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兴趣中学习 让绘画充满想象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jx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想象、创造、平衡多种思维方式存在于美术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奇、容易兴奋、有很好的探求心理等特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获得知识、表现艺术情感的欲望,从而主动自觉地进入想象氛围。
  关键字:兴趣 想象 多媒体 写生 教具 展示
  
  有句话叫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推动学生探求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在教学中我发现只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能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
  
  一、因材施教,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猜谜激趣。在绘画学习中,我把猜谜语融进教学中。在猜谜语过程中不仅能锻炼儿童的想象力,还可以使儿童对所要画的东西有个大概的了解,从而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让学生学习画动物时,就给学生出谜语:“脸上长勾子,头边绑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通过谜语的描述,一头大象的基本轮廓就显现出来了,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对大象的印象,还在学习中体会到了乐趣。
  
  2.故事激趣。童话故事是儿童的最爱,美丽的白雪公主、可爱的小矮人、善良的灰姑娘、聪明的阿凡提,这些儿童喜爱的童话人物更能激发他们绘画的兴趣。从儿童喜爱的童话入手,如《拇指姑娘》,将孩子引入绘画艺术的美丽殿堂,让孩子在趣味中感悟美、追求美、创造美、享受美。对于孩子来说,童话有着比现实更加有趣更加生动的吸引孩子们关注的故事,然而要将童话从一个个神奇而又美丽的故事,变成孩子们的东西,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但我相信孩子的智慧是可以将童话中的启示和经验加以各自独特的诠释的。所以童话故事可以成为孩子画画的材料。同时,绘画创作过程中的“角色体验”,不只是让他们得到童心、童真释放的满足,也使他们掌握了创作画的技法,通过文学和美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相结合,从而陶冶了孩子的身心,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儿歌激趣。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和学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的儿歌,比如:“谁会飞呀,鸟会飞,鸟儿鸟儿怎样飞?拍拍翅膀飞呀飞。谁会游呀,鱼会游,鱼儿鱼儿怎样游?尾巴点点头。谁会跑呀,马会跑,马儿马儿怎样跑?四脚离地身不 。”通过儿歌,使小学生不由自主的想象出这些动物的样子,这样学生们自己就会自觉地随着记忆进入了想象世界。
  
  二、多种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可激发美术学习的兴趣
  
  激发兴趣是增强美术课吸引力的有效途径,但由于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是教师画一笔,孩子跟着画一笔,完全局限了孩子自由想象发挥的空间,忽视了孩子创作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使学生听来枯燥无味,改变这种状况的有效途径是激趣,即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适当的对学生加以启发、引导和点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美术课的吸引力,从而使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1.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多媒体的应用能有效调动起人的兴趣和思维,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让学生直接接受各种美术教育信息,可以有效地解决美术欣赏、电脑绘画等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难题,为提高学生的美育素质和创造能力提供了科学的保证,它以生动的形式、事半功倍的效果,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2.有效利用教具。美术课程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所以注重美术教学中的直观演示在初中美术的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教具的运用,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作用,但设计巧妙用得恰当,可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3.走出课堂,实地写生。小学三四年级正是由图示向写实过渡的时期,如没有把握好这个时机,引导不得法,往往会留下难以弥补的缺陷,甚至会导致不少学生从原来喜欢画画到害怕画画,直至厌恶画画。因此我们要带着孩子们走出去,在河边、田野、草地这些孩子们感兴趣的地方,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身边的事物,一棵草、一朵花、一栋房子、一个昆虫都可以让孩子们画下来,让他们展开想象、自由发挥,这样既可以锻炼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认识能力,又可以提高孩子们对生活的理解和表现能力,更好的完成美术教学的目的。
  总之,只要教师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每一堂美术课都有精彩的体现,激励、唤醒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引 言   所谓“同情的了解”,语出宗白华《中国艺术的意境之诞生》:“现代的中国站在历史的转折点。新的局面必将展开。然而我们对旧文化的检讨,以同情的了解给予新的评价也更形重要。”①宗先生要求我们站在古人的文化立场去看待古代的文化与事象,唯此才有可能得出客观结论、推进文化创新发展。当今学者对此亦有论说:罗艺峰提出“回到古人的世界去理解古人”②,刘承华提倡将传统音乐之花“复接于文化之根”③。这些观念
大约从1950年代初开始,在中央政府“继承民间优秀文化遗产”口号的倡导下,各地、各民族的民间歌手陆续走出山寨乡村,登上现代舞台。由此揭开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民间歌曲“舞台化”实践的历史帷幕。近些年,随着“非遗”保护这一社会文化运动,有更多的民间歌手走进了大大小小的比赛场、电视台、艺术节、旅游点等,从而使民间歌曲“舞台化”“视频化”实践呈现出更为繁复的文化景观。那么,六十年来的民歌“舞台化”实践,或用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展,大批中国音乐家在国际音乐舞台上展现才华,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不断扩大,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外著名音乐学院希望加强同中国的音乐学院校的交流和合作。代表中美两国音乐教育最高水平的中央音乐学院和朱丽亚音乐学院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正是这种高水平合作的具体体现。  中央音乐学院一直非常重视与世界一流音乐院校开展高水平、高层次的教育和文化交流与合作。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楔 子  2013年12月4日晚,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一场以“戏韵管弦”为题的音乐会。音乐会上,以青年教师和在校本科生为主体的民族管弦乐队演奏了当代作曲家彭修文的《乱云飞》、郭文景的《炫》、刘长远的《龙跃东方》等民族管弦乐曲;曾健雄的板胡与乐队《秦香莲》、杨春林的京胡、大提琴与乐队的《别》、徐锵的琵琶与乐队《品戏》等协奏曲,以及现代京剧改编的呐子与乐队《打虎上山》、三弦与乐队的《黄
叶松荣教授《断裂与失衡》(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研究的是西方20世纪两次重大转折时期(一是10—40年代末无调性音乐、十二音体系、多调性音乐、噪音音乐、音丛、音色旋律、微分音音乐、整体序列音乐;二是五六十年代偶然音乐、点描音乐、电子音乐、计算机音乐、音色音乐) “新音乐”的创作。他论述六个问题:1.创新理念的构建与缺失;2.作曲新技法的频繁更替;3.大多作品弱化民族特性的现象;4.创新效
摘要:2010年高考尘埃落定,通过分析全国卷及新课标卷的三首古诗词,可以看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仍为考查的重点。高瞻远瞩才能把握方向,柳暗花明。  关键词:2010高考;古诗词;重点;方向    先来看看2010年全国卷高考古诗鉴赏试题的情况:  2010年全国卷一的古诗鉴赏试题以南朝梁文学家刘孝绰的《咏素蝶诗》为材料,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
本刊讯 由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打造的大型戏曲、综艺选拔真人秀——“美猴王争霸赛”于2013年5月31日开播。“美猴王”孙悟空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经典神话形象一直活跃在戏曲、影视及文学的舞台,从而被大众认知与喜爱。“美猴王争霸赛”作为央视首档戏曲真人秀节目,与以往同类节目仅仅针对戏曲圈内招募专业选手的赛制不同,开启了“全  民争霸”模式,为广大戏曲爱好者及“猴王迷”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  “美猴王争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学堂乐歌《送别》这节音乐课教学过程的分析,阐明要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音乐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音乐教学这一教育教学思想。  关键词:心灵的愉悦;学习的兴趣;审美的体验    长期以来,我们的师范教育课程与教法陈旧落后,信息量低,重技能轻知识,因此培养出的一代代音乐教师大都知识面狭窄,教学能力偏低,大多数教师对音乐教育地理解就是“
摘要:经过二十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学习与考查,我认为只有践行英语教学的语言性,才会真正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才会使英语课更有“英语味”。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扎实的口语基本功;二、把朗读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三、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英语教学。  关键词:口语基本功;朗读;真实的情境创设    传统的语言教学忽视口语而重视书面语,这样的教学方法没有抓住语言的本质,这使许多学生患上外语聋哑症[1]
肃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音乐创作有着不同的审美取向,有更多使用原创音乐的,也有合理地利用革命历史歌曲的,进而也事半功倍地利用了这些革命历史歌曲潜在的艺术表现力,故极大深化了这些剧目的思想主题。“金韬红军三部曲”即如此。2001年,导演金韬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推出24集电视连续剧《长征》(王朝柱编剧,王云之作曲);2007年,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推出36集电视连续剧《井冈山》(邵钧林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