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同伴关系个案分析与指导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lle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流动儿童的数量也在持续增长,怎样使这些流动儿童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的集体,尽快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给教师提出了思考与挑战。本文列举了被忽视和被拒绝两种类型的流动儿童同伴关系,进行分析并结合园所文化、家园关系等方面提出指导策略。
  一、流动儿童同伴关系个案分析
  (一)容易被忽视幼儿
  基本情况:丹丹,女,5岁半,父母在本市一家建筑工地上班。丹丹在班级中的表现为退缩,缺乏交往能力。如回避各种人际交往,回避与同伴的矛盾冲突,与同伴沟通的技能和参与活动的技能很差。
  1.亲子关系差,亲子交往质量低,丹丹的父母属于“打工一族”,经常跟着工地跑,繁忙的工作使他们对孩子的需要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交往频率较低,质量较差。亲子关系不仅取决于亲子交往的频率,更取决于亲子交往的质量,而丹丹父母缺少对孩子交往需要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使孩子在家庭中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这给孩子同伴交往带来了消极影响。
  2.缺少同伴交往的经历,由于父母是建筑工人,当一处工地完工时,他们也就意味着要搬家了,因此丹丹的父母没有固定的邻居,几乎不和邻居打交道,也很少让孩子出去玩。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一方面,家庭的频繁搬迁和居住环境的变化无常,使丹丹初步建立的同伴关系遭到破坏,降低了同伴交往的安全感;另一方面,父母没有为孩子树立良好的人际交往的榜样,在新环境中父母又没有积极帮助孩子建立同伴关系,以至于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同伴关系,而当丹丹遇到交往问题时,父母又不能提供具体的交往策略,结果孩子只能放弃。
  (二)容易被拒绝幼儿
  基本情况:健健,男,6岁,父母在本地服装厂上班,健健从小是留守儿童,由爷爷带大,老人十分宠爱健健。中班时插进我班,是班上个子最高身材最胖的男孩子,生性活泼好动,有时会欺负其他孩子。由于爷爷的宠爱,健健比较任性,脾气暴躁,容易生气。
  1.由于父母在外地工作忙,小时候,健健基本由爷爷奶奶两位老人带,而此时正是孩子个体社会化的初始阶段,是个性形式的奠基时期,祖辈对健健的溺爱,让健健变得任性骄躁。
  2.教师教育方法不当,教师对幼儿否定评价容易导致幼儿被同伴拒绝,有的教师缺乏对流动儿童基本的尊重和理解,甚至歧视外来儿童,经常用严厉、强硬的态度来要求他们,孩子一出问题,轻则批评、否定,重则训斥、指责,长期处于这种缺少接纳、关爱、赞扬和肯定的环境中,被拒绝流动幼儿怀疑自己的能力,内心产生挫败感,同时又嫉妒同伴,于是,常常发生攻击性行为。如健健得不到同伴的游戏邀请便强行“进攻”。
  二、培养流动儿童良好同伴关系的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园所文化,接纳流动儿童
  幼儿园要为流动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交往环境,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特别是对流动家庭来说,幼儿园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为帮助流动幼儿适应新的环境, 与城市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教师应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创设一个接纳的环境,让本地孩子们接纳流动儿童。
  流动儿童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有本土新颖的民间游戏文化,有丰富的农村认知,更强的独立性与主动性表现等等。作为教师要重视这些所带来的活力与创新,创设有利于流动儿童发展的班级文化,如,教师在平时活动中,可以有意识地引起同伴对这些流动儿童的注意,组织一些能发挥流动儿童特长的活动,并要鼓励他们参加这样的集体活动,让他们在集体中得到快乐、找到自信,不再被忽视。如流动儿童一般都能吃苦, 对于体育活动往往都喜欢和擅长, 教师就可以把体育活动作为加强他们的自强精神、解除烦恼不安等不良情绪、认识自身价值和树立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二)关注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宽容对待流动儿童的不良行为
  卢梭曾经说过:“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它;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它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因此,教师必须关注流动儿童的心理,使之向健康的方向发展。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环境对幼儿能否健康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年龄越小的幼儿对心理环境要求比物质环境的要求更为重要。流动儿童随着父母来个一个陌生的地方,来到陌生的班级,他们终归是带着一丝害怕的,他们会躲在门后观望,而教师的爱则是打开这扇门的一把钥匙。教师应该尊重流动儿童,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宽容,给他们创造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
  作为教师,要宽容地对待流动儿童的不足之处。首先,对待孩子的错误行为时要多一份耐心,不要急于在集体面前否定幼儿。其次,面对被拒绝流动儿童的不良行为,教师要适时反思,设计有效的教育方法
  (三)与流动儿童家庭建立良好的家园信任关系,为流动儿童家长提供科学的育儿策略
  家庭是幼儿园的教育伙伴。教师应加强与流动儿童家长沟通,应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方式帮助他们了解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让他们明白没有文化不要紧,但要懂得家教的方法,让孩子在一个健康的家庭氛围中茁壮成长。
  首先,教师根据流动儿童同伴关系的普遍特点,及时寻找对策,收编、编写一些资料,发放给流动儿童家长。让家长注重亲子关系的培养,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时,及时给予表扬和强化。
  其次,及时召开家长会,把流动儿童同伴交往产生的共性问题抛给他们讨论,共同制定对策。
  最后,流动儿童家长要养成科学的教养方式,完善幼儿人格,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针对被决绝幼儿自身性格的缺陷,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显得尤为重要,要避免对孩子的过度溺爱,避免隔代教养。
  在流动儿童的教育中,教师要把握好流动儿童特殊教育的尺度,虽然流动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更多的关爱,但是,他们和本地儿童一样,需要受到平等的教育,不能进行简单地划分,要给予流动儿童平等的对待及尊重。只有这样,才能让流动儿童真正的融入本地儿童群体之中,在集体中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在友爱的环境中健康和谐的成长。
  【作者单位:太仓市璜泾幼教中心荣文幼儿园 江苏】
其他文献
小学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作文教学的难点其实在于学生无素材写。无素材可写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作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到2020年,全国农村地区基本实现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7.9%,户均配变容量不低于2千伏安,
<正>2017年上半年,弃风弃光情况有所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甘肃、新疆和吉林弃风率分别高达36%、32%和24%;弃光比较集中的新疆和甘肃,弃光率分别达26%和2
羌达风电项目是缅甸政府计划推进的第一个风电项目,也被中缅双方政府推荐作为中缅电力合作示范项目,其位于缅甸伊洛瓦底省勃生地区,首期开发装机30兆瓦。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名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落实到数学教学实践中,就是要求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实施个性化教学,促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本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定个性目标  过去我们在教学上一贯采用“一统
学生情感朗读的基础是学生自身感受和教师恰当指导相结合,做到不矫揉造作,又能恰如其分地进行情感朗读。但事实往往教师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练读和指名读的机会,教师忙于游走于形式中,忽略了学生情感朗读的训练,也没有给予恰当的激励,导致学生情感朗读水平提高不快。笔者认为,语文老师应该走出种种朗读指导误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朗读习惯,留给学生更大的自我朗读空间,使情感朗读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俗话说:勤妈妈
数感,顾名思义,就是对数的感悟,就是对数的深入理解,然后内化成驾驭数的能力。培养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点认识和
<正>一、通过预实验分析实验用时,让实验用时了然于胸科学的实验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一个显著的差别在于科学课堂是由一个个实验构成的,而实验用时常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