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春天的读书课程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e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的读书课程是一个以整册书为基本阅读对象,侧重经典阅读、深度阅读、精神成长阅读,以培养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整本书的阅读策略和技能,提高阅读素养的课程系统。它是在基本保留现有课本学习系统的前提下,把课本学习系统有机地整合到读书课程体系中,用全新的理念把有关资源、方法、路径内嵌到读书课程结构中,使之升级成为更合理、更全面、更上位的阅读培养系统,是一次校本化的改革尝试。它主要是把读书系统作为方式和手段,培养更多的学生热爱阅读、善于阅读、积极阅读,達成锻造青春、实现梦想、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将目前被升学应试割裂的碎片化教育和教学,改造成为学生“为成长而读书”的学堂,重新构建语文学习生态系统,突破应试教育的重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课改探索新的路径。
  如何建立由课内到课外覆盖学生语文生活的完整的读书课程呢?依据学校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的成功实践,结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理念,再加上我2016年在美国访学观察的学习成果及有关专家的研究[1],我明确地提出任务驱动下的探索性读写课程的理念,确定了“一体两翼”的总体课程设计。具体地说,就是基于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和问题,以经典阅读为“一体”,以公民说理写作和演讲论辩为“两翼”,读写互动,读写融合,提高学生的语文读写核心素养。“一体两翼”决定了常规教学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一是经典阅读课(读书课程),二是公民说理写作课,三是演讲论辩课。之所以将经典阅读课作为“一体”,是因为它处于无可替代的关键性地位,支持并制约着公民说理写作课、演讲论辩课的内容和质量。
  我们采用“五问阅读法”“三类课型”“三级组织”“三份书目”“五种方式”“三种评价”等基本手段,为读书课程的建设提供组织制度、路径方法的支持,推动学生自主阅读,使课程由课堂向课后延伸,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构建学生完整的读书生活,让他们因为读书生命变得充满活力。详见表1。
  五问阅读法
  “五问阅读法”是面对一篇陌生文本,依次从五个方面向文本发问,自读自问,自问自答,自答自评,掌握自主阅读的基本程序和侧重点,学会阅读。这五问分别是:(1)每一段的意思是什么?全文的思路是怎样的?(2)文章的中心和主旨是什么?(3)文章写作的最主要特色是什么?(4)能不能选择文中最有特色的一两个段落进行赏析?(5)阅读中有什么疑难、质疑的地方?它是一个程序性的阅读工具,便于学生在阅读中快速地定向、定序和定标,明确阅读任务,开展阅读探索。在实际阅读中,学生可以变通调整,从而形成富有个性的自主阅读的方法和习惯。而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步骤,也与学生这样的学法相匹配、相验证,促进他们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2]。有了“五问阅读法”,就有了由课内到课外开展读书的同构性基础。
  三类课型
  依据方式和功能,语文阅读课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课内学读,二是课后习读,三是课外阅读。(1)课内学读。每日一节语文课,有教有学,有自主有合作,教师在完成课文学习任务时多方引导,相机补充有关课外阅读资源,打开一扇窗户,让学生由一棵树而窥见辽阔的森林,学习知识和方法。(2)课后习读。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节假日和寒暑假,让学生依据“五问阅读法”,阅读教师布置的课外读物的有关章节或优秀文章,形成书面阅读成果,每周抽出一个课时,全班交流讲评。(3)课外阅读。每学期期初,布置本学期要求学生阅读的基本书目,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课外安排时间完成阅读,写出读书笔记。并利用每周的常规学课,开展“课前五分钟阅读演讲”,由学生依次轮流介绍读书感想、体会和收获,师生现场评价,推动学生课外阅读。
  如果说常规学课是教师指导下的专题阅读,那么课后习课则是定向、定篇、定删的自主读书,而课外阅读是完全开放的书册阅读,这样就围绕读书形成一个层层向外拓展的课程结构,把阅读还原到生活。学生可以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会读书,不仅能丰富语文生活,更能有效地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三级组织
  在常规教学以外,我们以班级为单位,组建了启明星读书社,为热爱阅读的学生提供新的阅读平台和社区。启明星读书社属于学生社团,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一般每班20名社员,以班级为单位配发漂流书,建立读书交流QQ群,制定读书公约,在课后习读的基础上,定期开展线上线下年级或班级的读书交流活动,优化学生的课内外读书环境,形成一个人人想读书、愿读书、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时尚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友好环境。它更多地强调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
  在启明星读书社团的基础上,我们在高二年级组建了跨班级的“经典夜读小组”。它是为年级中富有读书梦想、真正热爱阅读、有更高远人生追求和更大人生抱负的学生量身定制的校本课程,采用自愿报名与学科教师推荐、面试录取的方式,每期人数控制在30~40人,是年级语文学习的一支“梦之队”。它采用夜读的方式,每周五晚上夜读两个小时,一学年有20多次夜读课,读15本左右的经典书。夜读不仅为学生积累了一笔终身财富,也为学校的读书课程培养了一批骨干和精英,成为读书课程鲜活的样板、富有魅力的校园课程文化的形象代言人。
  因为有了“三类课型”“三级组织”的组织框架和制度系统,我们才能开展丰富多样、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读书课程和活动。以2017年的读书周为例。周一到周五的五天时间,我们组织了六项活动,掀起校园读书的一个高潮。这是读书课程的过程性展示和总结,把认知、体验、思维、探究、行动的方方面面的课程因素吸附整合起来,形成读书、求知、立德、树人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读书的节日,发挥了巨大的读书育人效应。
  三份书目
  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我们提出三级阅读目标:常规课堂的阅读教学,面对全体学生,采用“课标读书目标”;启明星读书社,在数量和质量上提出稍稍高于且大于课程目标的“启明星读书目标”,阅读总字数大于150万字,阅读数量大于5本书,提供并开发其他经典名著阅读课程;经典夜读小组的成员更富学习潜力,有更大的人生追求,对他们提出更高的“经典夜读目标”,用一年时间阅读15本左右的书,采用文本细读、小组研讨、读书报告等深度阅读方式,阅读一批中外文史哲科的经典书或准经典书,为他们的个性需求和发展奠定基础。   开展多年的读书活动实践证明,这一设想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和需要。然而,以一本一本的书为阅读单位的读书课,需要一个理想的书目。编制书目可遵循以下原则:(1)书的部头不能太大,多选精神文化含量大的小书,多选“大家小书”“名家小书”;(2)既要尊重学生兴趣,又要加以引导;既要有经典的正气,又要有流行的活气;(3)不仅局限于文学名著,历史、哲学、思想、科学类的经典也应有所涉及;(4)追求会通的读书境界,所选的书兼顾古今中外,具有古今打通、中外兼容、文理交叉的豐富性。这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磨砺他们的思维,更能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信念,更好地成长。
  为此,我们拟定了三份书目。第一份书目是“50本基础书”,供常规教学使用。它强调“基础”,与所用教材相勾连,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跟着教材读原著,跨出教材读原著”,配合促进课堂教学。第二份书目是“50本漂流书”,供启明星读书社学生使用。它基本上是近三四年来读书界比较流行的热点读物、基础读物,内容丰富,也更接地气,与读书风向和潮流保持大致同步。这份书目是开放的,一旦发现好书,随时补充调整。第三份书单是“15本高阶书”,供经典夜读小组学生使用。这些书有几个精神母题,如寻找童年、寻找自然和诗情,反思当今物质生活、寻找生活真理,关注现实、寻找真相、捍卫正义……
  三个目标,三份书目,三个台阶,配合相应的读书计划、组织和制度,为读书课程服务。
  五种读书方式
  针对书的内容和形式,我们采用了丰富多样的读书方式。
  一是逐章精读。对那些艰深、阅读难度大的书,采用逐章精读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概括书中每一章的基本内容,摘录书中的关键语句、重点段落,加以品味、赏析。我们并不回避学生阅读中的问题,以提高他们阅读艰深长文本的能力和意志品质。
  二是选章(篇)精读。不少书是作品选集,是作者若干代表作的汇集,阅读时可选出其中代表性的章或篇,举一反三,重点研读,其余章或篇放手让学生自读。
  三是主题阅读。围绕探讨的某个问题,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的书籍资料,筛选与研究主题有关的信息,加以判断整合,提出新见,从而获得对所探讨问题的深入理解[3]。对于这类思维强度比较大的主题阅读,往往会在一本书的阅读前后推荐其他书,形成主题探讨的思维背景,引发学生思考,完成主题阅读任务。
  四是自由阅读。它是一种略读,这个“略”不是“简略”“忽略”,而是抛开烦琐课堂教学模式,展开不拘一格自由读书的“脱略”“观其大略”,与精读、细读的方式互为补充,使读书劳逸结合、张弛有度,获得持续的阅读兴趣和热情[4]。
  五是情境阅读。这是读书课程中最有特色、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读书形式。利用南京六朝古都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带领学生到南京历史文化的现场开设情境读书课。利用这样的文化现场氛围,增加读书气场,增强学生阅读的感受力、理解力和思考力,成为终身难忘的读书记忆,成为读书课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5]。
  无论是哪一种读书方式,无非两种基本形式,一是自由研讨,二是给学生“学习单”、按计划研讨。两种形式各有长短:学习单式的研读目标明确,集中深入,但缺少自由发挥的空间,时间长了让人生厌;自由式的研读不拘一格,容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但不加引导易流于散漫、肤浅。
  三种评价
  在读书课程中,我们较多地采用既能评价学生读书质量和水平,又能促进他们阅读能力提高的鼓励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三级读书组织的评价要求各有侧重和区别:常规教学要求学生写读后感或读书笔记,启明星读书社则要求写更长、更丰富的读书笔记,而经典夜读小组则要求写出系统全面、有个人创见的读书报告。
  未经表达的阅读不是真正的阅读。我们强调用笔来读书,读书时勾画摘录,随手记下感想,发言有提纲,讨论有记录,读后有读书笔记或读书报告,最后还有集中的评点。用笔把外视线和内视线结合起来,用手把眼和心结合起来,切实提高阅读质量。
  除了每书必写的常规笔记或读书报告外,我们还会创造各种机会布置有具体任务和目标的展示性读书文字的撰写,使读书作业作品化,开展读书的项目学习活动。例如,将学校门口展示橱窗“承包”下来,改造成特定的读书专栏——好书推荐,并定期更换。再如,利用知名学者、作家来校做读书报告的机会,安排启明星读书社和经典夜读小组的学生组成采访团队,撰写采访笔记,在学校学生社团刊物上发表……
  读书课程的设计与建设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要求每个语文教师要不断地读书,成为一名优秀的阅读者。这个道理显而易见,教师没有宽广的阅读视野、娴熟的阅读技能、丰富的阅读方法以及与书相伴的阅读生活,是不可能让学生热爱阅读、投入阅读,成为读书的“种子”的。“会读书的教师才有资格教学生读书,因为我们教来教去,教到最后我们教的是怎么把书读好”,“教的是生命和自我”[6]。
  参考文献:
  [1]潘新和.潘新和与表现——存在语文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87-91;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6:34-37; Teaching Adolescent Writers ,by Kelly Gallagher, published by Stenhouse Publishers. 2006.
  [2]曹勇军.语文的表情和眼光[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46.
  [3]艾德勒,等.如何阅读一本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1.
  [4]曹勇军.在经典夜读实践中探索整册书阅读的方法[J].中学语文教学,2017(2):5-6.
  [5]曹勇军.通向春天的读书课——我和经典夜读小组的故事[N].中国教育报,2017-2-27.
  [6]曹勇军.教师阅读与专业发展[J].语文教学通讯,2014(25):8.
  责任编辑:孙建辉
  sunjh@zgjszz.cn
其他文献
知识分子可以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或是在书斋里专注于自己的研究,两耳不闻窗外事,享受独处的快乐,拥有学术的独立和自由;或者以天下为己任,关注国计民生,在公共领域挥洒舍我其谁的参与热情。像梁思成这样的建筑学学者,其专业领域与公共领域有着密切的关联,注定不可能躲进小楼成一统,所以他的个人际遇与时代风云的变迁息息相关。  近年来,梁思成的名字常被学者和大众传媒提起,逐渐为人们所熟悉。或许很多人是从热播的电
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总是以新思想为标志;一个新时代的前行,必须要有新方略的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中小学校党建工作,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江西省深入學习贯彻新时代党中央对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在送教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以下简称“宁阳四中”)创建于1985年,学校以“良心”为校魂,以“为幸福人生奠基”为校训。尽管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社会上的口碑也很好,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学校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如何提高学生文化底蕴,如何大面积提高升学率,如何培养优生,学校特色化不够明显等。经过反复的研讨和论证,学校明确从语文课程改革开始,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并带动其他学科
刘振佳  男,1955年1月1日出生,山东省龙口市人,教授。1974—1975年,担任多种经营管理员;1982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分配到曲阜师范学校工作,直到2015年退休。1994年被评为“特级教师”。曾任曲阜师范学校语文教研室主任、山东省师范语文教学研究学科组组长,现为济宁学院儒学与地域文化研究传播中心副主任。出版专著16部,发表论文120余篇,海内外报告100余场,为儒家文化的传播
中国教师:您认为当前提升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之处是什么?要着眼于这一关键之处以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可能面临的困难和对策是什么?  戴维:改进教师质量的一个好的方法,是增加国家及私人对教师教育的资金投入,这样可以使得教育学院有更大的自由去建设一流的、高水平的教师教育项目。教师教育项目的改善以及对于学生的资助,可以吸引更多高水平的申请者加入教师教育的项目中来。另外,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要提高教师教育
数学是有乐趣的。有些乐趣是属于功用的,比如学了数学可以计算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有些乐趣是功利的,比如学了数学可以升入高一级的学校,或者说学了数学可以得到一些肯定。这些功用也好,功利也罢,都不属于数学的本真乐趣。作为一名数学老师,真正在乎的是学生对数学本真乐趣的体验。这种本真乐趣是来自数学深处的、与人的内心抑制不住的认知冲突相联的,是让学生喜欢上数学的原因所在。  本文以“面积的认识”为例,谈谈什么
李永彬  男,1952年生,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苇子庄村人,大专学历。1971年到1980年,任教于民办小学,教三到六年级;1980年考入天津杨村师专;1982年到1990年,在祁各庄中学担任初中和职业高中语文老师;1991年到大厂职教中心任职,先后担任教务科科长、副校长、校长等职务,2004年离岗。退休后在县城老年艺术大学艺术团担任团长等职务。  一、从考学到从教  1.考学经历  我最早
学习材料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学习材料的设计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之一。学习材料包含学习内容呈现的载体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让学习真正发生的核心问题。笔者对优化学习材料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有一些思考和感悟。  一、设疑撬动思维,以“疑”驱“学”  好的学习材料,外显形式生动固然重要,但最关键的是学习材料本身要能戳中学生的思维兴奋点,让学习材料具有挑战性和探索性,激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在笔者看来,其可归结为一个字就是“爱”—爱国、爱岗、爱学生、爱学习。夏丏尊先生在其译作《爱的教育》序言中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1]爱是教育的生命,也是师德的核心。加强师德建设,就要提高爱的能力,增强爱的支撑力。 
王强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2013年至今任职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连续担任高三教学工作,出版有《小强老师带你读<论语>》《走进古典诗词写作》。  我于2013年入职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人大附中”),成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正式开始了教师生涯。岁月匆匆,弹指之间,已经七个年头。教书育人犹如饮好酒,越品越觉其厚,越饮越悟其醇。最近四年,我连续在高三工作,虽然每年每届的教学内容