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技术的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教学思考与实践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xue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包含了四大领域的内容,即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它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领域之一,它是“研究性学习”探究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要求下,“探究”教学便成为劳动与技术课堂教与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探究教学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教学方法。
  应用“探究”方法进行教学应当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探究内容是探究目标实现的载体。探究教学过程一般设计为:确定探究对象——学生构建问题——找出症结——提出方法——实践认识。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探究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我市全面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新课程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成为“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人。同时提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何体现课程优势,发扬课程特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一直是劳动与技术教师的重点思考、研究和实践的问题,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对劳动和技术“探究”教学的认识
  
  劳动与技术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独创性,注重学生情感、价值观以及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的教学中,教师创设能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育环境,就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的、协调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认识过程,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劳动态度、技能和能力,同时使身心获得健康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而又充分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只是强调知识或技能的传递,强调教师对教学的控制,注重学生接受式的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是听讲——记忆——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操作方法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教师讲的记下来,能将要求操作的学习任务完成就可以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是个弱者,更谈不上有什么技术技能和创新能力。
  探究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全体学生参与探究,注重知识技能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探究发现,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人。
  
  二、对劳动与技术教学目标的探究
  
  应用“探究”方法进行教学应当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课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市大部分学校开设《园艺》、《人防教育》、《简单机械维修》、《照明电路安装》、《科技制作》、《校本课程》等。这些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在亲手操作、亲历情景、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获得劳动的“技能”。而每门课程都有其独特的“技能”。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对子女只要求读书好,能取得高分就行。或象四、五岁的孩子每天接送于学校,只要不到社会上变坏就行,不让孩子做读书以外的任何事情。甚至连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都不让孩子去做,十几年把孩子宠成了一个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学生的劳动观念十分淡薄,更不要说有意识得培养孩子的劳动创新意识。我们在每周的卫生大扫除就可以看到他们连扫地、抹桌椅、抹窗户都不会。用抹布沾了沾水,漫不经心地一蹴而就。面对现状这样的学生,要想达到“技能”教学目标,首先要让学生对“动手做”感兴趣,这样才能“做中学”和“学中做”,达到兴趣目标,具体目标和学段目标,才能达到“技能”总目标。
  例如在《照明电路安装》课程中的《插座的安装》一节课,知识技能探究目标一是:体验和探究测电笔的使用,探究测电笔的构造。让学生玩测电笔,告诉他们测电笔可以测出物体是否带电,测电笔的氖气管发红光表示被测物体带电。思考探究目标是:(1)手怎样握测电笔可以测出物体是否带电;(2)测电笔是由哪些元件组成。解决问题探究目标是:(1)a 两指握笔法,b 三指握笔法;(2)a 为什么测电笔触在带电体对人无碍,b 测电笔的工作原理。激励学生达到兴趣目标和具体目标。知识技能探究目标二是:会插座的安装,体验和探究插座的安装过程。用实物和图片演示常见的明装式和暗装式各式插座思考探究目标是:(1)插座的接线柱在哪里;(2)接线柱旁边标有什么字母或符号;(3)接线柱有几种接线方式;(4)明装式和暗装式插座的进线有什么区别;(5)怎样固定插座。解决问题探究目标是:(1)正视插座面板“左”零、“右”火;(2)接线柱接线方式:a 针孔式,b 压按式,c 插孔式。为达到知识技能探究目标,情感方面要体验探究过程中成功的心情,以及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心情,提高学习自信心。探究目标的确定是以课本内容为主而定的,它是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是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准。探究目标应符合学生认识水平。目标被达到,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和不满足感,能转化为学生内部的兴趣和动力,激励学生不断地向前探索。
  
  三、对劳动与技术教学内容的探究
  
  探究内容是探究目标实现的截体,任何探究目标的达到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探究对象而实现。选择适当的探究内容是实现探究对象的必要条件。劳动与技术课本内容是按不同年龄段学生而编写的,学科知识体系精选,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好的教材是教学的基础,能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增长他们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回味无穷和自豪感,作为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材既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更应该注意到内容的更新,及时反映全新的知识和科技最新技术,还应符合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当今的科技发展速度是日新月异,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应每年或每两年组织修改一次教材。只有符合学生的知识、年龄、探究水平特点和操作性强而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另外还可以由学生对周围环境、生活经历来发现探究内容,充实课堂教学。
  例如《插座的安装》一节课,课文内容已使用八年之久,在此期间只缩写删除过一些内容,其它内容没有更新,比较陈旧,仅简单地画三个不同形式的明装式插座、一个针孔式接线柱的五孔暗装式插座。由于当时没有使用数码相机拍摄实物的条件。编写的课文中实物图形手画单调不符合实际,而且现时市面上通用的新型插座又没有体现在课文中,学生不是很感兴趣,难以对内容进行探究。我除了选用了上述课本中已有的实物插座外,还购买准备了各种现时市面上通用的新型 插座实物,让学生观察、探究,动手学习。充实了探究的教学内容。
  
  四、对劳动与技术教学过程设计的探究
  
  探究教学过程一般设计为:确定探究对象——学生构建问题——找出症结——提出方法——实践认识。
  第一阶段:确定探究对象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教师给学生设置一个探究情境,或限定一个探究范围,包括限定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激励学生达到兴趣目标和具体目标。例如《插座的安装》一节课,探究对象是知识技能探究目标:(1)会插座的安装,体验和探究插座的安装过程;(2)体验和探究测电笔的使用,探究测电笔的构造。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后再让学生思考探究目标:(1)手怎样握测电笔可以测出物体是否带电;(2)测电笔是由哪些元件组成,等等……
  第二阶段:学生构建问题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教师给学生提出探究领域之后,学生要对在领域之内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建构。包括探究专题涉及到哪些因素?这些因素之间关系如何?什么因素起决定作用等等。例如《插座的安装》一节课,在第一阶段教师给学生提出思考探究目标之后,学生会提出几种握笔方法,有的用手抓测电笔,有的用五指捏笔,有的用三指捏笔,有的用两指捏笔,有的用右手,有的用左手等等,形形色色显然有些方法不正确,教师继续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说出他们的握笔方法理由,教师进行几种的握笔方法比较,让学生领悟自己的错误,学习他人正确的握笔方法。
  第三阶段:找出症结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问题的建构,学生对问题已基本明了,学生对问题进一步分析、推测、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即找到关键点。这个关键点一经解决。问题也就豁然开朗了。例如《插座的安装》一节课,在第二阶段学生构建问题之后。学生会发现用手抓测电笔和用五指捏笔,手距离带电体太近很不安全。用三指捏笔和用两指捏笔的必须有一个手指要接触测电笔尾金属体上,测电笔的氖气管才会发红光。这样才能判定被测物体是带电的。
  第四阶段:提出方法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对部分学生质疑,提出具体操作方法。通过学生的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和合作,共同强化探究意识。例如《插座的安装》一节课,通过上面三个阶段的观察。组织对测电笔使用方法正确的、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小师父”去指导那些对问题的意识减弱、不懂怎么去做的学生。尤其有的不敢动手操作,生怕被别人取笑的学生。这些学生“小师父”,积极性高,在他们的带领指导下。既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又能使学生在“动手做”中感兴趣。
  通过以上四个阶段的作法,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获得了一定的劳动技能。
  
  五、对劳动与技术教学时效的探究
  
  探究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其探究过程是开放的。实践证明,这种开放性的教学形式容易产生课堂时间控制不准确,产生拖课或探究任务没有完成的现象。致使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如何做好探究时间的分配管理工作,就成了探究教学成败与否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对探究时间进行精心地预估和设计就成为探究教学设计中的一次重要内容。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探究教学时间的遗失有以下几个方面。(1)个别学生不守课堂规律,占用了处理的时间;(2)探究活动的教具准备不够充分,影响探究进行;(3)探究过程中,问题情景的展示时间过长,造成探究时间的浪费;(4)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反应没有充分估计到,多用了探究时间;(5)探究的转换时机抓得不准造成时间的浪费。
  为了使探究教学任务圆满完成,在探究课时间安排上应当管理有效。防止时间的流失。另外教师应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1)对探究问题情境的呈现进行精心的设计,使问题会引起探究兴趣的内在动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促进探究教学顺利进行;(2)精心设计一个自由民主的探究活动气氛,提高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参与;(3)把握探究活动的节奏,对具体的探究过程精心设计,预估每一步骤所需的时间,把握好整体时间的分配,避免无为的时间流失;(4)要设计适当的教学条件,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提醒和引导,使学生能顺利地从一个探究步骤转入到另一个探究步骤中去;(5)对探究活动所用学习器材精心设计和准备,使探究活动能够按照预定的节奏进行下去;(6)探究过程应及时反思。总结经验逐步提高探究能力,适应探究节奏,提高探究方法。
  例如在《插座的安装》一节课,由于测电笔较容易损坏,应准备多支测电笔,课堂上每两位学生使用一支,其余的作为备用,防止学生玩的过程损坏,失去探究兴趣。插座除了选用了课本中已有的实物插座外,还购买准备了各种现时市面上通用的新型插座实物,课堂上每四位学生可观察到身边的插座实物。课堂时间安排:(1)体验和探究测电笔的使用,探究测电笔的构造,教学时间安排在10分钟范围内;(2)插座的安装,体验和探究插座的安装过程,教学时间安排在30分钟范围内。教师还应把握好上课的各个时机,注意临场发挥。
  
  六、教师在探究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 地位:探究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地进行学习活动的教学,在这个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探究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经过探究发现劳动技能,并达到技能技巧熟练的地步。教师在探究教学中应当是处于主导地位,在教师的设计下,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2 作用:探究教学教师应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学识,才能经过精心设计探究计划。选择和组织适当的教材,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指导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达到探究目标,学到劳动技能,在这里教师应起主导作用。
  3,一与学生的关系:在探究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应当有良好的关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立场、观点。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尊重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不同方式、方法,以及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学中一起参与教和学。使得课堂上共同参与探究的气氛浓厚,推动探究活动的开展。
  总之。劳动与技术的综合实践活动要以劳动“技能”为教学目标,探究教学是课改后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灵活地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劳动技能的教育,积极开展劳动技能实践活动。实现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形成与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充分发挥劳动与技术学科的劳动技能教育,将有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劳动与技术教学获得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田万海教学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3]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吴景辉)
其他文献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首次在新课程计划中增加一门必修课——研究性学习。如何设计、实施和指导研究性学习活动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
所谓的物理思维,“就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客观物理事物的本质属性、内部的规律性及物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的间接的、概括的、能动的反映”。理论研究告诉我们:人的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物理思维能力是学习物理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因此,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教学的根本。  由于不同学生其物理思维能力强弱不同,我们用物理思维品质来描述。物理思维品质是“个体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是“在教
为实现低阶滤波器对微震信号进行自适应滤波处理,提出一种新型的自适应滤波算法——变步长延时LMS算法(VS-DLMS)。运用Matlab软件对该算法进行计算机仿真验证,并将其与传统自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满堂灌,更不能包办代替;要求我们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放手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地一起探索问题,发现规律,培养学生
摘要:有机框图题属于综合运用各类有机物官能团性质、相互转变关系的知识,结合计算并在新情景下加以迁移的能力题,此类试题综合性强,难度大,情景新,要求高。本文主要讲述突破有机框图题的几个要点。  关键词:解题方法;有机框图题;碳架  一、抓住“碳架”不变,注意已知条件出现在问题中  “碳架”就是碳原子构成的“骨架”,多数有机框图题中各物质的“碳架”基本保持不变。
针对单级反激式光伏并网微逆变器开关损耗大以及容易产生高频电压尖峰的问题,研究双级反激式有源钳位变换器。采用有源钳位电路,使逆变器在吸收漏感磁能的同时实现零电压开通
高考物理教学确定了“基础加灵活.注重考能力”这一富有时代感且面向未来教育的切合中国实际的指导方针以来,近来的高考试题明显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考试说明中提出了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基础课程。  《标准》中关于物理实验的描述,不像教学大纲那样,具体规定哪
定理二:设△ABC的外接圆半径为R。内接圆半径为r,则当△ABC为非钝角三角形时,必有一条中线不小于R r。  注:其中a、b、c表示△ABC三边,S表示△ABC的面积。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生物科进行课改了。课改不仅打破了以往只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传统观念。还改变了过分关注生物的结构和分类特点的局面,而且站在人和生物圈关系的高度上,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重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都反映了生物学科的最新进展。应当说,课改对老师的传统教学是一大挑战。站在课改的战线上,现就一段时间来所参加的各种培训和进行的教学尝试,谈谈在生物课改实践中的几点想法与做法。    一、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