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内外给学生更多探索和创造的空间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B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詹天佑》一课的教学中,探究如何有效地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通过预习、课堂交流等环节,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真正体现“解放课堂”。
  【关键词】
  教后感 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语文课堂是力求“自主、合作、探究”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正如陶行知所说的“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确实如此,一节语文课不仅是学到某一点知识,理解某一篇文章,更是学生思考的过程和创造的基础积累。陶行知曾形象地说:“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我自己也一直追求這种教学境界,在执教了《詹天佑》一课后,更是有了一些思考与认识。
  一、优化预习方式,提高课外学习效果
  预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步骤,我也总在想作为一个高年级的学生如何预习才能做到行之有效呢?在第一次试上这篇课文时,我便明确地提出三个步骤“读书、查资料、思考”,并对学生作出具体的要求读几遍、哪些内容要查资料、哪些段落要重点思考。然而在上课时,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预习的效果,只是停留在最基本的读准读通、了解了詹天佑的一些事迹,没有体现出高年级学生的层次也没有体现出第二课时的预习中应该有的对课文内容的思考。
  因此在第二次试上之前,我设计了一份“导学单”,上面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了课后的一些问题以及对詹天佑事例的搜集等项目让学生通过预习来填写。上课前,我仔细阅读了学生的导学单,当然好坏参差,有的学生能够摘录文中重点的句子并且能够比较深入的剖析理解,而有的学生只是敷衍了事,从网络等途径搜索到一些资料填完。同时我也在反思,如何让这样的导学方式更自主化。当然导学肯定是有方向性的,比如《詹天佑》这篇课文的导学设计,我让学生搜集人物资料,提出的问题也是围绕着詹天佑这个人物展开的。我也尝试着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制定交流的方向,当然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在第三次的试上,我就加入了一个“探索思考”环节,让学生自己在研读了课文后,提出一个你认为比较重要的有意义的问题来,结果令人相当满意。虽然学生的问题语言不够规范精准,但是显然都是比较贴近课文重难点的,可见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学生完全可以独立思考并抓住关键点。
  二、以学生为中心,解放课堂中的思维
  陶行知先生倡导“六大解放”的思想:1.解放学生的头脑;2.解放学生的双手;3.解放学生眼睛;4.解放学生的嘴巴;5.解放学生的空间;6.解放学生的时间。尤其是语文课堂,最不应该出现的就是“标准答案”,在课堂上更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和文本对话,因此课堂的开端我主要以和学生问答交流的方式,以帝国主义的嘲笑和詹天佑提前竣工为对比,收尾呼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整体性地了解课文,层次明确。
  师:那国外的反应如何?
  生: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
  师:为什么说这是个笑话?
  生: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
  师:是啊,山势如此险峻,工程如此艰巨,各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所以帝国主义者认为……
  生: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师:那中国人完成了吗?
  生:完成了。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
  师:如此艰巨的任务,詹天佑是怎么完成的啊?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4-6自然段,看看这三段主要写了什么。
  为了让学生读得更多、想得更多、讲得更多,之后的主体内容的教学,我只抓住一个大问题“从中看出一个怎样的詹天佑?”入手,放手让学生去读悟体会,从字里行间去感受詹天佑的品质。但是第一个句子就让我措手不及,第一个学生讲得比较概括,能够找到句子但是似乎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抓词语的程度,因此我又围绕这个句子让学生起来说说,但是反而吓到了学生,让他们“无话可说”了。也许这个时候我应该让学生再读一读这句话,让他们自己再去发现关键词,从而有自己的阅读感受。所以在讲到“詹天佑不怕困难……勘测线路。”这一句时,我就让学生读,然后学生自然就发现了“毅然”这个词,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体会到詹天佑的那份决心。
  在教学本课的重难点“开凿隧道”时,我引导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从读中了解詹天佑设计的方法,用画一画、讲一讲的方式来理解开凿的方法,但是画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问题,可见这里确实是一个难点,应该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能够自读自悟,或者干脆可以让他们组成学习小组,以小组的形式来读一读、画一画,这样就算个别学生出现了问题也可以在小组内互相纠正。这种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课堂上所应该倡导的,以学生带动学生的方式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包括理解不能用竖井开凿法来开凿、工作要精密等等都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说。以小组汇报的方式,说说自己在画工程图的时候的感受和遇到的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等等。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他们一定可以将所有本来老师要讲的都能体现出来。当然,在之后我改进了导学单后,我发现有学生在导学单上已经画上了开凿隧道的方法,因此在之后的试上中,我因势利导把这些同学画的图在幻灯片上出示,并邀请他们上台讲一讲。还以“记者会”的方法,让台下的同学来提问,令我惊讶的是,台下的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意义,有些问题甚至连我都没有想到,比如:“竖井开凿法的实施中应该注意什么?”台上的同学在经过讨论和思考后回答他,“同时施工的队员要在一个水平线上,不然如果歪掉就无法正确凿通,反而浪费时间了。”可以说这个问题的提出和回答都是一种学生思维的解放。
  确实,课堂上我们本应该创设一个民主、自由、和谐、平等、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这样学生才更容易参与到课堂中去,真正做到“解放双手和大脑”。   三、抓住课堂生成,珍视学生个性反馈
  在备课时,我总是担心学生“不按套路走”,这其实也是青年教师最担心的问题,万一学生的回答不是自己想要的,跳脱出了自己的“掌控”怎么办?其实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老师要做的不是“掌控”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每个学生的理解和思考都是不同的,更何况语文课堂中的生成都是宝贵的一次思维火花。比如在第二次试上时,讨论到“詹天佑常常勉励工作人员……”这句话时,学生能够很好地抓住重点来体会,但依然是在重点词的把握上和我预期的有所差距,有些着急的情况下,我以自己读、点红的方式来让学生发现“不能”“不应该”,似乎有点太过着急了。这种情况其实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引导学生如何解读文本的机会,学生没有能够细化句子说明他们对文本的解读还不够,或者他们不知道如何表達,这个时候就应该是“授之以渔”,可以让学生读读看这句话,有没有哪个词语让你想强调的,为什么要强调?既然“解放课堂”那么,课堂中产生的问题就可以顺势在课堂中解决,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这样在每节课的细节中不断渗透,那么学生就不仅学了学习方法,更在当堂课就运用了。
  四、留出空白,让课后作业成为学生拓展之地
  在最后的“人”字形线路的教学一直是本课的重难点,我尝试用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虽然这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但是这缺乏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一个过程。我又尝试多花点时间,让学生读一读,再小组合作探究一下是怎么设计怎么开的,但是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一节课里根本无法完成。接着我又尝试,让已经弄懂的学生上台演示,表面看效果是不错,但其实坐在下面的很多学生只是“看个热闹”,他们其实根本没有明白怎么一回事。
  因此,我想既然这是个难点,为什么不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呢?一节课如果没有“留出空白”,怎么能让学生有更多创造呢?不如先让他们初步了解一下,然后留更多的时间在课后,让他们再去读读,多接触文本。在课后学生就可以更自由地进行交流、讨论,再画一画、讲一讲,这样就有足够多的时间来探讨。在第三课时的时候,进行汇报学生就有一个充分思考的过程可以呈现出来。
  陶行知先生曾说,一切以儿童为中心,他更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教会学生怎样去学语文,怎样去用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同样,我也希望在每一节课中更多的揣摩,怎么样营造一个“会学习”“解放了”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广生.抓中心句理解课文——《詹天佑》教学谈【J】. 教育科学论坛
  【2】仲锦宇.学生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以《詹天佑》教学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科学论坛
  【3】阮兰妮.陶行知教学思想对小学语文创新思想的启示【J】.法制与经济旬刊
  【4】陶行知教育名篇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不能脱离现实,在生活体验中提高知识运用能力,情感认知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作文普遍感到困难,主要是由于农村高中学生课业负担重,生活范围狭窄。作文教学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日常生活资源,另外,农村作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农村广阔的天地是写作源源不断的鲜活素材。务必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从而提高农村学生作文的能力。  【关
期刊
“教育者应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情不自禁的教育本能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机智。做到了这些,教育者所期待的‘最佳教育时机’是随处可见的,并且常常不期而至的。”李镇西老师如是说。  【案例】  2015年9月,我新接手了一个班级,在接手之前,原班主任就向我反应了一些学生的问题。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我自己也有着充足的思想准备,打算通过家访、电话等途径了解现在的学生,并和家长配合,争取帮助问题学生能走下正轨。
期刊
【摘 要】  我国小学教育专业现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技能的脱节。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要与时代接轨,运用现代手段来辅助我们的教学。“互联网+”将是小学教育专业历史上第三次教育教学大变革,全面满足每个人的学习需求成为这次教育变革的核心要义。  【关键词】  互联网+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改革  教育部推出关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围绕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
期刊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试卷中的分值为19分。高中生对文言文普遍有畏难情绪,认为高考文言文文本难理解,题目不好做。在当前高考改革的新形势下,加大了对阅读的考查,对于文言文阅读更是应该提高重视度,其实,只要对文言文阅读稍作一些研究,就会发现,历年高考对文言文的考查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鉴于高中生的阅读水平,命题专家在选文上一般不会太难,而通过分析历年高考及模拟试卷中的的
期刊
【摘 要】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地栖居在语文课堂上,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追求,也是学生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建立平等的师生对话,多向课外延伸,为语文课堂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向快乐的国度。  【关键词】  快乐 教学手段 平等对话 课外延伸  浪漫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过:“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那么,我想,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是否也能让自己的学生快乐地栖居在每一节语
期刊
【摘 要】  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文的修改,则是作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而概念图的出现,使小学语文课堂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使作文的修改从“师改”走向了“自改”。  【关键词】  作文 修改 概念图  堆积如山,永远改不完的作文,是语文老师最头疼的事情。而花了较长时间批改的作文,学生仅仅只是扫了一眼,对于其写作水平的提高,一点没有帮助,教师改了也等于没改。俗话说:“文章不厌
期刊
【摘 要】  每一年开学之初,是幼儿园老师最忙碌的时节。相信当询问老师,布置幼儿园环境是谁的任务?大家都会回答当然是我们老师啦!每一个加班加点,每一次绞尽脑汁的找素材、找材料,甚至有时拉上了我们的好闺蜜、家人一起来加班,一方面可以看出大家对环境布置的重视,另一方面却也反映出来教师对于环境怎么布置理解的表面化。本文就简单分析了关于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幼儿的参与性的问题。  【关键词】  幼儿 环境创设
期刊
【摘 要】  兴趣对于学生学习来说,其重要价值是非常明显的,当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进行学习的时候,学生的想象力才能更加丰富,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加活跃,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才能更加牢固,学生的学习才能由被动变为主动,而趣味的氛围是可以通过情境的创建来实现的,本文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创建趣味情境作为出发点,探讨如何更好地通过对趣味情境的创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
期刊
【摘 要】  在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问题是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课文理解的主要方式之一,对于有效提问,很多人都认为只有那些与课文紧密联系的问题才是有效提问,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看法,有时教师如果能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些看似与课文无关的问题,却能够起到更有效的作用,本文就以这些无关问题入手,探讨如何更好地对阅读课文的问题进行提问。  【关键词】  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有效提问  在进行初中
期刊
【摘 要】  略读课文在我们的语文课文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至第三学段五年级上册起,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已是平分秋色了。但略读课文的设计常常存在误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略读课文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够清楚,对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理解不够透彻,没有很好地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而引起的。上好略读课文可以从这几方面去思考设计。  【关键词】  略读课文 七步法  独立阅读课文在语文教科书中占的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