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佳城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alp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绪初年,三次科考不第,已过而立之年的杨三品,见仕途无门,便笃志劳耕,褒扬祖业。闲暇之余,广结良朋,切磋诗书,品茶论道,好不快活。
  一日子时,秋高气爽,星月同辉,清源河边,拱手送走几路文朋诗友的杨三品,见友人们的灯笼,在月色下闪闪烁烁,像天上洒落的星星;潺潺的清源河,薄雾缠绕,如一条弯弯曲曲的白色舞带,他脱口吟出“文朋诗友星光远,月宫仙雾脚下临”来。
  “好诗,好诗!”
  身后管家轻拍枯掌,却陡转话题:“月亮出来,星星就会隐去;品茶赏书,也会味淡神疲。少爷已年过不惑,何不趁家资殷实高朋满座之时,就在河边修一座坐南朝北之寿寝,他日去仙界,完成阳世遗愿,荣登一品,荫泽后世?”
  三品叫杨祖金,三品是他的字。他的名字,蕴含着父辈对他光宗耀祖的期待。杨管家常说,杨家祖上是宋朝秀才,官至四品,因得罪权臣,被贬官流放至西南蛮荒之地——石林。祖上立规,杨家一日未有功名,一日不得建豪府修阴宅。传至祖金,虽田地房产无数,有妻有妾,但碍于祖训,阳宅仍为普通民居。
  三品本来就桀骜不驯,便采纳管家建议,以长子光表之名,着手修三品官级雕花绘凤阴宅。文朋诗友为他撰写墓联碑铭,管家则广纳能工巧匠。
  石林,是亿万年前奥陶纪形成的。石块与锋利铁器相碰,火星飞溅,铁器像在抹了油的“铁石”上滑溜,当地人称为“油光石”,是很难雕刻之石。所以,能工巧匠非常关键。
  杨管家招匠人有独到之处,高酬试用,满意后签约,签约工匠不许离杨家半步。工匠家人,随时领酬。因劳酬诱人,他很快招募了六十名石匠。


  别看杨管家弱不禁风,他那一尺算盘噼啪作响之后,就宣布:“张三的×字刻得好,加两个铜钱;李四的墓门磨得平整,加一个鸡蛋;王五的雕花断裂两厘,重刻,扣五个铜钱……”
  更令人咋舌的是,晚上收工,这白天的万般琐碎,全装入了他如留种南瓜一样的皱皮脑袋,居然分毫不差。他的小算盘噼噼啪啪响过一阵之后,就让把门的家丁打开银库,让工匠依次进入银库,把当天的铜钱挂到自己的木桩上。如果工匠的家属半年未领劳酬,他挂钱的木桩就成了一棵挂满一串串铜钱的钱树。家远的匠人,家人一年来一次折算几锭银子。装“摇钱树”的银库有三间,除了显示杨家的殷实,对工匠也是一种激励,工匠们都想把活路做好,让“摇钱树”看起来更诱人。
  在杨管家的精心打理下,六十个工匠用了三年时间,用油光石为杨三品修了两棺和三棺两座阴宅,分别安葬他和他的妻妾,占地数十平方米。
  一百八十年过后,石林地界的政府,修了一座仿唐建筑溱州楼,以纪念唐朝于此地设溱州府衙的人文歷史。
  溱州楼为歇山顶、三重檐,共四层。楼体飞檐、鸱尾、斗拱、柱础、门窗、回廊、台基、栏杆等构件均仿唐而建。前广场以“山、水、城”为主题,植入假山、镜面水池、宫灯、鸱尾坐凳、国槐、柳树等唐代园林文化元素。
  广场还有一处“溱州明月”雕塑,融传统和现代风格于一体,古雅别致。
  工程师为了让溱州楼更加古朴精美,在塑“溱州明月”前,把工匠带去观摩杨氏古墓的雕刻。
  杨氏双墓的门神、门帘、人像、镂花为凸型浮雕;墓门、墓联、墓铭为凹型雕刻。人像形态逸然,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墓文有楷书和行书,书法隽秀飘逸,字字似帖。有位懂书法的老先生读出了墓志铭:
  夫古有铭,铭者自铭也。前人之勤劳苦绩,表而著之后世耳。吾父,讳祖金,字三品。好读书,性颖悟。先祖见背,功名无成。笃志勤耕,家声克振。高朋胜友,谈笑往来。外世忍让,和平待人。谦恭下士,燕翼贻谋,尤其一片婆心……嗟夫!盈虚消息,叹人世之循环;修短始终,定生平之气数,百岁之后,终归九泉。由是,相厥牛眠,卜云其吉,铭碑勒石,志不朽焉!孝男杨光表谨志。
  有人问杨氏后人,四十年前的那场运动,这“四旧”墓雕为何没被铲除?杨氏后人答曰,该墓躲过两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杨家破落,无田无地,被评为贫农,故未被铲除。四十年前,红卫兵“破四旧”,眼看着一些雕像的顶戴花翎和面部被铲掉,杨氏后人痛心不已,急中生智,说:“五扇墓门分别写有‘农业学大寨’几字,铲除墓门镂花就是对伟大领袖的大不敬。”遂得停止。红卫兵把钢钎狠劲儿插进两墓,意为让“封资修”余毒永世不得翻身,然后愤愤然离去。墓雕又逃过一劫。
  工程师看着这般精美的镂花雕塑和书法,问工匠:“你们的电脑雕刻能赶得上这人工雕塑的十分之一吗?”工匠反问:“您知道雕龙绘凤的民间技艺为什么会失传吗?”
  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人作声。
  [责任编辑 徐小红]
其他文献
瓦匠老王看上去60岁左右,瘦小精干,做事不紧不慢。  前几拨瓦匠毛手毛脚的,我退了一批又一批,唯有老王留了下来。我跟包工头说:“瓦匠的活儿,我只认老王。”  老王做事不耍滑,用水泥一包就是一包,用砂石一车就是一车。每天早出晚归,上工时间最长。老王不像那些小年轻,嘴上说得漂漂亮亮,活儿干得一塌糊涂,砌个墙横不平竖不直,气得我砸了重来。还有个别瓦匠工头儿,趁我不在就溜之大吉;要么就是上午照个面到了下午
期刊
每次安子平在门口出现,夏兰馨心里都不由得“咚”一下,再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感叹:“真帅啊!”  安子平過来,轻叩两下桌子,打断她的冥想,面无表情地问她:“材料准备好了吗?”夏兰馨脸色微红,眼神流彩,直直地看着安子平的脸柔声说:“老板,准备好了呀!”安子平的目光便从她的电脑移到她的脸上,注视着她,严肃地说道:“叫经理!给我!”夏兰馨忙把准备好的材料递给他,心里瞬间失落了。  安子平接过材料,转身,迈出
期刊
桃花渡的桃花,开得绚烂如云霞时,正是漳河三月底四月初的桃花汛时节。水满盈河,花开缤纷。  两大匾黄澄澄毛茸茸的小鸡娃,在河生的船头上晃得叽叽乱叫。它们稍感到漾动,就杞人忧天地忽儿向左忽儿向右地群挤一堆。河生看得有趣,跟卖小鸡娃的长白脸后生说:“这些小不点儿太胆小了,要是碰上皮胡子……”  在漳河一带,黄鼠狼有一个很仙气的外号:皮胡子。  长白脸后生忙“呸呸呸”吐三口去晦气:“快别这么说,鸡娃胆小,
期刊
在所有的动物里,我认为马最具有肉体美。飞驰的骏马,俊朗、飘逸,哪个男儿不喜欢、不心潮澎湃呢?  可是农村里多的是牛。牛的力气大,脾气也好,任劳任怨,我们太熟悉了。  驴呢,介于马牛之间,个头儿最小,样子不好看,叫声难听,但驴耐力好,拉车推磨是一把好手。而且驴个子小,转弯儿灵活,再者食量也小,好经管,用农村人的话说就是皮实。  我七岁时,父亲遭批斗,被罚去饲养室喂牛。饲养室在村外,离村有三里路。考虑
期刊
第一次见他还是二十五年前,当时他还是一个才入佛门的年轻人。当时,我才成婚没多久却丧了父亲,我是家中长子,父亲丧事前后都由我一人打理。我们那儿的习俗,但凡有人故去要请和尚来念经超度亡灵,我花了老大一笔钱请了当地寺庙里的住持来我家诵经七天,老住持带过来的六个僧人中就有他。  他在一堆和尚中十分显眼,他生得清秀,就连那一身青灰粗布袍也能穿得十分精神。来随礼的夫人、女孩儿都暗地里瞧他。他大概也真的是六根清
期刊
天热了。青蛙咕咕呱呱叫。狗吐舌头。西瓜就上来了,可以吃西瓜了。  上来,说是某种瓜果,依着时令成熟,很有动感,仿佛舞台上的登场、亮相。西瓜说上来就上来了,黑皮、青皮,条纹、花纹,大的、小的。西瓜刀长长的,窄刃,锋利,碰着西瓜,嘣,就裂了口子。看吧,皮薄,瓤沙,汁水汪溢,能引来蜜蜂。这样的瓜最好吃。  张老姑年年就卖这样的瓜,在村口。  村口老槐树下,一面小方桌,几把小椅子,几只暖瓶,两摞茶碗,几个
期刊
鱼生就是生鱼片,用新鲜的生鱼肉切成薄片,蘸调味料食用。温州居民自古喜生食海鲜,民国时,温州的董记鱼生馆,是当时最有名气的专营鱼生的饭馆。1944年夏天,董记鱼生馆因为生意好,起鱼肉的男工不够用,老板董浩昌上紧招工。除了一个自称黄聪儿的女子报名,没有其他人敢报名,因为董记鱼生馆对刀功要求极高。董浩昌看那女子身材袅娜肤色白嫩,怎么看都不像是干活儿的样子,就想打发她走。  黄聪儿说:“你看了我的刀功不满
期刊
读阎连科的非虚构作品《我与父辈》,在第二章“想念父亲”里边,遭遇了一段让我心动的叙事。作者说他当兵期间回河南嵩县老家休假,从家里糊墙的旧《河南日报》上,看到1981年第二期《百花园》杂志的目录,上面录着他的一篇小说的题目《领补助金的女人》,于是告诉父亲,他写的小说发表了:“你看你看,还是头题呢……”两年后,作者再次回老家,看见那张旧报纸还糊在墙上,杂志目录也在。不同的是,他的名字下面,被手指戳出很
期刊
今晚,轮到衙役赵小五和王福贵值夜班。  赵小五和王福贵打着灯笼巡查了一番镇府的里里外外、前前后后,见无异常,遂关上大门,上了门闩,然后回到厢房,拿出几样荷叶包着的下酒菜、一坛苞谷烧,慢悠悠地喝起酒来。  夜深人静,四周寂然。  远处,有打更声依稀传来。偶尔,深巷中还有一两声狗吠。  不久,风起,灯火摇曳,渐渐地,风越来越大。未几,狂风大作,昏天黑地,天如墨盘,电闪雷鸣,瞬间,大雨滂沱,豆大的雨点噼
期刊
老常躺在床上,越想越生气,爬起来想泡一杯茶,茶罐是空的,电壶是空的,积了一层厚灰的破铝壶也是空的。他家里穷得连口冷水都没的喝,也怨不得村主任说话难听了。  他后悔和村主任打赌了,去要扶贫款,应该说几句好听的话,咋能和村主任杠上呢?虽说村主任是个芝麻绿豆大的官儿,但大小是个官儿,是官儿就喜欢让人敬着供着,等人给他上香才办事呢!再说村主任还真不错,老常穷得亲兄弟都不认了,女人孩子也跑了,别人见他都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