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课文的教学价值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t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的特级教师、教研员莫国夫老师在讲座上有几句话给我启发:“一篇课文学生自己读读似乎也能懂。那么,我们老师到底教什么?是教他已经会的吗?课文有其原生价值:知识传播的价值、情意交流的价值、消闲价值等。但是,我们老师在教的时候,绝不仅仅只能是这些表层的价值,而应该是挖掘课文的语言教学价值,即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也就是作者是如何把信息表达出来的。”
  基于此,我准备用举例的方式,整理一下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部分课文的语文教学价值(因为三年级上学期是小学生从字、词、句、段的学习到篇章学习过渡的重要转折时期),以期抛砖引玉。
  一、《北大荒的秋天》——寻找景色描写的规律
  1、审题的价值:三年级小学生已经要开始学习如何审题、学习写作,这样的学习和训练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可以在平时的阅读课文学习中寻找和归纳类型文章的写作规律,继而培养审题能力。像《北大荒的秋天》,属于写“( )的( )”类型的文章,可引导学生寻找中心词和修饰词,中心词是“秋天”,修饰词是“北大荒”,其实在这里,“北大荒”不仅是一个修饰词,更是一个限制词,它限制了“秋天”的地点,这类文章重点写特定地方、特定季节的特点,为了让学生体会课题的准确性,可以引导学生口头填空“( )的秋天”,并简略说说主要特点。类似于这样的文章,在小学一、二年级也有接触,如《草原的早晨》,在本单元还有《拉萨的天空》,这样就形成了知识的归纳和梳理,使得学生印象更深刻。梳理完描写景课文的审题规律以后,可以继续拓展记事类课文的课题,加深学生对审题的理解,如《有趣的发现》、《学会查“无字词典”》等,都描写了谁干什么?为什么干?怎么干?结果如何等。
  2、构段的价值:小学三年级学生开始学习写作,构段知识不可少,其实这样的知识在阅读课文学习中就应该归纳,如《北大荒的秋天》最后一小节只有一句话——“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在特定的位置,它起到的作用是总结全文,一个“啊”字、一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的情感。以此切领全文,赞美北大荒的美是全文的灵魂。
  课文第一小节,“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表达准确,用诗一般的语言奠定了全文的基调。其实,不用多解释,这一小节就解释了一个成语的意思——一叶知秋。
  二、三、四自然段的构段方式有相同之处,可以引导学生把这几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划出来,再读一读,看看这些话在本段当中起到什么作用,应该是起到概括、中心句的作用,接下来的句子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具体。
  3、如何围绕中心写具体的价值:课文第二小节抓住“流云、转眼间、抖动”三个词突出流云变化之快,把流云比作五彩斑斓的锦缎,突出了它的动态,“仙女”的抖动更突出了流云的美丽,这些语句的描写都围绕中心,为的是表达出流云的美丽、赞美北大荒的美丽。
  第三小节,描写小河用了“静静地、躺、明净”,突出了它的静态,描写水中游鱼,用了“顶、游、漾”,突出了它的动态,静中有动,写水中游鱼的动作如此清晰,更突出了小河清河见底,十分美丽。
  第四小节,为了描写“原野热闹非凡”,作者写了大豆、高粱、榛树叶子,品种多、数量多,还用拟人手法描写了声音多、颜色多,一下子就把热闹的气氛烘托出来。像这样的描写方法,还可以趁热迁移,试试练笔描写“商店或公园热闹非凡”。
  二、《石榴》——寻找植物描写的规律
  1、学习描写植物的条理:学习写植物的课文,第一步主要是看它写了什么东西。第一小节言简意赅,介绍了石榴的产地和名气。第二小节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石榴的枝、叶、花,其中枝、叶略写,重点介绍的是花。第三小节是本文的重点段,主要描写了石榴的果实。为什么详写石榴的果实,教师稍一引导,学生就可以明白,石榴的果实是最有特色的。植物都有根、茎、枝、叶、花、果,特点却各不相同,应该选择其最有特点的部分来描写,此时归纳,既是对学生写作的指导,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第四小节,主要写了石榴的子儿,这些都是对描写果实的延伸,强调了果实的特点。
  2、学习突出植物的特点:梳理了描写植物的条理以后,接下来可以研究如何把植物的特点写具体、写形象。花的主要特点一个是颜色火红,一个是数量多,还有一个是形状像小喇叭。
  小学生在一年级课文《看菊花》中也初步接触过描写菊花的数量和颜色的句子,此处引导学生前后联系,有助于知识融会贯通。
  作者在此段除了描写石榴花的颜色,还描写了石榴叶的颜色,不仅嫩绿,而且郁郁葱葱。为什么要描写绿叶呢?可以展开小组讨论,这也是寻找描写植物的规律之一。其实,描写绿叶正是为了衬托红花娇艳、可爱。红花必有绿叶衬,此为写植物规律之一。
  描写花多,作者用了“越来越密、越来越盛、挂满”等词,给人以逐步增加的感觉,“越来越……”的词汇可为学生效仿的典范。
  描写石榴花的形状,作者以“小喇叭”作比,除了形状上的相似,更给人以可爱、喜爱的感觉,以此来体会比喻的妙处,除了用熟识的东西来作解释之外,更可以表达作者的情感,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本文中,除了这里,还有许多运用;在以后的课文中,也有大量的运用,同学们可以慢慢体会,尝试运用。
  第三小节第一句话“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由花过渡到果,可让学生体会去掉行不行,三年级上学期正是学生初步感受谋篇构段的关键时期,这样的体会可让学生感受到过渡的重要性。本段的中心句是“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然后,从石榴果实颜色的变化,具体写出了石榴成熟的过程,如此与上文的“一天天”相呼应,也把这“一天天”写详细了。写石榴成熟的果实,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石榴成熟后裂开的样子比作人“笑得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报告喜讯”,既形象又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第四小节,描写石榴子儿,作者用了“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酸溜溜、甜津津”等来形容,准确通俗,从颜色和味道两个方面突出了石榴果实的特点。
  3、学习修辞在传情达意上的妙用:作者在描写石榴时,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很好地表达了自己喜爱石榴的思想感情。
  写成熟了的石榴,作者说“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成熟的喜讯。”都是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可以分为四个梯度来学习拟人手法。首先,笑是什么意思,笑是只有人才有的表情;其次,为什么用笑,因为石榴果裂开和人张开嘴笑确实形似,在课文中的描写为“咧嘴、笑破肚皮”;再次,什么时候笑,表达什么情感,应该是成熟的时候笑,表达喜悦的情感;最后,为什么笑,笑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的描写是“急切地扒开”。其实,是作者急切,可以体会拟人手法寄情于物的妙处。
  第四小节,描写石榴子儿,作者用了“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酸溜溜、甜津津”来形容,这些词准确通俗,学生以后就知道了,描写果实可以尝一尝,从颜色和味道两个方面来写。其中,把石榴子儿比喻成玛瑙,是很多老师上课的重点,为了解释这个不常见到的“玛瑙”,动用了照片、多媒体等,结果却差强人意。其实,只要让学生知道玛瑙是很珍贵的宝石,作者这样比喻是为了体现对石榴子儿的珍爱即可。关于对“玛瑙”的理解,可以先看文字再想象,最后看实物照片辅助想象,这是学习语言的规律。我们的目的不是理解“玛瑙”,而是让学生通过想象把“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的文字激活,通过这样的比喻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石榴的喜爱。
  最后,學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一切景语皆情语,没有喜爱就没有本文,没有喜爱也没有其他描写植物、景色出色的文字,感情是写作的基础,在这基础上,再加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合理运用,文字定会笔下生花,感染读者。
  苏教版语文教材已经带领我们走过了十多年的课改路程,时隔境迁,《新课程标准》也带领我们从内容理解走向关注表达方式,本文也欲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更上层楼,向文本表达方式学习。
  【作者单位: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 江苏】
其他文献
<正>2017年上半年,弃风弃光情况有所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甘肃、新疆和吉林弃风率分别高达36%、32%和24%;弃光比较集中的新疆和甘肃,弃光率分别达26%和2
羌达风电项目是缅甸政府计划推进的第一个风电项目,也被中缅双方政府推荐作为中缅电力合作示范项目,其位于缅甸伊洛瓦底省勃生地区,首期开发装机30兆瓦。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名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落实到数学教学实践中,就是要求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实施个性化教学,促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本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定个性目标  过去我们在教学上一贯采用“一统
学生情感朗读的基础是学生自身感受和教师恰当指导相结合,做到不矫揉造作,又能恰如其分地进行情感朗读。但事实往往教师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练读和指名读的机会,教师忙于游走于形式中,忽略了学生情感朗读的训练,也没有给予恰当的激励,导致学生情感朗读水平提高不快。笔者认为,语文老师应该走出种种朗读指导误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朗读习惯,留给学生更大的自我朗读空间,使情感朗读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俗话说:勤妈妈
数感,顾名思义,就是对数的感悟,就是对数的深入理解,然后内化成驾驭数的能力。培养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点认识和
<正>一、通过预实验分析实验用时,让实验用时了然于胸科学的实验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一个显著的差别在于科学课堂是由一个个实验构成的,而实验用时常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期刊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流动儿童的数量也在持续增长,怎样使这些流动儿童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的集体,尽快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给教师提出了思考与挑战。本文列举了被忽视和被拒绝两种类型的流动儿童同伴关系,进行分析并结合园所文化、家园关系等方面提出指导策略。  一、流动儿童同伴关系个案分析  (一)容易被忽视幼儿  基本情况:丹丹,女,5岁半,父母在本市一家建筑工地上班。丹丹在班级中的表现为退缩,缺乏交往能
随着教育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日益广泛。电教媒体以其生动的形式,强大的容量,互动的特性,丰富了语文内容的感性天地,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了学生的
当下语文课中的写字教学在的"悄然褪色":语文教师对"写字教学"认识不足,研究不够,写字教学被边缘化和课件化,教学形式单一、枯燥无味。同时学生"静悄悄"地写字被挤出课堂,在课外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