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使我快乐

来源 :教育界·综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ang19910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建立分享行为是增强其社交意识、完善人格的重要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围绕幼儿比较关注的事物激发幼儿分享动机,这样才能建立正确的分享机制,而不是“这个玩具我不喜欢所以让别人来玩”这种建立在自私基础上的伪分享。论文就小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进行了研究,希望对幼儿教学具有一定借鉴性。
  【关键词】幼儿教育;分享行为;人格塑造
  一、前言
  俗话说:“学会分享,能够使得快乐加倍,痛苦减半。”所以分享行为有利于人格塑造和社会交际。其培养需要从小开始,因为幼儿园小班阶段正是一个人性格完善的最佳时期。但是分享行为培养是一个科学系统工程,要结合孩子的心理针对性引导,否则容易南辕北辙,使其产生消极应对心理,将自己不愛玩的、不爱吃的、不爱读的东西分享给别人,这样反而对于人格成长不利。即,分享必须建立在彼此快乐的基础上。
  二、幼儿分享行为分析
  幼儿都存在一定的自我保护或者领地意识,这对分享行为造成了阻碍。不过,幼儿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一旦对方属于自己亲近的对象,其就能够分享自己认为有趣的东西,比如图书、玩具、零食。幼儿分享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年龄小,自我评判水平低,容易以自己的喜好来判断他人的喜好,即自己认为是好的别人也一定觉得好。这就容易导致三种情况:第一,幼儿的分享出现错位,原本兴高采烈分享,结果对方意兴阑珊,容易造成分享者积极性受挫;第二,认为对方也喜欢自己喜欢的东西,产生了领地意识,将其护住,不喜欢和他人一起品尝或者阅读;第三,对方和自己同样喜欢某个事物,产生了分享行为,彼此都非常高兴。
  其次,分享手段少。在玩具分享方面,只限于和对方一起玩,针对玩具与玩法的交流少,当然这是他们的语言与思维还没有成熟的缘故。如果是紧紧护住自己的食物、玩具、图书,这样的情况有两种可能:第一,不知道怎么和别人分享;第二,不想和别人分享。
  再次,容易受他人影响。幼儿分享行为容易受家人、亲人、伙伴、教师影响而发生改变,这是源于幼儿的模仿天性[1]。
  二、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重要性
  (一)使其形成社交意识
  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不可能独善其身,必须要和他人打交道,社交是任何人避免不了的事情。社会交往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培养分享行为,可以使得幼儿产生社交意识,和他人沟通表达情绪,交流关于某个玩具、零食以及读物的感受。在不断地分享当中,幼儿建立了自己的交际圈,随着交际圈的扩大,他的社交意识会越来越强烈,对于其未来发展具有极大的好处。
  (二)使其性格更加完善
  健康幼儿的性格是活泼、灵活、聪明、喜爱表达、尊重他人的。在不断的分享行为培养过程中,孩子们就某个食物、读物、玩具产生愉快的交流、配合,锻炼了表达思维的能力。在分享中彼此影响,甚至可以改变一些孩子负面的地方,使其人格变得更加完善[2]。
  三、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策略
  (一)从幼儿最关心的事物开始
  必须针对幼儿关心的事物来展开分享行为培养,否则将事与愿违。生活中常见小孩子给别人东西时说:“这个我不喜欢,给你吧!”其实,这就是错误分享行为培养典型。小孩子因为关心某个事物而产生领地意识,比如喜欢的零食、喜欢的画本、喜欢的衣服等等,针对这些他们喜欢的东西来和他人形成分享,才会使其记忆深刻,触动也大。当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强迫其产生分享行为,要给其自我反省的时间。
  (二)调动父母,使其做好模范
  很多父母并不知道该如何培养,此时可以向小班教师寻求支援。小班教师也可以直接联系幼儿父母,就分享行为产生讨论统一意见,然后按照步骤去实施。笔者认为幼儿父母、爷爷、奶奶彼此互敬互爱,家人之间懂得分享,营造出一种融洽快乐的分享气氛,幼儿便会耳濡目染,也会积极地向其他人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在此过程中父母要积极引导,比如在吃水果时,父母引导:“给爷爷奶奶送一些去!”爷爷奶奶得到幼儿的分享物品之后,也要积极地回馈,对其行为进行赞美,或者给予一个赞许的眼神。当然,最重要的是,家人一定要接受幼儿的分享,切不可说:“我不吃,宝宝吃!”这样会切断培养链条,使得孩子认为其他人也会这样,结果在其他人直接收了他们的分享品后,反而会突然嚎啕大哭。
  (三)强化分享行为,植入快乐
  所谓强化,就是反复地暗示、引导,使其建立分享习惯。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确保孩子能够得到对方的积极反馈,要建立起分享行为和快乐的因果关系。即让孩子认为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会收获他人的肯定和同样的分享行为,彼此交换食物、读物和玩具,并在其中收获友谊。在小班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小朋友们,下面咱们玩一个游戏,就是将你爱吃的食物分享给身边的小朋友好不好?然后身边小朋友要接受啊,这可是你最好的朋友给你的食物,还要说‘谢谢’!”然后主教和助教开始示范,而且双方都要表现出非常高兴,要让小朋友看得到分享的快乐。或者平时建立“分享角”,将自己喜欢的玩具拿到课堂和其他孩子分享,自己也可以获得别的更多的玩具,让孩子知道分享是一种利他利己的良好行为。
  (四)杜绝不耐烦,要认真负责
  在培养过程中,幼儿的反应是比较慢的,习惯培养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千万不要着急,态度上不要出现不耐烦,更不能呵斥。教师要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精神,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其换位思考的习惯,使其明白分享行为的重要性。
  (五)利用故事进行渗透教育
  幼儿喜欢听故事,一些礼貌用语都是从故事里学会的。这一点在实际生活中被多次佐证。所以用讲故事的形式来渗透分享行为真的很重要。比如“孔融让梨”的故事,或者其他教师编的小故事,都可以积极地融入进来,而且在讲完故事以后引导孩子们发言,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使其认识到分享行为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的快乐[3]。
  四、总结
  在小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中,可以使幼儿在教师、父母、家人等的积极影响下,建立起对分享的积极认知,从分享他们喜欢的玩具、食物、读物开始,让他们在不断地分享中意识到分享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比如收获了友谊,获得了赞美等。
  【参考文献】
  [1]王晓红.浅析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5):111.
  [2]肖慧.浅谈小班幼儿分享意识的培养[J].动漫界(幼教365),2017(24):62-63.
  [3]陈洁.浅谈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J].文理导航(下旬),2013(07):92.
其他文献
【摘要】特殊学生的身心障碍,让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适应方面都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导致他们在情绪、性格、心理等方面都异于普通学生。对此,文章研究采用“班级管理,友爱心灵”“美德故事,滋养心灵”“正确引导,呵护心灵” “家校共育,助生成长”四个教育策略,进行综合地引导和教育。  【关键词】特殊学生;身心障碍;教育案例  一、前言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rogressive muscular dys
【摘要】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一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开花以后,经过传粉、受精形成了种子和果实,种子和果实成熟以后,必须散布到各处才能扩大后代植株生长的领域,以使得物种繁衍,结合观察与验证,让学生通过观察多种植物的果实,了解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传播方式,植物种子的某些特点适合于用这样的方式来传播种子。  【关键词】课堂;教育;分析;种子散播方式  一、教学目标  第一,科学概念目标
【摘要】我们在“新教育”“营造书香校园”行动的探索和学习过程中,重新规划了阅读考级课程的框架:首先,从读什么入手,全校语文教师研发了《“恒美”晨诵读本》;其次,学校从新教育“儿童阅读课程”的建构出发,制定了“七个一”的阅读活动课程。在“新教育”的指引下,阅读考级课程为学生们的精神成长打下了一抹亮丽的底色。  【关键词】新教育;营造书香校园;阅读活动;阅读考级课程  朱永新老师说:“没有阅读就不可能
【摘要】学困生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爱,循序渐进地提升他们的数学水平。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辅导策略,并给出了具体的教学实例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趣味游戏;课外辅导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考虑到课堂的互动性,充分体现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教学理念。教师可以通过创建
【摘要】“五水共治”的宣传与开展需要每个公民的努力和支持。幼儿园户外拓展活动若能与之携手,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班幼儿户外拓展活动如何与“五水共治”活动相结合?可以通过提出倡议、开展幼儿园拓展活动课、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等,形成小手拉大手的局面,达到全民参与的效果。  【关键词】大班;幼儿拓展活动;五水共治;宣传  一、活动背景  有人会说“五水共治”这么大的一个民生问题,和我们幼儿园有什么关系呢。
【摘要】教师的教学离不开《教师教学用书》的辅助。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习惯借助该书分析教材,能否合理地使用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对于教材的駕驭效果。对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重视起来,全面分析在《教师教学用书》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需要合理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实践  一、引言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多套数学教师用书得到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并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预习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预习;兴趣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一样的,在教学实践中,课前预习已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
【摘 要】在越南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教学实际中,由于种种因素限制,文化意识并没得到足够重视,发挥出其应有价值。本文试图通过对越南语报刊选读课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从不同方面来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以更好学习和应用越南语。  【关键词】报刊选读课 文化意识 培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受文化影响,同时也反映着文化,二者密不可分。因此,
【摘要】文章就担任某个小班的教育管理中,如何对待3种性格差异学生的案例做一点点阐述分析,以德育人,走进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以德育人;智慧;等待转变;耐心辅导;建立信心  基础教育中的每个班都会是一个小社会,什么性格的学生都会有:个别“小霸王周通”一样的学生会搅得这个班级不得安宁;一些聪明、个性尖锐、性格突出的学生不会买任何人的账;也会有一些寡言胆小信心不足的学生。这3种表现的学生是管理教育的
【摘要】文章针对初中物理当前存在的知识堆积式的单元复习情况,结合欧姆定律的单元复习阐述了通过终极目标的制定、课前的预评估、营造积极的学习文化、巧妙激发先期知识、设计问题链等步骤解决深度学习的问题。  【关键词】深度学习;预评估;先期的知识;深度加工  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面对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