“新媒体、新技术、新表达”充分融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新媒体编辑部在全平台发稿量只有去年同期85%的情况下,两会报道的各项
期刊
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纪录频道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专门播放纪录片的英语频道。自频道成立以来一直排播的都是国内原创纪录片佳作。为了扩大媒体的国际影响力以及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频道在2019年创新思路,大胆尝试通过购买播映权的方式首次独立引进海外片源,播出一批适合国际传播的外国优秀纪录片,极大丰富了频道节目内容,成功探索了频道发展的新方向。  本频道最早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开播,当时名称为纪
期刊
2020年4月30日,新华社推特、脸书、优兔账号同步播发动画《病毒往事:中美疫情对话》(以下简称《病毒往事》),以卡通动画展现“兵马俑”与“自由女神”围绕疫情的对话,揭示中国一边积极抗疫,一边不断预警,提醒美国防范新冠病毒,但美方先是傲慢地无视劝告,等到疫情失控又攻击中国以推卸责任。中方负责任的态度、行动和及时通报,与美方推诿、甩锅、歇斯底里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  新华社国际部海外社交媒体采编室制
期刊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特殊之年的特殊两会,中新社果断调整报道策略,打破常规报道模式,以非常之策应对非常之变,尝试从策划、采访、融合生产、推广分发等环节进行全流程多维度创新,用全新的打开方式报道两会,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策——下好“先手棋”,走活“全盘棋”  此次两会会期缩短,且只有极少数记者能够到现场进行不见面采访,这意味着以往现场“围堵”代表委员的“武功”尽废。对多数记者而言,这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改变工厂,一些疫情期间出现的新做法,疫情后也将保留下来。  工厂里许多机器人都在如笼子一样的单独区域工作,与它们的人类同事隔开,这种分离可防止机器人在例行追逐一个螺栓时撞伤碰巧挡道的工人的腿、手或胸部。  现在,工厂经营者不仅要让工人和机器人保持安全距离,还必须让工人与工人之间也保持安全距离。在中国,在工人之间安装上栅栏已成了复产的措施之一。  多数中国工厂已复产,恢复到正常产能8
期刊
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是一项在中国天津市举行的大型人工智能活动,在没有真正展厅的情况下,为期两天的年度会议吸引了3.92亿人次在线观看。  作为世界智能大会的经典赛事,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德国等国的145支队伍参加。为防止新冠病毒传播,主办方采用了基于云的虚拟解决方案,让在线观众参与或观看商业活动和比赛。  中国方案  当你进入世界智能大会网站的展位后,就会有一个机器人出现,它会用
期刊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全球性的公共危机。达赖集团和西方反华势力利用疫情关联炒作涉藏议题,试图抹黑中国的国家形象,国际舆论斗争形势更趋复杂。研究疫情期间境外涉藏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呈现的特点、中国外宣媒体涉藏报道的议题设置和舆论应对,分析国际涉藏舆论斗争的本质,有助于中国政府在公共危机背景下优化舆论引导策略、提升国际涉藏话语权。  本文采取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关键词检索,对2020年
期刊
近年来,成都加快推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打造“音乐之都”国际城市品牌。2017年,“熊猫之声”成都(国际)童声音乐合唱周(以下简称“合唱周”)应运而生。三年来,先后邀请法国、俄罗斯、日本等10余个国家的知名童声合唱团体的指挥家及团员共计560人次,来到成都奉献高水平演出近20场次。该活动依托“熊猫故乡”成都独特文化,汇聚中外小使者,通过音乐这一世界通用语言,用童真牵手,以音乐对话,传递天府城市之美,
期刊
“云办公”、无接触配送、在线买菜、健康码……这些对很多人来说原本相对陌生的事物,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迅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可以预见的是,数字化变革带来的生活、工作、生产模式的改变,在后疫情时代并不会消失,并有可能成为新常态,也因此成为对外报道值得深入挖掘的富矿。  面对疫情,中国统筹推进抗疫措施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复工复产,经济逐渐步入正轨。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中国经济主要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