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 晓声 授吟 悟情——古典诗词教学的美育作用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W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古典诗词教学方法多样,但究其根本,离不开诗词的载体——语言,而作为古诗词的言语系统是声韵丰厚的,笔者针对诗词语言的本质特征提出实践性的方法——"吟赏教学",一方面立足于传统,一方面实践于教学,希望做到有益传承,有效教学。首先,激趣——教学的锁钥。唯有让学生有兴趣,方可引领他们进入吟诵的大门。
其他文献
思辨能力是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提升能力素养的重要基础能力。在强调素质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只要培养学生个性阅读,质疑探究,学会思考和辩证地看待所学内容,才能提升思维品质,获得个性发现与创新思考的能力。本文将针对高中语文教学方面的内容和教学策略方法进行研究探讨,以找出能培养并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对策。  一、知人论世中运用思辨能力  人们常常对事物存在着一种矛盾的心理,内心时刻都会对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用心去激发学生兴趣,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做一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
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今人对这一问题难以找出解决的方法,我们可以试着从古人那里寻求一点破解的智慧。朱熹的读书法常为世人称道,如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熟读涵泳等,但其作文观却常被人所忽视。  一、读书  读书还为写作,能入还需能出。有人说朱熹不重视写作,强调多读书而自然能写出好文章,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也该如此,就是老师不断地“讲”课,学生不断地分析研读课文,读多了,作文水平自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