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英语课上得更有“英语味”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__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过二十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学习与考查,我认为只有践行英语教学的语言性,才会真正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才会使英语课更有“英语味”。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扎实的口语基本功;二、把朗读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三、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英语教学。
  关键词:口语基本功;朗读;真实的情境创设
  
  传统的语言教学忽视口语而重视书面语,这样的教学方法没有抓住语言的本质,这使许多学生患上外语聋哑症[1]。我就曾经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使自己苦不堪言。
  我师范毕业后成为了一名英语教师。记得我上的第一节课是旧版教材中的一般现在时,为了让学生学会一般现在时,我在黑板上列出以下内容:
  主语 谓语动词 宾语 其它
  主语 谓语动词的三人称单数 宾语 其它
  我津津乐道地讲个不休,可是我看到学生们一脸困惑,有的学生已进入梦乡。当时我很生气,我这么费力备的一节课就这样让学生给“糟蹋”了。自己觉得很是没面子。下课学生竟然说:“老师,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听不懂!”“我觉得你说的不像英语。”“没劲!”……当时我感到无地自容.现在回想起来自己上的就不是英语课,忽视了英语本身的语言性,学生失去了兴趣。
  经过二十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学习与考查,认为只有践行英语教学的语言性,才会真正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才会使英语课更有“英语味”。也才能让学生更感兴趣。
  一、扎实的口语基本功是英语教师的魅力
  要想让自己的课更有吸引力,更有“英语味”,更能让学生喜欢。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口语基本功。使自己说得更象英语,而不是蹦出来的、生硬的“土英语”。因为一口流利又略带洋味的口语是英语教师的魅力之一,也是征服课堂的刹手锏。
  案例一:2009年我参加保定市骨干教师培训时,从澳大利亚回来的女教师,用她流利、动听的口语一下子就征服了我们培训班所有学员,觉得她的课魅力四射,精彩无限。上她的课总感到时间过得太快了。同时就因口语的动听也为她增添了说不出的“媚力”。这使所有学员都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使学员们有了学习口语的动力。
  案例二:2011年3月31号去乡下听观摩课。第一位教师通过各样的活动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她虽然是竭力而为,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不注意听。可是第二位教师以她流利、动听的英语进行的自我介绍,就一下子吸引了所有的学生,同时也吸引了我们下面听课的教研员和教师。那种欣赏的表情洋溢于每个人的脸上,学生更是热情高涨,回答问题争前恐后,与前一节课截然不同。尽管这个老师的声音不高,活动设计也有很多不足。可是就是她语言的魅力使学生完全被她所吸引,让她轻松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且课后学生还围住老师久久不愿离去。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所以作为中小学生的英语教师,如果口语基本功扎实,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英语的情感因素,直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为他们的日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朗读是学生习得语言的重要手段
  习得语言要抛弃公式化教学,要让学生在朗读中自然习得语言,感悟语言。例如:经过反思后我重新上了我的课,重讲一般现在时,我给学生编了一个小短文:
  Look!this family
  Mother,Father and I like different foods.My father likes fish,I don’t like it,I like chicken.We like different sports.
  My mother wants to swim,but my father wants to play cards,he doesn’t want to swim.How different they are!
  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并从中找到语感。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家庭成员。最后每小组找出一个代表进行介绍。只有一个学生忘记了用三人称单数。也没有出现加be动词的现象。
  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学会说英语,我认为说英语的基础还在于大声读。只有读到“脱口而出”“读能成诵”,才能让英语真正扎根学生头脑中,让他们想说就说,就象人人都能说“Thank you”、“Sorry”一样,达到了熟能生巧的地步,也象我们中国的名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如果加以感情诵读,那就是锦上添花,更能让学生体会其中乐趣,使英语真正成为我们活化的语言,也更能体现英语的语言味。从而才不会只培养众多“考试高手”,不会再让“哑巴英语现象”层出不穷。
  三、真实的情境创设是学生掌握英语的最好途径
  加拿大教师的一个教学思想:I hear,I forget;I see,I remember;I do,I understand!(听过会忘,看过记得牢,做过才理解。)即通过亲身实践掌握英语。[2]
  我曾听一位教师讲七年级上学期新目标英语Unit3 Section AWhat colour is it?教师拿着不同颜色的卡片,问:What colour is it?学生一开始还是满有兴趣的,可是不一会儿学生们就出现了很厌倦的声音,最后让老师很无奈。我吸取了这位同事的教训,我前12分钟在教室利用卡片上课,当我看到孩子们出现了不耐的情绪之后,我就把学生带到我们学校的花园里。九月的花园正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学生可高兴坏了。我规定每个学生都要给我用英语说出花园里各种花的颜色。否则请出花园。同时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这样他们可以互相帮助。这效果可真是好,38个学生没有不参加的,人人都能流利地说出花的颜色,把句子What colour is it?也练习的非常熟,就连What’s your favourite colour?也在部分学生的带动下学会了。有的学生还问我:What colour is your favourite flower?这样还拓展了与本节有关的新知识。之后,我校教师纷纷效仿。都认为这种真实场合下的英语教学更有实效性,更能让学生学到语言。让学生感觉到是在“说英语”,而不是课堂中的“讲英语”“学英语”,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
  学生们有了这样习得语言的经验后,就经常建议一些室外英语课。例如:学Let’s go shopping时,在学生的建议下我们就去了学生商店。我让小店老板在一旁看着,我当起老板,我和学生完全用英语去买卖。当学到问路时,我也是带他们走出课堂,去真实的践行语言,让他们不只是背,而是去用。再如学过去北京之后,我让学生收集了一下关于定州的名胜古迹的资料。最后每个学生做一次导游,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同时还自制画册,下面写上英语注释。所以我的学生学英语兴趣盎然,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较高,成绩也突出。
  我认为如果践行英语的语言性,把英语课上得更有“英语味”,就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观察,让学生去体验,去参与。为他们创设真实的习得语言的环境,给学生的语言学习带去乐趣,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英语教学法更有效,也更有实效,才会达到我们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学以致用。这才能突出英语教学的语言性,才能突出英语教学的“英语味”。
  下面是江苏教师施延霞老师的几个观点,我以为这也是把英语上得更有“英语味”的几个重要方面:洋味多一点;用英语组织教学以渗透洋味;听录音练口语以模仿洋味;营造文化背景以散发洋味;开展英语课外活动以外延洋味。
  参考文献:
  [1]刘悦.历史上形成流派的语言教学法及其利弊[Z].
  [2]施延霞.英语教学中的“洋味”[J].科技创新导报,2011,(4).
其他文献
作为2010年度国际“撒丽布跳舞音乐节”的一部分,作曲家、小提琴和吉他演奏家、即兴音乐人、社会活动家,同时身兼歌手、贝司、打击乐等职的弗兰德·弗瑞斯(Fred Frith)来到中国。他是英国前卫摇滚乐队:Henry Cow创始人之一,该乐队被列为英国先锋音乐的代表之一。他涉足爵士、跨界、前卫摇滚、先锋作曲等领域。此后十四年光阴里,他促成了许多乐队的组建与合作,1975年整个乐队与Peter Ble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建立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充分分析学生、教材,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设计恰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辅助手段,合理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性、个性化学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社会发展、在新旧知识的衔接、连贯和运用中发展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使英语语言学习更加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让英语课堂成为学生欢乐的海洋。  关键词:新课标 和谐 欢乐    我们知道,英语教学是一门语言教学,
引 言   所谓“同情的了解”,语出宗白华《中国艺术的意境之诞生》:“现代的中国站在历史的转折点。新的局面必将展开。然而我们对旧文化的检讨,以同情的了解给予新的评价也更形重要。”①宗先生要求我们站在古人的文化立场去看待古代的文化与事象,唯此才有可能得出客观结论、推进文化创新发展。当今学者对此亦有论说:罗艺峰提出“回到古人的世界去理解古人”②,刘承华提倡将传统音乐之花“复接于文化之根”③。这些观念
大约从1950年代初开始,在中央政府“继承民间优秀文化遗产”口号的倡导下,各地、各民族的民间歌手陆续走出山寨乡村,登上现代舞台。由此揭开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民间歌曲“舞台化”实践的历史帷幕。近些年,随着“非遗”保护这一社会文化运动,有更多的民间歌手走进了大大小小的比赛场、电视台、艺术节、旅游点等,从而使民间歌曲“舞台化”“视频化”实践呈现出更为繁复的文化景观。那么,六十年来的民歌“舞台化”实践,或用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展,大批中国音乐家在国际音乐舞台上展现才华,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不断扩大,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外著名音乐学院希望加强同中国的音乐学院校的交流和合作。代表中美两国音乐教育最高水平的中央音乐学院和朱丽亚音乐学院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正是这种高水平合作的具体体现。  中央音乐学院一直非常重视与世界一流音乐院校开展高水平、高层次的教育和文化交流与合作。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楔 子  2013年12月4日晚,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一场以“戏韵管弦”为题的音乐会。音乐会上,以青年教师和在校本科生为主体的民族管弦乐队演奏了当代作曲家彭修文的《乱云飞》、郭文景的《炫》、刘长远的《龙跃东方》等民族管弦乐曲;曾健雄的板胡与乐队《秦香莲》、杨春林的京胡、大提琴与乐队的《别》、徐锵的琵琶与乐队《品戏》等协奏曲,以及现代京剧改编的呐子与乐队《打虎上山》、三弦与乐队的《黄
叶松荣教授《断裂与失衡》(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研究的是西方20世纪两次重大转折时期(一是10—40年代末无调性音乐、十二音体系、多调性音乐、噪音音乐、音丛、音色旋律、微分音音乐、整体序列音乐;二是五六十年代偶然音乐、点描音乐、电子音乐、计算机音乐、音色音乐) “新音乐”的创作。他论述六个问题:1.创新理念的构建与缺失;2.作曲新技法的频繁更替;3.大多作品弱化民族特性的现象;4.创新效
摘要:2010年高考尘埃落定,通过分析全国卷及新课标卷的三首古诗词,可以看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仍为考查的重点。高瞻远瞩才能把握方向,柳暗花明。  关键词:2010高考;古诗词;重点;方向    先来看看2010年全国卷高考古诗鉴赏试题的情况:  2010年全国卷一的古诗鉴赏试题以南朝梁文学家刘孝绰的《咏素蝶诗》为材料,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
本刊讯 由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打造的大型戏曲、综艺选拔真人秀——“美猴王争霸赛”于2013年5月31日开播。“美猴王”孙悟空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经典神话形象一直活跃在戏曲、影视及文学的舞台,从而被大众认知与喜爱。“美猴王争霸赛”作为央视首档戏曲真人秀节目,与以往同类节目仅仅针对戏曲圈内招募专业选手的赛制不同,开启了“全  民争霸”模式,为广大戏曲爱好者及“猴王迷”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  “美猴王争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学堂乐歌《送别》这节音乐课教学过程的分析,阐明要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音乐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音乐教学这一教育教学思想。  关键词:心灵的愉悦;学习的兴趣;审美的体验    长期以来,我们的师范教育课程与教法陈旧落后,信息量低,重技能轻知识,因此培养出的一代代音乐教师大都知识面狭窄,教学能力偏低,大多数教师对音乐教育地理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