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勇敢的心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q660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汉三国古下邳,童画之都新睢宁。万古长风,千年文明,睢宁人与时俱进,敢教日月换新天;百年大计,十年兴校,菁华人中流击水,创造睢宁教育新传奇。
  江苏省睢宁县菁华学校创办于新世纪元年。作为一所民办学校,菁华学校以“自觉自在”的办学思想,特立独行于苏北的教育原野中。它很年轻,却意气风发,声誉日隆,规模日大,特色日显,成为睢宁教育的一匹黑马。自创立之日起,菁华学校就“跟随勇敢的心”,以“清洁”的教育精神,“清新”的管理风度,“清醒”的教学追求,创造着“清静”的教育生态,追逐着美丽的“中国民办教育之梦”。
  教育:必要的乌托邦
  “自觉自在”是菁华人的精神存在。在他们看来,“自觉”就是学校发展、师生成长的内在力量的自我发现、外在创新的自我解放;“自在”就是不因他物或他人的在场或不在场而自尊、自为、自律地存在。菁华学校以“自觉自在”作为学校文化哲学的根本,既是因为学校以“自觉追寻教育的本真,创造幸福自在的校园生活”为创生宗旨,以“自觉祛除异化的教育乱象,冷静地逼近教育的原点”为生长基因,也是期冀在“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详”中“自观自在、守本真心”,从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教育自觉走向生命自在。
  我有一个教育梦
  “原来,我在公办学校担任校长,一些用人机制、课程设置等,校长往往做不了主。我想,如有机会,我一定要办一所理想的学校,一所重视智识更重视人格教育的学校,培养国家真正需要的人才。”学校创办人、现任菁华学校董事长兼总校长顾开胜满怀深情地回忆着创办学校的初衷。早在1970年,出身于教育世家的顾开胜,依凭着对教育天然的热爱和信仰,幸运地成为一名民办教师。尔后,他勤勉用学,四处进修,苦练内功,打磨课堂,终因有思想、敢追求而被任命为睢宁县实验小学校长。他不断地反省自己的管理行为和决策判断,自觉地兴利除弊,让教育返本归真,让师生自由幸福。然而功利主义、训练主义等诸多教育痼疾让身居体制之内的顾开胜根本无法真正撬动学校改革的杠杆。
  教育本是圣洁的,它开启着心智,传播着伦理;教育也应是安静的,它教书育人,春风化雨。当顾开胜肩负着现实的重负写理想,怀着沧桑的心情谈浪漫时,他知道自救是可能的。于是,一旦“圆梦”的机会来临,顾开胜毅然辞去了公办学校校长的职务,自己创办了一所心中的理想学校。这在当时的睢宁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地震”。有人嘲笑他“幼稚”“冲动”,也有人佩服他“有胆量”“有追求”……
  面对周遭此起彼伏的“聒噪”,顾开胜将心调到“虚极、静笃”的状态,自觉冷静地化理想蓝图为现实场景。办学需要注入不菲的资金,顾开胜四处筹集,辗转奔波,忍受误解、讥笑、漠视、寂寞的折磨,越挫越勇。筚路蓝缕,冷暖自知。终于,顾开胜以“大毅力”“大恒心”,感动了许多“好心人”和“志同道合者”。短短几个月时间,全新的学校横空出世!
  学校取名为“菁华”,意在办一所“水木清华”般的纯粹学园,一所“菁菁校园,灼灼其华”的成长乐园,一所尚礼、尚美、穷艺、穷理的“学校中的菁华”的学校。虽然这只是一个文字符号,却表达了办学的理想,寄寓了美好的祝愿,而这理想和祝愿,也会慢慢渗入师生的灵魂,形成一种精神的关怀,一种文化的力量。
  做有灵魂的教育
  学校,应该“两条腿”走路,既是智慧的旅行,也是品格的修行。菁华学校拒绝“失魂落魄”的教育,要做真教育,做有灵魂的教育;培养有“根”的人,培养既有知识又有智慧、既守规范又有道德的学生,培养既有思想又有信仰、既有激情又有涵养的教师。在菁华学校,没有政治说教的标语横幅,没有居高临下的刻板制度,没有违背人性的等级区分。学校把让每个学生享受同等优质的教育、享受独特生命的尊严、享受美好幸福的未来作为自己最崇高的使命。学校从教育思想、培养目标到课程内容都尽力“去功利主义”,确保教育的独立品格,让人的个性得以张扬,思想的灵光得以闪烁,道德的种子得以生长。
  顾开胜对办学道路有着清晰的认识:“基础教育该做什么事?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这个基础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习惯。一个学生即使将来上不了大学,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如果他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有良好的素质,那我们民族的素质也就高了。”习惯的养成,是“自觉自在”的结果。菁华人办真教育,既讲究智慧之爱,又关切人的灵魂。在他们看来,学校的管理与改革,都要触及人的灵魂,为师生打好“精神的底子”:真、美、智慧、公正、自由、尊严。为了培养学生爱老敬老的“赤子之心”,菁华学校每年都要求学生为父母亲至少洗一次脚。这看起来是小事,但真正做起来很难,也很有意义,其间的爱、感恩、理解、宽容等情愫都源源不断地流了出来。大爱无言,教育无痕。校长顾开胜认为:“这是起码的民族道德问题,学校不能忘记这些。这些传统的、民族的东西是不能丢的。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要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不自觉地受到教育。”
  坚守教育的信仰
  “其实,不办菁华学校,我的生活同样精彩。之所以让自己的生活更精彩,是因为有一种教育情结始终在我的心里生长。”这种教育情结已经伴随顾开胜60个春秋。也正是这种教育情结,让他有一颗勇敢的心,自觉而执著地追寻着有灵魂、有意义的教育,谱写着学校的罗曼诗。他创办菁华学校的宗旨,就是让更多的普通家庭的子女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种对教育责任的自觉担当,不仅体现在学校硬件的日新月异上,还体现在学校管理和课堂改革等诸多软件的与时俱进中。
  学校创办初期,只有几幢简易的教学楼,招收小学到初一的学生。全校学生四百余人,教职工58人。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菁华现在占地160亩,校舍建筑面积68583.38平方米,拥有全县一流的设施设备和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有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96个教学班,在校生5915人,教职员工318人。学校实行开放式教学、封闭式管理。2010年12月,菁华学校顺利晋级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   规模扩张之后,学校也遭遇发展的瓶颈。是加班加点追求分数的持续增长,还是发展内涵追求文化的内涵建设?是出让教育的核心价值赢得更多的物质利益,还是坚守教育的信仰出让经济效益?学校开始自觉转型,寻找新的生长点。顾开胜认为:“校长是学校的魂。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注重教育、培养教师。如果教师人人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校长就成功了,学校就办好了。”
  于是,菁华学校坚持“教师第一”的理念,把“以学生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灵魂。在菁华人看来,奋斗就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进行有价值的劳动,以及在劳动的准备过程中为充实自己而做的努力。他们怀抱对教育坚定的信仰、对教学深广的爱、对孩子温热的心,从容智慧地、任劳任怨地完成每一个教育教学的细节。学校也不断提高奋斗者的幸福指数,让校园成为奋斗者的幸福家园,实现每一个岗位都为学生创造价值,每一个教师都让学生成才,每一个后勤人员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管理: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
  “自觉自在”是菁华人的行走方式。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打工子弟、留守儿童居多,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学习需求,形成错综复杂的教育万象;教师也是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来到菁华,有的是出于就业谋生的需求,更多的是出于对教育宗教般的热爱,希望能在喧嚣的时代,觅得一块教书育人的净土。“自觉自在”的管理,就是要真正关照师生的生命成长,促进他们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彰显,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培养他们完整的人格。
  自主的,才是智慧的
  对于班级管理,五(2)班班主任黄以超有自己的“独家秘籍”:“管理好一个班级,光靠班主任的积极性是不够的,要相信和依靠学生,群众的力量才是无穷的。我们班除了建立健全班干组织、分工负责以外,还做到在班级管理上人人有事干,人人有责任,大家互相监督,实施网络化的班级管理。”
  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人的心灵的自觉转向,是人的灵魂的只身跋涉,是人的人格的自身生成。菁华学校崇尚智慧的自主管理,在他们看来,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是自主魅力下的“管理秩序”。自主,意味着把管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管理的重心下移。菁华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引导他们自主管理,培养他们自觉发展、自律成人的意识,找到发力的点,让生命灵动,让智慧飞扬,让灵魂生长。
  自主管理需要平台。菁华学校组建学生自治委员会,设置服务性岗位和管理性岗位。学生竞聘上岗,在一段时间岗位执行之后,通过学生的自评、学生间的互评、教师的客观评价,综合评估学生的管理能力水平,及时调整岗位分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参与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发挥管理才能。
  自主管理需要引导,需要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良性互动、自觉成长。菁华学校各班组建班委会,赋予其相应的权利与责任。班主任经常召开班委会成员会议,指导他们解决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班委会实行轮流值日,责任到人,负责当天的常规。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对班委会的管理进行监督。
  自主管理需要智慧。菁华班主任拒绝做一个出色的“管家”或“保姆”,而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引导学生自己制定班规班法,强化民主参与,增强规范认同,既使学生的意愿通过合理渠道得到了满足,又密切了师生关系。
  完整的,才是幸福的
  高一(2)班郭子佳这样描述她的班主任:
  老班是一个中年男子,斯文,爱打乒乓球和踢足球。他还有一句经典的语录:“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第一个吃蜘蛛的人是少脑子。”这直接推翻了“枪打出头鸟”的常理,告诉我们“正确”与“错误”的标准,还不乏幽默感。对了,昨天他还带着咱班男生与邻班PK了一场球赛,作为东道主的我们赢了,他竟高兴得像个孩子!
  在菁华学子的眼中,老师是最亲近的人,使自己摆脱远离家人的孤寂,享受被尊重、被关爱、被鼓励的天伦之乐;也是最可爱的人,真实地袒露自己的喜怒哀乐,分享生命成长的愉悦。而对于菁华教师自己,他们的个人尊严得到尊重,价值得到体现,个性得到保护,享受着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的幸福。这种幸福的感受始终为三种激情所支配:对学生不可遏止的爱,对真理不可遏止的探寻,对教学不可遏止的追求。
  在菁华学校,师生关系天然亲近。教师无条件地热爱学生,在与学生的密切交往中,倾注自己的良心、责任感与信念,一路伴随他们成长、成人、成才。每接一班学生,菁华教师总是很快地去熟悉他们、了解他们;劳动时,最脏最累的地方总有教师的身影;运动场上,教师能与学生一同摇旗呐喊,共欣喜同惋惜……菁华教师将自己融入学生之中,虽然付出了许多心血,走过了许多艰辛,但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也激发了班级的凝聚力。
  在菁华,教育就是为完美的生活做准备。菁华教师认为,要想以自身优良的品德修养、广博的学识折服学生,阅读是最好的办法。他们读有字的经典著作,与大师对话,让心灵之泉涌动起来,求知的道路越走越宽;“读”无字的名家讲坛、艺术之声、自然天籁、世事学问,让自己行得正、站得稳、坐得直,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委屈。在阅读中,进行自我修炼;在阅读中,与学生一起追求真理,走向智慧。
  在菁华,教学就是自我发现,就是与学生双向激发的生命运动。菁华教师因为整天和学生在一起,生活充实、内心单纯、充满快乐、永远年轻,享受精神的富有。他们拒绝平庸,善于从工作中发现乐趣,每天都被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灵感触动着,并在新的成就感的激励下持续前进。
  人文的,才是和谐的
  在菁华学校,有一对姐弟,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家里无人照看孩子。姐姐明月来菁华后,班主任李老师就担当起了她的临时家长,每周带孩子回老家。一年后,弟弟明阳被父母放心地送来读一年级,颜老师又义不容辞地进行着爱的接力,当起了这姐弟俩的监护人,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呵护着他们。
  菁华学校是一个温馨、和睦、充满爱的家庭,这里的老师如父母,这里的孩子像兄弟姐妹。为了让长期寄宿在校的学生享受家的温暖,菁华人全力以赴地为每个孩子贴心服务。   服务在细节中。平凡之中显大爱,从某种意义上说,菁华教师不仅是脑力劳动者,也是体力劳动者。寄宿班的班主任每天很早起床,去班上各个宿舍检查学生有没有整理床铺、穿的衣服是否适合当天的天气情况。入班之后,他们总是身先士卒,和孩子一起打扫卫生,一起读书学习。课间休息,他们和孩子一起聊天、游戏。平时,他们经常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内心需求,并尽自己所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服务在真情中。学习上,教师是良师,是路标;生活上,教师是父母,是港湾。生活教师能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无偿地帮助学生缝补衣物,下雨时为学生收起晾晒的被褥、衣物,为生病或行动不便的学生打热水……班主任多年如一日地坚持为学生送站、送餐、送寝。在菁华人看来,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善待别人的孩子才是境界。他们乐于奉献,无怨无悔。
  服务在智慧中。教育的实质就是做“人心工作”。菁华教师常常与学生促膝谈心,全面了解他们的成长背景,走进心灵的“深水区”,鼓舞激励他们成长,使他们人生有理想,生活有目标,学习有热情。班主任善于处理管理中严与宽、管与放的关系,做到严而不冷面,宽而不纵容。对于“问题生”,不歧视,不漠视,而是给予更多的关爱与支持。菁华还特别重视与家庭教育发挥合力,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学生生活行为评价表”以及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在家表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改:生命在场的学力提升
  “自觉自在”是菁华人的思想姿态。菁华的每一次抉择与发展,都强调教育思想的前瞻与科学研究的引领,思考与研究成为全校师生的美丽姿态。于是,“课改”成为学校改革的核心,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突破口。菁华人向外借力,学习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衡水中学等校,将全校教师卷入改革之中,可是效果甚微。经过改革之殇的菁华,决定将改革的重心下移,在汲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向内寻找“自己的句子”,以“学改”促“课改”,提升学生的学习力。终于在2011年9月,从学校内部、从教师身上“生长”出“三学一教”(明标自学—合作助学—师教点拨—检测查学)四步教学模式来。它不仅颠覆了传统的课堂结构,建立起课堂教学新的“黄金分割点”,而且改变了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
  我的课堂,我做主
  在一节晨读课上,张威主动向语文老师刘晓飞请缨:“我对刘邦比较感兴趣,能否让我结合课文《高祖本纪》讲一讲?”刘老师欣然同意了。张威信心十足地走上讲台,同学们一片哗然,2秒钟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张威的开场白就震撼了大家:“秦朝末年,纲纪松弛,陈胜起义,豪杰蜂起,群雄逐鹿,干戈相见。在这风云际会之际,刘邦堪称奇迹,原因何在?”措辞精练,可见课后下了不少工夫。短短的45分钟过去了,张威又用优美的语言进行了总结,教室里又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菁华学校将课改的重心,落到改课上。在他们看来,传统的课堂弥漫着古老而沉闷的气息,甚至跌入灰色无聊的境地,学习本该有的灵感乍现的幸福、生命成长的拔节以及儿童生命的活泼早已式微了。“三学一教”四步教学法,就是要回归学的本质,恢复学生的尊严与权利,构建起“在自主中思考,在互动中求知,在交流中生智,在开放中收获”的课堂文化生态。
  菁华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学生成为学习中的“积极存在”,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究,自由地听、说、读、写,自由地思考、交流、质疑、争辩,甚至可以自由地行走。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尊重,所有的发言被寄予信赖与期待,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的精神被唤醒,潜能得以开发。特别是那些边缘化的学生,从害怕走向享受,从厌学变为乐学、主动学,从孤学无友变为善于与他人谦恭合作、彼此切磋。
  菁华的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菁华的教师创设多种途径,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感觉知识的鲜活与生动,品尝学习的愉悦与快乐。菁华对课堂学习提出“八字要求”:好学、会学、学会、学好。“好学”,就是爱学习,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会学”,就是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学会”,就是要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学好”,就是要求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拓展、延伸,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菁华的课堂不仅仅关注学生具体知识的获得,更重视学生在探究、反思、表达等活动性的学习中,习惯的养成、思维的发展、学力的提升。
  菁华的课堂着眼于学生生命的成长与润泽。菁华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有的学习刻苦,但缺少自信;有的基础薄弱,对学习倦怠。“三学一教”四步教学法,解放了课堂,解放了学生,增强了师生的自信,点燃了激情。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天性、自己的方式学习,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争论甚至反驳老师的意见。在这种挑战性的学习中,他们自励、自信、自强,在不断的心灵舒展与自我实现中,走向灵动、高雅、美丽。
  我思,故我在
  四年级语文老师高红在执教《东方之珠》第一课时时,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的学生认为:“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长句难句多读几遍。”有的认为:“课后生字词会读会默。”有的认为:“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高老师随即在自己课前预设的基础上,作了必要的调整,形成学生“要学”的目标,继而提供相应的“自学提示”。
  教师的思,就是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三学一教”四步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菁华学校拒绝缺乏学情基础的教学设计。学之所困,教之所在。导学需要了解学情,后教更需要了解学情,要将第一锤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抓住重难点设计有价值的自学提示和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进行不同策略的导和教。
  教师的思,就是在课堂上作适时的引导。菁华的课堂是开放的,思维是民主的,回归到共同寻找智慧的悠然状态。师生可以平等地对话,学生可以勇敢地暴露问题,满足智力生长和人际交往的渴求;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知道学生的困惑,能够判断教学的下一个方向,将学生带入精神充实、富于理智挑战的境界。   教师的思,就是教后的反馈反思。“三学一教”四步教学法,特别重视当堂训练的及时反馈,这样能够使教师辅有对象,导有内容,有的放矢,以学定辅,真正改变“生熟一锅煮”的现象,提高辅导质量;也特别重视课后的反思,以完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其价值取向。菁华的教师勤于研究、善于思考,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和个性,保持对教育的新鲜感,捍卫学生的童年,捍卫真理的尊严。
  从心所欲不逾矩
  菁华人坚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统领教改,以健全的制度支撑教改,以求实务实的态度实践教改,以教学研究助推教改,以学生的成长发展检验教改。在他们看来,课堂教学改革实际上就是改三种人:校长、教师和学生。课改的成败在校长,关键在教师,落脚点在学生。因此,这三个人必须手牵手,心连心,构成一个稳定的等边三角形。短了哪一边,课改就会迷失方向,就会走弯路。
  通过课改,菁华学校的管理人员认识到,管理需要抬起头来高瞻远瞩,更需要俯下身来亲力亲为。因此,菁华学校从校长到教干都深入课改第一线,上课,听课,帮扶课改有困难的相关教师,为他们提供抓手、支架、榜样,帮助他们从规范走向自由。菁华的课改坚持循序渐进的过程:先行者试水——全员培训——制度建设与保障——形成文化力量。坚持家长、社区、主管部门、业务指导部门、专家学者、媒体等多元主体参与,坚持制度的革新、管理的创新、课堂的开放等多层次改革的同步推进。
  课改不仅改变了菁华学校课堂教学的文化形态,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促进了菁华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改革中,菁华倾力建设好两个团队,一是以教学班为基础的班级任课教师团队,齐心协力抓学风;二是以学科为基础的备课组团队,集体攻关,能力互补,经验共享。实践证明,只要立足课堂,以生为本,以学促教,坚持学、改、研相结合,就能培养出一批课改标兵、班主任标兵,就能形成自己的科研核心团队,从而引领、辐射全校的改革。
  课改使菁华学生逐渐树立起比、学、赶、帮、超的学风,从学习的被动王国走向自主王国。师生之间温文尔雅、心心相印的交往,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让学生真正涉入由不同个性和视界所构成的“精神场”中,并通过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建构,获得视界的融合与内心的敞亮。
  “三学一教”四步教学法是新教师入轨的规范指导,是职业倦怠者的转身力量。但是,对于更多的教师而言,这只是一种方向、一种参照,只有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才能收获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灵魂。改革只是一种手段,是教育的自觉反思,为的是打开沉闷课堂的天窗,祛除教学的惯性、惰性,寻找适合当下学生生命生长的范式,完善教书育人的路径。“三学一教”四步教学法不是终点,菁华仍然蹒跚行走在回归教育本质、坚守课堂真义的不懈探寻之路上。
  允公允能,自觉自在。菁华学校一路走来,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跟随勇敢的心,创造了睢宁民办教育的辉煌,先后获得“徐州市模范学校”“中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等殊荣。然而,菁华人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头脑,追求着更为遥远、更为美丽的地平线:徐州第一、江苏一流、全国著名。以这种“力争上游”的姿态,菁华学校一路高歌!
其他文献
课改的理念对我的触动还是比较大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把握课堂的方式从关注文本转向了关注学生,更多地考虑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学习需求,将“教师从零开始讲”的课堂逐步转变为了“学生从已有经验开始议”的课堂;课堂的组织则更多地关注到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从以往的“由教师控制全程”转向了更多地放手让学生尝试,努力做到以学定教。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统计”
走进江苏省常州市北环路小学的校园。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成功文化”气息——校门口是“成功从这里开始……”的宣传栏:操场上是巨大的北小师生走向成功的壁画,画面展现了师生们在各种活动中成功瞬间的笑容;抬头望,主大楼上学校的校魂映入眼帘:“让每个孩子走向成功”,旁边则是学校的成功标志——一大一小快乐相拥的两个拇指,寓意北小的师生要相互鼓励、相互欣赏才能走向成功……不仅如此,北小师生更用自己生动的教育历程诠
最近微软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让计算机“学会”了看图说话——计算机不仅仅能辨认出图片,甚至看视频中的物体就能“讲故事”。  为了让人工智能学会讲故事,研发人员先给每一张图片和按一定顺序排列的组图写了注解,然后使用这些信息教会机器按图片顺序讲出完整的故事。  未来,这项技术发展成熟将能帮助视障患者辨认周围的物体。实际上,研究人员已经跟微软盲人软件开发者Saqib Shaikh合作研究这方面的应用了。此
录播系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引领教学改革的发展,已成为目前教育系统的潮流。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培训方式的要求,威海市环翠教育局着手进行录播系统建设。在教育局高层的全方位调研下,决定购置14台方正圆明MR200 3220服务器,环翠教育局的采购负责人介绍:“经过多方考察与样机测试,我们最终选择了方正圆明MR200 3220服务器,它强大的存储以及超高的运算能力在多种样机中脱颖而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是小学英语知识训练中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之一,它不仅可以及时检查学情,开拓学生思路,启迪思维,还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节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一个有提问习惯的老师一定可以成就更多爱提问的好学生。苏联教育界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就叫问题教学法。然而,现在课堂提问已被“师问生答”“一问一答”“分组问答”的陈旧模式所垄断,形成了千人一面、
摘 要:文章详细介绍了上海科技大学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新思路和建设模式。为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项目管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该系统以SAP ERP套装软件系统为内核、采用BPM系统为用户界面进行设计和建设,实现了从预算、采购、执行、验收、入库、报销,财务核算等全流程的管理,在全国教育领域开创了先例。该系统在实践应用中融合了预算核算及业务执行两大主线,并将数据驱动在各业务流程节点进行结合,实现跨部门业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强调语言的应用性,提出了语言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向我们展示了活泼生动的插图,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游戏和活动,带来了很多好听的歌曲和歌谣。我们教师应巧妙地对教材进行一些拓展,最大限度地延展知识面,使有效的教学得到无限
课改十年,我在转变教育理念的同时,努力尝试着改革教学方式!坚守“儿童立场”,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绝不替代;需要学生由“感”而“悟”的亲历过程,绝不“走过场”……力争做到“教”在学生“学”的起点上,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获得生动成长!努力向着“接地气”而富有生命力的教学目标迈进!  【设计理念】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
[摘 要] 学生发展需求就是基于学生身心特点,提高整体素质,满足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结构之中教与学,就是在知识结构中,建构学材单元,习得结构知识;在方法体系中,建构单元学材,习得方法体系.  [关键词] 学生发展需求;单元教学;自主建构;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在李庾南老师“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一次全国推广
摘 要:《解救吾先生》从拍摄到宣传始终十分低调,然而却在众多同期电影中脱颖而出,取得五亿票房的傲人成绩。能取得这种骄人的成绩,让人不得不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导演、编剧、演员的功劳自不必说,更深层次的原因体现在这部电影对人物性格矛盾的揭示上。本文将从这部电影的主要人物入手,谈谈人性的矛盾在这部电影中的体现。  关键词:解救吾先生;主要人物;人性;矛盾  作者简介:耿佳(1992-),女,汉族,山东潍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