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乡美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ep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省级课题《家乡美——卓尼民间绘画、雕刻、剪纸艺术在美术校本课程中的整合运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N2016_85])。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0-0023-01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以及基本情况
  对于卓尼藏汉杂居特殊地域,民间蕴藏着丰富的民间绘画、雕刻、剪纸艺术资源,关于 “民间绘画、雕刻、剪纸艺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研究”还是个空白。发达地区绘画艺术教育实践开展得比较早,成果鲜明,而民族贫困地区学校绘画艺术教育还相当滞后,因为受到受经济条件、地域的制约,卓尼藏区民间传统绘画艺术资源在学校艺术教育中未能被重视和运用,使卓尼民族民间绘画艺术在学校教育中缺失。藏族地区民间绘画、雕刻、剪纸等艺术文化正面临着消逝的危机。“家乡美——卓尼民间绘画、雕刻、剪纸艺术在美术校本课程中的整合运用研究”对传承、发扬和保护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卓尼藏区民间绘画、雕刻、剪纸、刺绣等艺术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卓尼民间绘画、雕刻、剪纸艺术素材的蕴藏情况的调查方式
  卓尼藏区民间版画、年华、唐卡、木板雕刻、洮砚雕刻、民族饰品、服饰、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资源进行全面搜集整理;为了将资料有效运用于校园美术绘画艺术教学中,对藏族地区民间绘画、雕刻、剪纸等艺术文化进行详细的实地咨询、进行文字取证;为了开展这项研究,我课题组成员进行长达8个月,行程2000多公里,对甘南卓尼民间绘画、雕刻、剪纸艺术有关社会环境进行调研 ;深入农牧村对民间版画、年华、唐卡、木雕、洮砚雕刻、民族饰品、服饰、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资源搜集取材;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对卓尼民间绘画、雕刻、剪纸艺术及其作品特点,所渗透的文化,实用价值,宗教意义,出处等进行取证、咨询、记录。
  三、素材收集
  鉴于卓尼藏汉杂居等民俗地域民俗特点,我们课题组把卓尼民族地区按地域民俗特点分成五大块进行课题素材取材。
  1.柳林镇汉族居住区域的绘画素材收集
  卓尼县柳林镇地处临谭交界处,这里是卓尼大部分汉族人民居住的地方,这里洮州卫城的很多人,民俗文化也是洮州卫城人的习俗。据说他们是从南京的竹丝巷来的,以南方江淮人为荣,至今保留着许多江淮人的生活习俗。临潭的男人头戴礼帽,身穿长袍,一派儒雅风范。女人头裹大包巾,身穿斜襟盘花扣的短长衫,脚蹬凤头绣花鞋,头饰银饰饼花、银叉等,一个个像祥林嫂似的装扮。这里的绘画艺术在剪纸、绣花、尤为凸出,在这里,我们搜集了大量的民间剪纸、绣花素材。剪纸素材包括绣花花样、窗花、剪纸年画;绣花素材有绣花鞋、绣花鞋垫、绣花围裙、绣花枕头、绣花饰等。
  2.勺哇土族乡土族绘画文化
  甘南地方志学者在卓尼土族中了解到具体的传说,卓尼的勺哇土族乡土户家的故乡在遥远的东方,土族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河湟语群。居民原信奉多神教,也有一些人信奉道教。元、明以后普遍崇信喇嘛教。寺院是土族的文化中心。对佛教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土族寺院也是绘画艺术的宝库,保存着大量的具有土民族特点的唐卡壁画,木刻浮雕等资料。迄今土族人还保持着土族特有的服饰文化,其特点风格别具一格,装饰独特美观。在这里我们课题组搜集采访了大量的宝贵资料。
  3.卓尼县木耳乡、申藏乡三个毛吐蕃民俗服饰文化
  “觉乃”藏族是一支来自西藏的藏民族,世代生息繁衍在卓尼这块富饶美丽的地方,其生活习俗丰富多彩,服饰更具迷人魅力。这种服饰文化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很强的观赏和研究价值。其特点主要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莎茹帽;徐如斑玛:又名“珊瑚莲花帽”,俗称“珊瑚斑玛”;窝窝帽:窝窝帽也叫金边毡帽;烟筒帽;阿珑银钱。这特别的装饰是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卓尼藏区三个毛服装特点:妇女服饰是一般布料夹层长衫,半高领,右开襟,紧身窄袖,两边开衩,衣长及脚面,长衫上罩一大襟式绸缎马甲,开襟处镶滚花边饰。三个毛饰品也有其特点,妇女佩戴的耳环,型制优雅奇特,半圆形银柄上坠着珊瑚,坠物呈塔形。卓尼藏族“三個毛”妇女的鞋也有其独特的特点,这种鞋叫作“连把腰子鞋(hai)”,是一种自制的靴子,鞋面儿整个是手工绣花,鞋底是三层布底,靴筒的颜色都是大红色的。
  在这些地区民间也蕴藏着大量的木雕、壁画、唐卡、刺绣等绘画文化,为我们搜集素材提供了大量的资料。
  四、素材整理、分析及实验推行
  课题组对搜集的“民间版画、年画、唐卡、木板雕刻、洮砚雕刻、民族饰品、服饰、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资料”进行长达4个月的分析、图文整理;并进行校本课程整合实验推行分析,为编写《家乡美——卓尼民间绘画、雕刻、剪纸艺术在美术校本课程》完成了所有的前期资料整合、准备工作。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我课题组顺利完成了课题阶段性研究工作,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俊立.《洮州厅志校注》
  [2]祈殿臣.《卓尼县志》
其他文献
【摘要】在现代社会教育教学事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职业教育也得以较快发展,并且在社会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中,教学管理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对教育教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现代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中,信息化建设及实践已经成为必然要求及任务,可使教学管理效果得以提升,因而应合理开展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实践。  【关键词】职业院校 教学管理 信息化建设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和“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时代的到来,90后大学生在日渐激烈的竞争中产生的就业问题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高校也猝不及防地接受了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这一挑战。本文针对现在90后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对当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心态进行了分析,并且结合“互联网+”的背景提出了高校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生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
期刊
【摘要】本文是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将移动互联技术及其应用与教学相结合,探讨了信息化、智能化混合式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移动互联 建构主义 混合式教学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移动互联技术和社交软件在高职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编号:15SC281)”。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8-0239-02  1.移动互联技术
期刊
【摘要】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学科,同样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在公共关系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打破单一理论式教学方式,本文就对高职高专公共关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提出相关探讨,为公共关系课程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加强培养掌握公共关系技巧与技能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高专 公共关系 课程实践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高职高专公共关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编号:HZLX
期刊
【摘要】《机械制图》课程是数控加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针对目前学生状态,使用传统教学方法,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使用项目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知识与技能。  【关键词】机械制图 项目教学法 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TH12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8-0253-01  1.学情分析  《机械制图》传统
期刊
【摘要】工程造价专业实训作为对高职高专学生三年多学习的总结,是连接专业课程与企业接轨的一门重要的课程。与学科教育相比,高职高专的学生应该更强调动手操作能力。  【关键词】工程造价 实训课程 教学  【中图分类号】TU723.3-4;G712【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8-0249-01  一、工程造价实训课程的必要性  工程造价的实训课程是在学生完成课本理论知识学
期刊
【摘要】结合对有关动画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实际状况和学生就业率调查,分析在市场化下,动画专业毕业生设计教学改革对策,并着重研究对毕业设计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结构、教学评判等全方面的改革,其目的是提高师生、动漫公司和市场之间的互动,从而最终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就业率。  【关键词】毕业设计 市场化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N911.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期刊
【摘要】就现今的社会发展形势来看,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使得教育体制不断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侧重人才培养,而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也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而显现出来。在我国国内的高职院校的教育中,电气专业的培养目前仍有一定的欠缺,对学生的电气专业水平、教师资质的提高、教学投入的提高都需要高职院校进行解决,本文基于对目前高职院校电气专业教学的研究,对怎样使得电气专业教育进行改革与创新进行一定的
期刊
【摘要】在现阶段的职业教育中,需要在以往专业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专业产业的生产教学实践活动,以此在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下,为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具有着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但是该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构建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此来对产教融合下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以便学校对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改进。  【关键词】产教融合 教学质量 评价体系 构建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畜牧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目前我国畜牧业发展需求,提出了转变传统观念、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构建质量保障体系等一系列的建议,旨在通过畜牧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出更多符合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关键词】畜牧 专业学位 培养模式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