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媒婆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白山区地广人稀,男多女少,保媒拉纤是个讨喜的行当。桦树镇上岁数的人,都尊敬贾媒婆。
  许多闯关东的汉子,到桦树镇落脚,圈下地、打下粮,手里有了余钱,想找个知冷知热暖被窝的,满大街撒目,红衣绿袄、柳眉樱口的,都梳着髽髻,有了主了。遇上丫蛋,玩嘎拉哈、踢鸡毛毽的,还乳臭未干,可一打听,各个都定了亲,就等长到十三四过门儿。
  汉子们只有一条道,拎上二斤肉、一坛酒、两盒槽子糕,一口一个大姨求贾媒婆帮忙。
  别人做媒婆,凭的是嘴巧,瘸子说成骑驴稳当、麻子说成脸赛粉团,娶媳妇是撞大运,不掀开盖头啥底都没有。
  贾媒婆骑一匹母马,穿红戴花,手提长杆烟袋,大街上想抽两口,烟袋往哪个抽烟的媳妇跟前一伸,媳妇就赶忙给她点上。街上大多数媳妇感激她,都是贾媒婆千程百里之外领回来的。
  贾媒婆不在本地牵红线,她在抚顺、奉天、辽阳、营口有路子,专门给求说媒的汉子领媳妇。
  她把女人从外地领过来,管路费,管衣裳,管梳洗打扮。不管是高矮胖瘦、黑白美丑、岁数大小,都让管她叫干妈,她管女人们都叫“俺闺女”。
  女人领回来三四天,消除旅途乏累,脸色好、精神足,打扮利索,贾媒婆就让人捎信儿:“俺闺女来啦,过来瞅瞅可心不可心。”
  那些腰包揣着袁大头的汉子早就等急了,听到信儿,争着抢着上门。一般讲,七八个汉子求说媒,女人也就三四个,汉子们看哪个都好,女人们两三个汉子里挑一个。
  俩人对上眼,贾媒婆美了,一路上的花费汉子先给,然后下聘礼,娘家一份她一份。姑娘从她家出门,操办婚事她包圆,卖衣料的、开裁缝铺的、卖首饰的、开杂货铺的,都上赶子找她做生意。汉子媳妇娶进门,贾媒婆的腰包鼓三鼓。
  女人们抛头露面,跟贾媒婆离家千程百里到桦树镇找个主,都是泪包心、怨命苦,要么遭了灾荒、找条活路,要么被人遗弃、忍辱偷生,要么从良避禍、另寻前程,到了镇上有个看着顺眼的男人,有个吃饱穿暖的日子,要是生下个带茶壶嘴的,母以子贵,当了家、做了主,那就乌鸡变凤凰,重做一回人。
  桦树镇人厚道。汉子累一天回家,吃上口热饭,晚上被窝里两口子能唠唠嗑儿就知足,丑点儿、岁数大点儿,照样当心肝。汉子有家,谢贾媒婆。女人守家望院,日子过得踏实,缸里有米,罐里有盐,夏有单,冬有棉,心满意足,也谢贾媒婆。
  二十年工夫,贾媒婆领回来的女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满大街干闺女,人们当面都不好意思叫贾媒婆,就跟孩子叫她贾姥姥。
  日本人进桦树镇那年,给日本人在图们江边扛活儿的贾豁子抖了起来。贾豁子让黑瞎子祸害了几口,伤好落下了豁嘴的疤痕,露出半边牙花子。贾豁子认识带兵的鬼子头儿,会说几句日语,鬼子头儿封他当侦缉队长,他龇牙咧嘴地牵着狗,好像桦树镇装不下他了。
  贾豁子年轻的时候输耍不成人,当地女人知根知底,谁也不正眼瞅他,他只好年年给贾媒婆送肉、送酒、送槽子糕。可是破了相,又老又丑的女人也不愿跟他,他四十大几还是灯笼杆子过年——影子做伴儿。
  这回有钱有枪,贾豁子混迹烟花柳巷,厌烦了,想找个正经女人过日子。想到贾媒婆十几年白吃他的猪肉和槽子糕,白喝他的酒,气不打一处来,寻思让贾媒婆给他找个黄花闺女。他是官了,跺跺脚桦树镇就晃悠,媳妇必须拿得出手。
  贾媒婆答应给他找,成了一应费用贾媒婆包圆,他只管在家等着做新郎。可贾媒婆领回来的都是“下蛋鸡”,长相做派还不如做露水夫妻的女人,贾豁子看着就不想沾边儿。又过去两三年,贾媒婆的门槛他没少踩,可是脸上的褶子多了,媳妇还不知道在哪个丈母娘怀里呢!
  有人传老婆舌,说贾媒婆喝醉了,骂贾豁子做汉奸不知道磕碜,活该断子绝孙,想娶黄花闺女是做梦!
  贾豁子一听急了,抓住贾媒婆的脖领子扇了一串大耳雷子,口口声声骂贾媒婆耽误他,嚷嚷道,十天之内必须给他张罗个十五六的小媳妇,否则就让贾媒婆全家不得好死。
  第八天头上,贾媒婆告诉贾豁子,洮南府蒙古族人家有个小闺女想嫁给有钱有势当官的,不嫌他岁数大、破了相,让他去相看。
  贾豁子挎着盒子枪,骑上大洋马,跟贾媒婆一块儿离开镇子,欢天喜地地去相亲。
  过了个把月,贾媒婆回来了,有人问她贾豁子的下落,她说:“我给他说成一门亲事,人家是十五岁的小丫头,让他当了上门女婿。”
  光复那年,贾豁子回来了,瘦得像鬼。原来,贾媒婆把他灌醉,卖给了科尔沁草原牧主家做劳工。天苍苍,野茫茫,他无处可逃,被逼当了四年羊倌儿。
  贾豁子找贾媒婆算账,贾媒婆带搭不理:“你谢谢我吧,没我这一手,你当汉奸欺负人,早让政府毙了!谁让你信我的?活该!天下媒婆哪个说实话?四十大几的人还想找小丫头,我能叫你坑人?德行!”
  贾媒婆口沫横飞,理直气壮。
  [责任编辑 王彦艳]
其他文献
老常躺在床上,越想越生气,爬起来想泡一杯茶,茶罐是空的,电壶是空的,积了一层厚灰的破铝壶也是空的。他家里穷得连口冷水都没的喝,也怨不得村主任说话难听了。  他后悔和村主任打赌了,去要扶贫款,应该说几句好听的话,咋能和村主任杠上呢?虽说村主任是个芝麻绿豆大的官儿,但大小是个官儿,是官儿就喜欢让人敬着供着,等人给他上香才办事呢!再说村主任还真不错,老常穷得亲兄弟都不认了,女人孩子也跑了,别人见他都是一
期刊
光绪初年,三次科考不第,已过而立之年的杨三品,见仕途无门,便笃志劳耕,褒扬祖业。闲暇之余,广结良朋,切磋诗书,品茶论道,好不快活。  一日子时,秋高气爽,星月同辉,清源河边,拱手送走几路文朋诗友的杨三品,见友人们的灯笼,在月色下闪闪烁烁,像天上洒落的星星;潺潺的清源河,薄雾缠绕,如一条弯弯曲曲的白色舞带,他脱口吟出“文朋诗友星光远,月宫仙雾脚下临”来。  “好诗,好诗!”  身后管家轻拍枯掌,却陡
期刊
程海每天早晨上班,都要见到老裴,有时在小区大门口,有时在理发店门前,这些都是程海的必经之地。  程海是一个小局的局长,老裴是专门磨剪子抢菜刀的。每次见面,老裴都要主动问候程海:“哎,老师傅,你吃过了吗?”这让程海比较恼火。因为程海并不老,才五十出头,正是英姿勃发的年龄,人也长得白白胖胖,穿一身西服,手里拎个鼓鼓囊囊的公文包,一看就是个坐机关拿工资的人物。有几次老裴还看见了有小车来接他,但老裴偏偏喊
期刊
他长得奇丑无比,就算混进黑压压的群演队伍,也是最扎眼的那个。他甚至演不了恶奴甲、匪兵乙,只能扮死人,通常还是脸冲下,要不就是血肉模糊面目全非的那种。  不知从何时起,他变得忙碌起来,穿梭往来于各个剧组,只因扮相好、口碑好。扮死人也要口碑?  答案是肯定的。  一次,他身上著了火,明明是个意外,可所有人都忽略了。那个镜头其实早就过了,人们清理现场时发现他还纹丝不动地僵卧在那里,身上的火苗突突的,空气
期刊
去师大体育馆的路堵得厉害。等得太久,金强忍不住用力按了两下喇叭,这声响引得前面车里的司机探出头来,阴着脸,挑衅地瞪着金强。金强不愿意惹麻烦,转了头,不去看那人。金强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门票。门票很精致,大字写着“××个人演唱会”。××!看到这个名字,金强好像被烫到了一样。  门票是从网上订的。等快递那天,金强几乎什么都干不进去。门票并不难买,过气的中年女明星,很容易被湮没,连快递似乎也很怠慢,直到
期刊
“四十岁,人生的又一次绽放!”  那天,偶尔读到这句话时,老李心头猛地一震,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先说说以前的老李吧!因为他是公司里为数不多的老员工了,有段时间,老李很郁闷。入职多年,眼见着昔日的同事有的升任分厂领导,有的被调往公司总部,唯有自己仍挣扎在车间的最基层,依旧是“大头兵”一个,内心便五味杂陈。  “你呀,一根筋,一辈子干活儿的命!”老婆曾经数落他。老李眼一瞪:“干活儿咋了?!没人干活
期刊
真正帮我摆脱短篇小说智性态度的那些人,是“迷惘的一代”的美国作家。我认识到他们的文学有一种与生活的联系,而我的短篇小说是没有的。然后发生了与这种态度有重要关联的事件,就是“波哥大事件”。1948年4月9日,当时一位政治领导人盖坦遭到了枪击,波哥大的人民在街头制造骚乱。那时我在公寓里准备吃午饭,听到了这个消息就朝那个地方跑去,但是盖坦刚好被塞进一辆出租车送到医院去了。在我回公寓的路上,人们已经走上街
期刊
罗舜初从万松山南麓下来,准备回自己的住处。由于这段时间战事频繁,又加上近日鲁中军区开始修建万松山烈士陵园,罗舜初作为鲁中军区政委和烈士陵园建设的主持人,自然忙得不可开交。好在烈士陵园的修建已经开始,千头万绪的工作终于理顺,罗舜初感觉浑身上下轻松了不少。  傍晚的夕阳将天空映照得红彤彤的,大地笼罩在一片金黄之中,不远处的汶河水也泛着耀眼的光芒。罗舜初举起胳膊往上使劲儿伸了两下,迈开大步顺着山下一条小
期刊
天彻底黑了。窗外路灯下的杧果树树影婆娑。慕言点燃一根烟,大口吞吐,伸手将玻璃窗拉开。风吹乱了他的头发,连一嘴的烟也吹散了……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在这家晚报社工作二十年了,他在这里成长,以为将来也会在这里变老。可是,时代杀死了报纸,今天是最后一天编版面,以后就要停办了。  他的目光无意识地看向窗外,一整条沿江路他闭上眼睛都能数出哪里是“莲姨”早餐店,哪里是刚刚关闭的“一网情深”网吧,哪里是新开的万源酒
期刊
金相公家在谢老师家北面,西厢靠北的两间,门前铺着一尺见方的青砖,地势比乔爹家的高出一尺。二房厅为明代大官的府第,为防范倭寇进犯,他们在家里养有兵丁。西厢是兵丁们的营房,这方正的青砖之地,是他们的练兵场。如今它成了二房厅人出入的通道,我去朋友阿红家,也走这里居多。  金相公是箍桶世家,祖上专门打造富贵人家的各种桶、盘。因为手艺好,用料讲究,他家的圆头木器一般人难以企及——光一个铜圈,厚至三分,描龙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