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问题挑战自我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74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
  
  “请同学们仔细地看大屏幕。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一上课教师用课件先后出示:(一点、一条直线、一条线段、线段的一个端点消失了……)教师在学生回答后,紧跟着提问:直线有什么样的特点?线段有什么样的特点?由线段的一个端点向一旁无限延伸,这个图形有谁知道它的名字?这时已经有部分学生能说出那叫射线。“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射线会有什么特征,会不会也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接着,教师请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请大家按照自学要求展开讨论。
  各小组派一代表说说你们认为射线是怎么样的一种线?打开课本,看看书上是怎么介绍射线的?谁能够用手势来比划一下这条新学的线?再次请学生看课件,你们认为直线、线段和射线最关键的相同之处在哪里?如果要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你主要去看什么?那么它们最关键的不同之处应该是什么?这些问题通过一问一答式在进行下去,不用过多思考,学生轻而易举就回答上来了。从学生的学习表情来看,极大部分学生这时是心不在焉的,只有小部分习惯较好的学生在专心地配合教师的问答。好奇、向往、疑问是进行实践和探索的前提,其实这部分知识根本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对于他们而言,这些内容都太过简单,是都已经清楚了的知识。
  找射线是这堂课的第三个环节。现在教师就要考考大家了,看看哪个同学已经有一双金睛火眼,能很快地认出射线来?请你说一说下面图形中那些是射线。
  剩下的三条线为什么不是射线?你有没有办法让它也变成射线?
  
  那么,大家想一想:如果要判断一条线是不是射线,可以从几个方面去想呢?
  请同学们找一找,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看做是射线?
  第四环节是画射线。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射线,那么要画一条射线需什么工具?该怎么画呢?(课件演示)你是这样画的吗?从一点出发,朝不同的方向也来画几条射线,一边画一边想:从这一点出发可以画几条射线?能继续画吗?谁来说说你的发现?(课件演示: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课还在进行下去,但我很难再找到让学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话题。
  
  二、分析、反思与对策
  
  这是一堂几何图形的概念课,我首先把这一教学片断与施教教师预设的教案作了一下对比,发现该教师的提问设计并没有上课时那样琐碎,而要精炼得多。下面结合一些具体的数据进行分析。
  1.提问的频率
  统计表明,在10分钟的“射线”教学中,教师发问次数过多,共21次,平均每分钟2次。而执教者自己在预设教案中只有8次。21次与8次之间存在很大的落差。究其原因,其一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明确了主要提问,但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地增加了大量辅助提问和重述提问;其二是为解决一个探究性问题——“什么样的线是射线,射线有什么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又将它分解成了许多结构性问题。虽然,辅助提问和重述提问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潜思考,但过多的辅助提问和重述提问,却导致了学生的依赖性,压抑了创新思维的开发;把一个探究性问题分解为一问一答式的“结构性问答”,只利于课堂调控,不利于自我挑战,说明教师还不信任学生。所以教学观念的转变,包括教学价值观的转变,不能脱离教师的教学实践。对此,我们需要对教学实践作批判性的反思,找出教学行为、言语背后深藏而实存的教学价值观,去创建新的课堂教学实践。
  2.提问的行为类别
  在各类提问中,以记忆性问题和推理性问题为主,创造性问题不足。说明教师只重视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不能随着学生的认知改变其原有设计,仍按部就班,依原有途径进行教学。究其原因是教师对过渡性目标不明确,教学不能大胆放开,怕教学秩序过乱而导致教学难以进行。反映了教师还不能达到“课堂提问挑战自我(教师本身)”的境界。
  一整堂课,教师语言次数明显高于学生语言次数,感觉到教师问得过多,讲得过多。说明教师对探究性、创造性的让问题挑战自我的动机和使用需要加强。
  3.如何设计“好”问题
  我觉得一个好问题应具有四个标准:原始性、探究性、开放性、发展性。
  问题设计应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具备一定的新颖性、趣味性。问题的本身往往就是激发学生主动解题的原动力。有趣、新颖的问题能唤起学生探索和研究的欲望。如“射线和角”中的“射线”的教学,可以用课件先把学过的直线、线段等内容和射线的知识做成比较生动的画面,让学生观察并说说“你发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数学知识,你能来介绍一下它们吗”。这个问题既回忆了知识基础“直线和线段”的特征,又可以发现学习的新内容“射线”,从而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接着,让学生说说“你已经了解了射线的哪些特征?你还想知道一些什么”。这样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他们想研究的问题也是具有探索价值的。
  (责编黄桂坚)
其他文献
以羟基丙烯酸与亲水改性异氰酸酯制备了水性双组分聚氨酯面漆。讨论了羟基丙烯酸种类、─NCO与─OH的物质的量比,以及成膜助剂──二丙二醇丁醚(DPNB)用量的影响,得到最优制
以试验为基础,详细研究和分析了陶瓷结合剂立方氮化硼砂轮磨削高钒高速钢时,其磨削力、磨削比、比磨除率、磨削比能、表面粗糙度与工艺用量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了合理使用这种
学生思维的创造能力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思维能力培养的高层要求,思维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对思维材料高度概括后集中而系列地迁移。在实际工作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适时、经常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有利于将教学过程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研究,确立学生在学
<正> 难切削材料的大直径长深孔精密加工,目前国内常用珩磨工艺达到其质量要求,所带来的问题是工艺流程长、生产效率低。利用镗铰加工方法达到珩磨的效果(Ra0.4以下),迄今在
"歌唱式"朗读就是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以歌唱的艺术方式进行表达,从而使得学生可以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本文就"歌唱式"朗读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进行浅析。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优化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业务素质的优劣,对课堂教学最优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教师业务、理论、实践培训活动,努力成为一个教学素质好、基本功扎实、教改意识强、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研究者和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校成为创新的基地。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课程,体育学科的特殊性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一、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  课改教学理念是“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立足“动”字,重在“创”字,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的价值,在创造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说起阅读,人们只会想到语文、英语的阅读,不屑于数学的阅读。其实,数学教学也离不开“阅读”,但数学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始终认为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殊不知,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数学阅读的基础上,否则好比“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没有读懂题目,谈何理解。因此,数学教学同样需要阅读。本文就如何让数学阅读更有效先抒己见,以求教于同行。  1 阅读需要时间,而学生的时间主要有两部分,即课堂和课外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秉承这样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
文章以1100kV古泉换流站工程为例,通过实验验证,在以皖南山区为代表的低海拔高起伏区域,采用GNSS实时动态(RTK)测量方法采集空间点位数据时,加入高程拟合算法改正,其高程精度可优于10cm的水平。其中的二次曲面拟合法,可使高程精度优于5cm,满足大型土石方工程为精确控制土石方量算误差所对空间数据采集精度提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