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基层扶贫脱贫故事的探索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iu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问题不仅是中国正经历的重要问题,也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与发展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扶贫脱贫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在改善了贫困地区百姓生活的同时,也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重大贡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致2017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贺信中,高度评价中国精准扶贫成就,称赞“中国已实现数亿人脱贫,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然而,仍有一些西方媒体并不能够如实客观地报道中国在扶贫脱贫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他们习惯于对中国进行各种批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产品形态,对外讲好中国基层扶贫脱贫故事,让海外受众了解中国脱贫攻坚战中诸多真实感人的故事,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众多以扶贫脱贫工作为主题的短视频中,英文短视频《深入云南,探寻独龙江脱贫故事》有其代表性。这个短视频不仅在脸书、优兔等海外社交平台上获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还在国际主流媒体渠道实现了广泛传播,被包括美联社、德新社、英国《金融时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官网等140多家海外通讯社与媒体网站转载发布。随着这个短视频在全球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中国云南独龙族百姓脱贫故事及中国脱贫攻坚战所取得的成就被更多人所知晓,这也为我们继续讲好扶贫故事带来很多启示。
  一、故事选材要新奇
  “新鲜、新奇”是中西方公认的新闻价值要素之一。具体到短视频的选题,要求我们更多地关注那些不为人知或少为人知的事件或话题,话题越新鲜、有趣、新奇,就越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贫困是国内外受众长期关注的话题,但是各种各样的扶贫故事讲下来,无非都是新旧生活的对比,由贫转富是所有故事共同的结局,很容易陷入套路并引发受众的收视疲劳。
  在这种情况下,短视频《深入云南,探寻独龙江脱贫故事》从选题开始,就做足了新鲜、新奇的文章。
  例如,短视频中脱贫故事发生的地点,制作团队选定了位于中缅边境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独龙江乡,全国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独龙族唯一聚集的地方,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核心区之一。故事聚焦独龙族百姓。独龙族是中国人数最少的20个少数民族之一,全国仅有7000人,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们还不会汉语,不识汉字,靠刻木记事、结绳记时来生活,新中国成立后直接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简言之,该视频锁定的地点和主人公群体,无论其过去还是现在,都充满了神秘感、画面感和想象空间,这些要素天然地吸引着国内外年轻的互联网受众。这个地方现在是什么样子?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条件如此艰苦的情况下,他们怎么可能脱贫?受众油然而生的一个个疑问成为一次有效传播的最好开始。
  二、叙事方式要国际
  在国外的写作、影视和纪录片领域,流行着这样一条定律,“展现出来,不说教”(show!don’t tell)。用到短视频创作上,就是给受众看更多的事实,而不要太多地向他们灌输内容。英文短视频《深入云南,探寻独龙江脱贫故事》走的是一条先海外传播、再国内传播的传播路径,从其产品中即能感受到,制作团队从选题策划、问题设置到人物采访、后期制作等方面,都力求遵循海外传播的基本规律。
  分析短视频中英国籍主持人赵思迪(Arslan Josh)在片中的角色就可以发现,主持人几乎没有提及独龙族的脱贫实践,只是告诉大家他在哪里,那里有谁,他们从何时起定居于此等最基本的背景信息,之后就带着受众不停地“走乡串户”,看村民们在做什么,听他们在想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主持人更多地是在提问和倾听,没有评价没有赘述,更多起到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
  再以短视频的叙事逻辑来看,故事由为什么少数民族地区更容易陷入贫困这一疑问开启,围绕独龙族所聚居的数个村庄的贫困状况与脱贫实践展开,自然穿插了全球少数民族地区贫困情况、减贫进程等能够帮助受众从国际视频理解故事的基本信息。在这种叙事下,独龙族的脱贫故事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全球减贫计划、中国脱贫攻坚战中一个具体的真实案例。
  三、故事人物要有情
  一个短视频要想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无论是在国内传播还是在国外传播,选取的人物及其经历能否打动人是关键要素。独龙族实现了整族脱贫,每个村庄、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脱贫故事。在短短的8分钟时长里,选择以哪些人的故事为代表来呈现这个族群的故事非常重要。
  分析发现,短视频《深入云南,探寻独龙江脱贫故事》一直都在讲人的故事,从做了40年扶贫工作的贡山县退休老县长,到贡山县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副校长,从多个致富类型不同的村子的负责人,到经历了发展变迁的百岁老人和她的朋友们,从农业合作社里编织怒毯的村民,到坐在马路边玩耍的儿童。对他们个人故事和生活状态的呈现,有些通過主持人和他们的闲聊,他们彼此之间的闲聊来实现,更多的是通过对他们眼神、双手、家里炕头等个人形象与生活环境的最直观呈现。短视频做到了在较短的时间内,生动、形象、立体地传达了若干个年龄不同、阅历不同的独龙族人对生活的理解和希望。由这些真实、质朴的百姓生活素材剪辑而成的产品,不再局限于忆苦思甜,更多地表达了独龙族这个特殊族群和中国人民、全球人民一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情感是最终吸引国内外互联网受众关注的内核。


  四、画面呈现要创新
  一般来说,脱贫攻坚的产品容易让受众觉得沉重,不太容易在社交平台上传播。为了让短视频更加轻盈,并能够吸引海外受众的观看,制作团队加入了一些富有创新性的设计和视频呈现方式。例如,在短视频的开始,做了一个几秒钟的动画,卡通版的主持人切换着不同的交通工具穿行在一个中国地图的示意图中,从北京到云南,再到贡山县独龙江乡,生动呈现主持人的采访路线,独龙江乡在中国的地理位置等信息。之后,针对对于海外受众来说较为抽象和不太容易理解的信息,如云南省贫困人口的分布情况,全球各国的贫困人口分布情况等数据,也都以二维信息动画的形式来直观呈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该案例的生产与传播实践启发我们,要更好地运用好海外新媒体平台进行中国主题故事的讲述,就需要研究海外新媒体平台的传播规律,研究海外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所习惯的叙事逻辑与观看短视频的习惯,了解他们喜欢的动画等流行元素,并将这些内化于短视频的选题策划、拍摄制作与传播过程中,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贫困地区的百姓生活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广大的基层实践中可以发掘出许许多多真实感人的故事,它们是能够帮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最有力的故事。如何用短视频等视觉化的展现方式将这些故事呈现出来,既是当下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扶贫脱贫故事的应有之义,也是新媒体国际传播事业中值得深入实践和探索的方向。(作者供图)
其他文献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次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百年罕见的突发性,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为中国经济对外报道提供了新语境。  全面、辩证、长远的视角  在疫情背景下开展经济新闻报道,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从什么样的角度看待当下的经济表现。今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曾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黑天鹅”事件,我们更
期刊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①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大考,也给了人们一些启示,本文以中国新闻社关于新冠肺炎疫情主题的对外传播实践为例,总结中新社在此次疫情中的报道方式与传播效果,探讨如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对外讲好中国故事。  一、聚力核心,全方位展現大国领袖风采  中新社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指挥战疫的关键举措和推动
期刊
中国西藏自治区一直是西方社会涉华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他们关注的重点往往偏重于宗教自由、民族压迫以及所谓人权等角度。受限于西方民众对西藏地区情况的信息源以及对中国政府和中国媒体的偏见,大部分西方民众不能对该地区实际情况形成正确认知,从而强化了其对中国民族政策和中国政府的偏见与刻板印象。在目前国内媒体在西藏形象对外传播中国际话语权较为弱势的背景下,通过影视作品向国际社会展现真实的藏区社会,成为西藏对外
期刊
该书作者戴维·亨顿(David Hinton)是美国著名作家和翻译家,他沉浸在杜甫、李白、王维等中国诗人的诗歌里,以翻译山水诗而闻名,这些译诗皆收录在《以山为家:古代中国的隐逸诗》里。他也是一个多世纪以来首位将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四部哲学典籍《论语》《孟子》《道德经》和《庄子》独自全部译成英语的西方翻译家。作者认为,禅是中国本土精神哲学道教的一种延伸,同时受到佛教影响。不过,不同于印度佛教的抽象感性,
期刊
作者斯科特·卡斯特纳(Scott L. Kastner)是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政府与政治系教授,著有《海峡两岸及其他地区的政治冲突与经济相互依存》(2009),其文章还多发表在《国际安全》《国际研究季刊》等期刊杂志上;玛格丽特·皮尔森(Margaret M. Pearson)是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政府与政治系教授,著有《中国合资企业》(1991)和《中国新商业精英:经济改革带来政治影响》(19
期刊
当前,中国国际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社会长期以来对中国有诸多误解,国际舆论环境十分不利。同时,在新型冠状病毒起源等问题上,美国等部分西方国家的政客言论及媒体报道多有偏颇不实之处,涉华舆情走向仍不乐观。中国媒体记者被美国限制签证有效期,传统国际传播渠道遭遇重重阻力。在此背景下,如何化危为机,通过有效传播提升中国媒体的国际影响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值得深入思考与研究。  从国际受众的媒体使用
期刊
面对严峻复杂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在百年不遇之世界大变局的加速期,如何在后疫情背景下做好中国城市形象塑造和传播,是目前对外传播工作中值得思考的新课题、新挑战。  成都深入研究当前国际形势,主动谋划思考,“以变应变”,于今年7月下旬在新加坡首次推出《有一种生活美学叫成都》(熊猫篇、美食篇、文化篇)全英文系列短视频。截至8月底,系列短视频在优兔播放总时长超1万个小时,在脸书、推特、照片墙等海外社交媒体平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蔓延给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在全力阻断病毒扩散传播的同时,各领域间的交流互动也随之受阻。然而,失之桑榆,收之东隅。以全球化、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为特点的社交媒体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释了国际传播的物理空间壁垒,成为海外受众获得各类信息、维系人际交流、实现自我表达的重要途径,也成为疫情背景下开展对外传播的创新支点。  沈阳根据疫情形势变化,调整传播策略,充分发挥海外社交
期刊
2020年2月29日,第七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评选(以下简称“中华之光”评选活动)颁奖典礼在CCTV-4播出。此项评选是当前国内最高规格表彰中华文化人物的活动之一。樊锦诗、颜安、托济克·阿纳托利等十人获得年度人物奖,“汉语桥”获得集体奖,汉语拼音方案制订的主要贡献者周有光获得新增的致敬奖。颁奖典礼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孔子学院总部、中国文联、中
期刊
如何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加强信息公开、抓好舆论引导,更好地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已成为当下各级党委政府和新闻舆论工作着力需要研究破解的重大课题。  2020年9月14日,云南省卫生健康委通报了德宏州瑞丽市发生2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三级宣传部门高度重视、闻令而动,落实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迅速投入疫情防控舆论引导的第一线。  瑞丽市仅用了3天即完成了28.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