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要听懂学生的“体态语言”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课堂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便于指导学生。课堂提问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提问要做到精心设计问题,切合实际,把握提问的时机,注意发问的方式。除此之外,提问时还要注意听懂学生的“体态语言”,让课堂提问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课堂提问;体态语言;良好效果。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诊断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反馈教学效果,以便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提问还有一个有效的功能,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课堂提问发挥有效作用,提问要做到精心设计问题,要切合实际,所设计的问题难易要适当,环环紧扣教学内容,提问的语言力求做到准确、简洁、清晰,把握提问的时机,注意发问的方式。除此之外,提问时还要注意听懂学生的“体态语言”。
  那么,什么是学生的“体态语言”呢?学生的“体态语言”是指学生运用面部表情、眼睛或动作来表达某些意思的无声语言,也有人把它叫做非口头语言。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善于听懂学生这种非口头语言。怎样听懂学生这种非口头语言呢?笔者浅谈以下几点:
  一、听懂眼睛语言
  爱迪生说过:“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要自点都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教师提问学生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眼睛的变化。如果学生逃避视线而谈,则表明他心虚,此时,教师应鼓励他不要慌张;如果学生正视而谈,则表明他坦诚,教师需要恭听他的回答,听后并作出正确的评价;如果学生怒目而视,则表明他不满,或有心事而心情不好,此时,教师可诚恳地请他说出自己的看法,如果学生怒而不答,可鼓励他先思考一下,千万不要以怒击怒,否则会挫伤他思维的积极性。
  二、听懂嘴部语言
  学生回答问题时,除哑巴外一般都要用到嘴巴。因此,教师提问学生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口型的变化。如果学生嘴角下撇,则表明他伤心,学生可能遇到不愉快的事,教师要通过调查了解他为何伤心,不要强迫他回答问题,可改为提问别的学生;如果嘴角裂开,则表明他内心欢快,待他回答问题后,教师要适度加以表扬、鼓励;如果张口结舌,则表明他惊讶,或意料不到老师提问他,教师要正确引导他思考,鼓励他把问题回答出来。
  三、听懂脸颊语言
  人是喜乐还是哀怒,从脸颊上几乎可以看出。脸颊是真情实感的一个重要表现部位。教师提问学生后,要注意观察学生脸颊颜色的变化。如果学生脸颊通红,则表明他害羞,尤其是胆小的同学,教师要用鼓励的口气引导他思考,启发他回答问题;如果学生脸颊涨红,则表明他愤怒或激动,教师要提醒他尽快他问题想清楚后再回答;如果学生脸颊苍白或青黄,则表明他惊慌害怕,教师态度要和蔼亲切,语气平和,争取让他心情平静,并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总之,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教师提问学生后,首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眼睛、嘴巴、脸颊等部位有什么变化,以便准确听懂学生的“体态语言”。其次,听懂学生的“体态语言”后,教师要注意诱导、启发学生回答问题,千万不要拍案怒斥,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提问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学校教育研究》(河北省新聞出版广电局)2017年第七期(下),第348页《有关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和想法》(吉林省抚松县万达北区抚松一中 宿光平)。
其他文献
摘要:《课程标准》强调:品德课教学,必须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多方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切实提高品德课实效。于是,教师十分重视“情境的创设”,但认识上的偏差,让情境成为课堂的“摆设”。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尝试在互联网+环境下,建立“情境体验”式课堂。在真切地体验、领悟中形成独特的感受和认识。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下 法治 “情境体验”式课堂  一、互联网+环境下,“情境体验”式
期刊
一、案例背景  我进入到幼儿园后,在中班遇到喜欢拿别人东西的孩子,在班上经常发生孩子丢东西的事情,我用了各种方法帮孩子寻找失物和爱拿别人东西的孩子,并对孩子采取了一些措施且取得一定的效果。  二、案例资料  实录一:星期一早上,纯德小朋友满脸笑容地拿着漂亮的陀螺对我说:“老师,妈妈昨天给我买的陀螺”我回答说:“你的陀螺真好看!”说完他笑眯眯地找同伴玩去了。吃完午餐后,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区角安静地
期刊
教学课题: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常见金属的性质,知道金属的性质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  2. 理解并应用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3. 了解合金的概念,知道合金改良了金属的性能;  4. 了解生活中大量使用的是合金。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汇报交流课前整理好的金属的相关知识,学生复习并应用研究单一物质的一般过程,感受获得知识角度的多样性;  2.通过对
期刊
对每个老师来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接一年级新生。刚从幼儿园毕业升入小学的孩子,还不能习惯小学紧张、认真的学习氛围。他在幼儿园与家里已习惯散漫自由,突然要约束他的行为,对他来说的确是痛苦的。那怎样才能让这群活泼好动的孩子安静下来,认真学习呢?就是我们一年级班主任需要思考解决的首要问题了。今年刚好我又带一年级了,記得上次带一年级已经是九年前的事了,对孩子的行为规范教学又要重新学习,重新摸索,在将近一个
期刊
《妈妈的节日》教案设計
期刊
Ⅰ. The type of the lesson---reading level  Ⅱ.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This unit is mainly about astronomy, and the reading passage talk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on the earth. It shows
期刊
快乐健康的体育是当今体育课程改革所提倡的,目的是摆脱传统体育教学的枯燥无味,让学生对已经厌倦了的体育课做一个重新的认识,让学生喜欢体育课,爱上体育课,并在体育课上享受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因此体育教学必须通过愉快学习法,将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自觉参与体育运动,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的喜欢体育课。作为学校的一位体育老师如何提高孩子上课的积极性,如何创建一个属于自
期刊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数学教学,是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主动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在教学中培育学生数学抽象、直观想象、数学思维等数学核心素养。下面以《三角形中位线》为例,谈谈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一、教学案例分析  1.创设历史情境,培育数学抽象和人文素养  为了自然引出“中位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可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及其重要。当前,教育由原来注重结果的“应试教育”转移到注重能力培养、形成、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上来,许多专家、学者都把目光锁定在探索教学方法上。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的教学方法改革对整个教育的改革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作为在农村小学执教的一名语文老师,我在2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认识到,语文
期刊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想要真正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就需要走出多媒体教学困惑,看清多媒体教学的利弊,能夠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来做出真实有效的选择: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能够重点把学生放在首位,切记滥用或是不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下面就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科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