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连位于辽东半岛,被誉为“浪漫之都”。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连作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游客,不过大连公示语的翻译质量参差不齐,极大地影响了大连良好形象的树立。笔者以生态翻译学为视角,基于多维适应和适应性选择原则,从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及交际维度的角度,针对大连交通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大连交通公示语英译的翻译策略及解决措施,旨在提高社会对公示语翻译的关注度及翻译质量,进而提升大连的吸引力,为文明城市建设作贡献。
【关键词】生态翻譯学;大连;交通公示语;翻译问题;策略研究
【作者简介】秦睿,女,汉族,大连海洋大学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2019级翻译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翻译;(通讯作者)郭艳玲(1969.08-),女,汉族,辽宁铁岭人,大连海洋大学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英语翻译、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
一、引言
公示语属于特殊文体,一般出现在公共场合,它通常通过寥寥几个字,或用简明的图示,或文字与图示兼用,满足受众的需求或引起人们的注意。在英文中,含义上最接近公示语的词是 “sign”。《韦氏国际词典》第三版对公示语的定义是:放置在建筑物、房间、商店或办公室前的一块广告牌或其他公共展示物,用以宣传所经营的业务或公司的名称。《朗文当代英文词典》对公示语的定义是:公共场所的一张纸或一块金属,上面有文字或图画,用来告诉人们不要去做的事情等。
公式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公示语不同于一般文体,它具有特殊的文体风格,如简洁性、互文性和规约性。公示语的目的鲜明且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公示语的交际目的是对目的读者进行指示、提示,对其行为进行限制或强制,从而达到管理和规范的目的。
二、生态翻译学简介
2001年,胡庚申教授首次提出生态翻译学的理念,其中的“适应”“选择”以及“适者生存”概念来自达尔文进化论。生态翻译即用生态学的方法来进行翻译研究,或是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进行翻译研究。而生态翻译学是指翻译实际上是一个适应和选择的活动。胡教授认为,翻译的实质就是译者在生态环境中交替做出适应和选择的动态转换过程。
生态翻译学的翻译方法被归结为“三维转换,即基于多维适应和适应性选择原则,从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及交际维度进行转换”。语言维度的适应性选择及转化要求译者注重语言形式、语言特征和语言风格。文化维度的适应性选择及转化要求译者具备跨文化意识,能够进行源语和目的语之间文化内涵的转换。交际维度的适应性选择及转化强调源语文本在目的语文本中的交际功能。
三、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大连交通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依据来对大连地铁公示语进行英译时,应从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及交际维度出发,并在原语与译语构成的生态环境中做好适应和选择的多维度转化。本文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立足于大连交通公示语的英译问题,以生态翻译学的翻译方法,即从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信息维度等三个维度来进行归纳分析,探讨大连交通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 语言维度下的公示语英译。语言维度的接受性选择在翻译过程中体现为文本形式的转化,这种转化体现在单词拼写、语法、译名是否统一等方面。在三个维度中,语言维度是最根本的,也是最基础的。如在37路公交车站牌上,绿波桥和绿波小区分别被英译为LUBO BRIDGE和LUBO RESIDENTIAL QUARTER。该译文将拼音中的U和V混淆了,这属于拼写错误,除此之外,在《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英文》通则的通用类公共服务信息的具体译法中对短语、单词首字母大写有明确要求。根据生态翻译学理论,译者应在翻译过程中进行适应和选择,绿波桥和绿波小区应改译为 Lvbo Bridge和Lvbo Residential Quarter。葛校琴提出,地铁站名的特殊之处在于结合了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所以在进行地铁站名的英译时应该遵循专有名词采取拼音法,普通名词采用意译法。大连地铁最大的问题是,站牌上英译采用拼音译法,如:学苑广场译成Xueyuan Guangchang,而语音广播却译成Xueyuan Square,这种不统一的翻译方法无疑会给乘坐地铁的外国人带来困惑。即便是在地铁站内部,对于“地铁”的翻译也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大连地铁1号线的译文为“Dalian metro line 1”,而“大连地铁票价路线图”却译成了“Dalian Subway Fares Circuit Map”,同一词“地铁”在同一区域的译名不统一,这也会给外国乘客带来困扰。
大连地铁站牌下的玻璃上贴着这样一句话“此处通道狭窄,请移步两侧”,其英文译本为“The narrow channel, Please click on either side of the less people”这个句子中存在一些语法错误:首先the narrow channel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其次,由于“people”是集合名词,所以并不能用less来修饰,所以应改译为“To give enough space to everyone, please stand on either side ”。
总之,正确且全面地表达语言含义是公示语功能的首要交际目的,在语言维度的适应性选择下,不仅要求译者对汉语和英语公示语的知识具有充分的了解,还要求译者在拼写、语法、译名统一等方面能适应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从而实现语言维度的转换。
2. 文化维度下的公示语英译。文化在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原语与译语背后的文化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为了避免原文本在译语文化中产生误会,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到受众的文化背景,尽量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导致受众对公示语的理解度和接受度低的情况。如地铁入口安检处的“和谐安检,共建平安”被译成“Harmonious safety check, together build safety”。如“和谐”“共建”这样的词汇,我们中国人听起来耳熟能详,但译成英文会让外国人觉得摸不着头脑。根据生态翻译学文化维度的适应性选择及转化,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受众的文化背景,因此改译成“security check for safe”,这个译文能让外国读者更能明白安检的重要性。再如地铁站直梯上的标识“请照顾好老人与小孩”其英文译本为“Please take care of your children and the old”,因为年龄对外国人来说是一件敏感话题,国外的老年人很忌讳说“老”这个字,考虑到外国的文化因素,因此old不宜使用,elder意思是年长的、年纪大的,the elder用来代指老人要比the old要好,但缺少尊敬之意。用“seniors”既有年龄大的含义,又能体现出尊敬之意,所以应该将译文改为“please take care of your children and seniors”,更易为外国人所接受。 有一些公示语如“禁止随地吐痰”等,在英美国家并无平行文本可对照,而且这类公示语的受众主要是中国人。如果将这类公示语译出,不仅会让外国受众觉得难以接受,更会让外国人对中国人有负面印象,不利于我国树立优良的国际形象。因此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来说,译者翻译这类公示语用省译法来实现文化维度的转化。
总之,文化维度下,译者需要传达出原語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还要让译文适应目的语的文化。翻译并非一个逐字转化的过程,而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如“龙”这个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是吉祥,中国古代的皇帝也称自己为“真龙天子”,中国人民则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但在西方国家,他们也有“dragon”。其寓意却与中国截然相反,在西方被视为恶魔,所以中国的“龙”在翻译时不应译成“dragon”,译成“long”更好。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受众对译文的理解度和接受度,能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所接受的译文才是高质量的译文。
3. 交际维度下的公示语英译。 交际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译者除了对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传递外,要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如果公示语的英译与国外常用表达不一致或是与目的语读者的语用习惯不符,都会给受众带来困扰。
在地铁站牌上我们发现“出站检票”被译成“Exit Gate”,“exit”的含义是公共建筑的出口,所以“gate”是可以被省略的,因为单用“exit”也可以达到很好的交际目的。又如在大连地铁站的安检处写有“温馨提示:xxx”,其英文却译成了“Warm tips”,这是典型的字对字翻译,“温馨提示xxx”在汉语中指的是善意的提醒,而warm表示温暖的,热情的意思,英美国家并没有类似的表达,所以译成warm tips会让外国人不知所云、一头雾水,应将其改译成Tips或Notice。在地铁扶梯进出口处都有“勿运货物”的公示语,其译文为“No cargo”,显然是字对字硬译的,“cargo”的含义是指用飞机或船来运送的货物,用在电梯口处显然不合适,会给外国读者带来困扰,而此处中文想表达的含义是乘电梯时不要携带过重过大的行李,所以应将其改译为“No Oversized or Overweight Luggage”。地铁扶梯处的“小心裙角”被译为“Careful Skirt”,其错误在于字对字翻译,这给外国人的理解带来了困难,因为在英文中“careful”常用来形容人而不用来修饰物品。“小心裙角”的本意是想要提醒乘坐扶梯的乘客不要将裙角卡入电梯中,而并非让乘客小心裙角本身,所以改译成“Mind your skirt”,外国人更易理解和接受。
总之,交际维度下就译者的适应性选择而言,译者要在准确传达原语所包含的信息的同时,让译语具有同原语一样的交际目的。为了达到公示语的交际目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避免字对字硬译,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与国外平行文本进行对照,以确保译本能最大限度地贴近外国人的语用习惯及表达习惯。
四、结语
在研究大连交通公示语时,以胡庚申教授的生态翻译学为视角,从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出发,发现大连交通公示语有待改进之处有:拼写错误、译名不统一、受众对译文的理解度和接受度、字对字翻译等问题。就以上公示语翻译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公示语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所以政府应该对公示语翻译项目重视起来。古语有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关部门应该召集公示语翻译方面的专家学者及英语母语人士,共同商讨研究制定一套大连市公示语翻译执行标准,只有给公示语翻译制定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上行下效,从根源上整治公示语乱译现象。在制定规则之后,也需要在执行的过程中找专业人士来进行公示语的翻译,因为并不是所有学习过英语的人都能做公示语翻译工作,之所以公示语翻译质量参差不齐,主要原因是这些译文出自非专业人士之手。
二是公示语翻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其受众庞大,不应仅有英语专业老师、学生或极少的英语爱好者关注,为了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政府相关部门对公示语翻译进行监管,安排专人负责,建立公示语翻译纠错机制,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发起“公示语纠错”活动,让全民一起来“找茬”。比如在全大连范围内建立一个专供公示语翻译纠错的微信公众平台,任何人都可以给该平台提建议,有关部门可以根据这些建议来酌情整改,这是高效便捷地解决大连公示语翻译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杨全红.也谈汉英公示语的翻译[J].中国翻译,2005(6):43.
[2]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M]. Merriam Webster, U.S Press, 2008.
[3]朗文.当代英语词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4]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36-175.
【关键词】生态翻譯学;大连;交通公示语;翻译问题;策略研究
【作者简介】秦睿,女,汉族,大连海洋大学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2019级翻译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翻译;(通讯作者)郭艳玲(1969.08-),女,汉族,辽宁铁岭人,大连海洋大学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英语翻译、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
一、引言
公示语属于特殊文体,一般出现在公共场合,它通常通过寥寥几个字,或用简明的图示,或文字与图示兼用,满足受众的需求或引起人们的注意。在英文中,含义上最接近公示语的词是 “sign”。《韦氏国际词典》第三版对公示语的定义是:放置在建筑物、房间、商店或办公室前的一块广告牌或其他公共展示物,用以宣传所经营的业务或公司的名称。《朗文当代英文词典》对公示语的定义是:公共场所的一张纸或一块金属,上面有文字或图画,用来告诉人们不要去做的事情等。
公式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公示语不同于一般文体,它具有特殊的文体风格,如简洁性、互文性和规约性。公示语的目的鲜明且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公示语的交际目的是对目的读者进行指示、提示,对其行为进行限制或强制,从而达到管理和规范的目的。
二、生态翻译学简介
2001年,胡庚申教授首次提出生态翻译学的理念,其中的“适应”“选择”以及“适者生存”概念来自达尔文进化论。生态翻译即用生态学的方法来进行翻译研究,或是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进行翻译研究。而生态翻译学是指翻译实际上是一个适应和选择的活动。胡教授认为,翻译的实质就是译者在生态环境中交替做出适应和选择的动态转换过程。
生态翻译学的翻译方法被归结为“三维转换,即基于多维适应和适应性选择原则,从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及交际维度进行转换”。语言维度的适应性选择及转化要求译者注重语言形式、语言特征和语言风格。文化维度的适应性选择及转化要求译者具备跨文化意识,能够进行源语和目的语之间文化内涵的转换。交际维度的适应性选择及转化强调源语文本在目的语文本中的交际功能。
三、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大连交通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依据来对大连地铁公示语进行英译时,应从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及交际维度出发,并在原语与译语构成的生态环境中做好适应和选择的多维度转化。本文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立足于大连交通公示语的英译问题,以生态翻译学的翻译方法,即从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信息维度等三个维度来进行归纳分析,探讨大连交通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 语言维度下的公示语英译。语言维度的接受性选择在翻译过程中体现为文本形式的转化,这种转化体现在单词拼写、语法、译名是否统一等方面。在三个维度中,语言维度是最根本的,也是最基础的。如在37路公交车站牌上,绿波桥和绿波小区分别被英译为LUBO BRIDGE和LUBO RESIDENTIAL QUARTER。该译文将拼音中的U和V混淆了,这属于拼写错误,除此之外,在《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英文》通则的通用类公共服务信息的具体译法中对短语、单词首字母大写有明确要求。根据生态翻译学理论,译者应在翻译过程中进行适应和选择,绿波桥和绿波小区应改译为 Lvbo Bridge和Lvbo Residential Quarter。葛校琴提出,地铁站名的特殊之处在于结合了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所以在进行地铁站名的英译时应该遵循专有名词采取拼音法,普通名词采用意译法。大连地铁最大的问题是,站牌上英译采用拼音译法,如:学苑广场译成Xueyuan Guangchang,而语音广播却译成Xueyuan Square,这种不统一的翻译方法无疑会给乘坐地铁的外国人带来困惑。即便是在地铁站内部,对于“地铁”的翻译也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大连地铁1号线的译文为“Dalian metro line 1”,而“大连地铁票价路线图”却译成了“Dalian Subway Fares Circuit Map”,同一词“地铁”在同一区域的译名不统一,这也会给外国乘客带来困扰。
大连地铁站牌下的玻璃上贴着这样一句话“此处通道狭窄,请移步两侧”,其英文译本为“The narrow channel, Please click on either side of the less people”这个句子中存在一些语法错误:首先the narrow channel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其次,由于“people”是集合名词,所以并不能用less来修饰,所以应改译为“To give enough space to everyone, please stand on either side ”。
总之,正确且全面地表达语言含义是公示语功能的首要交际目的,在语言维度的适应性选择下,不仅要求译者对汉语和英语公示语的知识具有充分的了解,还要求译者在拼写、语法、译名统一等方面能适应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从而实现语言维度的转换。
2. 文化维度下的公示语英译。文化在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原语与译语背后的文化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为了避免原文本在译语文化中产生误会,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到受众的文化背景,尽量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导致受众对公示语的理解度和接受度低的情况。如地铁入口安检处的“和谐安检,共建平安”被译成“Harmonious safety check, together build safety”。如“和谐”“共建”这样的词汇,我们中国人听起来耳熟能详,但译成英文会让外国人觉得摸不着头脑。根据生态翻译学文化维度的适应性选择及转化,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受众的文化背景,因此改译成“security check for safe”,这个译文能让外国读者更能明白安检的重要性。再如地铁站直梯上的标识“请照顾好老人与小孩”其英文译本为“Please take care of your children and the old”,因为年龄对外国人来说是一件敏感话题,国外的老年人很忌讳说“老”这个字,考虑到外国的文化因素,因此old不宜使用,elder意思是年长的、年纪大的,the elder用来代指老人要比the old要好,但缺少尊敬之意。用“seniors”既有年龄大的含义,又能体现出尊敬之意,所以应该将译文改为“please take care of your children and seniors”,更易为外国人所接受。 有一些公示语如“禁止随地吐痰”等,在英美国家并无平行文本可对照,而且这类公示语的受众主要是中国人。如果将这类公示语译出,不仅会让外国受众觉得难以接受,更会让外国人对中国人有负面印象,不利于我国树立优良的国际形象。因此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来说,译者翻译这类公示语用省译法来实现文化维度的转化。
总之,文化维度下,译者需要传达出原語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还要让译文适应目的语的文化。翻译并非一个逐字转化的过程,而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如“龙”这个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是吉祥,中国古代的皇帝也称自己为“真龙天子”,中国人民则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但在西方国家,他们也有“dragon”。其寓意却与中国截然相反,在西方被视为恶魔,所以中国的“龙”在翻译时不应译成“dragon”,译成“long”更好。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受众对译文的理解度和接受度,能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所接受的译文才是高质量的译文。
3. 交际维度下的公示语英译。 交际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译者除了对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传递外,要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如果公示语的英译与国外常用表达不一致或是与目的语读者的语用习惯不符,都会给受众带来困扰。
在地铁站牌上我们发现“出站检票”被译成“Exit Gate”,“exit”的含义是公共建筑的出口,所以“gate”是可以被省略的,因为单用“exit”也可以达到很好的交际目的。又如在大连地铁站的安检处写有“温馨提示:xxx”,其英文却译成了“Warm tips”,这是典型的字对字翻译,“温馨提示xxx”在汉语中指的是善意的提醒,而warm表示温暖的,热情的意思,英美国家并没有类似的表达,所以译成warm tips会让外国人不知所云、一头雾水,应将其改译成Tips或Notice。在地铁扶梯进出口处都有“勿运货物”的公示语,其译文为“No cargo”,显然是字对字硬译的,“cargo”的含义是指用飞机或船来运送的货物,用在电梯口处显然不合适,会给外国读者带来困扰,而此处中文想表达的含义是乘电梯时不要携带过重过大的行李,所以应将其改译为“No Oversized or Overweight Luggage”。地铁扶梯处的“小心裙角”被译为“Careful Skirt”,其错误在于字对字翻译,这给外国人的理解带来了困难,因为在英文中“careful”常用来形容人而不用来修饰物品。“小心裙角”的本意是想要提醒乘坐扶梯的乘客不要将裙角卡入电梯中,而并非让乘客小心裙角本身,所以改译成“Mind your skirt”,外国人更易理解和接受。
总之,交际维度下就译者的适应性选择而言,译者要在准确传达原语所包含的信息的同时,让译语具有同原语一样的交际目的。为了达到公示语的交际目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避免字对字硬译,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与国外平行文本进行对照,以确保译本能最大限度地贴近外国人的语用习惯及表达习惯。
四、结语
在研究大连交通公示语时,以胡庚申教授的生态翻译学为视角,从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出发,发现大连交通公示语有待改进之处有:拼写错误、译名不统一、受众对译文的理解度和接受度、字对字翻译等问题。就以上公示语翻译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公示语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所以政府应该对公示语翻译项目重视起来。古语有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关部门应该召集公示语翻译方面的专家学者及英语母语人士,共同商讨研究制定一套大连市公示语翻译执行标准,只有给公示语翻译制定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上行下效,从根源上整治公示语乱译现象。在制定规则之后,也需要在执行的过程中找专业人士来进行公示语的翻译,因为并不是所有学习过英语的人都能做公示语翻译工作,之所以公示语翻译质量参差不齐,主要原因是这些译文出自非专业人士之手。
二是公示语翻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其受众庞大,不应仅有英语专业老师、学生或极少的英语爱好者关注,为了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政府相关部门对公示语翻译进行监管,安排专人负责,建立公示语翻译纠错机制,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发起“公示语纠错”活动,让全民一起来“找茬”。比如在全大连范围内建立一个专供公示语翻译纠错的微信公众平台,任何人都可以给该平台提建议,有关部门可以根据这些建议来酌情整改,这是高效便捷地解决大连公示语翻译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杨全红.也谈汉英公示语的翻译[J].中国翻译,2005(6):43.
[2]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M]. Merriam Webster, U.S Press, 2008.
[3]朗文.当代英语词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4]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36-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