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物理思维品质的培养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g06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的物理思维,“就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客观物理事物的本质属性、内部的规律性及物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的间接的、概括的、能动的反映”。理论研究告诉我们:人的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物理思维能力是学习物理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因此,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教学的根本。
  由于不同学生其物理思维能力强弱不同,我们用物理思维品质来描述。物理思维品质是“个体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以及表现出来的,并且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个性特征”,它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等方面。
  初中物理新课程重视探究性学习和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教材要求教师用科学探究的思想指导物理教学,注重教学方法多样性,强调学生合作学习。新课程把物理教学和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为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本文就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品质谈几点体会。
  
  1 运用物理事实、揭示物理本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反映思维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程度的广度、深度和难度。理论研究表明: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必须在充分感知物理现象,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对比、分析、抽象、概括,突出主要因素,通过物理现象、认识物理事物的本质而达到。
  物理新课程强调用物理事实揭示物理本质,课本中实验多、插图多、结合实际的事实多,这为学生学习物理,揭示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本质,提供了充分的感性材料。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课本提供的物理事实,尽可能多渠道地挖掘感性材料,帮助学生抽象、概括物理本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比如在“惯性”的教学时,通过“猛然抽出玻璃杯下的纸条,玻璃杯不发生移动”,“迅速击打鸡蛋下的硬纸板,鸡蛋落入杯中而不飞出”,“载有铁块的小车突然受阻,车上的铁块向前滑出”等实验,让学生感到惊奇之余,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类似的物理现象,启发学生想象汽车“突然向前行驶”和“突然刹车”时乘客的运动情况等,在此基础上点拨学生分析现象,进行抽象思维得出:“静止的物体仍然静止,运动的物体继续运动”,再进一步概括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就叫惯性。
  初中新课程重视学生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来龙去脉的理解,淡化繁杂的公式运用与计算,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在“阿基米德定律”的教学中,不是简单地演示实验、介绍定律,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运用定律进行计算练习。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揭示浮力是由于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各个表面的压力差而引起的这一本质,着重在于加深学生对浮力的理解和浮力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突出了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积极运用物理事实,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从而揭示物理本质,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深刻性。
  
  2、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势,注重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与发展,机智地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即学生在物理问题发生变化时,善于从新的观点、新的角度去思考,不受消极思维定势的影响。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启发学生从不同方面对同一问题进行思维,突破思维定势,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定势是人们在思维活动中所倾向的特定思维模式。积极的思维定势可以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形成和对物理规律的理解;而消极的思维定势把习惯了的思维模式生搬硬套到新的物理情景中,对新的概念、规律产生错误的理解。比如,在“杠杆”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在观察了几种工具后,概括出“把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而一部分学生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认为“硬棒是直的、圆的棍子”,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杠杆的形状是不是都是直的圆棍子’呢?通过举例分析,使学生认识杠杆的形状可以多种多样。不一定都是“直的圆棍”。
  初中新课程重视科学探究,强调“过程与方法”,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克服消极思维定势是十分有益的。比如,在“声音的传播”的教学时,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以为液体和固体是不能传播声音的。通过实验的探究。就有了新的发现,不仅有效地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势,而且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经过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索与分析,很好地锻炼了思维的灵活性。又如在探究“惯性”时,学生知道了固体都具有惯性后,教师再启发学生探究液体、气体是否也具有惯性,这样通过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启发学生寻求变异,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比如,在“电表”的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用电压表测电流、用电流表测电压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发散思维,不仅使学生克服“电压的测量只能用电压表,电流的测量只能用电流表”的消极思维定势。突破用常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灵活性。
  
  3、引导求异、鼓励创新,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即思维的创造性。学生的思维独创性主要表现为善于独立地提出新的物理问题、善于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首先要求教师要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奇思异想,敢于质疑;其次要鼓励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不依赖现成的解决方法和别人的暗示,善于运用新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
  物理新课程加强了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新教材中,这种理念一般以课题研究或实践性课题的形式呈现,如:探究性实验、开放性问题和跨学科的综合问题、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以及社会热点问题等课题,教材中的这些内容为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提供了广阔的教学平台。比如。学习了“升华凝华”,学生知道霜的形成是由于地面上的水蒸气凝华生成的,于是有学生提出:既然霜是在地面上直接形成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那“月落乌啼霜满天”的诗句是不是把自然情境写错了?应该是“月落乌啼霜满地”。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诗人躺在床上看到窗外屋顶瓦片上的霜就像看到天上一样:有的说如果写成“月落乌啼霜满地”就不会押韵了……经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对“霜”和“雪”形成的异同点有了清楚的认识。
  新课程中的许多物理实验,给学生留下发挥独创思维的空间。比如当学生学习了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根据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如果电表只有一个(电压表或电流表),其它的器材可以满足供应,你能设计出几个测量电阻的实验方案?学生经过独立的思考和小组的合作学习,想出好几种设计方案,在创新的喜悦中锻炼了思维的独创性。
  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一般是基础的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新课程把物理思维渗透到每个章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观察和实验中积累经验,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同时,在探究过程中,通过把物理规律应用到具体实际,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新课程教材的优势,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努力转变教学方式。加大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积极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品质。
其他文献
人流外用宫术安栓临床效果分析青海省人民医院妇产科韩萍,边海燕本文应用海南曼克星制药厂制作的非麻醉性镇痛剂宫术安栓,对170例人工流产孕妇进行临氏结果观察。结果表明此种药物
复混肥是指由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含量的由化学方法和(或)掺混方法制成的肥料。如仅由化学方法制成的肥料叫做复合肥,复合肥是复混肥的一种。复混肥具有使
针对目前所采用的测试性分配方法的不足,提出了测试性分配分析框架,将产品复杂程度、测试性实现费用、技术水平、工作时间以及环境条件作为影响测试性分配的5项因素,引入层次分
摘要:传统数学教育对后进生的学习评价,存在诸多问题,用数学学科发展性评价理念建立后进生学习档案。使其了解自己成长的过程,反思自己成长的过程,有利于后进生从中获得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持续学习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学科发展性评价;二次评价;定性和定量评价    一、问题    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评价存在诸多问题。尤其对后进生的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表现在:(1)评价功能单一,过去的学习评价功能
开放性骨折是一种比较多见和严重的创伤,往往合并皮肤、肌肉等组织的广泛损伤、治疗上比较复杂困难。若治疗不当,会造成感染,骨不愈合等严重并发症,甚或导致病人残废,丧失劳
探究性试题已成为全国各地中考试题的一大热点。理解和掌握探究性试题的类型和特征,对提高中考的物理应试技能与解题策略十分有益。
通过对真实世界下中风病术语进行研究,从标准化术语收集与分类整理、编码规则制定、真实世界下术语的引入和完善机制的建立等角度,制定以真实世界下中风病术语编码的方案,以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正在融人到教学改革当中。新课程追求的基本价值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的目标设置上,用知识与技能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首次在新课程计划中增加一门必修课——研究性学习。如何设计、实施和指导研究性学习活动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