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方式的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ti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我们广大老师现阶段的高中物理教学面临许多新的挑战,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教学思路和策略。本文就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探讨物理教学新思路。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物理 教学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68-01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内容多取材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实践,探索自然的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中。物理的题型形式多样,如果只靠死记硬背效果不明显,必须进行深入的理解,弄清物理概念的来龙去脉与规律,这就需要学生具备很高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利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等。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首当其冲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兴趣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多做实验,给学生创设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又如在课堂上围绕一些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问题多结合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还有利用多媒体技术等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有效提问,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其独立思考。提问要讲究策略,不能只是单一的“是不是”、“对不对”、“为什么”等,这种提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要积极采取“有哪些观点”、“有没有不同的看法”等启发式提问,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当学生完成利用惯性将锤头与手柄套紧的实验,并说明其原理后,教师不应简单地提问这样做对不对,然后草草结束实验,而是要启发学生“思考一下,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这样的提问立刻激发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兴趣,纷纷陷入思考中,发散思维得到了锻炼,有的学生说可用另一把铁锤来敲打,使之锤紧,有的学生说用锤头撞击地面或墙面,还有的学生说在松动的锤头与手柄间钉入木条,等等,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索想出了很多的办法。
  三、实施分层次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如学习“抛物运动”时,教师可以通过层次的划分逐步提高全体学生的水平,第一层,通过分析实验得出平抛运动的定义,即是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与垂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可以“知其然”;第二层,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得到为什么“水平方向做的是匀速运动,垂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知其所以然”,并同时解决了有关平抛运动的其他问题;第三层,要求学生应用同样的方法解决类平抛的问题,进行知识迁移;第四层,引导学生将平抛运动延伸到一般的抛物运动,解决较复杂的问题。第一层与第二层要求所有学生都要掌握,对理科的学生要求达到第三层,对基础好又对物理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要求达到第四层。
  四、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
  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大自然、生产技术问题、生活经验事实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社会生活的研究中引出物理问题,把课堂教学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产,认识世界,提出在生活中发现的物理问题,并通过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就在他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物理现象,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持续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物理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帮助学生解答知识结构上的疑点,例如,学习完匀速圆周运动后,可引导学生就高速公路转弯处外高内低的现象进行分析,学习完动量定理后,让学生解释为什么从高处跳下要做下蹲动作。
  五、重视课堂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热情
  新的物理教材加强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转变了传统教材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并展示出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此外,新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说一说”等环节也呈现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科学足迹”则介绍了中外科学家群体认识自然规律的过程。比如,在讲授“超重和失重”时,课后的“做一做”练习题则可以改进成演示实验,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准备一个用过的易拉罐、金属罐头盒或塑料瓶,在靠近底部的侧面打一个小洞,用手指按住洞,在里面装上水。移开手指,水会从洞中射出来。但如果放开手,让罐子自由落下,在下落过程中水不再从洞中射出。在这个超重失重现象演示的基础上,我又做了深一步的演示实验。
  1.在罐底部开一个小孔,当罐中水位较低时,由于水表面张力的作用,这时水不会从小孔流出。若让易拉罐突然向上加速运动,水就会从孔中喷出。这个小实验可以很好地解释超重现象。
  2.在透明的塑料瓶里面装上大半瓶水,盖上瓶塞,这时因为重力的作用,空气在水的上方,所以水面是平的,但将塑料瓶向上抛出,可以观察到瓶中的空气会在水中产生一个或几个大小不一呈球形的空气泡。
  3.在悬挂的木板上放一块砖,在砖与木板间放一条纸带。如在静止时抽动纸带,因为砖的压力纸带会断裂。但如果剪断悬挂线,在砖块与木板一起自由下落时,则纸带可以不费力地被完好抽出。
  利用这三个小的延伸实验,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超重和失重”,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
  教材中某些章节对公式或定律的导出完全是灌输式的,这时,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加工,利用一些形象、简单的演示实验进行说明,效果会好得多。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只有把精力从书本转移到学生身上来,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自觉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学生才可探究知识的本源,增长求知的本领。这也才是学生一生的财富。
  参考文献:
  [1]童军.浅析科学探究法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5(2):119-120.
  [2]赵玖弟.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之浅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1(4).
  [3]袁仁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新的教学方式[J].考试周刊,2011(26).
其他文献
阐述了卧式风机盘管机组在舒适性能方面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运用常规的计算方法,获得了风机盘管机组的气流运动轨迹、温度和速度衰减。分析结果表明,该机组的大逆风温差及低流
我省高中新课改后的招生考试方案为:(一)科目设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科目设置按照招生专业分为文史类专业、理工类专业、艺术类专业、体育类专业科目组合。文史类专业
摘 要: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高效,这是一个很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应从内容、目标、时机、交流、引导等方面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合作学习;实效性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一、内容要合适
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形象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对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小学阶段被热切关注的问题,呈现势在必行的状态。否则,小学生的学习质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与开端,也是学生认识事物积累知识的基本方法,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观察就是利用自己的感知器官或借助于科学仪器对物理现象进行有目的感知活
【摘要】近年来,合作学习理论被国内外教育界普遍推广和卓有成效的一种教学理论及策略。新课程标准中也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变革。本文从素质教育观出发、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以合作学习的视角研究语文教学,解决了以往教师“一言堂”带来的被动局面,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值得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推广。 
三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做出的贡献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相比,显然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小行业,但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是文化企业,它们
(接上期)折角形璜  折角形玉璜与前三类璜的主要形制差异在于:璜体底部平直,底外缘两侧呈折角形,因其多数形状类似拱桥,故亦有论者称之为“拱桥型”。根据璜体宽窄形制与孔径大小,此类璜又可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折角玉璜,体瘦窄扁长条状,平面呈“凹”字形,多数两侧部向外略撇,典型器见于江苏常州墩遗址出土马家浜文化折角形璜、江苏吴县唯亭草鞋山遗址出土崧泽文化折角形璜(图18)、浙江海盐仙坛庙遗址出土崧泽
从去年高考选考题的情况来看,选考模块复习大有文章可做,做得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得不好则事倍功半。这里将同学们在选考模块复习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困惑与对策呈现给大家,希望能少走弯路。  困惑一:两个模块的取舍  选考题的一个“选”字往往难住很多人。临场时不能准确、及时地选择对自己而言得分率最高的试题,就是浪费宝贵的考试时间。  下面列举2010年全国新课标Ⅰ卷选修模块1选做题与选修模块2选做题
金属棒在导轨上运动问题既可以考查电磁感应知识,又可以考查电路知识,还可以考查力学规律,是历年高考的热点.解这类问题的关键点就是确定金属棒在导轨上运动时回路中电源的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