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作文飘出稻花香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wrence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不能脱离现实,在生活体验中提高知识运用能力,情感认知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作文普遍感到困难,主要是由于农村高中学生课业负担重,生活范围狭窄。作文教学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日常生活资源,另外,农村作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农村广阔的天地是写作源源不断的鲜活素材。务必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从而提高农村学生作文的能力。
  【关键词】
  农村 高中 生活作文 策略
  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不是为了考试或者别的某些需要,而是“为了生活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写出来” 学生创作难以打动读者的重要原因就是素材虚假,没有把自己内心想说的表达出来,读来味同嚼蜡。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农村语文教学,不断思索农村孩子作文如何出新出彩,其实学生生活和广阔的农村天地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点燃写作激情,成就创作喜悦。
  一、注重积累摘记,激发写作热情
  (一)积累农谚俗语,丰富写作语言
  语言表达是衡量作文水平的重要因素,但学生往往词汇贫乏,为了故作高深而采用网络词汇,脱离生活实际,文白夹杂,语句不通。教师可引导学生使用农村的谚语,农耕的术语,有助于使写作语言鲜活生动起来。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蝉声不仅预示炎热天气到来,还是晴天的标志;“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这是告诉农人根据节气的科学规律来耕种;“燕子低飞要落雨”,这是农人的经验中根据动物的行为判断天气。
  “乖乖隆的咚,韭菜炒大葱” 是扬州特有的俗语,表示对某件事情的惊叹,至于韭菜是否真的跟大葱炒倒没人过问。“火到猪头烂,功到自然成”非常形象地说明做很多事情都要有火候,要下功夫。
  (二)摘记田园诗句,增添写作志趣
  摘记能帮助学生积累个性化的丰富素材,农村孩子生活在广袤的农村天地之中,置身于四季分明的美景中,感受到美却无从表达。古典文学中有大量的描绘乡村风光的诗篇,自《诗经》以来,哪个朝代都不乏田园诗词,同时还涌现出了像孟浩然、王维等田园诗人。“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可见诗书传家是继世绵长。
  学生可以摘抄描绘田园花园,农村生活的诗篇。读陶渊明的“少本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体会到超脱凡尘,皈依自然的情怀。品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感受田间地头的蝉鸣蛙叫,丰收喜悦。悟杜甫“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感受杜甫在颠沛流离后暂时安居的浓郁生活气息。
  二、 体验村野农风,创意寫作素材
  (一)捕捉良田美池,描绘屋舍阡陌
  广袤的农村天地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这是城里孩子无法涉及的素材。然而你,农村学生可以看到菜花金黄,闻到桂花飘香,听到禅鸣蛙叫,创作却很少涉及农村生活,乡土风韵,由于他们对农村生活熟视无睹。需要教师给予恰当的引导,指导学生如何抓住乡村事物的特征。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昼夜不歇。” 丁沟中学坐落于民风淳朴的江苏里下河地区,流经丁沟古镇的是一条名叫三阳河的古老的河流,是隋朝文帝在位时开凿的,穿过了一千三百多年的时光隧道,至今流淌不息。择水而居,因水而生,这是一条流经秦少游故里的河流,是丁沟镇的魅力所在,是丁中文化的基因库。
  饮一方水,思一方情,丁中学子常利用闲暇时间徜徉三阳河泮,捕捉美丽画卷:白天看河岸芦苇,观渔船人家;晚上看广场舞蹈,赏河中月影。三阳河最美的是油菜花,河堤两岸万顷良田不约而同的种上了成片的油菜,花开时节争芳斗艳,连堤岸的孤坟看去都不那么阴森了,这一切是因为有了“三阳美池”,“万顷良田”,还有环绕学校的阡陌屋舍,这里是人间仙境。这些都是学生观察、写作的极好题材资源。
  (二)体验农村生活,了解风土人情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回到大自然,到蓝天下学,众多新鲜的事物和现象必然会纷纷进人学生的大脑,许多真实的事物呈现在学生面前。 因此要走进农村、体验生活、写实生活。农村如画的大自然:鸡鸣犬吠,花果飘香,桑蚕吐丝,袅袅炊烟……都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回到家乡这片热土,从平凡细微中发现家乡的美。
  于是,我让学生用一首诗来叙述假日回到老家农村的生活,学生放假回家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不能再做宅男宅女,低头族,对身边的鸟语花香漠视无睹,用心去体验回乡之路。
  比如,有一位学生写了一首《乡村七月杂兴》——“绿遍乡村果满地,知了声里把家还。流火七月路人少,夕阳西下到屋前。月季粉粉茄子青,番茄累累花生密。日长篱落祖母迎,早有饭菜上桌头。”
  又如,还有一位学生写了一首《雨过村落》——“草长絮飞三月天,菜花飘尽麦穗添。绿遍耕地闲人多,雀鸠声里雨如烟。”
  还可以做调查研究,村里的每一座桥、古屋、古树等人文景观的渊源,农村仍然保持着很多城市己经遗忘的传统风俗、习惯。如大年三十晚要“祀祖”、 分“压岁包”,“清明节”上坟,“腊八节 ” 吃“腊八粥”等等,教育学生尊重历史,敬重祖辈,还积累了写作素材。
  【结 语】
  生活作文是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对象,因而作文及作文教学应该始终着眼于将学生写作的生活化,植根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提炼学生的生活体验。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回归生活本身,才能让作文出现“柳暗花明”的新气象。“生活作文”使作文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农村又是广阔天地,为农村孩子作文提供了不竭的源泉,让农村孩子的作文飘出稻花香……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 陈琪.高中生活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 重庆师范大学,2012
  【3】 陈丽萍.激趣:儿童作文教学的第一步【J】.教育文汇,2002
  【4】 翁菊英.农村生活,作文的源泉【J】.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属于文字创作的初级阶段,要注意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本文从写作过程的先期准备、具体实行、批改评价三方面出发,结合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在写作方面的能力进行基础的论述。  【关键词】  观察能力 教学技巧 多媒体技术  在小学阶段的文字创作时期,我们可以根据写作的过程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写前阶段,也可以称为写作前的准备阶段,在这一时期主要进行素材的收集与
期刊
【摘 要】  在传统的记叙性文章中,提示语不仅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也可以让文章变得更加生动和丰富。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记叙文的所占比较很高。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提示语的作用,让学生实现深入阅读,更好地理解文章,并在学习提示语的知识过程中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达到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和促进。  【关键词】  提示语 小学语文 提示语教学  提示语在记叙文中尽管不像人物对话、事件发展那样
期刊
中外文学名著是全世界人民的瑰宝,是人类智慧和艺术的结晶。文学名著不仅可以教育人、引导人,更可以塑造人。尤其是在成长的初中阶段,名著阅读既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人格魅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初中名著教学要提高其有效性。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初中名著教学有效性呢?笔者结合平时教学实践,说说对初中名著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一、初中名著阅读的“浅”与“伪”  新课标指出,初中学生“学会制订
期刊
【摘 要】  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诗词的欣赏,不仅能让初中生欣赏到许多优美的诗词,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知识,更能让他们领略到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学生在对诗词的理解上,融入自己的想象,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会少年宫的全面发展。本文将简单阐述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的重要性,结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性,提出几点初中语文诗词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期刊
新一轮高考改革即将在全国铺开,这一次将是前所未有的。在经历了几次不大不小的改革后,有的老师已经进入状态,敢于接受新事物,迅速适应;有的老师思想还很落后,在骨子里认为“改革”不过是行政部门搞的“换汤不换药”的把戏,所以这部分老师比较排斥改革。但时代在进步,一切都在发展,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不仅形式上在变,内容也在变,所以我们教育者要从心里接受。  一、学会三种思考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在我们的教
期刊
【摘 要】  仿写作为一种传统的作文教学手段,虽然在实施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广大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引导学生仿写的方法,让学生们在仿写的过程中建立写作的信心,掌握写作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乐趣。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初中 作文 仿写 教学 策略  很多学生在写作时都不知从何下手,作文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选材过于陈旧,中心不明确
期刊
【摘 要】  现阶段,很多小学生升入初中后,语文成绩会有大幅度的下降,这主要是因为中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缺乏衔接,教学跨度较大。而语文又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尤其是涉及到了阅读和写作,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树立九年一贯制的观念,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现本文就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情感的挖掘、对阅读材料的探究和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等四个方面入手,就提高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简要进行分析,
期刊
【摘 要】  本文将以让小学语文课更有趣味为主题,结合苏教版《变色龙》一文从创设学习情境,打造趣味课堂;结合课文图文,打造趣味课堂;设计朗读活动,打造趣味课堂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小学 语文 趣味 变色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们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质。对于小学生们来说,教师们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创设一个有趣的氛围,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期刊
【摘 要】  学科间互相渗透和融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一种趋势。美术教学要利用课内外资源,融合其他学科为一体。根据本课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四季的变化,培养学生多角度地观察四季树,让学生用不同的材料来装扮四季树;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在动手制作中懂得珍惜自然,爱护生灵,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关键词】  小学美术 课程整合  新
期刊
【摘 要】  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多样。根据学生阶段性心理的差异,在教学中要采用这些多样化的方法。走出“模仿、融情、化用、个性”这样的道路。将这些方式方法融合在一起,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来提升小学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小学作文 多样化 教学方法  创作是为了表达。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情感丰富。他们更愿意将自己的思想和意识表达出来。作文的写作是一个很好的表达途径。但是教师却常常将作文当成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