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之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b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本文针对这一领域的重要性与根据学生厌听音乐的现象,对如何通过音乐欣赏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的能力,进行了重开放式地提问题和重体验式教学法两方面的浅谈与描述。
  [关键词]感受力 开放 体验 欣赏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习和享受音樂的目标奠定基础。基于以上的理论,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做了多次尝试和总结,体会如下:
  一、重开放式,轻关闭式
  在这里的“开放”,本人诠释为问题的答案范围宽;而“关闭”则是局限在某个具体的小范围问题去思考。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偏重开放式地提问题,让学生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与感受发表自己个性化见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反之,则要尽可能地避开关闭式地提问题。学生是教学最有用而广泛的资源,我们应从多方面去开发他、塑造他,如果把学生引入一种思维或关在一个“峡谷”,以我个人的实践来看,会出现三种结果:1、不适应或这种思维较弱的学生对课堂产生厌感,甚至恐惧感;2、就算是适合某位同学的强项思维,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也会成为定向思维,出现智力偏向;3、整个课堂会很冷清,因为它不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注重四面鲜花齐放的创设。据此,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在欣赏课《瑶族舞曲》中,进行到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时,我第一次是这样设计问题: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完成以下三个问题:拍子(3/4);速度(中速);力度(较弱)。学生听后,老师按顺序逐个引导回答。实践后,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但由于受到关闭式问题的局限,学生的表现为两种:一是根据提问都不会的学生干脆不说;二是知道个别答案但顺序不对的也静止不动。由于没有空间让学生去畅谈,所以整个课堂陷入了冻结阶段。轻松、愉快的情绪一时被紧张、恐惧取而代之,结果以失败告终。之后,本人经过请教别人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把这个问题设计为: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并说说你的感受。欣赏音乐后,课堂真是像炸开了花,精彩不断,想说的同学非常多,既分别答出了以上的答案,又增添了很多个性化的见解。如:“这一部分主题速度较慢,力度较弱,旋律悠扬,让人听后的感觉是悠闲自如,心情舒畅,所以我很喜欢。”我给予肯定鼓励说:“谈得真好!掌声谢谢他的精彩回答!”又如另一位同学说:“这一部分是以木管乐器独奏为主,音调统一,音色清晰、悦耳,让人陶醉其中。”我也及时给予表扬说:“听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完整,掌声表扬!”……虽然这些说法有时会出现大同小异,但是它是学生自己独立感受的结果,是开放课堂产生的效果。
  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自由的课堂,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最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是最容易的环节。
  二、重体验式,轻讲解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是不能“教”的,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教学机制主要不是依靠讲授和诠释的方式来进行。根据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致使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反之,以大量的语言去讲解音乐的特点、情感内涵、曲式结构等,尽管你讲得多么精彩,语句修饰得多么华丽,结果都会成为学生的耳边风、纸上谈兵罢了。
  根据以上的理念及分析,本人在欣赏课《春节序曲》中,是这样设计的:进行到乐曲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等学生展开自己的联想去想象出锣鼓宣天的场景后,我给学生提供锣、鼓、镲、三角铁,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并用以上的打击乐器去表现出你心中热闹欢腾的场景。话音一落,大部分同学一拥而上,这难道不是学生渴望体验、渴望表现的体现吗?见此,我灵机一动,把打击乐器分给个别平时不积极的同学,平时积极的同学用各种乐器的打击动作和模仿各种乐器音响来表现,以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一声令下,教室一片欢腾,有乐器的声音,有嘴巴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同时还有旁边同学的笑声,大家乐在其中。见到如此欢快的场景,我也情不自禁地以打鼓的动作融合进去,顿时,表演的同学更加起劲了,这时,整个课堂变成了学生快乐的海洋,自由演绎自己感情的天地。大概一分钟后,个个笑盈盈地回座位。
  以上的案例,我紧紧抓住人的第五个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运用了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带领学生进行一次通过音乐去感受节日的欢快,通过参与活动去体验乐曲的内涵,让学生在轻松中得到艺术熏陶。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中,要以体验式教学法为主,舍弃频繁无味的讲解式教学法。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修海林、罗小平的《中国音乐美学通论》,1999年4月,上海音乐出版社。
  [2]彭剑飞的《音乐心育艺术》,2005年5月,湖南人民出版社。
  [3]《音乐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活动的进一步推进,各学科的课改活动都在积极、有序地进行着。语文课改是高中课改的重要部分。新课改后的语文课程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改 必要性  0引言  新课改思想的提出是相对于传统被动式教学而设的,它的最终目的是要求教师引领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摘要】我们知道:能有独立的处事能力、拥有自主的学习精神是当代人才的最低标准,也是当代人要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而这一些能力的培养要从学生小的时候开始做起。《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各种学习品质和能
语文教材中那些按照美的规律创作出來的文质兼美的典范佳作,作为美的信息载体,是人类情感与美质的积淀;而音乐是人类心灵的倾诉,是人类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和阐释。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进音乐,不仅是引入“美”的过程,更是一个引入“情”的过程。  一、设“情”入“境”,渲染审美氛围  与中国古典文学相同,中国民乐注重意境的描绘,讲究情感的渗透,往往在乐曲一开始就定下了情感的基调,并在旋律的舒扬中铺陈
摘要:小学校长是一所学校的主要领导者,在学校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校长应当要努力提高自身水平,领导好一所学校的教学管理。本文就校长如何做好小学教学管理做了阐释。  关键词:小学 校长 教学管理  前言:校长作为一所学校的主要领导者,对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学校的教学工作成效,则取决于学校对教学工作的管理,因此,作为学校的主要领导者,校长应当那个开展好教学管理,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尤其如此。作文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在此,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简单谈谈自己的经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 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然而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将写作视作畏途,害怕写作,逃避写作,每遇作文课,常常是绞尽脑汁,半天挤不出一个字来。其实在小学这一学生作
[摘要]面对当前彝族边远山区的语文教育,彝族学生多数就是按照老师的思路,按部就班的去学习,没有自己的思维方式,缺乏自己的个性特点,因此培养彝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我们彝族地区老师的不得不考虑的课题。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学生 教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
摘要:计算机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因其需注重实践这一特点,目前的中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转变教学观念,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学以致用”。 中学阶段的计算机教育培训工作是传授给学生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作为一个打基础阶段,应采用正确的培养模式,才能有效提高教育效果  关键词:中学 计算机教学 互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课
摘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个老话题了,而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至今还没有圆满的答案。笔者认为,语文是一门有活力的基础工具学科,而且是教与学双向性很强的学科。正因为这样,我们语文教师不仅要备好课、备好学生,还要根据课文与学生实际备好教法与学法,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效率 提高  效率,就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现代社会,时间就是效率,速度就是效率,质量就是效率
摘要: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备课、朗读教学、小组讨论引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赏识与激励、加强课外阅读和习作教学等方面论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实践 探索  0引言  实践性教学,既指学科问题情景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又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广泛的学科实践活动的含义。首先,知识诞生于生活,同时又作用于生活,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其次,从实践上升到理论,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与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合称“三大板块”,在中招考试中更是占据“半壁江山”,但是,面对作文,“老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写”却是普遍现象。那么,如何扭转这种局面,让老师教得轻松,让学生写得自在呢?总结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一、注重积累,厚积薄发。  首先要求学生多读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紧密结合所学课文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