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交流的质疑和反思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70910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开始出现。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优势互补,使学生健康发展。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新课堂模式中的小组合作交流,也有一些因素值得反思。
  一、小组合作交流是“形式”还是“途径”
  许多教师认为,小组合作交流是新型语文课必不可少的环节,没有了这样的环节,似乎就没有改变旧的语文课堂模式,学生的主体性就没有得到彰显。但是,小组合作交流只是教师改变传统语文课堂模式的途径之一,而不是全部。小组合作交流并不适用一切课型,要根据不同的课型慎重选择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
  在教授第四单元“江山多娇”时,《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阿里山纪行》三篇文章,我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而《美丽的西双版纳》作为自读篇目,没有采用小组合作。
  作文教学也是这样。同样的讲评作文课,我让学生仿写朱自清的《背影》,就没有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作文的得失,因为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不同的,所以学生从哪个角度去描述细节,只有自己的真实感受,才能通过文字表现。这样的一篇习作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是学生独特的世界的表述,是个性化的、是有差异的。这节作文课我主要是采用了展示优秀习作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形象的方法。学生在静静的聆听中获得了感悟。
  另外一节作文讲评课《最好的奖赏》,我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因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呈现了立意平庸,或是千人一面,或是浮光掠影缺乏深度等问题,所以本节课我着重指导学生探究怎样在审题中确立好自己文章的独特立意。
  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笔者通过问题给以引导。你怎样理解作文题目中的“奖赏”一词?你觉得什么样的奖赏可以称得上是“最好”的?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独特体会,也有组员之间的共同认识,学生学会了由实物到精神境界的提升,文章立意变得深刻、独特。
  二、小组合作交流是“必须”还是“选择”
  不同的课型对小组合作交流有一定的选择和区分,就一节课而言,小组合作交流并不能适用所有的课堂环节,使用小组合作交流的课堂形式要针对有必要的环节,要让小组合作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笔者在教授《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时,让学生对“人的高贵”谈认识。这个问题是个性化的问题,所以没有必要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在文本探究之后,我又一次提出问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人的高贵灵魂的认识”。这个问题看似和前面的问题相同,实际上,要求学生结合文本来谈论认识就有了一定的局限性。学生不能再凭初步的认识来回答问题。学生要抓住文本材料来体会高贵灵魂的含义。所以我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学生不再天马行空地回答问题,而是紧紧扣住文本,抓住作者的感受。
  在许多语文课上,都发现了这样的问题,教师动不动就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把许多有个性的表达都抹杀掉了,也制造出很多懒惰的学生。
  三、小组合作交流是“获取唯一答案”还是“思维火花碰撞”
  面对着小组交流带来的轰轰烈烈的场面,笔者并没有欣喜而是担忧:课堂小组合作交流到底交流什么?什么样的问题才有交流的必要?如何让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主导体现,而不是在组内活动中处于被动状态。
  笔者曾经听过一节公开课,上课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选出你最欣赏的语句或段落,读一读,品一品,说说你欣赏的原因。学生刚要进入自我阅读,教师却发出小组合作交流的命令。笔者观察到学生从很兴奋的状态一下子沉入到懒散的状态。这样一种有个性的阅读方式,却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就仿佛是在众多的美味上统一撒上了孜然粉,味道立刻改变。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个性的、自我的享受过程,是个体对文本的体验和收获。这样的个性精神世界,用小组交流的方式只会让学生们在交流中失去自我的解读和鉴赏,小组交流就成了统一答案的流水线。小组合作交流不应该是获取唯一答案,而应该是思维火花的碰撞。笔者在教授《活板》一文,就“活”体现在哪些方面组织了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在交流探讨中发现了很多“活”的痕迹。
  小组交流合作要达到高效和预期的目的,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哪些问题值得或者需要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必须考虑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参与性和深度性;必须考虑优异学生的主导性对落后学生的影响,要杜绝优异学生的全盘掌控,从而使小组其他成员的被动,甚至是长期形成依赖性。教师不要把小组合作的方式最终演变为学生获取唯一答案的捷径。
  四、小组合作交流是“学生的自主空间”也是“师生互动的平台”
  小组合作交流使语文课堂从单向思维变为多向思维,使个体活动和集体活动相结合。应该说,有效的小组合作交流是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合作分享学习的好办法。但是,笔者又产生了新的疑惑:小组合作交流时,教师扮演怎样的角色?学生在互动的时间和空间里,教师几乎是被隔离的状态。那么语文课堂倡导的教师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又该怎样落实呢?
  笔者在教授《孔乙己》的一文时曾经抛出过这样一个问题:孔乙己的死是谁造成的?该由谁负责。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非常兴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想要说的话。但是我觉得仅仅让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是不能抓住文章深刻的主题思想的。于是我就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们在争论中找到共鸣。
  虽然这节课,我感到很成功,学生们也很有收获,但是,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时,我的巡视成为了一种参与的表象,我偶尔的参与讨论或聆听也是零碎的随机的,完全不能和学生们激烈的讨论融为一体,这也是我这节课的一个遗憾。教师在课堂上无端地成了局外人,这是反常的,让人不可思议的。教师的主导性被取消,并不代表教师没有了话语权,没有了参与权,更不应该被隔离于思维火花的碰撞之外。怎样变生生互动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一问题应该引起思考。教师的参与该以怎样的方式参与,参与到怎样的程度,参与什么养的问题讨论,这些都是在教学实际中要涉及到的,但是对待不同的课型,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文章,教师就要灵活处理。
  笔者就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交流的问题提出质疑和反思,有很多深入的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也没有形成很深刻的思想或理念,但是笔者想利用本文中提及的一些问题和一线的广大教师进行商榷和探讨,让我们在摸索中看到语文教学的曙光和未来。让我们的教育生活因为智慧而闪光。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能仁中学(226100)
其他文献
语言表达是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语言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它以交际、传播为目的,以物、事、情、理为内容,以语言为工具,以听者、读者为接收对象。而表达能力是观察、记忆、思维、创造和阅读的综合运用能力,是各种学习能力和智力的综合反映。人们通常认为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是组成表达能力的两个主要方面,并认为写作训练即是书面表达,而演讲、辩论等则为口头表达。因此,许多人都将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绝对地孤立、区分开来,并认
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文学艺术中,从先秦散文、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先人的思想观念、朝代的历史变迁、语言的发展变化都浓缩积淀在其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强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已开凿了大批隧洞,这些隧洞工程的兴建,使其固有的环境地质平衡条件发生改变,从而诱发了一系列的不良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甚至发生地质灾害.本文对隧洞
多媒体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的、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正确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出优美的情境,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而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还有利于丰富教学资源,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全面开展,广大中小学教师运用计算机软件制作教学课件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多媒体集图像、声音、文字和视频等为一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宠爱、社会的影响使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等方面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会对学生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产生危害自身或社会的种种问题。然而,在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知识成长、身体成长,而忽视心理健康成长。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可见,人的健康既包括身体健
文学作品中逼真的外貌描写,能勾勒出人物形象的轮廓;细致的心理描写,能揭示出人物内心的世界;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能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艺术效果。看似平常的动词与动词构成的细节描写,实际有挖掘不尽、咀嚼不完的意蕴。  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现实。”可见,动作对表现人物的重要性。而人的动作往往是通过动词描绘出来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精彩的语言能使文章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更有效地表达思想内容。纵观历年中考、高考优秀作文,语言精美往往是主要闪光点。而作文要焕发生命的活力,必须有语言这个载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作文的语言训练。  一、奠定作文语言的基础——读  写作离不开读。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阅读是丰富精神世界的源泉,阅读的意义不仅仅归结
信息安全的核心就是数据库安全,因此数据库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对数据库安全进行了概述,讨论了数据库的安全威胁,并通过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一个合理、可靠的oracle安全
在新课改背景下,构建有效的阅读教学体系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首先要明确教学主体并给予学生正确的教学引导,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要改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果农,我们经过反复试验,设计了“可调式环剥器”,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后,受到广大果农的欢迎,现将该环剥器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