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语文课堂的另一种对话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fe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理想中的课堂
  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首先突出师生关系这一侧面。课堂上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教学问题的解决呢?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克林伯格就曾经说过,“教学本来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质”。
  教师试图通过对话的方式达到课堂教学的一种理想境界:这里是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生命活动的广阔天地,是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创意生成的智慧的沃土。在这种课堂中,别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经验被别人的看法所唤起,不同的意识在碰撞中相互同化,于是每个人的经验都进行了改组和改造,每个人的生存和创造都获得了新的意义。
  二、实践中的困惑
  目前语文教师采用的最常见的对话模式是教师质疑、学生讨论、师生交流。这种口头对话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的作用。它让学生有了相对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感受到了自己的主体地位。但同时,我也看到了这种对话的弊端:
  第一,每个班都有自觉性不太高的学生,碰到讨论时间,他们也捧着语文书津津有味地大谈特谈,但当教师走近他们,想参与他们的讨论时,他们热烈的讨论常常戛然而止,原来在借着讨论的形式聊起跟课文无关的内容。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自己当然要反思,要提高问题的思考价值和讨论价值,另外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但即使这样,课堂上的这种情况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是放弃还是继续?
  第二,初二初三学生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强烈地需要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他们的思维比以往更活跃,但他们在教师、家长的面前却更沉默。他们认为面对提问,自己有选择是否回答的权力,有时即使面对的是已经明白的问题,学生一样会保持沉默,他们认为只要我搞明白了,说与不说没有什么不同。所以有时讨论的场面非常热烈,走到学生中去倾听他们的讨论时,常常会发现不少精彩的论述,但每到师生一起交流,明确某些问题的时候却常常出现冷场的现象。鼓励的话说了很多,学生的热情却唤不起来,即使有勇敢者站起来,回答问题时的大胆、流畅、创新也远远比不上坐在座位上的时候。是放弃还是继续?
  三、困惑中的探索
  课堂上,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动的对话关系。但对话是不是就是口头的相互交流?不,我认为“对话”是“说”,但也可以是“写”。
  下面我结合苏教版课标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第五课《(长征)节选》来谈谈我的想法和做法。
  《(长征)节选》是电视文学剧本中的一段。课文用细致的场景描写和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展示了长征的艰苦生活和红军指战员们丰富的内心世界。第一课时学生完成阅读、预习、朗读等工作后还剩15分钟,我向学生提出如下要求:请在这篇文章中你觉得最感人、最难忘的地方做个记号,然后在作业本上写下你阅读时内心的真实想法。学生听到要求后先是惊讶,随即都埋头写起来。下课收作业时,很多学生都嚷嚷着说还没写好。
  看完学生无言的“发言”,我心中无比欣慰,如果不给他们这次写的机会,我不知道他们会有那些我怎么也估计不到的想法:
  “我觉得当时的刘少奇十分自私,为什么把别人的食物分给自己的朋友吃,而且是以一种命令的语气。”“周团长他挺傻的,尽管他的腿没有了,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死呢?”“彭德怀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马,难道就没有其他法子可想?这是立下过赫赫战功的马呀!”……通过“写”我看到最真实的学生,而他们这些真实的想法也成了解读这一课最好的钥匙。我根据他们的想法,重新设计了教案。第二天上课在黑板上写下:自私?牺牲?杀马?并选择了一些学生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提出来供大家讨论。这时学生都異常激动,特别是那些被点到名字的学生更是急于表明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他们直接把矛头指向自己的同学,大胆而激动地和对方争论,或举出书本上现有的语句反驳对方,或结合课文谈自己的理解,而我就成了他们中间的仲裁者。问题在争论中越辩越明。
  另外,“写”让我发现了不少文采飞扬的表述。而这样的表述是我和学生面对面的口头对话中从未出现过的。课堂上与教师面对面地对话,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再加上紧张,他们往往使自己的语言尽量的简短。有时即使某位学生想到了文采飞扬的表达,也不好意思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这么文绉绉的话。现在“写”打消了他们的顾虑,不信请看:“(那些饿死的红军)虽然他们不是流血牺牲的,但那颗炽热的心同样会染红千里草地!”“(彭德怀杀马后的)环境描写营造的画面让人领略到当时的那种凄凉,染红草地也许是马的血,也许更是彭德怀心中的血。”“饿,今天人们常说饿,可我敢说只有红军体验过真正的饿;饱,今天人们常说饱,可我说只有红军最有资格享受饱的感觉”。……
  总之,以上的实践让我觉得“写”也可以作为对话的一种方式,它有以下好处:
  ①不让不自觉的学生有可乘之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②免去了学生在口头对话时的许多心理负担,让他们更安静、更专注、更自由地思维。
  ③课堂上跟教师面对面地对话的学生毕竟比较少,而通过写可以“倾听”到全班学生的“发言”,扩大了学生“发言”的面,真正做到了关注全体学生。
  ④通过学生写的内容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据此适时修改教案,做到“因班施教”。
  ⑤因为写出来了,所以他们争论的更大胆,争强斗胜的心理更强,气氛更热烈,并能带动其他同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一改以前课堂一热一冷的状况。
  ⑥还可以以理解促表述,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其他文献
摘要:造型设计是一门新兴的艺术,其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之中其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在当前造型设计教学之中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造型设计;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0  引言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育本质上归属于艺术教育的范围,但这是狭义的艺术教育,广义的艺术还包括文学艺术。从人物形象设计的历史和国际实际来看,文学艺术因素完全可以有机地渗透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教育中,而且也是这
【摘 要】 新课改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倡导探究学习,重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案例教学要求每一名学生都参与课堂,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与新课改要求相符。下面针对高中生物,探究提出若干案例教学实践策略,以促进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
目前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或者一切以学生为重,课堂过分围着学生打转,淡化了教学的内容、目标,教学的随意性很大。而我认为,追求互动的数学课堂已成为教师教学的追求,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着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他们不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着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还学生学习主人之地位,注重为他们搭建展示的舞台,开放的课堂教学,随机应变,这才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  一、平等对话,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83-01  学生进入初三了。面临中考,关键时如何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是学生家长特别关心的问题,班主任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让学生全面发展,取得优异成绩,实现自己的理想,下面是我几点体会,跟大家分享。  1.首先,要求学生制定出个人的学习目标和计划。中考对每一个初中生而言,都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必须一步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Internet技术为依托的校园信息网络建设已形成热点,电子化、数字化等多媒体出版物的涌现,校园图书馆必须依托现代科技的结晶,拓宽自己的服务领域,信
作为山西省独特的农业种植模式,有机旱作在抵御旱灾方面的表现极为突出,有机旱作在山西省农业发展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也能够证明其重要性.基于此,将简单分析有机旱作及其必要
全区分管城建副市长工作会议7月31日在北海市隆重召开。会议全面分析上半年“城乡清洁工程”的实施情况并部署下阶段工作,积极探索我区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发展思路,深入研究经济
【摘 要】 对于中学生来说,在中学阶段练习三级跳可以增强弹跳能力及四肢协调能力,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同时也有利于其他体育动作技术的掌握。文章从了解生理基础;专项针对训练;重视训练细节三方面阐述了中学体育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三级跳远指导练习。  【关键词】 中学体育;三级跳远;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三级跳远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49-01  创设数学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从而成为小学数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我们从数学情境创设的概念出发,遵循情境教学的目的性、趣味性、思考性、探究性等原则,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
摘要:新课改的进行,对教师的教育方法和结果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创新教育。可是如何在新课改中运用创新的策略呢?本文在教师、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情感教育这四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创新 初中数学 创新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一、教师拥有创新意识。  教师作为教学中的引导人,教师作用不容小觑。近几年课改大热,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培养学生之前,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