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园是学校师生教与学的重要基地,是露天的生物课堂和实验室。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出发,教师应积极地利用好生物园这个资源,以拓展课程为切入点,挖掘生物园中的科学资源,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以达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使学生接受锻炼,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的目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充分发挥生物园的作用:
一、用生物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科学的学习离不开观察,掌握科学知识要从观察入手,观察是获取知识的大门。实践证明,一个学生如果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他就有机会获得更多的知识,就更能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生物教师如何正确地利用生物园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笔者的做法是:结合课本中的知识内容,利用生物园的特点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活动,采用“先讲后看”“先看后讲”“边看边讲”等方式综合进行。例如,在给学生讲解植物根的形态及叶的形态等知识时,笔者把课本上的有关知识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如讲根的形态中的根的组成时,就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植物的主根、侧根、直根系、须根系等基本知识,然后组织学生到生物园的植物区中去,让学生挖出一些草本或小灌木的根并仔细地观察它们,让学生自己分辨,从而掌握这部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利用生物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实践性强,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科学实验是人们认识和改变客观世界的主要实践活动之一,实验是验证、探索、发现新事物的最重要的、最可靠的手段。生物园为学生开展课外实验、验证课本知识以及重复科学家的试验提供了一个工作平台。笔者利用生物园里的实验区,开展学生能进行的一些实验活动,如组织学生在生物园内探究种子的萌发所需要的条件,采用对照的形式,让学生种植黄豆种子来发现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同时,还要求学生写出相关的实验心得。
三、利用生物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态度的形成是经过长期的生活、大量的科学实践过程逐渐积累的。科技实践活动是科学实践的主要形式之一。同时,科技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发展和延伸,是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其特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由学生亲身参与、体验。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陶冶他们的情感,锻炼他们的意志,使学生养成认真、严谨、勤奋的良好意志和性格特征。学校生物园设有植物园、花圃、养殖园、标本区、实验地等多种科技活动区域,为学生进行科技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活动空间。生物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结合课本中的知识内容和学生的自身知识结构,用活用好生物园中的资源,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科技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体验科技实践活动的生活乐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巩固学生的课堂知识。如在生物园的植物区内,笔者每年都会组织不同年级的学生亲自去制作植物标本,通过植物标本的制作使学生掌握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使学生体验到标本的制作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容易,需要经过采摘、吸水等复杂的工序才能完成,从而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四、生物园存在的局限性
生物园在培养科学素质方面具有很多优势,并为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提供场所,为学生展示智慧提供平台,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受到一定范围的限制。在生物园中只是一些人工栽培、种植的植物和养殖的小型动物,学生在开展活动时受到了资源的制约。(2)生物园的面积受到限制。一般的普通中学生物园面积较小,使学生的活动范围受到影响。(3)在生物园中开展科技活动,还受到管理方面的限制。大多数学校的生物园管理上较为陈旧,开放时间特别是对学生开放时间很短,严重影响生物园的利用效率,不能正常发挥生物园的作用。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若能针对以上不足做好相应的改进措施,让生物园的教学价值将得到更大发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地挖掘校内的各种资源,尤其是利用好学校生物园,结合自身的课堂条件和学生本身的条件,构建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模式,积极主动地开展好各项科技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探索能力,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新钢中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
一、用生物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科学的学习离不开观察,掌握科学知识要从观察入手,观察是获取知识的大门。实践证明,一个学生如果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他就有机会获得更多的知识,就更能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生物教师如何正确地利用生物园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笔者的做法是:结合课本中的知识内容,利用生物园的特点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活动,采用“先讲后看”“先看后讲”“边看边讲”等方式综合进行。例如,在给学生讲解植物根的形态及叶的形态等知识时,笔者把课本上的有关知识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如讲根的形态中的根的组成时,就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植物的主根、侧根、直根系、须根系等基本知识,然后组织学生到生物园的植物区中去,让学生挖出一些草本或小灌木的根并仔细地观察它们,让学生自己分辨,从而掌握这部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利用生物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实践性强,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科学实验是人们认识和改变客观世界的主要实践活动之一,实验是验证、探索、发现新事物的最重要的、最可靠的手段。生物园为学生开展课外实验、验证课本知识以及重复科学家的试验提供了一个工作平台。笔者利用生物园里的实验区,开展学生能进行的一些实验活动,如组织学生在生物园内探究种子的萌发所需要的条件,采用对照的形式,让学生种植黄豆种子来发现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同时,还要求学生写出相关的实验心得。
三、利用生物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态度的形成是经过长期的生活、大量的科学实践过程逐渐积累的。科技实践活动是科学实践的主要形式之一。同时,科技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发展和延伸,是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其特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由学生亲身参与、体验。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陶冶他们的情感,锻炼他们的意志,使学生养成认真、严谨、勤奋的良好意志和性格特征。学校生物园设有植物园、花圃、养殖园、标本区、实验地等多种科技活动区域,为学生进行科技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活动空间。生物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结合课本中的知识内容和学生的自身知识结构,用活用好生物园中的资源,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科技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体验科技实践活动的生活乐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巩固学生的课堂知识。如在生物园的植物区内,笔者每年都会组织不同年级的学生亲自去制作植物标本,通过植物标本的制作使学生掌握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使学生体验到标本的制作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容易,需要经过采摘、吸水等复杂的工序才能完成,从而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四、生物园存在的局限性
生物园在培养科学素质方面具有很多优势,并为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提供场所,为学生展示智慧提供平台,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受到一定范围的限制。在生物园中只是一些人工栽培、种植的植物和养殖的小型动物,学生在开展活动时受到了资源的制约。(2)生物园的面积受到限制。一般的普通中学生物园面积较小,使学生的活动范围受到影响。(3)在生物园中开展科技活动,还受到管理方面的限制。大多数学校的生物园管理上较为陈旧,开放时间特别是对学生开放时间很短,严重影响生物园的利用效率,不能正常发挥生物园的作用。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若能针对以上不足做好相应的改进措施,让生物园的教学价值将得到更大发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地挖掘校内的各种资源,尤其是利用好学校生物园,结合自身的课堂条件和学生本身的条件,构建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模式,积极主动地开展好各项科技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探索能力,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新钢中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