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围城》中方鸿渐的围城人生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wu00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钱钟书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其所创作的《围城》是我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佳作之一。基于此,本文对《围城》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方鸿渐的求学历程、情感历程、事业经历以及婚姻等人生阶段的描述,展现了“围城”这一意象,方鸿渐的围城人生体现了当时社会中西方文化冲击下的黑暗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生活的感伤与讽刺。
  关健词:《围城》 方鸿渐 封建思想
  钱钟书先生历时两年才将《围城》完成,《围城》的主人公方鸿渐,是旧时代社会的典型知识分子,其名字来自于《易经》,“鸿渐”意为不断飞翔却没有落脚之处的鸟,《围城》中的方鸿渐也是如此,他的人生可以用“流离”这两个字来概括,方鸿渐虽然善良老实又博闻,但他又无能软弱不切实际,方鸿渐一生都在寻找精神寄托,但是却只能在不同的“围城”中徘徊挣扎。
  一.方鸿渐的求学围城
  方鸿渐的求学旅程就是他围城人生的开始。方鸿渐虽然渴望获得新知识以及新人生,但是却困于落后的文化环境,找不到出口,最终只能在封建思想与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夹缝中生存。方鸿渐既没有完全和对立阶层区分开,更没有能力找到自身的依靠,最终使其陷入精神围城中。在方鸿渐的求学之旅中,他去过了伦敦、巴黎以及柏林这三个城市,也辗转了三所大学,但是却没有学到实质性的知识,只是“随便听几门功课”,学习成果就是“心得全无”。方鸿渐本以为头衔以及文凭并没有什么用处,只是一种虚无的表象。但是在方鸿渐父亲以及周经理的来信之后,了解了文凭才是自己留学成果的展现,于是花了四十美金买了一张假文凭。这张假文凭为方鸿渐带来了很多好处,父亲利用报纸对方鸿渐的学历进行了大肆吹捧,使得方鸿渐成为了家乡的名人,也就达成了父亲期望的光宗耀祖这一目的。这一情节向我们展示了当时人们崇洋媚外的不良风气。
  总的来说,方鸿渐的求学围城是由封建思想以及崇洋媚外这两种观念共同导致的。这种社会现象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的近一百年内,我国的历史进程受到了欧美文化的影响,虽然为我国带来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但是也导致了崇洋媚外不良风气的出现。在那段时期的中国社会,留学风气遍布社会各个阶层,很多人选择出国留学都是为了光宗耀祖,而方鸿渐也不例外,他在国外受到的教育和他出国的初衷相悖,在这种精神困惑下,方鸿渐的精神围困于中西方两种思想文化的围城里。
  二.方鸿渐的情感围城
  方鸿渐一共经历了三段感情,首先是鲍小姐,方鸿渐与鲍小姐并不算爱情,只是在旅途中间因为无聊而在一起的搭档,方鸿渐追求鲍小姐,只是因为他在留学期间受西方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以及鲍小姐的诱惑。方鸿渐和鲍小姐这段露水情缘,在上岸之后,也就结束了。方鸿渐虽然觉得这段感情经历自己并没有吃苦,反而占到了便宜,但是对于鲍小姐的抛弃他还是感觉到了伤害,于是困在自我安慰以及失望愤恨的困境之中。
  然后是苏文纨,方鸿渐和苏文纨之间的感情经历更不算是爱情,因为方鸿渐只是认为苏文纨是理想的女朋友,和她在一起会很有面子。苏文纨也只是想要引起三个男人的嫉妒心才选择了方鸿渐,因为他看起来更加容易掌控。但是方鸿渐明明不喜欢苏文纨,却不好意思驳了她的面子,这样优柔寡断的方鸿渐使苏文纨误以为他爱上了自己。当苏文纨得知方鸿渐喜欢唐晓芙的时候,官小姐的自尊促使她为了以前的自作多情挽回自己的面子,然后苏文纨就插手了方鸿渐和唐晓芙的爱情,使他们出现情变。
  最后是唐晓芙,方鸿渐和唐晓芙的感情可以称作是爱情,方鸿渐是真诚地追求唐晓芙,虽然最初唐晓芙没有喜欢上方鸿渐,但是随着方鸿渐的追求,两人终于两情相悦。然而,方鸿渐和唐晓芙的恋爱关系并没能顺利地发展下去,由于苏文纨的插手,方鸿渐与唐晓芙走到分手地步,而方鸿渐也在这段感情中伤心欲绝。方鸿渐的这三段感情经历,展现出了现实和理想之间的错位,命运与人生之间的差错,更体现了落后社会与社会中的人们想要求得光明社会却得不到之间的矛盾,困于情感围城中的方鸿渐,想要获得理想的感情,但是最终没能成功[1]。
  三.方鸿渐的事业围城
  方鸿渐的留学经历,使其成为当时的“出类拔萃”者。从国外回来之后,方鸿渐本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但是这一理想逐渐被残酷的现实抹杀了。方鸿渐自己也意识到四年的留学经历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因此,方鸿渐在岳父的帮助下在银行里做了一名小职员,但是银行的工作仅仅能够维持方鸿渐的温饱和所谓的脸面,这样一份工作最终也因为岳父和岳母的龃龉而失去了。方鸿渐不得不去三闾大学教书,虽然三闾大学的校长许诺了要给方鸿渐一个教授的头衔。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方鸿渐刚到学校就遭到了当头一棒,高松年借故说方鸿渐只能被聘为副教授,而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方鸿渐发现学校里教师大都是庸俗之辈,各个院校以及各个教授之间更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大大打击了方鸿渐的工作热情,再加上教师们的打压,方鸿渐被解聘,最终离开了三闾大学。离开了三闾大学的方鸿渐逃回了上海,在赵辛楣以及王总编的举荐下,到华美新闻社开始了新的工作,但是由于王总编和股东出现了纠纷,使得华美新闻社为敌伪军所收买,方鸿渐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华美新闻社,想要去往重庆,但是重庆是否是另一个围城就未可知了。
  我们可以发现,方鸿渐虽然自命不凡且心高气傲,但是并没有真才实学,在当时的社会很难生存下去,因此,方鸿渐只能在事业的围城中一次次的失败,为自己的人生增添更多的困惑。
  四.方鸿渐的婚姻围城
  方鸿渐与其妻子孙柔嘉在同期受聘于三闾大学,又共同离开上海去到内地。在三闾大学中,方鸿渐以为孙柔嘉是一位非常柔弱,需要被人保护的女孩子,方鸿渐想要从孙柔嘉身上找到之前感情经历中丢失的自尊。没有想到的是,孙柔嘉是一个工于心计的女人,方鸿渐与孙柔嘉结了婚。结婚之后,孙柔嘉对方鸿渐家庭里的封建陋习有很多的不满,也不能忍受公婆和弟媳对她的冷遇,和方鸿渐大发牢骚。与此同时,方鸿渐也在鄙视孙柔嘉的姑姑,但是这位姑姑不仅为孙柔嘉准备嫁妆,还给孙柔嘉较高的工资,方鸿渐一方面承受着姑姑带来的恩惠,一方面鄙视着姑姑,让自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在方鸿渐离开华美新闻社之后,孙柔嘉对方鸿渐的做法非常不理解,认为方鸿渐对自己的小家造成了伤害,使得这段婚姻破碎了。最终姑姑带着孙柔嘉离开了方鸿渐,使得方鸿渐逃离了婚姻这一围城,但是他即将进入另一段困惑的人生[2]。
  有人在评价《围城》中方鸿渐的感情经历中说到:理想的爱情大多是虚妄,婚姻大多是由不得自己控制的,也就是指爱我的人不是我爱的人,我爱的人不爱我。方鸿渐正是处于这种情感困境之中,婚姻既没有给方鸿渐归宿,更不是他的避难所,因为方鸿渐自身的软弱和无能,他根本不能面对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的婚姻,更不能很好地解决事业和婚姻中出现的问题,最终只能逃出一个又一个围城,再进入另一个围城,不断开始新的困惑人生。
  综上所述,方鸿渐的人生实际上代表着当时社会的很多知识分子。通过对《围城》中方鸿渐的围城人生分析可知,方鸿渐的留学经历使其具有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但是受到传统封建思想的桎梏,即使方鸿渐意识到了當时社会的黑暗,但他仍旧无法解放自己的精神,导致自己只能困在不同的围城中,挣扎徘徊,无法解脱。
  参考文献
  [1]易玉琼,邱淑玲.《围城》中的困顿与振奋——方鸿渐与赵辛楣比较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6,(09):234.
  [2]周晓晨.知识分子的人生困境——浅析《围城》中方鸿渐的悲剧意蕴[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01):24-25.
  (作者单位:湖南省怀化市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苏秦始将连横》中苏秦的言行时时展现儒家士子精神风貌。首先,苏秦身上有着《论语》中所诠释的“士”精神。其次,苏秦与《论语》中的孔子一样执着于自己的道。第三,以家人前后对苏秦之态度,反衬苏秦形象的挺拔、坚韧。苏秦的形象随着《战国策》的流传而逐步深入人心,本文根据《论语》中提出的“士”精神尝试对苏秦形象进行重新解读。  关键词:《苏秦始将连横》 苏秦 儒家士子形象  《苏秦始将连横》作为《战
部门决算工作中存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时账不及时、报表审核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财务决算编制质量,建议采取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规范财务核算等措施提高部门决算水平.
【摘 要】权责发生制与现金收付制是经济核算中两大确认基础。在信用经济中为了反映经济体完整的经济资源状况,前者取代后者有其必然原因。目前无论是微观企业核算还是宏观国民核算,权责发生制都取得了主导地位。而在财政核算中,由于现代政府形成的历史原因与运营特点决定了现金收付制具有相对的优点,因此现金收付制一度在财政核算中占有主流地位。然而,发达国家政府营运透明化、效率化改革,经济全球化中财政风险的测算与控制
美术课程作为高中教育的一个科目,它可以发挥学生的审美和艺术潜能,培养学生正面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态度,为其自身发展及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高中阶段美术课程的学习,将会在学生成年后的生活中,担当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从学习美术课程发展出来的相关技能与能力,可以多方面应用于日常生活与工作上。例如视觉传达技巧有助于在工作上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念,提升个人的敏感度和观察能力,使人更懂得关注视觉上的细节,从而有助
研究性教学是国家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分析农业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探讨会计学专业
内容摘要:狄更斯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以细腻笔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儿童形象。本文以  其《雾都孤儿》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成功小说中那些命运多舛、不向命运低头、真诚与感恩的三  种儿童形象,以证明狄更斯儿童人物塑造的魅力。  关健词:儿童形象 人物塑造 艺术魅力  迄今为止,东西方文学成功地塑造了许多儿童形象。而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对国内外儿童形象塑造来说,意义非凡。作为
内容摘要:《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但中职学生对其了解着实有限,本文从四方面对这部名著进行艺术赏析,以期学生能真正从文学角度上理解名著的魅力。  关键词:社会现实 人物形象 结构 语言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章回小说。它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为主线,通过一百零八位传奇式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表现了“乱自上作”、“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
内容摘要:《围城》是我国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语言丰富,尤其是在有关人物描写中,其辞格的应用无与伦比,得到诸多学者的认可。本文重点阐述了《围城》中人物描写辞格运用的相关问题。文章总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介绍了《围城》中有关人物描写的辞格运用方法;第二部分阐述了辞格运用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希望能够进一步加深读者对《围城》人物描写方法的认识,加深对《围城》的理解。  关键词:《围城》 人物 辞格
【摘 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兴衰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而财务管理又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企业发展壮大过程,同时也是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和强化的过程。在目前世界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企业财务管理与财务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防范和控制风险对企业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财务管理;防范意识;控制风险  1.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摘 要】财政统计数据是一种重要的财政信息,其质量好坏影响着财政给社会提供的财政信息的真伪,决定着财政管理的成败,尤其对财政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经济市场化的进程中迫切需要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管理财政,充分利用财政的信息资源优势。  【关键词】财政统计;数据质量;信息资源  1.财政统计数据质量的评价标准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间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的范围逐步扩大,政府财政管理领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