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美德,重视家庭教育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jz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心灵的优化剂。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出感恩父母、尊师重教等许多优良传统美德集于一身的孩子。弘扬传统美德,重视家庭教育。
  首先,家庭教育具有先导性。记得上学时学过“印随效应”:刚出生的小鸭子会跟着它们看到的第一个移动的物体走,并且有样学样。其实,我们人类也有类似于“印随效应”的反应。从呱呱坠地起,我们就会被送到妈媽的怀抱里,面对最多的是自己的家人,最早接受的教育也是家庭教育。
  其次,家庭教育具有针对性。一个家庭中,孩子的数量是有限的,这更有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再次,家庭教育具有终身性。人的一生中,享受最长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孩子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从排列顺序上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孩子的过程中至关重要。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习主席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也阐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是孩子的镜子。研究表明,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孩子们需要父母参与他们的教育。虽然父母的参与不是万灵药。但它确实有助于培养优秀的孩子。当然,家庭教育是需要家庭用心付出,用心教育的,但个别家庭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有些家庭教育观念不对,他们等到孩子稍大一点,就把孩子交给家里的老人照顾。隔代教育的问题真的很大,往小了说可能会让孩子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往大了说可能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发展,而且可能会因为两代人的教育观念不同而产生各种家庭矛盾。
  当前社会上不少未成年人犯罪或多或少是因为缺乏父母之爱,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的父母为了赚钱养家,有的选择外出打工,即使没有外出也可能会因为忙于工作而忽略孩子的一些感受。本来为了让家庭更好而努力赚钱是毋庸置喙的,可因此变得心里只有工作、只有钱,而没有家人就显得本末倒置了。甚至有的父母因为工作压力大没处发泄,便把怒火带回家甚至喷向家人。这样一来,还何谈家庭教育?
  作为一名教师,我产生了许多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很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这无疑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啊!因为很多家长过于重视孩子们书本知识的学习,而缺乏对他们独立、适应、合作等实践能力的锻炼。
  叶圣陶先生说过:“身教最为贵 ,行知不可分 。”“身教”往往比有声的“言教”好。家长自身良好的素质和形象对子女来说就是一种无声的要求和鞭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许多品质与素质,都是在家长不经意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所以家长必须努力提高学习意识,提高自我教育素质,学习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让孩子接受更好的家庭教育。
  再者,习惯的养成也很重要。“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在孩子成年前,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比如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坐如钟”的坐姿习惯……从小养成的这些好习惯将渐渐融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加之,“教育即生活”,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重要。有些家长只要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稍微遇到一些困难,他们就帮助解决,这无形中让孩子在学习上对父母产生强烈的依赖性,往往不利于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指导孩子的学习,目的不是为了背着孩子一辈子,而是为了最终放开手。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只有经过社会实践的锻炼,将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孩子们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经受住各种考验,形成坚强的意志。 .
  当代教育中,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我班有个叫黄颖的孩子,他的身体素质相当好,但性格暴戾、以自我为中心,打了同学也是理直气壮,每次别的家长在班级群里反映问题,他妈妈都只是嘴上象征性地说会教育的,但事实上完全忽略了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见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将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素质。
  同时,家长不要强迫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而要多关注孩子内心的需要。在孩子走弯路时,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当然,能学些心理学知识更好,这有利于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为了家庭的幸福,我们应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重视家庭教育。为了孩子的未来,家庭教育不该也不能缺位。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可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及其重要。当前,教育由原来注重结果的“应试教育”转移到注重能力培养、形成、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上来,许多专家、学者都把目光锁定在探索教学方法上。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的教学方法改革对整个教育的改革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作为在农村小学执教的一名语文老师,我在2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认识到,语文
期刊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想要真正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就需要走出多媒体教学困惑,看清多媒体教学的利弊,能夠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来做出真实有效的选择: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能够重点把学生放在首位,切记滥用或是不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下面就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科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
期刊
摘要:通过课堂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便于指导学生。课堂提问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提问要做到精心设计问题,切合实际,把握提问的时机,注意发问的方式。除此之外,提问时还要注意听懂学生的“体态语言”,让课堂提问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课堂提问;体态语言;良好效果。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
期刊
每位数学教师都感到复习课不好上,没有新鲜感,学生兴趣不高。在复习过程中,成绩好的学生大多数都会,感觉是在做无用功。而成绩不好的,不会做的,这部分学生多是问题学生,他们既不想听,又不认真完成,学生不愉快。同时老师上着复习课也感觉不舒服。怎么样的复习才是有效的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策略  复习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复习过程中,对学生存在问题的
期刊
当新课程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时,带来的新的教学理念,激起了教师们参与课程改革的极大热情,使教师们积极投身其中进行认真的实践与探索,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但走进课堂,不难发现课改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现象应值得我们分析与探讨。  一、避免过于依赖教材  现象:在听课时,发现我们教师仍然尊重教材,紧扣课本,按照教材逐步进行教学。不敢改换例题,删除已知内容,补充必要的新知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增加实践内容,还是
期刊
学生的质疑心理,与问题的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特别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积极地运用不同的方法,从导入环节入手,以探究新知为主导,在达标测评中,提出不同的问题,注重问题设计的层次性、目的性,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情况,进行大概地了解,以此为切入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促使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从而引发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以提高学生的学习
期刊
十三年前的一堂语文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奋力写下范仲淹的《苏幕遮》,并许诺第一个背会这首词的同学将会得到一本名著。一时间,教室响起朗朗的读书声,那时,喜欢音乐的我读了一遍后,竟情不自禁的哼起调来,两遍过后,我便第一个举起手来说:“老师,我能将这首词唱给同学们听吗?”在老师同学们吃惊的目光中,我成功的唱完了,老师奖励的这本书自然被我收入囊中。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我已由那个哼唱宋词的少女变
期刊
今年是我从事教师这个行业的第五年了,当然无法与见证中国教育这几十年变迁的前辈们相比,但是我依然想与大家去分享我的得与失。  有很多书上说教师从初期到退休会有几个不同的阶段,在心态和教学态度上,初期我们热情的对待一切,认真无比的对待工作,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会进入疲惫期,变得麻木懒散或者成熟优秀,其实我觉得很多东西不应该去过多的总结或者划分成什么,刻意的东西看着再美再有道理也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独一无二
期刊
“赏识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家长和教师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家长和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家长和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近年来我学习赏识教育后,感悟很深,让我在教育事业中尝试到了教育学生的甜头。  一、赏识学生给他们自信  自信,是一个成功的基础。然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人总是以过高的标准要求孩子,仅是以100
期刊
“精美源于细节,细节决定成功”农村小学教学点是农村小学完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肩负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担子,这就要求教学点的教师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积极落实自己的日常任务。  一、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无论在进行什么样的学生活动中,教师和家长都常常会对学生嘱咐一句:安全第一。是的,安全是我们进行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和素养培养的前提,也是农村小学教学点教育管理工作首先需要保证与完成的管理任务。对于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