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改革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目标,如何在四十分钟内增效益,提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性地位,应该把握教材,有明确意识,抓住基本环节,重视练习,提高教学效果。
  一、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某件事物发生了兴趣,就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清晰的感知。教与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关系,教要得法,学要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有了兴趣,他们才会勤奋、努力,才能克服一切的障碍,才会产生创造的欲望。我们知道课堂教育教学不仅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更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要想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教学情景显得非常重要。例如,在教长方体表面积时,可以先让学生拿出一个长方体纸盒,如香皂盒、牙膏盒等。先沿着棱剪开再展平,然后观察这个长方体纸盒展开后的形状,再接着研究各个面的面积和长方体表面积的关系。这样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知识点,就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其次,老师要善于挖掘素材,联系现实生活,因势利导,就很容易引发他们产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情趣。这样在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就比较集中,就会收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恰当应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多媒体已经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成为现代教学常用的一种手段。而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点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优化组合动态视频、动画、图片和声音,将一些现实生活中用口述、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抽象内容向学生展示,来突出教学活动的重点,化解教学内容中的疑点和难点,化抽象为直观,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能正确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几个小朋友在争吵分一个西瓜自己得到的多或少的画面,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结合教材分析分数的意义,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分数的产生及分数的意义。
  三、掌握好课堂语言评价来激活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理想的课堂评价是一个美好的境界,但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的重复着“棒!棒!你真棒!”这样的表扬语,那对学生来说也没起多大的作用。我们说课堂评价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而不是拘泥于一种单一的语言形式。比如,有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较小,可以这样评价说:“你说得很精彩,如果声音能再响亮点就更好了。”还如有的学生很害羞,不敢回答问题,那可以鼓励她:“说吧,你一定能行!”或“我们最喜欢听你说了。”等等,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果
  讲练结合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思考、学习,探索,充分利用课堂四十分钟,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负担,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针对学生这种特点,教师应当把握好讲课时间,能抓住教材重点把知识讲明讲透,同时注意讲练结合。让学生在“讲—练—讲—练”交叉中进行知识的学习,这样学生就能避开听觉疲劳的毛病,又能当堂消化新课,对新知识进一步巩固、理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重视作业讲评
  也许有的老师会想,作业是让学生做的,教师只负责批改就行,不能用在课堂上来讲,这样就占用了讲课时间,然而这样认为是错的,要知道,作业讲评也是课堂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作业讲评是批改作业的延续,只有教师通过讲评才能让学生知道,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在哪一方面还理解的不到位,存在哪些问题等。同时对哪些是详讲、略讲与不讲也必须要弄清楚,而不能千篇一律的讲,这样不但浪费时间,而且又达不到效果。例如有些是书写习惯的错误,讲评时只要稍为指正即可。而有些是知识性或方法性错误,则要教会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属于详讲。换句话说,属于共性或知识性的错误应该详讲,属于个别或习惯性的错误应该略讲或个别指正。
  六、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差生”的培养
  不管是在哪一个班,都会有所谓的“差生”之称,而作为老师,在班里不能只顾着优秀生,而忽略了“差生”。要知道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促进的。同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习成绩有时差距很大,其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妨碍了他智力的有效发展,如学习积极性差,自信心不足,自我约束能力差等等。因此,对差生,主要从非智力因素方面多加培养,本着“爱”的原则,抓住各自的性格特点,平时多关注他们,在学习上多给予耐心和细心的辅导,当他们取得点滴进步时就要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总之,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对课堂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想要真正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就需要走出多媒体教学困惑,看清多媒体教学的利弊,能夠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来做出真实有效的选择: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能够重点把学生放在首位,切记滥用或是不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下面就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科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
期刊
摘要:通过课堂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便于指导学生。课堂提问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提问要做到精心设计问题,切合实际,把握提问的时机,注意发问的方式。除此之外,提问时还要注意听懂学生的“体态语言”,让课堂提问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课堂提问;体态语言;良好效果。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
期刊
每位数学教师都感到复习课不好上,没有新鲜感,学生兴趣不高。在复习过程中,成绩好的学生大多数都会,感觉是在做无用功。而成绩不好的,不会做的,这部分学生多是问题学生,他们既不想听,又不认真完成,学生不愉快。同时老师上着复习课也感觉不舒服。怎么样的复习才是有效的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策略  复习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复习过程中,对学生存在问题的
期刊
当新课程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时,带来的新的教学理念,激起了教师们参与课程改革的极大热情,使教师们积极投身其中进行认真的实践与探索,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但走进课堂,不难发现课改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现象应值得我们分析与探讨。  一、避免过于依赖教材  现象:在听课时,发现我们教师仍然尊重教材,紧扣课本,按照教材逐步进行教学。不敢改换例题,删除已知内容,补充必要的新知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增加实践内容,还是
期刊
学生的质疑心理,与问题的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特别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积极地运用不同的方法,从导入环节入手,以探究新知为主导,在达标测评中,提出不同的问题,注重问题设计的层次性、目的性,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情况,进行大概地了解,以此为切入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促使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从而引发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以提高学生的学习
期刊
十三年前的一堂语文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奋力写下范仲淹的《苏幕遮》,并许诺第一个背会这首词的同学将会得到一本名著。一时间,教室响起朗朗的读书声,那时,喜欢音乐的我读了一遍后,竟情不自禁的哼起调来,两遍过后,我便第一个举起手来说:“老师,我能将这首词唱给同学们听吗?”在老师同学们吃惊的目光中,我成功的唱完了,老师奖励的这本书自然被我收入囊中。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我已由那个哼唱宋词的少女变
期刊
今年是我从事教师这个行业的第五年了,当然无法与见证中国教育这几十年变迁的前辈们相比,但是我依然想与大家去分享我的得与失。  有很多书上说教师从初期到退休会有几个不同的阶段,在心态和教学态度上,初期我们热情的对待一切,认真无比的对待工作,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会进入疲惫期,变得麻木懒散或者成熟优秀,其实我觉得很多东西不应该去过多的总结或者划分成什么,刻意的东西看着再美再有道理也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独一无二
期刊
“赏识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家长和教师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家长和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家长和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近年来我学习赏识教育后,感悟很深,让我在教育事业中尝试到了教育学生的甜头。  一、赏识学生给他们自信  自信,是一个成功的基础。然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人总是以过高的标准要求孩子,仅是以100
期刊
“精美源于细节,细节决定成功”农村小学教学点是农村小学完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肩负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担子,这就要求教学点的教师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积极落实自己的日常任务。  一、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无论在进行什么样的学生活动中,教师和家长都常常会对学生嘱咐一句:安全第一。是的,安全是我们进行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和素养培养的前提,也是农村小学教学点教育管理工作首先需要保证与完成的管理任务。对于教
期刊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心灵的优化剂。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出感恩父母、尊师重教等许多优良传统美德集于一身的孩子。弘扬传统美德,重视家庭教育。  首先,家庭教育具有先导性。记得上学时学过“印随效应”:刚出生的小鸭子会跟着它们看到的第一个移动的物体走,并且有样学样。其实,我们人类也有类似于“印随效应”的反应。从呱呱坠地起,我们就会被送到妈媽的怀抱里,面对最多的是自己的家人,最早接受的教育也是家庭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