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习题课“问题—探究”模式构建与实施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mpho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习题课中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问题提出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展开,“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显现出积极的意义,它将实现教师教育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方式的全方位革新。目前,国内对“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情况是理论研究较多,教学实践研究较少,并且大多数“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研究也只是在新授课中进行。而习题课作为数学课不可缺少的课型,是以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技巧、发展思维为主要任务。因此,从理论到实践去研究在习题课中如何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二、“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含义及其实施意义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和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在此理念下,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过程。因此,“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旨在着力体现新课程关于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把现代理念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关要求有所遵循,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更好地达成新课程期望的数学教育的目标。
  
  三、习题课中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习题课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知识的巩固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上好它,对每一位教师而言是一个值得不断思考和探讨的问题。笔者根据“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以及针对习题课的具体特点及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摸索,总结实验,发现在习题课中按照基本程序:设问激趣→探究尝试→合作交流→变式拓展→归纳小结来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
  
  四、习题课中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
  
  [课题] 不等式证明
  [目的] 通过本课时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不等式证明的三种常用方法和基本不等式及其运用,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论证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借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使学生在领会不等式的证明方法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美妙,提高其数学素养。
  [重点]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论证能力,使学生能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灵活运用各种证法。
  [难点] 综合法证明不等式。
  [方法] 问题探究教学法
  [过程]
  1.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引言: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不等式证明的三种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和分析法。今天我们上一节习题课,来系统认识不等式的三种证明方法,提高同学们证明不等式的能力。(板书课题:不等式的证明)
  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下面的不等式?
  [评述] 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为新课指明方向。
  [板书] 如果a,b∈R+,求证:a3+b3≥a2b+ab2。
  [评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創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要求,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习题课的重点是习题的处理,其中选题是重要环节,是教师备课的重点。精选例题要体现基础知识应用、基本方法训练、具有指导意义,凸显针对性(认识误区、解题失误)、典型性(做一题、会一法、想一串,能归纳事物本质或解法规律)、多样性(活化知识、提高能力,能体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安排“小坡度、密台阶”的习题,有利于学生在“发现区”内解题,有利于学生“步步登高”,使学生感到“高而可攀”,由此调动学生做题的积极性,树立学生解题的必胜信心。
  2.探究尝试,合作交流
  (1)基本方法。
  如何证明不等式呢?我们首先回忆不等式证明有哪些基本方法?
  [板书] 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四个基本不等式)
  分别由学生阐述三种证明方法,并给出各自的证明。教师评判并简单小结。
  [评述] 通过教师启发,让学生逐步回忆所学知识,并应用它们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形成较系统和完整的知识结构。
  (2)其他方法。
  设问:除了上面的三种证明方法,还有其他证明方法吗?
  探究:调动学生积极开展讨论,发表不同的观点。教师可适时点拨。通过巡视,与学生一起总结证法。
  3.变式引申,拓展思维
  设问:你能改编原不等式,或对不等式进行一般化吗?
  (1)结论变化:已知a,b ∈R+,求证:2(a3+b3)≥(a+b)(a2+b2)。
  已知a,b ∈R+,求证:4(a3+b3)≥(a+b)3。
  (2)条件变化:已知a,b ∈R+,且a≠b,求证:a3+b3>a2b+ab2。
  已知a,b ∈R+,a+b≥0,求证:a3+b3≥a2b+ab2。
  (3)幂次变化:已知a,b ∈R+,求证:a4+b4≥a3b+ab3。
  已知a,b ∈R+,n为正整数,求证:an+1+bn+1≥anb+abn。
  已知a,b ∈R+,m,n为正整数,求证:am+n+bm+n≥ambn+anbm。
  (4)项数变化:已知a,b,c∈R+,且不全相等,求证:
  2(a3+b3+c3)>a2(b+c)+b2(c+a) +c2(a+b)。
  已知 ai∈R+(i=1,2,…,n),n∈N+,求证:
  n(a31+a32+…+a3n)≥(a1+a2+…+an)·( a21+a22+…+a2n)。
  [评述] 变式拓展是深化知识十分有效的手段。变式引申,可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与提高,创新能力也得到发展。变式拓展的目的是防止学生机械模仿,使学生练习的思维过程具有合理的梯度,逐步增加创造性因素。在习题课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经常引导学生在解题后再思考其结果所包含的意义,反思是否可将题设条件和结果进行引申和变换,设置变式拓展题目或题组,多角度运用知识,多途径对技能方法进行练习,这将有助于学生把知识学活,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助于学生产生学习的“最佳动机”和激发学生的灵感,从而升华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值得一提的是,变式拓展的题目,也同样需要学生的探究活动。因此,模式结构中的探究尝试、合作交流、变式拓展三大步骤组成了一个闭合回路,应根据教学条件灵活运用模式而不唯模式。
  4.反馈矫正,练习巩固
  已知a,b,c∈R+,求证:ab(a+b)+bc(b+c)+ca(c+a)≥6abc。
  [评述] 在习题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反馈练习,及时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一方面教师及时在练习中获得信息反馈,可以及时调整原来的教学进程;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学习,帮助学生优化认知结构,调理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5.归纳小结,延伸提高
  教师引导:
   常用证法 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基本不等式a2+b2≥2ab(a,b∈R) ≥ (a,b∈R+)a3+b3+c3≥3abc(a,b∈R+) ≥ (a,b,c∈R+)
  [评述] 习题课的归纳小结,重在使知识纳入系统,使方法得到提炼,使解题思路得以开阔。归纳小结既可由学生对本节习题课重点内容进行回顾、概括,亦可由教师对学生的奇思妙解进行鼓励,对疏漏进行回授补偿,还可在短短的结语中设置悬念,为后续教学埋下伏笔。
  6.布置作业,重现知识
  1.已知a,b∈R+,求证:(a+b)(a3+b3)≥(a2+b2)2。
  
  [评述] 习题课的结束肯定不能代表任务的完成,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程度的重现性作业,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但重现并不等同于机械重复。因此,课外设置变式习题,如同质异型题、同形异质题、逆向思维题进行思维训练及等效实验设计,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方法。
  由此案例可以看出:在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仅仅起了向导作用,教师设问引导学生探索、思考。学生也从一个接受者的角色转化为一个探究者,通过思考、探究、讨论、归纳、总结等活动方式,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研究学习,从而建构了自己新的知识结构,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探究能力,促进了数学思维的发展,同时为以后的学习和其他课程的学习培养了良好的素质。因此,在习题课中构建与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能够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作者单位:广东省番禺中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不同人群对骨性Ⅰ类中国人面部侧貌美观的感知度的差异。  方法:根据患者的头颅侧位片选出骨性Ⅰ类的患者,并根据Ricketts E线和Holdaway H角将他们分为直面型组和
一、化归思想    化归思想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数学思想,其本质就是矛盾的转化,曾被笛卡儿誉为“万能方法”。笛卡尔在《指导思维的法则》一书中指出:第一,将任何种类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第二,将任何种类的数学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第三,将任何代数问题转化为方程式的求解。本文将结合中学数学教学来谈谈化归思想。  1.化归的含义  化归即转化和归结的意思,就是在处理问题时,把待解决的问题或难解决的问题,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中的一门重点学科,是小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是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的基础,对小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影响。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由于其内容抽象复杂,加上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使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对小学数学学习兴趣不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被广泛运用,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而难点是后进生。后进生虽然后进,但他们也是学生,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如何转化他们,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  1.用春天般的爱来感化后进生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我们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积极上进的火花。  以前教过的一名叫陈东宇的学生,刚开始接班
目的:(1)验证本课题组前期芯片结果,探讨miR-181b的表达与口腔疣状癌发生发展的关系;(2)试图从分子水平阐明口腔疣状癌的发病机制,为口腔疣状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旅程焦虑与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消费者希望可以获得更高的续航里程;另一方面,随着车载电池电量或电池能量密度的增加,安全性也随之弱化.目
据悉,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下达顶板会战指示后,各省(厅)局都在制定会战的具体实施计划和目标。开滦、兖州、枣庄、澄合、六枝、中梁山、盘江和云南、重庆公司等都先后进行了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中,自主学习是一重要环节,而在自主学习的指导下,完善整个教学环节必须要辅以一定量的练习,而练习作业的设计、布置、讲评是检测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显性实践。如何将教学成果通过作业练习来巩固强化将是课改不可逾越的环节。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言素养 作业练习 讲解  中图分类号:G633.3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学习理应如此。《语文课程标准》所蕴含的教育理念也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要: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力求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听力教学,问题,分析,对策  字串中图分类号:G633.45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力求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并顺利通过高考听力测试。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主渠道是听力课。现就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悟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找准影响听能因素,寻找听力教学的突破口  1、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