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的移动互联技术及其应用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iwanshi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是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将移动互联技术及其应用与教学相结合,探讨了信息化、智能化混合式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移动互联 建构主义 混合式教学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移动互联技术和社交软件在高职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编号:15SC281)”。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8-0239-02
  1.移动互联技术及其应用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基础
  微信、微博、微视频、微直播、QQ等手机APP的广泛应用表明我们已经进入基于移动端的“微”时代。“微时代”环境下,19-24岁的在校大学生受影响尤其明显,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大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的持续时间缩短,根据笔者调研,有51%的同学在45分钟左右的课堂上持續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仅能达到45%-60%,约20分钟,另有近30%的同学,持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仅为10分钟左右,如何通过提升大学生课堂参与度来提升课堂吸引力是教师面临的重要挑战。
  手机等智能终端有“五个任何”的特征,即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以任何方式访问任何想获取的信息。目前手机等智能终端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通信功能,社交、学习、办公商务等领域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在这种趋势下,传统的信息技术手段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的需求,大家更愿意使用移动端的设备安装移动App软件等方式去实时的获取各种信息化服务,所以,随着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等新理念的诞生和发展,在大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上,与其采取各种措施“堵”,还不如进行适当的“疏”,引导大学生利用手机等移动互联终端进行学习。
  2.基于移动互联技术及其应用的信息化教学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对接
  传统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正逐渐向为以学为主的方式演变,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1]。教师应该培养的是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是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从而去应付考试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并按有效的个性化原则来组织教学与学习情境,强调及时反馈和学习内容的适应性调整,是实现因材施教和因人而异的教学需求的立足点,这是教学改革的难点之一;学生持续注意力时间短导致了信息化教学资源具有碎片化的特征,这与知识的系统化形成了矛盾,这是改革的另一难题。
  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基于移动互联技术及其应用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之一,该模式主要是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使用移动设备(如手机等)通过移动教学服务器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且通过系统化的、可复制的教学活动、整合碎片化的教学资源,实施形成性的评价,做到及时反馈和建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系统化的学科知识和技术技能。
  3.基于移动互联的社交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SNS (Social Network Software)即社交软件,目前主要有即时通信类应用、综合类社交应用、图片/视频类社交应用和社区类社交等应用。其中即时通信类应用中的QQ、微信和综合类社交应用 QQ空间与新浪微博,因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建与及时沟通和信息分享的特征,与教学的基本特征相吻合,根据笔者调研,大学生群体社交软件的使用情况QQ与微信的使用比率均是100%,微博使用率相对较低,约50%左右。所以当下常用的QQ、微信两种社交软件在教学中应用的可操作性较大。该两种社交软件均可通过点对点或者基于群组进行实时沟通,并发布文字、图片、语音、动画、视频等资源,并可以通过分享进行相关的点评等操作,可以作为教学的手段和工具。微信具有“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的二次开发功能,能够结合课程教学开发给予微信平台的课程专属应用,该应用集成了信息化教学网站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功能,且平台较成熟,具有一定的优势。
  4.移动互联APP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近年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的教育模式日渐接受,在信息化课堂教学手段方面,正在逐渐的由基于PC端的信息化教学系统,转移到基于移动端的课堂及课堂管理型APP上,这也让人们从网络学习、数字化学习时代进入到了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时代。
  移动学习是一种基于数字化与无线通信技术,以手机等移动终端为工具,可以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的模式。移动学习应至少包括以下四项要素:移动的学习者、利用移动设备、与移动网络相连接、在移动的情境中开展学习[2]。这种学习方式让学习者能够利用一切零散时间学习,与现代人的学习方式相符,能够满足终身学习的需要,是未来学习趋势,符合建构主义对大学生学习的要求。
  目前主要基于移动端的课堂及课堂管理型APP有蓝墨云班课、MITA、云课堂、学习通等,笔者通过对上述APP的应用实践,经过对比分析,选中蓝墨云班课作为混合式课堂教学工具,深入开展基于建构主义的移动、云、大数据、智能化教学,打造了“教、学、管一体化的移动互联网+课堂”。
  蓝墨云班课工具诞生于2014年11月,是国内较早的师生课堂互动手机应用,且免费供师生使用,目前分为网站和手机客户端两部分,第三方TalkingData移动大数据服务平台显示,截止2017年10月,平台累计注册用户达400万,其中注册老师10万人,覆盖学校达4600所。老师在蓝墨云班课网站或者手机应用上创建班级与课程后,邀请学生加入并开展课堂与课下、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
  蓝墨云班课工具对于教师、学生构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的建构主义理论学习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利用蓝墨云班课平台维护学生信息、发送通知、分享课程信息、学习要求、课件、微视频、实训素材、数字化教材等学习资源,资源能够即时传递到学生的移动设备上,通过随时随地开展的作业任务、讨论答疑、投票问卷、头脑风暴等教学互动,将碎片化的教学资源进行了系统性的整合,提升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创设了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该平台帮助教师实现了课堂上即刻反馈、即刻点评,教师、学生之间可以协作完成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等工作;会话是协作学习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平台中的头脑风暴、讨论答疑、分组任务作业等会话模块能够帮助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记录、展示完成学习任务的会话商讨内容,共享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与智慧,从而促进教师与学生间协作、学生与学生间协作,引导学生自己建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中,蓝墨云班课可以实现对每位学生学习进度跟踪和学习成效评价,教学活动结果将由活动过程的行为大数据全面呈现,并基于该大数据实时客观的科学管理,可以生成每位学生的学习评估报告,并实现自动智能提醒功能,做到了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教学,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通过信息化手段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5.结语
  将基于QQ、微信等社交软件和基于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技术的教学APP软件应用到教学中,构建了“教、学、管一体化的移动互联网+课堂”,对于信息化教学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5):74-81
  [2]叶成林,徐福荫.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J].开放教育研究,2004(3):23-26
  作者简介:
  徐占鹏(1979年-),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职业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集美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新澳合作项目的英语課堂为例,主要讨论了课堂管理的概念及其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文章针对英语课堂管理的特殊性,讨论了如何构建完善有效的英语课堂生态环境,保证英语课堂管理的有效性以及如何面对英语课堂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对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英语课堂的管理意义重大,既关系着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更影响着对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成败。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管理 课堂生态 有效性 新挑
期刊
【摘要】职业院校专业协作组织是按照国家要求,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新举措,是职业院校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开辟的新模式,它有助于职业院校教师队伍质量的共同提高,有助于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从而达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的目的。探讨专业协作组织在发展规划、资料管理、工作职责、规章制度、活动计划及工作方案等方面的管理机制,有助于专业协作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协作组 专业协作组织 运行机制  【
期刊
【摘要】通过研究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等,帮助我们进一步把握、促进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中的有效或合理的应用,应对高等教育人工智能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助力高等教育变革。  【关键词】人工智能 高等教育 应用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8-0234-01  1.人工智能概况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以
期刊
【摘要】随着医学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突破,医学教育对培养目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而对生理教学来说,合理运用病例分析,可使学生加深对相关生理学知识的理解与临床联系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如果在教学中把生理学知识融入病例分析,将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生理学 病历
期刊
【摘要】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改革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对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高素质专业人才非常重要。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分析了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并分别从教材、教学方法及课程考核体系等方面对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食品营养与卫生学 教学改革 探索  【课题项目】曲靖师范学院校级优
期刊
【摘要】综合实践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为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提供广阔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实践学校的办学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学生为根本,以“学校”为主体,努力使综合实践学校成为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  【关键词】综合实践 校务公开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摘要】中职会计专业是中职最为重要的教学专业之一,现今我国中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中职院校会计教学的要求。在具体的会计教学过程中,中职院校教师们要注重在实践视角下去培养学生们的会计能力。就此本文结合实际,浅谈实践教学视角下的中职会计教学研究。  【关键词】实践视角 中职 会计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期刊
【摘要】项目化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由于该种教学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综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学习组织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因此在各个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药事管理与法规》作为一门强调实践性的药学课程,引入项目化教学无疑能够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帮助作用,因此探究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教学和应用策略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在现代社会教育教学事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职业教育也得以较快发展,并且在社会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中,教学管理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对教育教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现代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中,信息化建设及实践已经成为必然要求及任务,可使教学管理效果得以提升,因而应合理开展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实践。  【关键词】职业院校 教学管理 信息化建设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和“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时代的到来,90后大学生在日渐激烈的竞争中产生的就业问题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高校也猝不及防地接受了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这一挑战。本文针对现在90后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对当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心态进行了分析,并且结合“互联网+”的背景提出了高校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生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