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mingyu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及各项教学模式的进一步革新,新的教育理念对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发起了新一轮的挑战,如何让学生“反客为主”,如何让课堂充满生机,如何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取得最高的学习成效,成为了新一代教育学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强、具备一定的难度的课程,应运而生的“生本教育理念”为化学课堂有效性的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生本理念 学习方式 有效性
  一、生本教育的理念
  “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最初是郭思乐教授提出的,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意为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翁,教师只是辅助学生增长知识,培养人格的客体。让学生快乐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现教育的本质和教学规律。生本教育可以说是与传统的师本教育相对立的一种全新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将会形成一种崭新的教学气象。
  二、生本教育理念在化学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生本教育理念不仅是教学有效化发展的有力工具,还是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授课,还是学校学风的建设,都具有深远意义。对于学习的主体即学生而言,生本教育理念应用的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他们。首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强调:“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获取真理的过程会潜在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学生从本质上得到进步后的自我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会逐步被激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入,教师在课堂中主要起宏观调控的作用,引导课堂的走向,起到了总结调动的作用,缓解了教师虽然有较渊博的知识,却不善于与学生建立真诚的合作关系的尴尬局面。以前伤脑筋的课堂变得轻松而有成效,有利于新的师生关系及活跃的课堂气氛的形成。从学校角度看,这无疑为树立学风做出了良好榜样,只有在良好的大环境中才能真正导入自主学习。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模式研究
  1.课前的计划准备工作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并不代表教师工作的减轻,相反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提前设计课堂教学计划,因为这不像以往自己掌控课堂更“轻车熟路”。教案准备好后要思考如何将教学目标转变成学习目标,如何将教案转变为学案。不仅是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还要安排学生做好课程的复习,为第二天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例如安排学生提前复习化学章节,思考化学原理,准备实验用具,等等。
  2.课程中的有效调控
  教师梳理好教学的知识主线、过程方法等之后,主要负责的就是课堂的整体调控,由学生走上讲台,积极发言,通过分组等方法自主探究、自由探讨、自我构建知识体系。教师根据课堂的进展适时提出质疑,为学生释疑等。由于学生自己主导课堂,因此具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教师需要总体把控教学的大方向,保证教学安排的顺利进行。自主学习不仅需要吸收信息,加工论证,更需要通过大家的讨论进行知识的共享,通过对学习观点的分析、归纳、比较等,得到知识的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发现问题、改变问题、纠正错误的过程极大地扩大了学生接受知识的层面。课堂中老师也可以引入评分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让学生有荣誉感、有集体感。科学及时的随堂测验也是加深记忆、强化理解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检测学习效果,更是对课堂过程的有力评价,从而量化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每一个具有生本理念的教学课堂中,学生的课堂活动时间在80%以上,把学生真正摆在了自主学习的主动地位,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强化了学校教学效果。例如在燃烧条件和燃烧现象的教学中,根据以前的教学模式由于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有限,有一部分学生很难达到预想的学习效果,运用生本教学理念后,学生自我动手,相互讨论,用他们更易明白的语言沟通交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浓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深刻了,懂得了如何让可燃物充分燃烧,如何用火和灭火,大大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品位。
  3.课后的反思总结
  任何一种新教育理念引入的同时都会相应地带来不同程度的挑战,而且不同学校的不同生源结构、方法也是要随之改变的。因此在教学结束后要从实际出发,不断反思,结合学生意见取长补短,合理地进行安排。很多人对于生本教学理念存在一定误区,并不单纯是学生活动越多就越“生本”。虽然这是一种无形的理念却更需有形的规范,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改进,使之更切合化学教学特点和教学实际,更符合学生心理和个性特征,让学生好学,易学,能学。
  三、结语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这种教学模式已经逐渐地被更多的教师与学生接受,我们可以想象当学生在课堂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自主体验学习知识的乐趣和感悟真善美时,我们学习的本质就会无限放大,缺失的纯真灵魂也会逐渐被弥补。回归教育的本质,回归学习的天性,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学习修为最美好的乐园。化学课程也会以积极有趣、探究发现的新形象走进所有学生的心中。
  参考文献:
  [1]田敏.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体现“生本教育”理念.才智,2011(27).
  [2]童国嘉.“生本化”课堂教学的理念和实践模式[J].教学与管理.2007,(5):3.
  [3]滕久珠.生本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新课程学习(中),2013(06).
  [4]张美娟.浅谈生本教育中教师角色的定位[J].读与写杂志,2009(09).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地理教学应试角色在发生悄然变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地理教学逐步从应试为主回归到了素质化教学的轨道。广大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当前地理教学工作的发展态势,尤其要分析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在提高教学有效性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笔者主要针对高中地理教学有效策略的运用进行分析。  一、深入研究教材,恰当完善补充,提高教材实用性  教材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依据与载体,集聚绝大多数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高效课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所以高效课堂就应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三维目标达成度最高的课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幸福成长的课堂。  二、学案教学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培养。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内容蕴含极其丰富的创新教育内容,只要方式方法得当,通过实验教学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创新意识源于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得让学生敢疑、敢问。然而,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害怕自己的提问肤浅、幼稚会招来讥讽,或可能引起老
摘 要: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有用地图、演示、画简易版图、联系实际等启发式教学法。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 启发式教学法 地理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启发性原则是我们常常遵循的教学原则之一。与传统呆板的注入式教学法所不同的是,启发性教学法要求教师发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内容,通过启发、诱
随着气温的上升,河蟹的活动逐渐活跃,在投饵不足或者气温突变的情况下,河蟹的活动比平常会加剧很多,同时浮游动物的大量繁殖也会引起河蟹的剧烈活动,早期池塘水位比较浅,而水
万有引力与航天这一章虽简单,但知识显得错落零散芜杂,需对知识方法进行结构化和条理性归纳总结,将涉及的知识问题和思想方法串联。有稳固的知识结构,再以之作为根基,扩展发
摘 要: 新课程改革下,物理教师,应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认真学习课新改理论,将所得经验应用于具体的物理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观念 物理教学  在新课改形势下,高中物理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这是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下面我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重视物理课堂教
摘 要: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物理教师要转变观念,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提高他们的思想观念,寻找打开他们心灵的钥匙。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后进生 转化策略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多年来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往往以分数这个单一的标准评判学生,试想学生一学期的成长,他们的体质、知识、能力、思想,岂是简单的分数所能概括得了的?有些孩子天生聪明且有些调
问题设计一直是引导学生参与探究的有效手段,好的问题设计能够帮助教师达到教学目标,激活学生思维。本文从问题设计的意义,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问题设计要能够激活学
亚里士多德说:“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亲历亲为、积极参与活动的学习方式即“体验”。高中化学教育的本质动力源于生命自身,其基本策略是唤醒生命成长的自我觉醒,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愿望与原动力,最大限度地开发生命的潜能。而体验则是连接这一通道的纽带。  一、学习基础知识,体验新教材内容呈现方式  新高中化学课本在知识的呈现上,不仅重视了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