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理念”的理性思考

来源 :学问·科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su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理念",往往只是谈论其重要性,而对其内涵、来源及建构则论述较少。教育理念,就是对教育实施的理性认识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育信念;教育理念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教育文化背景下,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教育的看法和思想观点。
  【关键词】教育理念;理性思考
  
  中国今日之教育改革可谓如火如荼:欣逢盛世,教育者热血沸腾,群情激昂。"素质教育"、"教育创新"、"研究性学习"、"教育理念"等声音不绝于耳,"教师素质年"、"教育理念升華年"等口号此起彼伏,各种教育理论你方唱罢我登场,颇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全国山河一片红之大好局面。在这众多的教育教学理论中,对于"教育理念",往往只是谈论其重要性,而对其内涵、来源及建构则论述较少。本文拟对上述问题作一浅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规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可以看作基本思想、基本观念。由此可大致推导出:"教育理念",大可指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具体说来,教育理念,就是对教育实施的理性认识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育信念;教育理念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教育文化背景下,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教育的看法和思想观点。
  教育认识观,指教育者对教育以及更具体的教学、教材和学生等教育现象的基本看法。这些看法共同构成的教育认识,会强有力的制约教育理念的方式。教材是什么?有人视为"搬运"的对象,"教材是学生的世界";有人则视为"重新加工"的毛坯,"世界是学生的教材"。因而前者必然是照本宣科,后者可能会因材施教。学生是什么?有人视为被动的知识容器,有人则视为"有待点燃的火把"。这样前者定会是"填鸭"一族,后者则可能去启发诱导。教学是什么?有人视其为"口耳相传",有人则视之为艺术中的艺术。那么前者必然是标准的教书匠,后者则可能逐渐成为教学艺术家。道理很明显,进行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的教学艺术家和进行照本宣科、填鸭灌输的教书匠绝对不会选择同样的教育理念。
  教育价值观,指教育者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现象带有倾向性的认识态度和价值判断,是人们从事教育活动的定向标准。它在形式上回答了什么更重要和什么更值得追求的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风格,从某个角度看,就是由反映不同教育价值观的教育理念促成的,"根据教师对知识学习和智力发展的价值认识,教学风格被划分为主知型和主智型两种。"具有主知型风格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知识。这样,他们的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也自然以提高知识传授和学习的效率为其最高标准。这种教学风格多具充实之美,课堂传授和接受的知识信息量较大,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贮存。具有主智型风格的教师,强调促进学生智力进步的任务。他们认为知识不应只是目的,更应是手段,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手段之一。这种教学风格,多具奇异之美,课堂上学生思考、尝试、探索等活动的比例较大,教学的焦点在于形成学生的智力技能。显而易见,教育价值观对教育理念的方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教师的教育理念从哪里来呢?教育理念来自于教师所在的教育文化系统。教育传统是一个整体,它没有对教育事实和现象一一定义。但身处其中的教师却在不知不觉中继承了几乎完整的教育传统理念。客观的讲,教育传统理念极易深入人心。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存在一个教育领域内的"社会化"问题。新进教育领域的教师,首先得努力与他的同行一样,学校的领导一般也鼓励和要求他们向老教师学习。所以,教育文化传统成了教师教育理念的重要来源。其二,大多数教师具有常人所具有的惰性,经常在不假思索中融入教育的传统之中。
  教育理念来自于教育经验。尽管传统教育理念被沿袭,但我们不能说教师的思想是代代重复,毫无进展,也不能说古今教育者,千人一面。教育者是能动的教育实践主体,他在实践,他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他一方面继承了教育的传统理念,另外一方面也会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优秀的教育者甚至用自己的实践改变着传统的理念。正因为这样,教育实践随历史的推进,不断向前发展;也正因为这样,每一个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多多少少都形成了自己的个性。
  教育理论是独立于教育者而存在的人类教育认识系统,而在现代社会由于教育专业化的要求,教师个体和教育理论的关系日益紧密了起来。有组织的教师培训,往往把教育理论传播作为一向重要的任务。经常性的教育理论教育活动,加之各种媒体对教育理论的宣传,教育理论已成为教师教育理念的不可忽视的来源。
  在现实教育中,我们怎样关照教育理念的统一,建构科学的教育理念?
  有人从空间、时间和内容三个维度,用"全体"、"全程"和"全面"三个特点概括了当代教育的要义。
  "全体",广义指教育的普及性,狭义指教育面向各个有差异的全体学生。其追求的理想是大众的教育和平民的教育。
  "全程",广义指教育从阶段"扭曲"经过不断的"现代化",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返朴归真"的全部过程;狭义指"终身教育",即指教育必须贯穿人的一生,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处在一个不断更新知识、转换信息、增长技能、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
  "全面",广义指个体素质的全面开发与培养,狭义指德智体等诸素质。
  教育是人类永恒的普遍的范畴,具有无限性;教育是历史的范畴,具有有限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范畴,具有社会性。"全体"、"全程"、"全面"的教育才真正体现了人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和知识的需要的统一,建立在这种统一基础上的教育理念才是科学的教育理念。
  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年代,各种传统正受到种种挑战。教育领域也是烽烟四起,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教育理念的改变与发展是一个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问题,我们理应认清教育理念的内涵与实质,勇敢的向教育的传统挑战,辩证的继承与创新,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升华教育理念,多快好省的教书育人。
  
  责任编辑:王利强
其他文献
【摘要】国家权力是一切权力中最重要的一种,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一直伴随着对国家权力的制约,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不同的政治文化背景下,传统的东方社会形成了与西方社会不同的权力制约模式。传统东方社会主要是"以道义制约权力",而西方社会逐渐形成了"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制约模式。东西方两种不同的制约模式在产生的背景、制约的具体方式、制约的目标指向等方面形成了不同的特征。  【关键词】权力;制约;模式    
期刊
【摘要】对于《李顿调查团报告》,国民政府指出报告自身的矛盾之处,坚决反对日本对东北的侵略行为,并为此作出相当大的外交努力。但是弱国无外交,英美等西方大国推行对日本妥协的政策,最终使得国民政府企图通过国联而解决东北问题的愿望破产。  【关键词】李顿;报告;述评    1932年10月1日《李顿调查团报告》中在整个中国问题上,《报告》认为,中国是一个进化中的民族,中国近来的不安宁,对中国及中国有利害
期刊
【摘要】近代中国社会,由于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传统的婚姻观念受到了冲击,人们开始追求婚姻自由,择偶标准和贞节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关键词】婚姻自由;择偶标准;贞节观    传统的婚姻是为满足家庭和宗族传宗接代的需要而存在的,"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因此,婚姻完全由家长包办,青年男女只是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结成婚姻。如果婚姻不幸福,只有寄予来生,为了维系家族,必须牺牲自我,传统
期刊
【摘要】如果有人提出"唯心、唯物、地主、知识、保险、生产、市场、经济、营业中、料理"这样的词汇全部是来自日语。恐怕大量使用这些词汇的普通中国民众是不会相信。而且,这些词汇的原产地的日本人也大多半信半疑。但是,这是事实。  【关键词】汉语;日语;现象    汉语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进入汉语的外来语只有一万个左右,而其中大约一千个是日语汉字词汇。一千个并不是很多,但一万个中的其他词汇大多是来自于佛教
期刊
【摘要】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了二语习得的五个假设,其中"输入假设"是最重要的一个,对语言习得与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首先讨论了"输入假设",然后阐释了其合理性和局限性。  【关键词】输入假設;输入;学习    一.输入假设    按照Krashen的观点,语言习得的唯一途径是接受"可理解输入"。所谓的"可理解输入"是指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语言材料的总体难度不超过学习者的理解范围但又要向前迈一步
期刊
【摘要】公元十一世纪,当时萨迦派的萨迦班钦衮葛坚赞的著作《乐论》成为藏民族第一部自己的音乐理论著作,其中对藏族声乐艺术作出了详尽的研究和阐述,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宝。本文通过这本著作,从独特的视角来看藏族声乐艺术,对其审美特征、艺术特点等做了详细的分析,从而对藏族声乐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  【关键词】《乐论》;藏族;声乐艺术    西藏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称,定居在此的藏族人民能歌善舞,不论是高兴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穆斯林的葬礼》中人物心理的分析,阐述了回族自强向上,坚定执着,自觉,虔诚的民族心理。  【关键词】《穆斯林的葬礼》;回族;民族心理    伟大的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说过"人的心理是一切科学和艺术赖以产生的母体。"文学作品也不例外。而文学作品的题材总是来自于人类意识经验这一广阔领域,来自于生动的生活前景。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以下简称《葬礼》)就是这样一部著作。作家以自己的经验和
期刊
【摘要】21世纪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一种稀缺资源,对稀缺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是经济学研究的范畴。为此,我们使用人才资源就要遵循经济原则,按照市场规律办事。聘任制的出现顺应了这种要求,它的采用必将使市场规律在人才资源的配置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聘任制;外部影响;经济学    聘任制是市场机制在人事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是市场对人才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从而使对该资源的使用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什么是
期刊
【摘要】寒地黑土区域内的满族文化是具有原初本质特色的满文化的代表。现时期其发展状态虽具有一些自身特点,但在和汉文化的融合过程中因被同化而其民族个性和独特性正在逐渐丧失。当务之急应结合寒地黑土区域的现实状况,继承、保护和发展满文化,力求满文化的返本开新,以达成其文化主体性的现代重构。  【关键词】寒地黑土;满文化;发展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少数民族文化的建设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期刊
【摘要】本文提出了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以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投资效率进行了分析,认为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短期需求效应;以及投资作为增加供给的手段具有推动经济增长的供给效应,并提出提高我国储蓄--投资转换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储蓄;投资转化机制;投资效率;消费率    一、我国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分析    储蓄--投资机制就是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国民储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