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g12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的习惯是陪伴学生学习和日后工作的巨大财富,也是学生良好发展的基础条件。小学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阶段,以培养科学素养为目标的科学教育对培养学生习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加以论述,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 课程教育 学习习惯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51-02
  1.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学生获取信息掌握知识要点离不开“听”这一重要环节,会“听”的学生才能学会、学懂。因此,我们要不断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1.1完善规则,培养“听”的意识
  受年龄影响,小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差,且表现欲望较为强烈。因此,在不认真倾听的前提下基于表现自我是小学生较为常见的行为意识。面对这种客观情况,我们需制定行为规则,通过约束将学生置身于良好的教学环境之中。通过不断培养提升学生注意力,逐渐形成良好的倾听学习习惯。
  1.2培养“听”的能力需要引导
  “听”是学生表达交流的前提条件。由于小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无法获取准确信息,更深入的学习也就无从保证了。此外,倾听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反应。因此,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既具有现实意义,还有深远的影响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以身作则,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会听,并掌握如何抓住关键信息。
  1.3通过教学创新吸引学生倾听
  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对教学方法不断创新。通过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最终转化为学生“听”的欲望,例如:在讲授校园内小动物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讲课前先“卖关子”,“同学们,你们知道我这个箱子里有什么宝贝吗?”。学生们会瞬间将注意力转移至那只箱子上,教师在打开箱子时一一讲解动物,学生们也就会认真倾听了。
  2.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
  勤于观察是探究科学的起点,观察能力是小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基本素养。因此,我们应在时刻注意学生良好观察习惯的培养,以保证他们能够准确掌握科学知识的关键点和规律。
  2.1提升学生的观察兴趣
  良性的学习都来自于兴趣,观察兴趣能促进学生主动接触新鲜事物。我们应以兴趣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生活现象,进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当學生有兴趣观察各种现象时,他们学习科学课程将会倍感轻松。
  2.2传授学生观察方法
  第一,抓住观察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观察问题的方法。这就需要先明确观察目的,才能在观察的过程时抓住重点。这个阶段,引导的方法直观重要。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观察角度和观察侧重点,并合理控制观察时间。
  第二,教授学生观察顺序。观察作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和顺序性。例如:观察某一静态事物,需要以观察点为基础逐步外延。因此,教师应传授给学生相应的观察顺序,如,由外及内、自上而下、由局部至整体等等。“观而有法,察而有序”是观察的核心,真正掌握观察的要领才能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2.3引导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
  比较法可从同类事物中找到异同点,进而抓住其本质属性。比较能力离不开观察,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时就会对事物加以归纳和判断,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培养了“比较”能力,例如:学生在观察树木的过程中,会根据树木是否落叶而将其分为“落叶树木”和“非落叶树木”。教师使用一小段树干横截面,让学生观察树木的年轮确定它的“年龄”,进而引出树木生长的朝向问题,以及树木的生长习性、冬眠等知识点。
  2.4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有些自然现象稍纵即逝,敏锐的捕捉能力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重点。授课教師应针对课堂内外相关知识提升学生观察事物的敏锐性,例如:雨后彩虹仅有很短的展现时间,教师应针对类似自然现象积极引导;针对实验类的课程,应提前进行讲解让学生有提前预判,从而准确观察实验的核心内容与主要表征。
  3.培养学生“问”的习惯
  “问”是寻求知识的动力和起点,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良好契机。培养学生“问”的习惯,应从如下方面入手:
  3.1构建问题情境模式,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传统教学模式中,问题的发起者多为教师,学生多以回答问题的角色出现。精湛的教学艺术在于:学生主动提问,教师通过引导作答。实现上述转变,应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并结合适合的教学设备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在自然氛围内,学生会不自然的“生疑”,进而向老师“发问”,再以校园动物一课为例:在讲解蚯蚓前,教师可用小刀将蚯蚓切断。学生们可能会大呼小叫,进而会发问“老师,那样蚯蚓会死掉吗?”此时,教师可讲解蚯蚓的再生能力,还可以使用“壁虎”做道具,切断它的尾巴,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3.2以方法为导向,培养学生“问”的技巧
  第一,以重点、难点为导向,引导学生紧扣疑点。针对“摩擦力”这一授课内容,我们可依据题目让反问学生想了解学习什么,通过话题的引入带领学生去听课、去探究。
  第二,为学生设计“问题本”,使其及时记录各种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走入教室,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增加了相互交流的机会,并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随着问题多样性的出现,学生接触的知识点也就更加丰富,学生的问题也会随之增多,“问”的能力与技巧也会逐渐提升。
  4.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
  4.1为学生提供探究机会
  体验和探究式科学课程学习的基础,学生在观察—>研究—>认识过程中才能掌握科学知识要点。因此,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针对小学生的个性,教师还需给与他们足够的引导与适当的规范,避免“大撒把”情况的出现。
  4.2以开放性的问题吸引学生不断探究
  开放性的问题可引导学生以发散式的思维考虑问题,从而获取不同的答案。此类问题局限性较小,为学生思考提供了足够的空间。需注意的是:问题的开放度不宜过大,否则学生的思考会缺乏落足点,最后的结果也可能不着边际。
  4.3贴近生活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
  身边事物对能够引起小学生的浓厚兴趣,也能激发他们探究问题本质的兴趣。针对他们的特点,科学教师用积极引导将科学知识与这些事实相结合。小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就逐渐培养了良好的探究习惯。
  结语:
  良好的学习喜欢是小学生的重要素质。同样,小学科学课程授课效果也离不开他们的良好习惯。因此,教师有应按步骤有计划的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武元.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1,(06) .
  [2]张奇,韩志伟.小学科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3]雒鹏程.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改革与开放,2009,(09) .
其他文献
全区分管城建副市长工作会议7月31日在北海市隆重召开。会议全面分析上半年“城乡清洁工程”的实施情况并部署下阶段工作,积极探索我区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发展思路,深入研究经济
【摘 要】 对于中学生来说,在中学阶段练习三级跳可以增强弹跳能力及四肢协调能力,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同时也有利于其他体育动作技术的掌握。文章从了解生理基础;专项针对训练;重视训练细节三方面阐述了中学体育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三级跳远指导练习。  【关键词】 中学体育;三级跳远;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三级跳远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49-01  创设数学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从而成为小学数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我们从数学情境创设的概念出发,遵循情境教学的目的性、趣味性、思考性、探究性等原则,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
摘要:新课改的进行,对教师的教育方法和结果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创新教育。可是如何在新课改中运用创新的策略呢?本文在教师、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情感教育这四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创新 初中数学 创新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一、教师拥有创新意识。  教师作为教学中的引导人,教师作用不容小觑。近几年课改大热,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培养学生之前,教师
一、理想中的课堂  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首先突出师生关系这一侧面。课堂上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教学问题的解决呢?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克林伯格就曾经说过,“教学本来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质”。  教师试图通过对话的方式达到课堂教学的一种理想境界:这里是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生命活动的广阔天地,是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创意生成的智慧的沃土。在这种课堂中,别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50-0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呼唤冬天的破棉袄吴炳南每当鸟飞绝、人踪灭的风雪寒冬,我常常记起五十年前听到的一句带有宗教情结的话语。"好朋友是冬天的破棉袄"。今天,人们披裘着锦,名牌满身,破棉袄连捐献救灾
摘要:针对现阶段我校工程材料及热处理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明显的现状,基于案例教学法思想,设计了该课程中应用的案例,每个案例分为四部分,即案例问题、案例引入、案例所包含的课程内容、案例分析四部分,以小组讨论式学习方法实施了案例教学,教学结果显示:案例教学后学生不论最高成绩、平均成绩、最低成绩还是不及格学生比例都要远好于传统教学,极大得提升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程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案例;教学;小组讨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及时注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反馈情况,以此實现对教学进度和学生状态的把握。而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互动性、创新性和师生交流性都提出的更高要求,则要求语文老师必须能够更好的对课堂节奏进行把握,而提问环节的设置就是有效实现课堂进程合理化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语文课堂提问所遵循的原则,具体提问的方式以及课堂提问起到的作用,力图寻找语文课堂提问方式的创新和发展之路。  关键词:语
结合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林业局退耕还林工程工作的开展,对森林抚育工作中存在的工作人员森林抚育意识不足、未结合科学的抚育方式和低产林现象等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力求通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