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tl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或结构关系的特征的概括,是对一类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掌握正确的数学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是培养数学能力的前提,是解答数学实际问题的重要条件。
  数学概念一般都比较抽象。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师往往把一个新概念和盘托出,让学生死记硬背;有的忽视概念间的联系,许多本来有联系的概念,却如同一粒粒散落的珠子,分散、孤立地保存在学生的脑海里,没有将珠子串成项链,概念不成系统,更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有的忽视概念的灵活应用,教师没有主动地去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去灵活运用学生在变式题或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面前,常常表现得束手无策。这些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在实际教学中,我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对概念掌握的特点,进行了一定尝试、探索,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里的反映,是人们在实践中用科学方法,从感觉到的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
  概念引入是否得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形成。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差,生活经验少,如果教学中突兀、生硬地引入概念,学生大多会困惑、迷茫、难于接受继而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投其所好,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入概念,让学生在故事、游戏、悬念等情境中慢慢进入思维轨道,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这样进行:“同学们,我们平时所见的车轮都是什么样的?”学生会肯定地回答:“都是圆形的。”“方的行不行?”“那怎么行,方的怎么滚动啊?”“这样的行吗?”教师随手在黑板上画一椭圆形问,“也不行,颠得厉害。”教师再问:“为什么圆的就行了呢?”当学生积极思考时,教师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同时板书:圆的认识。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课伊始,趣已生,短短几句话,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调动起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动力,激起学生学习的情感,把学习的主动权留给了学生,使学生一上课就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用情境引入概念时也要注意从实际生活出发,寻找知识与经验的联系;要注意感知材料的典型性,所呈现的材料必须尽量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尽量排除非本质属性的干扰。
  二、实践探究,建构概念
  数学新课程目标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于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现代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托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
  数学概念的抽象性决定了学生要想获得正确的概念必须有一个主动、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师并不能把现成的概念原封不动地、简单地“灌”或“塞”给学生,不能只重结论的记忆而忽视对概念的理解。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探究与发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参与结论获得的过程。
  三、借生活经验,理解概念
  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含义,我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出发,为他们提供较多的具体事例,使他们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抽象出一般概念。
  如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可以让学生想想,在实际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畅所欲言,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气氛热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提出问题:自行车的三角架,支撑房顶的梁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等,它们为什么都要做成三角形的而不做成四边形的呢?刚才还热闹非凡的教室顿时安静下来,大部分学生都托腮冥想,陷入了思考。有一学生站起来打破了教室的宁静:“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三角形真的比四边形更稳定吗?”“用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操作实验,这时学生的思维又活跃起来,纷纷借助学具进行对比实验,进而揭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这样,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他们所熟悉的一些生活实际中的事物或事例,从中获得了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入概念,是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
  四、实际运用,拓展概念
  学生对新学概念的掌握不是一次能完成的,需要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多次重复。教学中,除了要重视数學概念的形成和获得外,还要加强数学概念的应用,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如几何图形中,正方形和长方形是边的关系,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是角的关系。由此建立了这样一种联系,正方形是长方形的特例,长方形又是平行四边形的特例,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又都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也有利于对概念更明确的理解和应用,但概念系统化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
  1、按知识内在联系。如自然数按约数个数可以分为三类:质数、合数、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按能否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可分为两类:奇数、偶数。
  2、增加概念内涵。如约数——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最大公约数(最大的一个)。又如,四边形——梯形(一组对边互相平行)——平行四边形(两腰互相平行)——长方形(一个角是直角)——正方形(邻边相等)。
  3、利用集合图表示。我们把四边形看成是一个集合,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可以看成是四边形集合中的两个子集。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在平行四边形的集合中应当包含长方形的集合,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因此正方形应该包含在长方形的集合中。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一条腰垂直于底边的是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都应该包含在梯形的集合中。
  总之,小学数学概念是建立在学生主体活动的复杂过程中的。课程改革中新课程、新教材的改革,关键是落实新理念。教学行为的差异,归根结底是教学理念的差异,要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调整好自己的角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己任,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立足点。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发现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经历学习的过程,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英语在社会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越来越重要了。作为一名21世纪的英语教师,深感身上的责任与压力---怎么样是学生爱上英语?怎么让使学生学会英语?我时刻在思考着这样的问题。说到英语教学,不得不说英语中的阅读。阅读是英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英语书中阅读也占了大半壁的江山,可见英语阅读的重要性。怎么样才能读好文章呢?这就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了。培养学生一种能力,让他们掌握这种技巧,才能使学生
学生的作文水平总是不理想,常常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手。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使学生运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一、做到腹中有物。  让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写日记。  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  2.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3.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三、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
摘要:“枯燥”、“单调”是初中政治课教学模式的代名词,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幸福教育”教学理念的贯彻实施,政治课也改头换面,成为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体的“快乐课堂”。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幸福理念;学生主体;快乐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2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交往已成为每个人社会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而交往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同样
摘要:在涉及到求参数范围的解答题时,往往要尋求满足题目要求的充要条件,本文为解决含有"存在"、"任意"词语的这种题型提供了一种便利。  关键词:存在;任意;充要条件  【中图分类号】G633.6  函数在闭区间D1上连续,值域为A;函数在闭区间D2上连续,值域为B。  结论I(1)若对于任意的,都有,则的最小值大于等于的最大值(),反之也成立;  (2)若对于任意的,存在,使得,则,反之也成立; 
摘要:英语中阅读理解是教学和考试的一种常用常见考察题型,在中考的所有考试中,阅读理解都占着主导地位,占每份试卷的分值也最大。然而,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速度和正确率,则是每一个教学英语的老师一定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近年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型设计特点来看,提出一些对应的解题思路。  关键词:阅读理解;题型设计;解题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3.4  从近几年的中考英语阅读理解考试趋势和考试大纲来看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机制的改革,初中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放在了重要位置,为了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最大化,肢体语言的运用应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的体现。肢体语言的运用将会使语文教学的课堂充满活力,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更容易的理解和掌握。  【关键字】初中语文;肢体语言;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肢体语言的具体表达有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通过肢体语言来进行相
摘要:本文对初中英语教学现状进行概述,介绍差异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使用方法,并指出差异教学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够为初中英语教学的改善提供建议和帮助。  关键词:初中英语;差异教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4  引言: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中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发展教学。”差异教学是建立在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认知目标分类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得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