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喻和替代的关系谈语篇衔接功能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iyu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替代是语篇衔接特别是结构衔接的一个重要手段,无论是英语语篇还是汉语语篇都使用替代来保证语篇的衔接和连贯。
  近年来,人们对于转喻的研究增多。研究表明,转喻比隐喻更能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动,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它不仅是词语和概念之间的转换过程,也可以是更深层次的事物与事物之间意义上的关系。替代是词语之间的替代,而转喻本身就是一种替代,所以我们认为替代在根本上就是一种转喻关系。实际上,国外的Abdul Gabbar Mohammed Al-Sharafi和国内的魏在江已对转喻的语篇功能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证明,转喻确实具有语篇衔接和连贯的功能。本文将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功能语言学,利用转喻思维来进一步解释语篇的衔接手段——替代,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篇章。
  一、“替代”的解释
  胡壮麟指出,替代是语篇结构衔接的一个手段。结构衔接是对语篇中某一词语、词组或小句,通过同语篇中的另一个预设结构作句法结构的比较,回指本结构中某些未明确出现的词语、词组或小句。他在接受王立、赵元任、韩礼德—哈桑等人的结构衔接的原则的基础上,将替代进一步分为名词替代、动词替代和小句替代。下面我们以名词替代为例来了解胡壮麟对于“替代”的解释。
  (1)Jimmy:(pointing at cliff) he gets more like a little mouse everyday,dosen’t he?He really does look like one.(Osborne: Look Back in Anger)
  在英语中,“one”可以用来替代一个名词词组,在上例中“one”用来替代前文中出现的“a little mouse”,从而避免重复,达到语篇衔接的效果。
  我们认为,胡壮麟对于“替代”的解释强调在同一语篇内两个语言成分之间的替代关系,从而构成语篇的衔接和连贯。但是他忽略了语言外的意义,如外指和语篇的认知过程。
  二、转喻理论简介
  传统观点认为转喻是用某事物的名称替换相邻近事物名称的修辞手段。但认知语言学发现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普遍的语言现象。Lakoff认为语言本质上是转喻的,他提出了理性认知模型ICM,ICM是一个有组织的概念结构知识域,而转喻就是一个认知域中的概念映现。Langacker认为,转喻是一个参照点现象。参照点通常是语篇中凸显的成分,通常由转喻词语指定的成分作为一个参照点,为想要描述的目标提供心理依据。Ruiz de Mendoza等人把转喻看成为意义详细描述的过程,这一过程要么包括一个认知矩阵域的扩展,要么包括一个认知矩阵域的减缩。Radden
其他文献
加强党性修养是中国共产党建设过程中的一个永恒话题。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党的建设史上关于党性修养理论的重要文献。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多媒体技术在上世纪90年代逐渐兴起、发展起来,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运用,使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生动化与有效化,尤其是其在思想政治课等文科类课程中的运用,使课堂气氛焕然一新,同时也使教学效果有了极大的提高。多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由最初的探索到日臻成熟,它的优势使广大师生受益匪浅,但同时,随着这一技术的长期使用,它的弊端也日
混合型网壳是一种新型空间结构形式,采用板壳元、空间梁单元、杆单元的组合结构有限元法对这种结构的受力特性作了探讨分析。通过分析混合型扁网壳结构的位移、内力分布规律,验
英语教学是培育对外交流人才,促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近十年来,我国英语教学从过去的传授知识型到能力发展型转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无论是教育管理者还是普通教师都认识到了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适应交际情景、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特别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指导下,英语教育者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地
形状分析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经典问题,目前已有大量关于形状分类问题的研究.但是,当处理大的非线性失真、特别是结构上或者关联上的失真时,许多形状分类方法往往无能为力.提出一种利用轮廓关键点集(contour critical point sets,CCPS)进行形状分类的新方法.轮廓关键点的特征用其inner-distance形状上下文(IDSC)表征.关键点的inner-distance形状上下文不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功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化,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人们的思想日趋活跃,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西方敌对势力也利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机会,利用一切手段加紧对我“西化”、“分化”。党和政府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来看待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我们在发展社会主
课程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则仅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2001年开始,至今已有九年多,在教育部组织的四次课改实验区课程实施评估中对主要困难的统计发现,课程资源的不足是教师实施新课程遇到的最突出问题。缺少课程资源并不是意味着课程资源绝对化的数量不足,而是因为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自身对课程资源筛选和利用水平不足,不少教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