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不误砍柴工”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dd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并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预习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预习;兴趣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一样的,在教学实践中,课前预习已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习惯。它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良好行为,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有效预习,使语文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本文提出以下看法。

一、注重激发预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某件事物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探究,学习,发自内心的学习活动是积极、有效的,让学生产生预习的浓厚兴趣,就是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作为老师,最好的做法是使学生体味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由此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因此,在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预习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各种激励机制,让学生体会到努力后有收获,有成就感,这样学生才会有动力继续努力,老师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后,及时进行大力表扬,给预习做得好的同学评上星级,每完成一次语文预习任务就加一颗星,贴在教室的评比栏中,每月进行一次总评,根据各人的得星数,评选班级学习之星,授予荣誉称号。
  (二)预习形式多样化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创新预习方法,让预习形式多样化,不断传授给学生新方法,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起来。如故事性强的课文,要求学生熟读课文,与学习小组中的组员合作学习,搜集相关资料,准备举行讲故事比赛,这样可以使学生兴趣更加浓厚,不仅把课文读熟,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故事排练、表演,甚至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编写课本剧。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预习兴趣,另一方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猴王出世》这篇课文,学生很喜欢孙悟空这个形象,可以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找同学根据课文内容演一演,上课时让学生上讲台展示,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
  (三)制造悬念,激发兴趣
  在学生没有看课文之前,教师提出问题,故意设计悬念,吸引学生去读课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样就会变为我要学。如《穷人》这篇课文,在布置预习时,对学生说:题目写的是穷人,但是老师在课文中都没有发现一个‘穷’字,作者为什么说是穷人呢?而且也有人说文中的主人公并不穷,而是富翁,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抛出这些问题后,学生带着疑问来学习,这样预习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二、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改新教材的教学内容特点,学期开学就为学生制定了“预习五步曲”的具体预习步骤。
  第一步:读,读三遍课文。标上段落序号,给生字注音并组两个词,画出词语,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第二步:查,用笔圈出本课的重点词语,对不理解的词语圈在旁边标注“?”再通过查工具书进行理解,把意思写在词语旁。第三步:写,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用铅笔写在课题的旁边。第四步:做,结合课后的思考练习,查找工具书会做的把答案写在草稿本上,不会的要标注出来,上课时注意听老师讲解。第五步:想,体会写作方法,想想课文有哪些写作方法可以借鉴。
  下面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詹天佑》一文为例谈谈做法。
  1.三读课文后,学生自学了生字,给生字注音并在课本上组两个词语。在上课前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重点指导“挠、毅、浆”的书写。2.有大部分学生对“要挟、阻挠、藐视”这三个词不理解,都能自己查找工具书,在课文中解释出来,上课时老师提问时能立刻回答出来。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中上水平的学生能概括比较完整,只是学困生抓不住重点,概括不够全面。4.课后的练习第一题中,大部分学生能从詹天佑在帝国主义的要挟下毅然接受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以及从对詹天佑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中体会他的爱国,从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体会到他的杰出成就。但是第二题画示意图,由于学生对课文理解不是很透彻,有多数学生画得不是很正确。我在上课时适当点拨,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并且能准确地画出来。5.课文抓住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表现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多数学生能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品质的方法,上课时,我提问:“哪些句子让你体会到詹天佑的爱国?”学生能很快地找到相关句子。按照这五部曲,教师一步一步进行指导和检验,让学生从预习中感受学习一篇课文的快乐。预习不但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激发了求知的强烈欲望。

三、注重预习的检查


  有了良好的预习方法,如果不去实行,那也是徒劳,所以必须落到实处。美国著名专家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检查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平时的教学中,有些老师没有重视预习的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如何也不知道,学生已经预习了,却得不到老師的肯定,时间一长就会觉得预习不预习都一个样,反正老师也不检查,渐渐失去了对预习的兴趣。所以,对学生的预习除了重在指导外,一定要对学生的预习有检查。老师可以利用早读课之前的一段时间,亲自到教室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然后当场宣布检查结果,反馈给全班同学。

四、重视预习的评价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要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还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可以给受表扬的同学加分并奖励一颗星星,贴在教室的评比栏中。也可以在课堂中多用言语去表扬和鼓励学生。比如在学生朗读课文或者是回答问题时,不要只说“读得很棒”或“你说得真好”,可以及时联系到预习,比如:“你为什么能把课文读得这么有感情?在家练习了几遍啊?”“你很认真预习,值得大家学习。”老师及时地评价,肯定了学生的学习,学生获得了成就感,学习的兴趣就更浓厚,从而带动大家积极主动地参与预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它既可以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又能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事实证明:凡是学生预习得好的课文,学生学习兴趣高,积极主动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探究深入,课堂效果也很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参考文献】


  [1]姚海燕.提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策略探究[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3(05):80.
  [2]黄艳珍.指导学生提高语文预习的有效性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7(01):55-56.
其他文献
【摘要】有效地呈现幼儿成长足迹,可以让幼儿感受自己入园三年以来的点滴进步,可以让家长清楚自己孩子三年的成长变化,可以让教师有效总结教育历程中好的经验,弥补教学活动中忽略的重要细节。文章首先分析了呈现大班幼儿成长足迹的重要性,然后就目前幼儿园活动中的种种不足之处进行了剖解、分析,最后提出了几种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大班幼儿;成长足迹;解决策略  大班幼儿即将毕业,他们在幼儿园三年里成长的足迹
【摘要】传统的小学识字教学比较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识字热情,教学效果较差,甚至会引起低年级学生的排斥心理。按照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路,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热情。文章对增强小学识字课程趣味性的途径进行了探析,以期为小学识字教育改革开辟新思路。  【关键词】趣味识字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策略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对汉语知识的基础性教学,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与效
【摘要】概念图以其图文并茂、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和要点鲜明等特点在英语课堂充分发挥着优势。它通过整合知识,搭建框架来深入浅出地展示学习内容,从而简化知识结构,使学生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关键词】概念图 知识框架 高中英语课堂 运用  一、概念图及其特征  概念图,又称概念构图(Concept mapping)或概念地图(Concept maps),是美国康乃尔大学(Comell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第三学段的学生书写速度是提高了,可书写的字迹潦草,错别字连篇,尤其在使用硬笔后整洁度直线下降。通过调整写字目标,在课堂中有效进行书写指导,依托多元评价等手段,努力让学生在第三学段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提速的基础上,仍写得一手好字。  【关键词】第三学段;写字教学;依托学情;多元化策略  一、缘起:怎奈一番寒彻骨  2018年9月,笔者刚带完的一届毕业班在全市的毕业水平测试
【摘要】特殊学生的身心障碍,让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适应方面都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导致他们在情绪、性格、心理等方面都异于普通学生。对此,文章研究采用“班级管理,友爱心灵”“美德故事,滋养心灵”“正确引导,呵护心灵” “家校共育,助生成长”四个教育策略,进行综合地引导和教育。  【关键词】特殊学生;身心障碍;教育案例  一、前言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rogressive muscular dys
【摘要】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一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开花以后,经过传粉、受精形成了种子和果实,种子和果实成熟以后,必须散布到各处才能扩大后代植株生长的领域,以使得物种繁衍,结合观察与验证,让学生通过观察多种植物的果实,了解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传播方式,植物种子的某些特点适合于用这样的方式来传播种子。  【关键词】课堂;教育;分析;种子散播方式  一、教学目标  第一,科学概念目标
【摘要】我们在“新教育”“营造书香校园”行动的探索和学习过程中,重新规划了阅读考级课程的框架:首先,从读什么入手,全校语文教师研发了《“恒美”晨诵读本》;其次,学校从新教育“儿童阅读课程”的建构出发,制定了“七个一”的阅读活动课程。在“新教育”的指引下,阅读考级课程为学生们的精神成长打下了一抹亮丽的底色。  【关键词】新教育;营造书香校园;阅读活动;阅读考级课程  朱永新老师说:“没有阅读就不可能
【摘要】学困生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爱,循序渐进地提升他们的数学水平。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辅导策略,并给出了具体的教学实例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趣味游戏;课外辅导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考虑到课堂的互动性,充分体现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教学理念。教师可以通过创建
【摘要】“五水共治”的宣传与开展需要每个公民的努力和支持。幼儿园户外拓展活动若能与之携手,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班幼儿户外拓展活动如何与“五水共治”活动相结合?可以通过提出倡议、开展幼儿园拓展活动课、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等,形成小手拉大手的局面,达到全民参与的效果。  【关键词】大班;幼儿拓展活动;五水共治;宣传  一、活动背景  有人会说“五水共治”这么大的一个民生问题,和我们幼儿园有什么关系呢。
【摘要】教师的教学离不开《教师教学用书》的辅助。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习惯借助该书分析教材,能否合理地使用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对于教材的駕驭效果。对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重视起来,全面分析在《教师教学用书》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需要合理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实践  一、引言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多套数学教师用书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