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潭映画境

来源 :江西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hz3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春节前后,吴官正同志在济南小住期间,接受夫人张锦裳同志建议,开始研习铅笔画。他没请方家指导,没找专著钻研,不讲技法,不分门类,不拘题材,率性而为,鸟兽鱼虫、花木瓜果、山水人物皆入其作,彰显出一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特有的的闲情逸趣和艺术才华。
  前不久,张锦裳同志自费请山东美术出版社将上述绘画作品编辑成册,印了少许留作内部资料。近日,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了吴官正同志新著《闲来笔潭》,书中配插了画册中四十余幅作品。我们从中选取了6幅精彩画作,以飨读者。
  我们熟知的吴官正同志,是清华大学动力系研究生毕业。在我以往的概念当中,理工科的人才很少有对绘画热衷并具备动手表达能力的。前几天得知吴官正同志在出书时要配一些自己画的画进去,并让我配合做挑选的时候,我深感荣幸又信加好奇。见到画作后,我首先惊异于它们的数量之多,其次惊叹于它们内容的趣味与描绘的真诚。我反复看了很多遍,在读赏和选择画作的过程之中,重新认识了这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看到了他的闲情逸趣和精彩艺术人生。
  之所以说“读”吴官正同志的画作,是因为这些作品的可读性大于直接的视觉观感性。看他的画,与读他的文字有一种极强的吻合感。我首先看到的是他的画作,之后才读到他的《闲来笔潭》一书,更让我确信文艺之间的相通相映。治学、写字、画画、诗文雅趣之间相辅相成是文人墨客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也是古时文人对自身的综合要求;而在当代生活中,追求这些的艺术家有很多,但做到的艺术家少之又少,确是需要大量时间和心境的修炼才可达成的。
  吴官正同志将他的《闲来笔潭》分为五部分,其实也可以把他的画作算在笔潭之中,作为独立的一部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内容上看,他的画作可以分为三类:传移模写、诗画抒情、隐喻世事。
  第一种“传移模写”类画作,既是说画作的技法,也指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态度。一般我们称“传移模写”是谢赫六法中一法。传,移也,亦有传授、流布、递送之意;模,法也,也称通摹、摹仿。在吴官正同志的画作中,写实的观看方式决定了他在作品中对待物的态度,作品中的形象从已有的自然物象出发,一些乌枭、野趣、枝叶都能依稀看出原本的端倪。吴官正同志的作品之所以呈现如此,其一,他运用的材料是最简单、最易于掌握的彩色铅笔和普通白纸,在描绘过程中,去掉了水墨笔墨中的偶发因素;其二,在去掉不可控的因素下,所有的用笔都是画者态度的真切体现。他对描画形象的态度真诚,细观可见。每一笔描摹都是用心之笔,对造型非常考究,这种对物象的用心体悟,通过一笔一划很虔诚地传达到对物象的感知。如《良官赋》中的两只鹌鹑,《凌波仙子》中的鸟禽,动物神情与作者的心境相通,并且很好地运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意象造型原则,很好地概括了乌禽羽毛和水中浮叶的程式化表现,欣赏后不得不让人叹服画者的智慧。
  第二种“诗画抒情”类画作,除了兼具用心之笔外,在画面传达中,诗的作用被形象衬托出来,成为画面中可“读”的重要元素。虽然画面中的形象不能达到绝对逼真的写实结果,但是那种质朴的用笔趣味与诗句的搭配却显出一种另类的妙趣。画中的诗句大多为吴官正同志夫人张锦裳所题。两位老人书画珠联璧合,情趣高洁,歌赋唱和,文采风流。画作中所题行书,法度森严且具温柔敦厚之美。画者的这种寄情,是诗画意境中最为常见的,但却最为不同,它既有个人的高雅趣味,还兼有对国家和时事的惦念。不论是朱鹨寓吉祥中的淡然,还是春舞蜒蝶的生机,抑或是双猫图中的可爱,都可以看出画者情绪在诗画中所起的作用。都说中国传统绘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种融汇的态度加上读者的想象,才可以成就意象造型之美和诗情画意表达的想象空间。
  第三种“隐喻世事”类画作,是我最为惊叹的一类作品。它用简单的画作讲述一个故事,加上画者自己对事的正直态度,令人拍手叫绝。《良官赋》中的两只鹌鹑,一只在仰天呜叫,另一只傻傻地盯着对手;配以良官骂赃官的诗句,寓意直接明显。《梦里涂鸦》一语双关,图中两只乌鸦对视呜叫,是梦中之境;诗句则赋予了这个场面更深的意味。《朋党论》中只画一对狐狼,反讽影射了现实中的朋党关系。这些诗画搭配恰到好处,在绘画和诗句之间形成呼应,而且无所畏惧。托物言说在汉魏六朝的辞赋中最为常见,尤其是托“乌兽”来言说政事,如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文选》中收录的贾谊以《鵩鸟赋》自喻。托物抒情,观物赋德,是一种含蓄又自勉的态度。
  吴官正同志的“笔潭”是文字之潭,他认为潭不大,深浅也无标准。我认为他的画境刚好也和笔潭对应。他的画作尺幅都不大,其中的形象和功夫,会看之人则能看出其深不可测。看吴官正同志的画,可知其人的学、口_与心性。从每一笔都可以看到他对物象的真诚与对自己的要求,这种态度也可于艺术大家的作品中寻见。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吴官正同志对事物的所察所思缜密,就如他对每一根翎羽走向的把握,以及对诗画的设计,甚至是对瓷器物件的把玩和推想。
  凡大师和伟人,其必定修养全面且热爱生活,既有点石成金鬼斧神工之能,又有信手拈来寻常生活即景之妙;大画家齐白石亦如此誉,毛泽东之诗文书法雄才伟略亦无不如此。观艺术作品,画家的态度和情感亦是作品是否深入人心的关键。当下画坛并不乏技法高超的作品,但匠气与陈腐之气盛行,相对少了几分天然逸趣和灵性。稚拙感也是一种性情,大拙亦可至美。
  对美的概念,吴官正同志也有自身的理解。他综合了多家观点,认真品读了美学家朱光潜、宗白华先生的文章,并提及雕塑家罗丹的一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有了这种领悟以及对生活的观察和发现,吴官正同志创作出如此多如此好的绘画作品自然就在情理之中。艺术家也似乎已不再是专属于某些群体的词汇,会发现生活之美、会将美表现出来的一群人,如果不是艺术家,也可以成为生活家,如果不用什么特定的词语去划归,那他就是独特的存在。
  闲来笔潭对闲情画境,盼望吴官正同志将他的画与文继续下去,正如他讲“以审美之心悟美”,以一种真诚的善美之心面对画境,为后人带来更多的启示。
其他文献
花鸟画,是中国三大画科(人物、山水、花鸟)之一,以花卉、蔬果、翎毛、草虫、鳞介、禽兽等动植物为描绘对象。画法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其写意之法是一种形简而意丰的表现手法,用笔不讲究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  如何才能表现好物象的神态呢?只有师法自然。  清·邹一桂·《小山画谱》曰:“要之画以象形,取之造物,不假师传。自临摹家专事粉本,而生气索然矣。今以万物为师,以生机
期刊
构图,指作者根据主题思想的需要,采集、筛选、组织素材,将其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并创造出具有形式美感的意境。  构图,为达“意”服务,是画之总要,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一幅画能否在第一时间对读者产生吸引力,取决于构图,读者能否读懂画“意”,也取决于构图。构图美,才能吸引读者,构图准确,才能完满地向读者传递画“意”。  瓷上花鸟画的构图要适应其载体——瓷器器型的要求,随之而变化,以求得“画”和“
期刊
我是个瓷画作者,最爱画青花山水,有人问我,画青花山水,你追求什么样的目标?我回答:四好:画好、发色好、与器型结合好,对前人的创造继承与创新好。  首先是画好。青花山水与国画山水渊源极深,是国画山水在陶瓷艺术中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因此,要画好青花山水,首先要能画好国画山水。  国画山水画得好的标准是什么?三点:气象、笔墨、韵味。这三点如果达到了较高标准,就是好画,否则就不算好画。拿第一个标准去衡量,
期刊
什么是构图?根据绘画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完整的画面称之为构图,在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构图又称“章法”、“布局”,是将创作意念和艺术思想初步物化为视觉形态的过程。  花鸟瓷画的构图,首先要切合主题,其次要与瓷器的器型完美结合,没有定式。以例为证:  在依官样烧造瓷器的时代,同样是表现“凤穿牡丹”主题的两件瓷器,《元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在壶
期刊
陶瓷艺术中的“走兽”瓷画,是动物形象在瓷上的绘画表现。它属于陶瓷花鸟画科。分工笔走兽和写意走兽。工笔走兽瓷画多以粉彩、新彩工艺表现,写意走兽瓷画多以青花、新彩工艺表现。  走兽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其中有不少人们喜爱的物种,为历代画家和陶瓷艺术家经常表现。如陶瓷美术家张志汤画马,毕渊明画虎,章鉴画猫等等。他们以精湛的技艺,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瓷上走兽画作品,成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瑰宝。他们的作品虽然内容不同
期刊
朋友告诉我“有人创作了瓷上立体山水国画”,闻之颇感惊诧。国画山水一般绘于宣纸上,是二维艺术;瓷画历来深受国画影响,在瓷上画国画山水经历代瓷艺家的不断传承与创新,早已趋于成熟,能彰显国画山水的风采与品格,但也是在平面上作画,通过笔墨描绘形象,形成二维图形,怎么可能是立体的山水国画?眼见为实,我一定要去看看!  五月的一天,我驱车来到景德镇西南郊区的新都民营陶瓷园二期,走进“任氏山水艺术馆”,去揭开我
期刊
邵麒,1963年出生于景德镇,毕业于陶瓷美术专业学校,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范敏琪同班同学。1980年进入红光瓷厂彩绘车间从事玲珑加彩工作,得到黄卖九大师精心指点。现任龚裕兴画室工艺陶瓷美术设计师,景德镇当代艺术陶瓷精品集主编。作品《江山多娇》参展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获金奖。《鹤乡夜月》、《春意》等在北京报国寺展出受到好评,为陶瓷爱好者所喜爱与收藏。
期刊
汪海陶瓷艺术作品  汪海,徽州休宁人,师从艺术瓷厂老艺人俞华生先生,系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轻工业设计师,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珠山区第7届政协委员、南昌理工学院客座教授。2006年荣获景德镇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作品《心潮》获2006年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华茂杯”金奖,《伟人风范》获第6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
期刊
荷花自魏晋南北朝起(始见于青瓷)成了中国陶瓷装饰的传统题材。  魏晋南北朝至隋代,荷花多以莲瓣纹的形式出现在碗、盘类器物上,碗类多在外壁刻划纹饰,盘类多在盘内壁中心刻划纹饰。后来逐渐推广到罐、尊等器物上,装饰技法增加了模印、浮雕、堆塑等,最常见的是用堆塑技法在器物的颈、腹、足各个部位分几层装饰,或在器物腹部模印。如1948年出土于河北景县封氏墓的北朝时期的《青瓷莲花尊》(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通体
期刊
车一鸣,祖籍甘肃省通谓县,毕业于兰州市城市学院美术系(原兰州师专),主要学习和研究中国山水画,在校期间举办个人书画展,被收藏界、陶瓷界称为色釉山水画大师。现为中国景德镇精益斋陶瓷博物馆山水画教授,特聘专家。作品既有西部大山之气势,又有江南山水之秀丽。得到画家吴山明、王伯敏和也仲起的肯定。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阎振堂曾为其作品亲笔题写“国魂、国粹、国宝”,对其作品高度评价。  2002年与著名山水画家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