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学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fl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了存在这一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为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寄宿制 小学生 心理健康
  随着农村人口的自然减少和外流,农村学校不断萎缩,乡镇寄宿制学校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但是小学生长时间脱离父母,缺少家庭的教育和关爱,由此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如何正确认识寄宿制學校小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如何实施正确的教育策略,成为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低龄寄宿导致孩子心灵的情感贫乏
  我校的寄宿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最小的刚满六岁,最大的还不到十二岁,并且每年都有刚满六岁的一年级新生加入到寄宿生的大队伍。可如果过早地隔断了孩子与父母的交流,过早地割断了孩子与父母的情感,孩子在情感方面的空间成为空白,易导致孩子成为没有责任感、没有价值观、没有同情心、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灵上的情感极其贫乏的“孤儿”。
  2、对学校环境不适应引起的负面心理反应
  寄宿在校的学生在人际交往和学习方式上都发生重大变化,如果在短期内不能很快适应,困扰学生的心事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和解决,使其极易产生认识和价值上的偏离,致使其个性和心理发生扭曲和变形。久而久之,极易形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心理健康发展。
  3、寄宿制学校更为紧张的学习、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
  目前我国虽然倡导的是素质教育,但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条件不成熟,大部分地区只能继续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教育体制下,学习成绩不仅受到老师、家长、亲友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生自身对其考试成绩的关注程度也是非常高的。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升学成为了学校和家庭最为看重的,这在无形之中就会给学生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同时,又因为与家长缺乏应有的沟通,就造成了他们的考试焦虑、心理敏感脆弱,严重者还影响到了其正常的成长。
  二、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
  1.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和管理人员要以诚相待,使学生感到教师亲切、接纳的态度,使学生增强信任感,感觉到教师如同知心朋友,缩短师生间的心理差距,对学习生活充满希望。教师爱戴学生,学生信任教师,这种精神力量对那些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来说,具有降低焦虑、缓解紧张的作用,可以使他们敞开心扉,大胆向教师倾述自己的心声,释放苦闷和委屈,这样既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也能使学生郁积内心的情绪得以适当的渲泄,从而使他们放下沉重的思想包袱,轻松愉快地学习和生活。作为教师,与小学生朝夕相处需要坦诚,与之谈心应注意表达方式、时机和态度,要抱着对学生关心负责的态度,学生才会和你说真话。学生在寄宿生活中会成立小团伙,产生矛盾、摩擦,有的学生受了委屈也不想对老师说实话,这时,需要教师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2、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1)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是学校心育的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熏陶作用。所以,校园的一草一木,每一幢楼房,每一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应给人以美的感受,如给每幢楼起名,设置文化长廊、英语角,张贴家乡名人画像等,使学生从中得到教育与心灵的净化。良好的校园、班风建设,尤其能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和提高。
  (2)创造宽松的班级环境,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除了常规教育之外,还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主要有赖于学生所处班级心理环境的状况。营造班级心理环境,班主任是关键人物。首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其次,班主任要愛心治班,真正关心每一位学生,真诚地与他们交往。
  (3)在日常生活与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各科老师与学生接触频繁,因此,学科教学应成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主阵地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教材,结合学科特点,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学科学习中的认知、情意和行动技能。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推广心理现代教育理念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标志,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也是班级管理人格化的标志。师资队伍建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心育队伍是促进学校的心理教育的基础,可通过培训、讲座与自学相结合等多种渠道不断增强教师的心育意识和开展心理教育的自觉性,打造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以宿管生活指导老师、各科任老师为主题的心育师资队伍。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各种心理问题会随之产生,学校教育会不断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教师的职业也会面临新的挑战。不论社会如何变化,“教书育人”永远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永远是教师的神圣使命。爱心与责任是教师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关键,更是化解学生心理问题的灵丹妙药。
其他文献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  从走出学门的那天起,我就下决心当一名优秀的教师,这些年来也一直为之探索努力着。什么样的教师才是优秀的呢?优秀的教师就是有渊博的知识,端庄的仪表,优雅的风度,
期刊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目前,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科技的高速发达,社会和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小学生们享受着家人的宠爱,老人的关心,逐渐养成自私、任性、忘恩等不良品质,道德品格呈明显下降趋势。加强小学生感恩教育,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恩的心,已慢慢成为德育的重中之重。感恩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需要共同完成的一项长期工程。這项工程需要从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启蒙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学生的心理处在压抑等状态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的信心将会减少,将会破坏学生的智慧的发挥,影响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更加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学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保持学生强大的学习兴趣,并让學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增长。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积极的讨论和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关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
期刊
高中化学的知识面比较广、横向纵向联系多、疑难点密布,许多同学认为化学比较难学,内容多、杂、乱。也有同学说化学“一学就会,一听就懂,一多就乱,一长就忘”,在考试时很难得到高分。这些体现了许多同学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对化学的特点理解不够,学习方法不是很妥当。化学既体现了理科重视实验的教学,又重视思维推理的一面,又体了文科重视读书,强化记忆的一面。了解了这一特点,只要我们在平时养成良好的学习化学的习惯,
期刊
学校管理对于提高学校办学水平至关重要。一个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好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还可以促进教师的发展。注重办学理念和学校环境的影响,重视人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重视人文环境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是我管理学校的一些追求,如下:  一、学校要发展,理念需先行  以前在写材料时也经常写学校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明确的办学方向,但觉得这些是空洞的说教,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必做的功课而已,现在想来是
期刊
一、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化学探究教学的内容、方式,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和演示实验展开富有情趣的探究活动,内容新奇、有趣吸引学生。使学生拥有乐趣,达到积极思维、培养能力的自我教育的目的。单调死板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在化学教学中要改进教学方法,一定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求“新”求“变”,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如在讲到分子间有一定间隔时,由于这些微观粒子看不见也摸不着,只靠学生想象出微
期刊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能创造性地学, 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下面就笔者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 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期刊
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是国家各项事业接班人的培养基地,是先进文化重要的创造和传播基地。抓好学校管理,建设和谐校园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抓好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是梅一名学校管理者的基本职责。  一、注重方法,形成和谐快乐的育人氛围.  校园文化是教育成果的具体体现,是优良校风的活水源头,也是师生和谐发展的保证。作为领导者,必须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任务,狠抓落实
期刊
一、研究背景与课题的提出  为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和进一步适应时代的要求,着眼学生的终身学习,着眼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生活的综合素养,我们成立语文课题小组提出“小学语文‘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用新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来优化课堂,使课堂成为整体推动素质教学的主阵地、主战场。  二、课题的理论
期刊
青少年犯罪近年来一直是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对于青少年的年龄界定于12周岁到25周岁,拥有一定的行事责任能力。这是一个思想心智都不成熟的年龄段,容易受社会的影响,而近年来社会犯罪形式呈多样化,青少年犯罪比例也逐年上涨。青少年的犯罪问题越来越突出,从而引导出对于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思考。 社会的发展,人员流动性加大,广大青少年或其父母投入打工的热潮中,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青少年过早进入社会,判断能力有限致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