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而不减效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rrot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在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盲目、机械地追求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使课堂教学不断趋于复杂,学生在冗繁的课堂教学中迷失了学习的重点。因此,让教学回归简约很有必要,当然这里所说的简约并不是简单地讲授。
  案例:有幸受一位老师的邀请,听了她执教的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加法(不进位)》一课,感受颇深,现将教学环节记录如下。
  一、课前复习(10分钟)
  1.出示计数器,拨上143,提问:1、4、3分别表示什么?
  2.口算:7 8= 20 30= 400 20= 600 200= 40 25=
  3.竖式计算:21 34= 45 37= (全班练习)
  师: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為什么从个位加起,相同数位对齐?
  二、讲授新知(25分钟)
  1.出示情境图,观察图意。
  师:你会提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出示: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列式:143 126=
  提问:和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一样?(出示课题)
  2.师:我们先用计数器拨珠计算。
  学生在作业纸上画珠子。(大部分学生直接画上269)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我画的是269。
  师:你为什么画上269呢?
  (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直接用动画演示拨珠过程)
  3.生:我用竖式计算的。
  教师在学生口述中书写竖式。(花费时间过长)
  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问题指向不明确,学生回答困难)
  4.教学验算。
  三、巩固练习(5分钟)
  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423 74=
  2.计算:325 134= 563 24= 243 352=
  (练习题量较少,形式单一,没有出现两位数加三位数的竖式计算,这类题目学生容易出现数位对错的现象。)
  反思:
  在课堂上,我看到上课老师忙得满头大汗,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学生被老师抛出的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搞得晕头转向,教学环节繁琐。学习本身应是一件简单的快乐的事情,而这节课,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究其原因有:
  1.时间安排不合理,复习铺垫整整占用10分钟,新授25分钟,练习5分钟,学生练习时间过少。
  2.教师语言凌乱,重复啰唆比较多,所提的问题指向不明确。如:“你为什么画上269?”“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3.教师没有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起点,使教学复杂化。
  课后,我找来平行班的学生(没有学过此知识)进行调查。询问:“134 125=,你知道这题等于几吗?”班上30人,有22人说对得数,有5人说错,有3人不会算。
  “你是怎么算的?”有8人说:1加1等于2,3加2等于5,4加5等于9。有4人说:4加5等于9,3加2等于5,1加1等于2。有6人说:用竖式计算。有4人说不清,但知道答案。
  数据证明,73%的学生能算对答案,其中60%的学生能说出计算的方法,13%的学生说不清理由,但会计算,27%的学生不会计算。 因此,调整备课思路:
  1.本课计算内容比较简单,我们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的复习铺垫环节,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学习障碍。
  2.课堂上教师要用数学的语言来规范学生说算理。
  3.丰富练习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
  理清课堂主线:铺垫—算理(计数器、竖式)—练习。只有简化程序,以学生为主,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课堂才真正简约而有效。
  修改案例:
  一、 复习铺垫
  用竖式计算:21 34= 45 37=
  师:计算时,你觉得应注意什么?
  (删减复习题,保留第三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学生为新知做好迁移准备。)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观察图意。
  师:你会提一个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出示问题,学生列式:143 126=
  师:你知道得数等于几吗?你是怎么计算出269的?
  (大部分学生能说出得数,但说不清算理,这是老师需要花时间的地方。老师安排学生小组讨论,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去进行思维的碰撞。)
  2.小组活动,交流。(每个小组准备一个计数器)
  学生可能汇报:1 1=2,4 2=6,3 6=9
  追问:1加1等于2,这里的1表示什么?2呢?
  4加2等于6,这里的4表示什么?2、6呢?
  3加6等于9,这里的3又表示什么?6、9呢?
  师:你能把刚才的计算过程在计数器上拨珠演示出来吗?
  (学生只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算法,教师借助直观形象的计数器,数形结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算理。)
  提问: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生:我是用竖式计算的。(投影展示竖式过程)
  提问: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教学验算。
  4.小结:拨珠计算和竖式计算,这两种方法都有共同之处,是什么呢?
  三、巩固练习(闯关游戏)
  1.竖式计算,并验算。
  2.改错。
  [234][ 152] [386][452][ 46] [498][37][ 428] [798]
  3.卡片游戏。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闯关游戏,在游戏中变式练习,巩固新知。)   反思:数学课堂教学的简约化,是指对课堂教学的语言锤炼、目标定位、情景创设、素材选择、活动组织、媒体使用、课堂评价等教学要素的精确把握,使课堂变得更为简洁、清晰、流畅,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1.简练的教学语言
  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严谨和准确是其主要特点之一。数学语言承载的是数学思想,这无形中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规范,简洁明确。如案例中老师在师生问好以后说:“今天,我们在这里上一节数学课。早听说二(2)班学生聪明、勇敢。大家看一下,教室里来了很多领导和老师,还有校长,希望同学们就像在自己班级上课一样不要害怕,积极思考,主动发言,让领导和老师们看一看,好不好?”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师要言简意赅,反复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地学习,尽快把学生带入瑰丽的知识殿堂。
  2.恰当的学情分析
  一堂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主要有三个依据:课标依据、教材依据和学生依据。长期以来,我们对前两方面分析较多,对学生的研究存在着明显不足。其实,一切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恰当的学情分析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对学生已会的老师就少讲,学生不会的老师就多讲。课前,首先要了解学生有什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新授课的起点,确保新旧知识有机衔接。教师还要了解全班学生的层次情况,选择各类学生的代表,以便在课堂上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其次,了解学生缺什么,了解学生相对于新知识储备的不足之处。如本课学生课前能计算出三位数加两位数的得數,但不能用数学的语言规范地说出算理,还有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培养计算的好习惯,这就是老师需要花时间的地方。
  3.简朴的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教学手段的合理选取和恰当应用。在许多课堂实践中,有些课件或多或少地偏离了教学目标,影响了教学进程。如本节课的新授完全可以不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借助计数器,学生尝试计算就能达成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我们应该返璞归真,从“简朴有效”的原则出发,恰当选用教辅工具,力求简单实用。
  4.简洁的教学评价
  现有的课堂评价有太多太滥的现象,失去了激励功能。数学课上,老师说:“真棒,表扬她!”于是我们听到“嗨,嗨,你真棒!”一堂数学课终了,林林总总的五角星和小红花贴满了孩子们的脑门,不讲原则地“鼓励”学生,我们的评价如此廉价!
  教师要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应是真诚而恰如其分的,平等而充满关爱的,赞赏而充满期待的。例如,当学生的回答并非完全正确时,可以说:“你的想法有道理,但不完全正确。”当学生表述不清时,可提示:“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但怎样说才能让大家都明白呢?”当学生有不同见解时,可以说:“你的想法很独特,给了我们启发和思考。”
  简约的数学课堂必然是精彩的课堂。只有在简约的课堂中,我们才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空间,才能给自己时间去琢磨学生的所思所想,才能使自己的心真正地牵挂课堂中的主体——学生,才能预约更多的美丽与精彩,实现有效教学![?]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强调语言的应用性,提出了语言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向我们展示了活泼生动的插图,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游戏和活动,带来了很多好听的歌曲和歌谣。我们教师应巧妙地对教材进行一些拓展,最大限度地延展知识面,使有效的教学得到无限
课改十年,我在转变教育理念的同时,努力尝试着改革教学方式!坚守“儿童立场”,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绝不替代;需要学生由“感”而“悟”的亲历过程,绝不“走过场”……力争做到“教”在学生“学”的起点上,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获得生动成长!努力向着“接地气”而富有生命力的教学目标迈进!  【设计理念】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
[摘 要] 学生发展需求就是基于学生身心特点,提高整体素质,满足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结构之中教与学,就是在知识结构中,建构学材单元,习得结构知识;在方法体系中,建构单元学材,习得方法体系.  [关键词] 学生发展需求;单元教学;自主建构;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在李庾南老师“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一次全国推广
摘 要:《解救吾先生》从拍摄到宣传始终十分低调,然而却在众多同期电影中脱颖而出,取得五亿票房的傲人成绩。能取得这种骄人的成绩,让人不得不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导演、编剧、演员的功劳自不必说,更深层次的原因体现在这部电影对人物性格矛盾的揭示上。本文将从这部电影的主要人物入手,谈谈人性的矛盾在这部电影中的体现。  关键词:解救吾先生;主要人物;人性;矛盾  作者简介:耿佳(1992-),女,汉族,山东潍坊
两汉三国古下邳,童画之都新睢宁。万古长风,千年文明,睢宁人与时俱进,敢教日月换新天;百年大计,十年兴校,菁华人中流击水,创造睢宁教育新传奇。  江苏省睢宁县菁华学校创办于新世纪元年。作为一所民办学校,菁华学校以“自觉自在”的办学思想,特立独行于苏北的教育原野中。它很年轻,却意气风发,声誉日隆,规模日大,特色日显,成为睢宁教育的一匹黑马。自创立之日起,菁华学校就“跟随勇敢的心”,以“清洁”的教育精神
长期以来,在教学的知识使命问题上,人们较多地关注了教学的知识传承价值,而忽视了“转识成智”的价值。所谓“转识成智”,是指学生将客观的、外在的、他人的、情境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理性智慧、价值智慧和实践智慧的过程。“转识成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通道。  马克斯·范梅南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写道:“与过去不一样的是,现在的儿童不得不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中,他们必须对他们的生活作出积
【摘 要】本文先是评价了《种树郭橐驼传》,并从教育的角度出发,讨论了《中庸》开篇的名言。接着,详细论述了文化的重大作用及文化与教育的关系,指出了就教育的宗旨讲,教育就是素质教育;就教育的方式讲,教育就是文化教育。再接着,分析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才与德的关系。最后,简扼地指出了教育成败关键之所系。  【关键词】教育 素质 文化 科学 人文  柳宗元既是古文写作唐宋八大家之一,又
摘要:本文首先从语法、语义和认知境界分析了C语言教学本质,然后根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具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c语言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结构调整;并参照工程考核要求,实行了新的课程考核形式。  关键词:c语言;结构调整;培养目标;工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5-0059-02  一、C语言在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地
《苗家儿童庆丰收》是根据苗族的芦笙调填词而成的,歌曲简单易学,充满情趣。备课者课前首先就作品及苗族音乐文化背景进行了分析和筛选,最终设计出一节唱歌活动课,并作了很好的示范。  课始:执教者从“苗族大山里的回声”入手,设计出“对着大山喊一喊”“对着大山来敲鼓”等情境游戏,引导学生愉悦地进行节奏模仿活动,融知识于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走进苗族音乐情境。  课中:苗族有两件特有乐器——“铜鼓
迫于升学压力,我国学科教育走的是系统化与学术化的道路,教育失去了应有的培养学生个性的宗旨,而沦为一种高度工具化的培训。以语文教学为例,我国的语文教学缺乏对现实生活的提炼,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封闭且陈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语文这门课程应有的丰富多彩,大多逐渐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面对这种情况,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应该重视语文教学的改革,正如王尚文所说:“必须强调语文面向生活,注重学生联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