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化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就是通过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的研究过程,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强化他们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在具体的教学中,化学实验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科学家研究科学的过程,从而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
  一、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克服学习困难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利用化学实验来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比如,在钠的学习中,我先设置实验:将一小颗钠放置在酒精灯的灯芯里,然后用滴管向灯芯上滴一滴矿泉水。当学生看到酒精灯被点燃后,产生了无穷的好奇心,极大地调动了探知欲望。然后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进行原电池教学时,教师可以用水果做成原电池,把它连接在生日卡片上,可以听到卡片的唱歌声。这样不仅能增强教学的感性认识,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创造各种条件开展化学实验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印象要比看老师做的深刻。很多演示实验,后排的学生看不清楚,这样会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见,让学生做随堂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弥补实验所带来的不足,还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一般来讲,那些操作不复杂的,用時不长的,没有什么安全隐患的实验都可以直接让学生亲手做,老师做好巡视、点拨工作就行了。如果较复杂的,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比如,探究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的相互之间的转化,就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得到正确的结论,如果学习小组在合作中遇到困难,那么老师就要做好必要的指导工作。
  三、教师要做好角色的转换,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为了追求升学率,获得更多的教学时间,老师常常不顾学生的感受,直接将结论讲给学生听,学生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化学原理,根本没有时间、机会去思考、探索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而新课程教学更多地强调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大力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索能力。教学生学会远不如教学生会重要,因为知识的发展是无尽的,只有学生掌握了发现、探索知识的方法,才能从容面对未来科学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要大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开展探究学习活动正是发展学生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有力措施。比如,在学习氯气性质时,我首先创设问题情景:将淡红色的干燥的小布条,放置于通入氯气的水中一会儿,小布条变成了白色。然后我问学生原因,有的学生说是氯气的作用,有的学生说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新物质的作用,等等。将干布条直接放置氯气中进行试验,没有变为白色。可见,造成小布条褪色的原因是氯水,它是氯气与水发生反应的生成物。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掌握次氯酸的氧化性,我让学生做氯气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的实验,以及氯水与AgNO3溶液反应的实验学生通过一些列的探究实验,很好地掌握了氯气与氯水的区别。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所设计的教学方案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吻合,不能太复杂,也不能太简单。如果设计得很复杂,会使学生产生等、靠老师讲解的心理;如果过于简单,学生也没有积极性去探索,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营造探究学习的气氛
  学生之所以对探究实验有很浓的兴趣,是因为他们对新知识产生了很强的好奇心。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实验常常是验证性的,通常是安排在教学内容结束后。因为学生已经知道了化学知识,所以对这些验证性的实验没有太多的兴趣,很多学生认为化学实验就是玩玩而已,如果有兴趣,也是对其化学现象的再现产生兴趣,对整个的实验过程与操作的各个环节根本就不重视,因为实验成功与否影响不了他们的考试成绩。毫无疑问,这种教学不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必须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摒弃。
  在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营造探究知识的气氛,尝试将教学后才做的验证性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索知识的能力。比如,在学习苯酚内容时,教学中所涉及的实验都是现象明显、操作简单,也没有什么安全隐患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后直接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在这种气氛下,会产生强烈的探究知识的欲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可见,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利用教材,根据本班级的学生情况,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作必要的调整,营造浓郁的探究知识的学习气氛,凡是能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实验的,就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让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去发现、去思考、去实际,从而不断提高学生敢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
  五、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课后探究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可能在课堂上全部完成,同样,对学生探索知识能力的培养,也要利用好课外。课外学习活动的关键在于开展好家庭实验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家里开展一些探究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径。比如,铝锅可与碱、酸反应,用食盐、鸡蛋白、水完成蛋白质的盐析、变性,用米汤检验食用加碘盐(含KIO3)中含有碘,等等。实验用的器材,可以让学生平时收集,如日常生活中废弃的饮料瓶、输液管、吸管等可制作反应仪器,用各类小石子、蛋壳代替碳酸盐,等等。
其他文献
科学上很多重大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不如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成的。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自由落体定理”的科学修正及创新,非常清晰而准确地说明了这一点。因为比萨斜塔上的试验几乎人人可为,但是能意识并发现这一问题存在的仅有伽利略一人。就像每天有无数的人烧开水都可见到水开时壶盖会跳,但没有人能像瓦特那样提问:壶盖为什么会跳?正是瓦特的这个问题,以及由此发明的蒸汽机,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农业
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指从外界众多的信息源中,阐明自己所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信息的能力。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本文从这一角度探讨在物理课堂上培养学生“问题提出”意识、能力的必要性与方法。  一、培养学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新课程中所谓“科学探究”,就是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规律的本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进行科学探究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其基本过程具有五个要素:①提出问题;②进行猜想和假设;③制定计划,设计实验;④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⑤评价与交流。当然某些探究过程只包含其
小班化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更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的目的是改善教育综合效益。人数的减少让教师有充足的时空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个性特征得到充分的释放,在课堂中,寓评价于快乐之中。赞可夫认为:“课堂上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地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这种心理气氛是在师生交往互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小班化教育倡导“面向每一个,关爱每一个,发展每一个,成就每一个”的教育理念,有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对萆薢化浊栓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并通过急性毒理实验评价其安全性。 方法:以Wistar 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腹腔注射免疫佐剂复制
摘 要: 本文作者阐述了化工原理实验的重要性,介绍了在教学过程采用注重预习、规范操作、书写实验报告三步进行实验教学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作者指出:将仿真试验引入课堂,可以提高教学教学效果,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化工原理》实验课 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的宗旨是为就业服务,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为就业市场输送合格的劳动力,职业教育训练的课程内容都应该围绕着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来制
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与自然和谐地相处。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必须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发展。教学研究表明,环境教育最好是渗透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为了环境教育而教育,常常是空洞的,教学效果也不明显。那么,在高一无机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呢?我经过多年教学的尝试,对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内容与方法进行
“排序”类型题是近年来中考化学试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其包含的知识容量大,迷惑性强,命题方式灵活多变、稍有疏忽,便易出错误。我现结合命题特点将其归类解析如下。  一、用语型  用语型顺序排列题其考点多为元素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粒子多少等。解题方法是根据粒子结构、化学式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或通过图表、数据等信息综合分析确定有关顺序。  例1.下列五种物质中均含有氮元素,它们是按氮元素的化合
摘 要: 本文作者针对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制取甲烷时存在的反应速度慢、产气量小、试管易破损的现象,通过反复实验,从药品的干燥性、配比、热源选择等方面进行改性,使实验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实验室制取甲烷 干燥 配比 热源    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制取甲烷,经常出现反应速度慢、产气量小、试管易破损的现象,产生的甲烷经点燃之后,常出现火焰时断时续的现象。如何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呢?我通过一段时间的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学心理学》也认为:“要使教学信息有效地传递,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必须合理地设计教学的信息环境,使教学的信息环境和学生的心理环境之间形成和谐的统一。”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是基础化学理论和基础元素化学,其特点是知识点较分散,有些内容很抽象,特别是高中化学更是如此,因而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创设教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