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评改应注意“三性”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be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作文教学得失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学生习作的评改基本沿用“教师批改”这一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再加上评语的指向不具体,从而导致习作的评改几乎流于形式。虽然教师常常为评改习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往往只是换来大部分学生的匆匆一瞥,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还不够重视。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认为,必须寻求习作评改的良方,提高习作评改的实效性。
  一、重视作文评改时间的及时性
  我们经常发现,有些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评改很不及时,有的是拖了很长时间才评改完,有的是要等到写下一单元的作文时,才把上一单元学生写的作文分发下来。这样,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对自己之前写的作文印象模糊,自然就提不起更改的激情和兴趣了。教师应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作文情况及时地反馈给学生,让优秀的学生体验到写作的乐趣,让写得不好的学生能及时修改,从中得到教训。反之,如果评改不及时,学生就会对评改失去新鲜感,想要修改的心思就会淡薄。教师随时评改,适时点拨,既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又能逐渐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教师应重视评改时间的及时性。
  二、重视作文评语的艺术性
  作文评语是一门艺术,它既是师生互相了解、沟通、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让学生感受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与关爱的一个重要方式。所以,教师应重视作文评语的艺术性。
  1. 鼓励为主。
  在写评语时,笔者特别注重鼓励性原则。只要学生有几句或有几段文字写得非常真实,写出了自己的内心感受,笔者就会给他们肯定。如笔者会在作文评语中写道:“写得真有感情”“实话实说,好样的!”“你是生活的有心人”。遇到文章写得好,但字迹潦草的,笔者就会写道:“文章写得精彩极了,如果字再端正些,就能锦上添花了!”
  对作文写得好的学生,教师的肯定能激励学生把作文写得更好。如在以“受了委屈之后”为题的作文片段训练中,有个学生写了自己在帮邻居王阿姨洗掉在地上的床單时,反遭不明真相的王阿姨责骂后,自己内心的一系列活动。该片段写得非常细腻,笔者在评语中这样写道:“老师读了这个片段后,知道你是一个感情细腻、内心丰富的孩子。面对委屈,你能理解对方的行为,老师为你点赞。”作文发下后,笔者注意观察这个学生,发现她的眼中竟充溢着惊喜、激动的泪花。以后的每次作文,她都更加认真地写了。
  对那些问题比比皆是的“劣”作文,笔者尽量挖掘作文中的“闪光点”,并给予热情的鼓励,让学生自己跟自己比,增强他们的信心,让他们也能尝到写作成功的喜悦。如有个平时作文写得较差的学生,在练写“他真热爱集体”这个片段时,有一个比喻句用得较贴切,笔者当即在他的本子上写道:“这一句好极了,可见你的想象力还是挺丰富的。”这个学生在笔者真诚的鼓励下,几乎每次习作都有独到之处,这说明,他写作的自信心树立起来了。
  2. 适合口味。
  如何让学生既看得懂评语,又有兴趣看呢?笔者认为,诙谐幽默的评语能增加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含糊不清的地方可批上:“出乱子了,赶快梳理梳理!”在上下文不连贯的地方可批上:“读到这里,老师已上气不接下气了!”在语言呆板、平铺直叙的地方可批上:“添点油,加点醋吧!”而对中心不明确的作文则可批上:“看来这篇文章该动大手术了!”发现写得好的作文,也要适当鼓励。如:“这个比喻用得真棒!”“这几个动词用得妙极了!”“这个人物在你的笔下活了!”这些针对性强的评语,充分调动了学生读文、改文的积极性。
  3. 意见具体。
  学生写完作文是很想看到教师的评语的,所以教师的评语在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的同时,也要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让学生知道怎么修改、提升。如评语可以这样写:“如果你能把他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都写出来,文章就具体多了。”“要是你的观察能再仔细一些,你就会写得更生动了。”这样,学生每写完一篇就进步一点,日积月累,不知不觉间,习作能力就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4. 评文育人。
  育人是我们教学的关键,同样,在作文评改时,也要注意育人的重要性。学生的作文既要有通顺的文字,更要有正确的思想。教师在评改时,要注意学生作文的思想感情是否健康,认识是否正确,主题是否有积极的意义。例如,有一个学生在《发生在家里的一件事》中写道:“今天奶奶的胃病又发作了,打了针吃了药都不见好转。午饭的时间到了,妈妈端着一碗白花花的米饭来到奶奶的床前,可左劝右劝,奶奶都不吃,这可急坏了妈妈。忽然,我眼前一亮,计上心来。我接过妈妈递过来的饭碗,学着奶奶平时哄我的样子说:‘奶奶乖,吃了饭,什么病也没有了!’听了我的话,奶奶‘扑哧’地笑了,她接过我手中的碗便吃了起来,还不住地夸这饭好吃呢。望着奶奶,我心里可高兴啦!”笔者看完后,就在评改栏中写道:“好样的!真是个孝敬老人的好孩子!”这样的评语,既表扬和肯定了他做法的正确,又鼓励他继续发扬这种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可见,教师要灵活地运用好作文评改这个阵地,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重视作文评改方式的多样性
  在作文评改时,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还要充分发挥同伴的作用。在评改时,可以采取小组评改的方式。学生之间互评互改,既能取长补短,又能增加评改的趣味性。在评改中,学生可以一起找出文中的错词病句,找出不具体的内容,找出假话空话,找出不切合实际的想象,并提出修改建议。这样,评改者和被改者都得到了启发,写作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在评改时,还可以采取集中评改的方式。教师可以选取优秀的作文和有典型问题的作文在课堂上集中讲评,让学生在学习优秀作文的同时,不犯和有问题的作文同样的错误。
  另外,教师也可以采取“面批”的形式。“面批”是一种最直接的评改方法,通过面对面地与学生交流修改意见,让学生能够更清楚地知道自己作文的不足,从而更好地进行改正。
  作文评改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上述几种,还可以采取教师评学生改、学生自评改、家长配合改等多种方式。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评改作文只要做到“三性”,即重视作文评改时间的及时性,重视作文评语的艺术性,重视作文评改方式的多样性,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有所提高。
其他文献
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要引领学生懂得对数学知识进行说理表达。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也有利于让学生深入感悟数学之“理”,从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数学说理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讲理之欲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在备课时,应当立足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我国香港地区从2004年开始推行全港性系统评估( Territory-Wide System Assessment, 简称TSA).TSA考试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掌握学生的整体表现和学习反馈来监控教学质量, 以此获
期刊
数的运算包含了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迁移思想、模型思想等.如何让这些数学关键能力落实课堂, 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下面, 笔者以人教版四上“三位数乘两位数”为例, 谈
期刊
后疫情时代,要实现在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厘清在线教育的真正诉求,通过提高学习内容的适切性、协调学习活动的均衡性和凸显学习评价的过程性来追求深度学习的止境,并建构线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校的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数学基本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浅谈在数学课堂上怎样开启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一、问,思维有方向性  问,这里指的是问题,即教师设计的核心问题与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当学生在脑中出现“这是什么呢?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问题该怎样解决呢”等一系列的问题串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写想象作文,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还要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期刊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值计算、建立数学模型、数值分析、数学语言表达等能力,通过发展学生各方面数学素养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抛弃以往灌溉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小学生的可塑性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另外,学生还能通过自主学习中的思考探索,主动发
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与动力。错题整理是一个认知“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应重视学生亲历并还原“再创造”的过程,促进学生真正填补学习过程中的薄弱处。因此,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错题整理,能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也能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路径分析,从静态知识到动态理解  有些学生做题凭经验,感觉似曾相识,依葫芦画瓢,没有自己的思考;或凭感觉做题,看完题目就计算,这样的做题习惯导致遇到
课堂上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创设问题指导预习,引领自主学习方向  预习是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良好习惯的重要环节。学生学会了预习,就会自觉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学生课前预习得越充分,学习就越从容,课堂也更加精彩。  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前,笔者根据教学的需要与对学生学情的分析,设计了几个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你知道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气都能直观地反映大自然的气候、物候变化, 其内容和习俗纷繁多彩, 蕴含着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时, 可以古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