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情感培养 成就美好人生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jiawei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历史教学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接受知识,记住概念,学会如何在历史考试中取得高分。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学生往往认为历史就是讲过去的人和事的学科,学历史就是要知道过去发生的人和事,学习历史是为了应付考试。这种观念不仅与历史教育的宗旨大相径庭,制约了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形成,而且与素质教育的精神南辕北辙。事实上,设置初中历史学科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汲取经验、智慧,形成以人为本、关注人类发展的价值观,形成高尚的爱国情怀,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一、历史教学中知识与情感的关系
  历史知识包括反映历史发展基本过程和基本特征的重大历史事实、基本历史概念、基本历史线索和基本历史规律等,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更应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凸显出来,注重开展情感教育。目前的历史课堂教学普遍缺乏情感教育,为此我们广大历史教师要更新历史教学观念,变革以历史知识叙述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
  历史知识是对过去的事实进行记述、考证、解释后形成的,过去性体现了它的不可逆性,这是历史与其他学科的最大区别。历史具有不可逆性,导致其不可重复与不可试验,使得学习每一个历史事件时只能依据现有资料进行分析并加以解释,这是历史课难教好、难学好的关键所在。学生要想掌握基本史实,就必须注重感知和记忆;要形成初步的历史印象,就必须开展生动的、具体的、丰富的想象;要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形成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就必须展开积极的思维。然而,学生在进行这一系列活动的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受到情感的影响。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的情感源泉,激发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历史学习,使学生认知敏捷、记忆深刻、联想丰富、理解透彻、思维活跃。反之,那些不注重情感教育的历史课堂,必然是一潭死水,难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历史学习。
  二、在历史课堂上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
  新编的初中历史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许多知识点都包含着情感因素。如“戊戌变法”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巨大勇气,反映了他们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岳飞“精忠报国”,体现出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等。只要教师深入研究历史知识点,仔细研究历史事件,就能挖掘出其中的情感教育资源,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感知能力,促进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生成,取得以情促知、知情合一的效果,真正实现历史课堂的教学目标。
  1.借助历史人物来进行情感教育。
  历史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在历史大舞台上不乏民族英雄、人民领袖、军事家、思想家等。教师要挖掘这些优秀历史人物命运中的积极因素来激励学生,开启学生的心扉,叩动学生的心灵。如向学生讲述司马迁受腐刑之后,忍辱负重著写《史记》;李时珍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终于完成《本草纲目》;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忧国忧民情怀;民族英雄戚继光永载史册的抗倭业绩;明代名臣于谦在国家危难时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等,给学生以强烈的心灵震撼,不仅能触发学生的心弦,使他们受到启迪,产生心灵的共鸣,而且能使他们学习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通过评述历史事件来进行情感教育。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如果以饱满的感情,形象准确地叙述历史事件,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历史学习氛围中,就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认同感。如在学习“火烧圆明园”时,我借助电影《火烧圆明园》中的影像资料,逐一再现英法联军在中国所犯下的累累罪行。学生了解了外国侵略者的变态与疯狂心理,无不义愤填膺。有的学生举起拳头,气愤地说:“他们简直没有人性,太可恶了!”然后我又引导学生升华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现在,为了避免悲剧再次发生,我们要抓紧时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化建设本领,长大后报效祖国。
  3.在与时俱进中渗透情感教育。
  在多年的历史教学中,我一直尝试在教学中渗透“读史鉴今,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明白社会发展必须符合历史发展规律,让学生在学习、探索历史知识的同时感知当今时代发展的脉搏,展望人类美好的未来,形成初步的情感评价能力。如针对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等行为,我和同学们共同分析了其歪曲史实的丑恶行径,学生对此都非常气愤。进而,我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就要以史为鉴、着眼未来。
其他文献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教师若能把这些非预设性的动态生成资源及时、巧妙、灵活地有效开发和利用,快速调整教学方案,会达到甚至超越预期的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营造氛围,尊重生成——敏锐地捕捉动态生成性资源  和谐、民主、愉快而开放的课堂氛围,不仅能拓展思维,利于学生发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餐饮也成为社会活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人们对美食的追求不限于国内的传统菜肴,还尝试不同地域风情的美食。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但不同国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所以会产生误解,甚至还有在外国餐厅闹笑话事发生。因此本文具体论述造成差异原因来帮助读者增进对餐饮文化的了解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关键词】中西方;餐饮文化;差异;文化交流  【作者简介】
【摘要】在英语阅读教学进程中,教师应尤其重视小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并将其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通过在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渗透并强化学生思维品质,有助于为其在相关领域的深远发展提供有力帮助。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究基于思维配置培养的阅读教学实践策略。  【关键词】思维品质;阅读教学;小学英语  【作者简介】魏丹,苏州外国语学校,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曾经说过,教育即为思维品质的塑造。在
【摘要】近年来,在新的教育改革成为不断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单一化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发展需求,许多新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趣味教学法”作为重要的教学模式,其不仅能够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从中不断激发学生对英语科目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树立科学的英语课堂学习意识,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
当今的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权威,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简而言之就是“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在此仅以我个人在九年级历史教学中的国别史复习课为例,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希望对大家略有裨益。
【摘要】每个人在生活过程中都会充当很多种角色,对于现阶段的孩子来说,学生是他们除了家庭关系角色外,第一种社会角色,所以教师要给学生们扮演好这种角色的机会。 教师要及时观察学生们内心情感的变化,积极培养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平衡好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这些教育都离不开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对学生们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情绪可以促使你成功做到一些事情,也可以导致一件事情的失败,在学习过程中也是一样的,情绪会带动你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绘本教学法,可以给学生带来更有趣味性的学习体验,通过绘本的表意功能深入讲解英语知识。绘本教学使得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英语词汇、语法的深刻理解和记忆,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科学、合理地使用绘本进行教学,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绘本教学;小学英语;应用  【作者简介】安彦林,甘肃省陇西县宝凤彭家山小学。  新課标中有明确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应
目前,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在全国的开展已由点扩散到面,在这样的教学热潮下,笔者顺应潮流在初中开展了两年的双语教学工作,实施了相关的跟踪课题研究。实践表明,如果把握适度、策略得当,实施双语教学非但不会冲击学科教学,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知识的效率,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及地理的积极性。下面笔者以七年级地理双语教学为例,对如何实现地理与英语的科学整合谈一些看法。    一、
高中学生对社会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比较关注,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问题的看法也在不断变化。针对这一实际情况,笔者对高中政治教学进行了大胆尝试,通过开展辩论式教学,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培养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辩论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但毕竟学生生活阅历有限,看待问题不够全面,因而分析问题就可能不够客观。本文笔者就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政治教材的特点,探讨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辩论式教学
【摘要】大连位于辽东半岛,被誉为“浪漫之都”。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连作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游客,不过大连公示语的翻译质量参差不齐,极大地影响了大连良好形象的树立。笔者以生态翻译学为视角,基于多维适应和适应性选择原则,从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及交际维度的角度,针对大连交通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大连交通公示语英译的翻译策略及解决措施,旨在提高社会对公示语翻译的关注度及翻译质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