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中国制造(节选)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bi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改变工厂,一些疫情期间出现的新做法,疫情后也将保留下来。
  工厂里许多机器人都在如笼子一样的单独区域工作,与它们的人类同事隔开,这种分离可防止机器人在例行追逐一个螺栓时撞伤碰巧挡道的工人的腿、手或胸部。
  现在,工厂经营者不仅要让工人和机器人保持安全距离,还必须让工人与工人之间也保持安全距离。在中国,在工人之间安装上栅栏已成了复产的措施之一。
  多数中国工厂已复产,恢复到正常产能80%左右。有些工厂正努力实现100%复产。
  中国实现大规模复工复产,前提是工厂要对工作规范进行枯燥而重要的改动:更多卫生措施、更大的工人间的距离、筛查(新冠病毒感染检测)。
  但在自动化和远程操作方面也有所投资,带来了比原计划提前的改进。使用机器学习帮助制造业改进流程的Instrumental公司老板安娜·谢德列茨基表示,在电子制造方面,“未来5年内的创新,我们如今要在18个月内完成”。
  现代高科技工厂早已配备了控制人员进出的系统,同时也可检测他们随身携带的物品。这些识别工人身份的程序中现在也加上了测量体温。许多工厂还依赖中国各省政府开发的各种“健康码”应用。健康码通过两大支付平台(微信和支付宝)的入口使用,用来确定工人的健康状况和旅行史。哈佛商学院研究中国工厂和供应链的史兆威表示,这些方法是在2003年“非典”和2009年H1N1疫情期间开发的。“通常你要换下自己的衣服,然后通过安检。”他说。“在很多方面,(新的程序)只是稍微增加了些内容而已。”
  一旦进入工厂,工人要面对的变化取决于生产什么东西。在车厂里,工位原本就较分散,无需太多重新安排,但也有些工厂用栅栏隔开工人。咨询师乐途(音译)说,工人经手的零部件会在装配线上不断消毒。不过,在广东一家手机厂,工位布局的变化一目了然。工人不再按每个装配步骤分批挤在U型单元里,而是分散开来,牺牲一些速度以换取更高的安全性。
  现代全球化生产严苛而精确的标准令工厂相对容易适应这种改变。然而,无论生产流程调适得多好,一旦有供应商出现疏漏而被迫关停,导致工厂所需零部件断供,一切努力仍可能付之东流。正因如此,1月疫情暴发的消息传出后,世界各地的工厂开始疯狂囤货,完全背离了现代“恰好及时”型供应链的特性。
  另一个问题是新产品导入,这是电子产业商业周期的关键一环,而电子产业约占中国制造业产值的10%。在新产品导入期间,海外公司的工程师要飞过来微调和优化新产品的开发——如今在中国几乎完全关闭边境的情况下已不可能。
  这对谢德列茨基的公司来说是一个良机。这家公司销售的系统采用机器学习,检查工厂组装线上每个环节生产的每件物品的图像,让该系统的用户可以探查任何缺陷发生的原因,从而提高良品率,减少时间、金钱和物料的浪费。该系统采集的大量细节也可以让客户公司的工程师在地球另一端参与生产的检查和管理——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这已成为一个主要卖点。
  Instrumental的客户P2i专为电子器件提供纳米涂层技术。现在该公司的工程师可以坐在牛津总部检视中国工厂里的生产状况,而这样细致的检查以往只能在现场进行。(一些工程师在工厂附近酒店里隔离时也曾这么操作过。)公司首席运营官尼尔·哈克莱德表示,公司已开始将生产设备连上互联网,以便根据Instrumental系统的建议远程调整,实现闭环开发。
  新冠病毒的突起蛋白、RNA编码体现了一种纳米技术,在宏观层面上给人类健康和世界经济带来了显著影响,包括改变了P2i这类公司的生产流程。随着产品越来越复杂、组件越来越微小,到一定程度后,人的手和眼在组装产品时已无用武之地。
  要一窥未来,只需看看世界最复杂的制造工艺——半导体生产。芯片工厂几乎完全没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这是因为要排布数十亿计的纳米级晶体管太过复杂,远非人类大脑所能想象,更不用说靠人手来实现,所以根本不需要工人聚集在车间里工作。
  台积电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代工厂,其最先进的工厂都是通过中央控制室来操控运行的。员工操纵机器在超洁净环境中加工硅器件,很少需要进入生产环境。芯片公司长江存储科技位于武汉市,作为备受重视的企业,它在4月8日之前武汉封城的几个月里一直保持运作,其控制工程师乘坐专门列车分批进入。
  就芯片和屏幕制造而言,接近完全自动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在其他领域,重新设计系统及购买新设备都需要成本,因此在工艺流程和生产车间里仍保留了人类员工。他们不会一夜间消失,但新冠肺炎疫情激发更多工厂追求芯片厂那种完美的机械化,人与机器之间这种新产生的距离或将在疫情后长久地持续下去。
其他文献
当前,中国国际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社会长期以来对中国有诸多误解,国际舆论环境十分不利。同时,在新型冠状病毒起源等问题上,美国等部分西方国家的政客言论及媒体报道多有偏颇不实之处,涉华舆情走向仍不乐观。中国媒体记者被美国限制签证有效期,传统国际传播渠道遭遇重重阻力。在此背景下,如何化危为机,通过有效传播提升中国媒体的国际影响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值得深入思考与研究。  从国际受众的媒体使用
期刊
面对严峻复杂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在百年不遇之世界大变局的加速期,如何在后疫情背景下做好中国城市形象塑造和传播,是目前对外传播工作中值得思考的新课题、新挑战。  成都深入研究当前国际形势,主动谋划思考,“以变应变”,于今年7月下旬在新加坡首次推出《有一种生活美学叫成都》(熊猫篇、美食篇、文化篇)全英文系列短视频。截至8月底,系列短视频在优兔播放总时长超1万个小时,在脸书、推特、照片墙等海外社交媒体平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蔓延给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在全力阻断病毒扩散传播的同时,各领域间的交流互动也随之受阻。然而,失之桑榆,收之东隅。以全球化、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为特点的社交媒体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释了国际传播的物理空间壁垒,成为海外受众获得各类信息、维系人际交流、实现自我表达的重要途径,也成为疫情背景下开展对外传播的创新支点。  沈阳根据疫情形势变化,调整传播策略,充分发挥海外社交
期刊
2020年2月29日,第七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评选(以下简称“中华之光”评选活动)颁奖典礼在CCTV-4播出。此项评选是当前国内最高规格表彰中华文化人物的活动之一。樊锦诗、颜安、托济克·阿纳托利等十人获得年度人物奖,“汉语桥”获得集体奖,汉语拼音方案制订的主要贡献者周有光获得新增的致敬奖。颁奖典礼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孔子学院总部、中国文联、中
期刊
如何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加强信息公开、抓好舆论引导,更好地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已成为当下各级党委政府和新闻舆论工作着力需要研究破解的重大课题。  2020年9月14日,云南省卫生健康委通报了德宏州瑞丽市发生2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三级宣传部门高度重视、闻令而动,落实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迅速投入疫情防控舆论引导的第一线。  瑞丽市仅用了3天即完成了28.7
期刊
贫困问题不仅是中国正经历的重要问题,也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与发展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扶贫脱贫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在改善了贫困地区百姓生活的同时,也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重大贡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致2017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贺信中,高度评价中国精准扶贫成就,称赞“中国已实现数亿人脱贫,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然而,仍有一些西方媒体并不能够如实客观地报道中国在扶
期刊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的全国两会报道可谓非同寻常——时间推迟、会期缩短、采访名额削减、与会人员全程无接触闭环管理……对媒体人来说,这无异于一场“大考”。  得益于“三位一体”的精准传播策略——创新时政新闻报道、打造原创精品矩阵、深耕评论视频化,将“新媒体、新技术、新表达”充分融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新媒体编辑部在全平台发稿量只有去年同期85%的情况下,两会报道的各项
期刊
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纪录频道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专门播放纪录片的英语频道。自频道成立以来一直排播的都是国内原创纪录片佳作。为了扩大媒体的国际影响力以及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频道在2019年创新思路,大胆尝试通过购买播映权的方式首次独立引进海外片源,播出一批适合国际传播的外国优秀纪录片,极大丰富了频道节目内容,成功探索了频道发展的新方向。  本频道最早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开播,当时名称为纪
期刊
2020年4月30日,新华社推特、脸书、优兔账号同步播发动画《病毒往事:中美疫情对话》(以下简称《病毒往事》),以卡通动画展现“兵马俑”与“自由女神”围绕疫情的对话,揭示中国一边积极抗疫,一边不断预警,提醒美国防范新冠病毒,但美方先是傲慢地无视劝告,等到疫情失控又攻击中国以推卸责任。中方负责任的态度、行动和及时通报,与美方推诿、甩锅、歇斯底里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  新华社国际部海外社交媒体采编室制
期刊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特殊之年的特殊两会,中新社果断调整报道策略,打破常规报道模式,以非常之策应对非常之变,尝试从策划、采访、融合生产、推广分发等环节进行全流程多维度创新,用全新的打开方式报道两会,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策——下好“先手棋”,走活“全盘棋”  此次两会会期缩短,且只有极少数记者能够到现场进行不见面采访,这意味着以往现场“围堵”代表委员的“武功”尽废。对多数记者而言,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