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棵“礼仪树”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hui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明礼仪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根据学校的特点从三方面对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进行阐述,目的是想通过形式多样的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其中感受文明礼仪,践行文明礼仪。
  关键词:小学生;文明礼仪;活动;养成教育
  中国历来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文明礼仪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文明礼仪习惯的最好时期。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加强礼仪教育,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棵“礼仪树”。
  一、晓之以理,播下文明礼仪的种子
  (一)有效利用课堂,散播文明礼仪的种子
  1.学科教学渗透文明礼仪的教育
  【镜头回放】《壁虎借尾巴》教学片段
  在指导朗读教学中,寓思想教育于其中,结合当今提倡的文明礼仪,既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文明用语,又让学生学会有感情朗读句子,可谓一箭双雕。
  老师及时疏导,我们向别人借东西时,一定要尊敬地称呼别人,还要用商量的口气。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互相借物,用上礼貌用语。(学生纷纷表示:小壁虎很有礼貌,要向小壁虎学习。活动中孩子们都能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
  在中低年级的教学中,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更能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学文明、懂礼仪的种子。
  2.主题班、队会激发养成文明礼仪
  【情景再现】“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队会观摩活动
  活动一:手拉手,我们都是好朋友。通过情景表演《交朋友》,学生明白了与人交往中要懂礼貌,只有这样才会交到更多的好朋友。活动二:小游客游校园。让三位同学扮演导游(带上头饰),带着同学们参观校园,让他们感受美丽的校园更需要我们文明的行为让它变得更美丽。活动三:我的习惯最好。让学生做出文明的行为,大家一起学。最后合唱一首文明的儿歌结束。
  (二)挖掘国学经典,播种文明礼仪的种子
  我们发现国学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背了几句古训、诗词,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从小多读一些中华文化经典,其中《弟子规》《论语》中有不少的精华可以把经典诵读与礼仪教育结合起来。如“父母教,须敬听。亲爱我,孝何难。”——孝敬父母;“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按时上学;“冠必正,纽必结。衣贵洁,不贵华。”——仪表整洁;“称尊长,勿呼名。兄道友,弟道恭。”——礼貌待人;“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语言文明;“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诚实守信;“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遵守公德……
  二、动之以情,浇灌文明礼仪之花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习惯是在生活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习惯的形成方式主要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灌注我们的爱心,对学生动之以情,浇灌他们的感恩之花。
  (一)故事教育法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短小精美和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生活中的关于文明小片段等,讲给学生听,让他们通过讨论,从中明白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二)同伴現身说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伴的现身说法对学生来说具有榜样作用,把发生在自己身边或身上的关于文明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能切实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现实感与可能性。
  三、导之以行,盛开文明礼仪之花
  (一)在校懂礼仪,争当“四好少年”
  体验活动一:让“文明礼仪”班级日记漂流起来。
  体验活动二:“我做文明小天使”手抄报活动。
  体验活动三:“大手拉小手,一起向前走”。
  体验活动四:多种途径对学生“八礼四仪”等主要内容进行强化训练。
  (二)在家懂礼仪,争做文明事
  家校合作形成教育的合力是更好地推动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让孩子回家以“十项文明实践作业”为纽带进行家校的有效衔接。
  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家长发自内心的喜悦,“我家孩子懂事了!”“我家孩子是个讲文明的好孩子!”
  (三)在外懂礼仪,寻最美风景
  学校要求孩子在外游玩时要做文明事、文明人,还把身边的文明瞬间用相机捕捉下来。这是文明礼仪教育中的“亮眼睛寻找文明瞬间”的主题活动。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养成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让我们一起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棵“礼仪树”,耕耘绿叶的事业,期待花开的芬芳!
  参考文献:
  [1]李勇进.浅析如何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J].关爱明天,2016(5).
  [2]陈瑛.老师的宽容 老师的爱[J]今日教育(当代幼教),2007(11):1.
  [3]宋雅茹.家长.孩子.爱[J].人生十六七(家教指南),2007,(11):63-64.
  编辑 段丽君
其他文献
摘 要:“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己育己的故乡。故乡的一切在每个人身上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每个人对故乡都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挥之不去的血脉之情。所有行走在他乡的異乡人,背上都背着一个故乡。俗语说“金窝银窝,不如家中的狗窝”,但依旧有很多人年少气盛,心一横,手一扬,去闯荡世界。他们告别家乡,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开
摘 要:合作学习是21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广泛应用于世界许多国家的中小学教学,其实效性令人瞩目。合作学习教学形式多样,以“切块拼接法”在“长度、面积、体积单位”的聋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例,谈谈实践体会。   关键词:合作学习;拼切学习;聋生   一、理论依据   切块拼接学习法简称为拼切学习。拼切学习法的设计是
摘 要:数学学科有很强的逻辑性,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要充分遵循以学定教的基本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介绍以学定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可以全面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以学定教;以生为本;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摘 要:新一轮课改在很多省市已展开,其根基在学校,而关键在校长。校长是课改的研究者、领导者和行动者,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保证新一轮课改在学校层面的顺利实施。然而,校长能否准确定位自身角色?普遍存在哪些难题?以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校长角色的应然状态为突破口,设计了一份关于F市高中校长的调查问卷。重点阐述了校长们面临的困惑、难题及不足。   关键词:新一轮课改;高中校长;问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第一单元写作训练要求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问题是:学生如何热爱生活,如何热爱写作?眼下写作文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件极其头疼脑痛的事。许多学生不喜欢写作,拿起笔来无话可说。要么胡编乱造,要么仿造抄袭,写出来的文章多是雨天送伞、发烧送医院、迟到送早餐、爱迪生发明电灯、司马迁遭受宫刑等陈旧的内容。在立意、选材、构思方面缺乏新意,探究其中缘由是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不够。   一、
摘 要:“互联网 教育”满足了层次教育的需求,给教育界带来了新的生机,给农村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教育带来了福音。通过推进“互联网 教育”确保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降低单親家庭留守儿童比例;让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和知识,解决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学业无人辅导的问题;提高乡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村家长文化素养,使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有正确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在平等、和谐、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摘 要:随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朝向纵深进行,核心素养逐渐成为其指导思想之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一项受到高度重视和认可的任务。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核心素养下培养和强化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路,以期为小学高效数学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自主学习   随着传统应试教育让位于素质教育,新课程理念明确指出,小学阶段数学教育在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应培养学生的综合
摘 要:小学是语文教学打基础的时期,也是语文课堂管理难度很高的一个时期。一方面学生的知识基础不足,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所以教师分身乏术,很难针对性开展教学。另一方面学生的秩序意识尚未建立,很难坐住椅子,无法保证稳定。这些都是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为了实际达成教学目标,必须要思考小学语文课堂管理的要点,以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教学;语文教学;课堂管理   小学语文教学是最基础的一个环节,是为
摘 要:就当前社会发展现状来讲,很多家庭当中的子女为独生子女,在家中能得到众多关爱,但是往往却不懂回报,一味索取。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孩子多数情况下属于受恩群体,不懂怎样将自身的感恩之情表达出来。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应注重感恩教育的实施,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感恩,对身边事物进行细致观察,感受幸福生活。   关键词:幼儿活动;感恩教育;细致观察   就幼儿来讲,对世界有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索欲,而
数学活动一直以来都是幼儿园教学的重点,通过数学活动,可以优化幼儿的思维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字的敏感性,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图形。幼儿从小就生活在集合空间里,但幼儿早期对于图形的认识比较模糊,因此成人的引导和帮助对幼儿显得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帮助幼儿获得“图形经验”,我们以大班数学“快乐拼图”为例,谈谈活动中运用了哪些数学核心经验(图形)的支持性策略,帮助幼儿获得(提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