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kffdkjkd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意识”是人们对未知客观事物做出的自觉的心理反映。其行为表现是对事物好奇,喜欢探究。“问题意识”的求异特质与科学精神的自由探索和怀疑批判紧密相通。“而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核问题一时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契合点,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激发幼儿探究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有问题,只有对周围事物产生疑问,幼儿才会主动的,积极的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孩子是否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将直接形象到科学探究的真正开展。因此我认为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幼儿问题意识是最合适的土壤,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能更好的激活和提高幼儿的“问题意识”。
  一、适宜的氛围,问题意识培养的前提
  1、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研究表明:宽松、开放、互动的环境使幼儿身心愉悦,并产生愿意交流的愿望,有助于幼儿敢于把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与幼儿间建立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蹲下身来和他们讲话,了解他们的兴趣,关注他们的需要,设身处地地探明幼儿好奇在哪里,疑惑在哪里,然后引导幼儿把心中的疑惑用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也就是把好奇心转化为一个一个的问题,这样才不会使幼儿的好奇心稍纵即逝,才会进一步引起幼儿探究的兴趣。在活动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体谅和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让幼儿生活在没有顾虑,没有压抑的宽松环境中,鼓励幼儿大胆与他人交流,大胆表达出自己的疑惑,把好奇心转化为一个个问题。同时,在科学探究中我们可以多问孩子:你想知道什么?让我来听听你的想法;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我想这样会让我们的孩子感受到:“老师很尊重我们想知道、想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大胆的提出自己的问题。”
  2、尊重孩子提问的差异
  在活动中,我们尊重孩子不一样的疑惑,允许孩子提出各种深浅不同的问题。活动结束后,我们还让孩子提出自己不懂的或觉得有问题的地方。刚开始孩子们不知道如何提问,显得有些茫然。但随着教师提示与引导,几位能力强的幼儿首先提出了问题,当一个个问题得到大家的认可解决时,所有的孩子都得到了鼓舞,其他的孩子渐渐也知道了怎么样提问。时间一长,每一次活动后,孩子就会不由自主的提出自己认为迷惑的问题。这样,不仅有利的反馈了学习情况,而且使活动意犹未尽,不断的深入。
  3、创设激发幼儿提问的环境布置
  为了鼓励孩子对各类问题产生兴趣,让孩子逐步养成提问的习惯,我们本着因时、因地、充分利用的原则,在班级中设置了自然角、科学发现区、科学实验区,让幼儿通过看、摸、玩,暗示幼儿自己想、主动问、积极答,从而诱发、提升、拓展幼儿的提问行为。另外,我们在班级里还设置“问题小屋”,这里可随时记录下孩子眼中的问号。内容大多包括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以及孩子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寻找的答案。这样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科学知识,培养了科学探索精神,也增加了幼儿获取信息的多种方法,“每周问题小明星”更是激发了幼儿提问的积极性,使孩子们的问题层出不穷。
  二、有趣的情境,问题意识形成的温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让孩子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在学习中,问题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师对幼儿问题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创设情景做起。因此创设情境是教师设计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在活动中教师应设置各种问题情景,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让幼儿成为“问”的主体,从而激发幼儿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问题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幼儿根据教师、教材或其它途径给出的问题进行探究;二是幼儿从老师所提供的问题中得到启发而提出的新问题;三是幼儿自己提出问题。毫无疑问,幼儿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是最有兴趣、最有动力去深入探究。所以,教师的指导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设计让幼儿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情景上,而不是在设计问题本身上,应着力于培养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勇于置疑、大胆创新。
  三、引发性提问,问题意识深入的抓手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让问题引发问题,有时教师的预设问题会起到起始性的问题,有时教师的提问能够帮助幼儿及时地表达出心里想探索的未知问题,从而使教师准确把握幼儿的认知需要,灵活生成新的内容,针对性地开展活动,使幼儿主动构建经验。但数量一般不能太多,要尽量减少琐碎提问,应该设计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考虑好问题与问题的衔接和过渡,灵活运用组合,要让幼儿“跳一跳,摘桃子”,要尽可能使传授的知识有层次,利用问题组和问题库来引导幼儿深入思考,从而形成结构知识。
  四、多元化评价,问题意识深化的手段
  《纲要》中指出,老师要激发幼儿的提问积极性,是每个幼儿乐问、好问、会问,让抽象的“问题意识”进入幼儿幼小的心灵。教师要充分发挥发展性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促进幼儿问题意识的培养。如在课堂上,教师可运用有声语言、无声语言,通过即时性评价激趣,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意见。首先,教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要以赞许的态度去倾听;其次,对幼儿提出的不明确的问题,要采取和幼儿一起思考的方式加以引导。如当孩子问蚂蚁喜欢吃什么时,教师应和幼儿一起做实验进行解决;再次,对幼儿提出错误的问题时,教师不应训斥和指责,应肯定他的大胆和他的想象力,最后还应帮幼儿理清思路,指导幼儿如何抓住关键处提出问题。
  美籍中国物理学家、诺贝尔获奖得者李政道先生说得好:“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好问” 。而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管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一日生活动中都要真正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给幼儿主动提问提供时间和空间,同时要处理好“放”与“收”、“提问”与“释疑”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幼儿质疑问难的能力,为幼儿主动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吴江市盛泽中心幼儿园 江苏】
其他文献
小学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音乐素质教育,通过音乐来陶冶学生的情操,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艺术美的思想和艺术美的理念,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和爱好,促进学生音乐素质养的提高,使学生在音乐中不断成长,热爱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音乐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1.转变观念,更新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前提下,音乐教师也要转变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音乐教学要
近年来,有很多家长和教师感慨孩子难管、学生难教。这是一个现实,对我们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责任和挑战。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还要有管理、驾驭班级
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实际生活的探究,让学生参与探究、讨论和辩论、构建和理解主要的科学概念,体会到通过生活实践的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获取正确的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小学科学教学的教师,不能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样狭小的空间里,不能把学生拘泥于以文字或语言形式呈现出的现成的知识,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情境中,利用生活材料进行探究,走进生活开展活动。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随着社会对处开放的进一步加强,我国的对外交往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信息的载体、交流工具的作用日益突出。新课程教学改革后,小学从三年级开设英语,学生的英语能力也成为影响其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小学英语教学是启蒙、入门阶段的教学,在现实的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在智力因素、综合学习环境等的不同,两极分化较其他学科更为突出,也出现了英语学困生群体。英语教师必须注重处理好学困生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
“学会创造”应是我们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最为基本的内容和目标。①如何达到使小学生富有科学志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造思维,是《人与自然》这部新教材所力求的重要教育目标之一。我以为在教学中注重实验教学效果,多渠道、多层次、多环境地为小学生创造观察、动手、思维的条件,是培养孩子们创造性能力的关键。    一、针对实验内容,积极有效地启发引导    丰富多彩的实验内容,容易激起儿童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现代化科技水平发展突飞猛进,小学数学教育方式有很多种,但关键是教师不断提高教学素质和方式。我们说,加强培养教师专业教学整体素质提高的艰巨任务已很紧迫,须下大气力,以不同方式与渠道加强师资力量。要让教师以人为本,先加强现代专业教育知识理论学习,掌握数学专业技能。要切实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强化个人师德素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现代化的优秀接班人,必须强调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再以其丰
简便计算一直是数学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它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培养数感的主要途径之一。学好简便计算,不仅能提高计算能力、计算速度,而且能使学到的定义、定理、定律、法则、性质、规律等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一、简便计算心理透视  1、盲目心理。很多学生的做法已违背了“简算教学”的初衷,不是真正为了简便计算而简算,而是老师要我这样做,我就这样做
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儿童抓起。学龄前儿童随着他们生理和心理的迅速发展,活动能力大大增强,想象力更加丰富,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很大提高,这一切都为学前儿童发展创造能力提供了可能,因此创新能力教育应该从幼儿园教育开始。具体途径有:  一、树立创新教育观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幼儿教师首先要更新学前儿童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观,提高对创新性教育的认识.认识创新绝非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学生提高健康水平,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的过程。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发展。  一、营造环境——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师生对话的支持性环境
当今,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对新知的理解还依赖于通过感知形象建立概念,汲取知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巧妙利用信息技术演示宏观或微观的、很快或很慢的科学实验过程,可突破时空、地域、常规实验的束缚,灵活地放大或缩小,从而将实验过程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    一、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教材中往往有某些自然现象,因为条件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